INCLUDEPICTURE"课时.TIF"
INCLUDEPICTURE
"F:\\学业水平\\语文\\课时.TIF"
\
MERGEFORMATINET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答案:C
4.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集起来成为盗寇,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患。
(2)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没有机会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直呼他的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5~8题
郑虔,郑州荥阳人。天宝初,为协律郎,集掇当世事,著书八十余篇。有窥其稿者,上书告虔私撰国史,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以虔为博士。虔闻命,不知广文曹司何在,诉宰相,宰相曰:“上增国学,置广文馆,以居贤者,令后世言广文博士自君始,不亦美乎?”虔乃就职。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复修完,寓治国子馆,自是遂废。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郎。
安禄山反,遣张通儒劫百官置东都,伪授虔水部郎中,因称风缓,求摄市令,潜以密章达灵武。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卒免死,贬台州司户参军事,维止下选。后数年卒。
虔学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言典事详。诸儒服其善著书,时号“郑广文”。在官贫约甚,澹如也。杜甫尝赠以诗曰“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云。
(选自《新唐书·卷二〇二·郑虔传》)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集掇当世事 拾取,这里是搜集的意思
B.虔苍黄焚之,坐谪十年
受牵连而犯罪
C.迁著作郎
升职
D.诉宰相
对……诉苦
答案:B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不事事,更为置广文馆
名词作动词
B.虔善图山水
名词作状语
C.久之,雨坏庑舍
意动用法
D.常苦无纸
使动用法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郑虔虽受唐玄宗的赏识,却一直安守清贫,无怨无悔。
B.郑虔多才多艺,史学、地理、诗文、书法、绘画、用兵打仗,无不精通。
C.郑虔取柿叶习书的故事美丽动人,表现了他求学的志气和恒心。
D.杜甫用“才名四十年,坐客床无毡”来为郑虔这个才子一生的清贫生活作结,令人慨叹那个社会知识分子的悲苦命运。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京师,玄宗爱其才,欲置左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回到京城以后,唐玄宗很欣赏他的才能,想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2)于是他每天去拿柿叶练习书法,时间久了,几屋子柿叶几乎被他写遍。
PAGE(共65张PPT)
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
学业水平过关·点击进入
型例
DIANXING
L
技巧点拨
JIQIAO
DIANBO
即时应用
SHI
YINGYONG(共43张PPT)
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
学业水平过关·点击进入
型例
DIANXING
L
技巧点拨
JIQIAO
DIANBO
即时应用
SHI
YINGYONG(共16张PPT)
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
学业水平过关·点击进入
型例
DIANXING
L
技巧点拨
JIQIAO
DIANBO
即时应用
SHI
YINGYONGINCLUDEPICTURE"课时.TIF"
INCLUDEPICTURE
"F:\\学业水平\\语文\\课时.TIF"
\
MERGEFORMATINET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不赂秦 义:(坚守)正义
B.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存亡之理
理:命运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低下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答案:D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离开
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故交
C.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籍吏民,封府库
籍:依靠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这里指平民
B.大阉亦逡巡畏义
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抵罪:抵消罪行
D.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扼腕:用手握腕,表示激动等情绪
答案:C
6.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鸷鸟之不群兮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B.德合一君
C.木直中绳,以为轮
D.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始指异之
D.吾从而师之
答案:A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乌鹊南飞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羽化而登仙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B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耻师焉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泣孤舟之嫠妇
D.李牧连却之
答案:A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扣舷而歌之
B.下江陵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以地事秦
答案:C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顺流而东也
B.故为之文以志
C.予分当引决
D.去今之墓而葬焉
答案:C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安能屈豪杰之流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答案:B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沛公军霸上
C.义不赂秦
D.怒发上冲冠
答案: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
B.臣活之
C.则思知止以安人
D.李牧连却之
答案: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孙晟,高密人。笃学善文辞,尤工诗。少举进士,如洛阳。时进士类修边幅,尚名检。晟豪举跌宕,不蹈绳墨,遂弃去,渡河,客赵、魏间。
庄宗建号,以豆卢革为相。革雅知晟,辟为判官,迁著作佐郎。天成中,复为朱守殷判官。守殷伏诛,晟亡命至正阳。未及渡,追骑奄至,疑其状伟异,睨之。晟不顾,坐淮岸扪弊衣啮虱,追者乃舍之。渡淮至寿春,节度使刘金得之,延与语,晟佯喑不对。授馆累日,忽谒汉淮南王安庙。金先使人伏神座下,悉闻其所祷,送诣金陵。时烈祖辅吴,四方豪杰多至,晟口吃,造次不能道寒暄,坐定,辩论风生,上下今古,听者忘倦。烈祖酷爱之,使出教令辄合指,遂预禅代秘计。每入见,移时乃出,尤务谨密,人莫窥其际。烈祖受禅,历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中书侍郎。
元宗立,累迁左仆射,与冯延巳并相。每鄙延巳,侮诮之,卒先罢。保大十四年,周师侵淮南,围寿州,分兵破滁州,擒皇甫晖,江左大震。以晟为司空,使周奉表,请得内附。晟见延巳曰:“此行当属公,然晟若辞,是负先帝也。”既行,中夜叹息,语其副礼部尚书王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终不忍负永陵一抔土耳。”已而周人以楼车载晟于寿州城下,使招刘仁赡。仁赡望见晟,戎服拜城上,晟遥语之曰:“君受国恩,不可开门纳寇!”周主诘之,晟曰:“晟为唐大臣,岂可教节度使外叛?”于是遣崇质归而留晟。
会暑雨班师,晟从至大梁,馆都亭驿。遇朝会,使班东省官,后每召见,必饮以醇酒,问江南事,晟但言:“寡君实无二心。”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倡言重进反。金陵闻之,以为有间可乘,遣蜡丸书招重进。重进上其书,多反间之言,由是发怒。时钟谟亦奉使在馆,俱召见责让,晟正色请死无挠辞。又问江南虚实,终不肯对。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饮之酒,数酌,翰起曰:“相公得罪,请自尽。”晟神色怡然,整衣索笏,东南望而拜曰:“臣受恩深,谨以死报。”遂自尽。元宗闻之流涕,赠太傅,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厚恤其家。
(选自陈鳣《续唐书》,有删节)
1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蹈绳墨
绳墨:法度
B.造次不能道寒暄
造次:仓促
C.会暑雨班师
班师:出征
D.倡言重进反
倡言:扬言
答案:C
1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笃学善文辞
笃:专心
B.尤工诗
工:擅长
C.时进士类修边幅
类:同类
D.革雅知晟,辟为判官
雅:素来
答案:C
1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骑奄至
奄:全部
B.延与语
延:请
C.烈祖受禅
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
旧帝让给的帝位。
D.周主诘之
诘:责问
答案:A
2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将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能
能:和睦
B.俱召见责让
让:责备
C.比出,命都承旨曹翰护至右军巡院
比:等到
D.厚恤其家
恤:牺牲
答案:D
PAGE(共92张PPT)
板块二 古代诗文阅读
学考目标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科合格性考试说明》中对此知识点的要求是: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⑥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考情分析
下面将广东学业水平测试考查的要点归纳如下:
考点
设置
实词
虚词
句式、翻译
理解、
概括
考查
方向
古今异义、活用、解释判断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均未单独设题
句式放在翻译中考查,采用主观题形式
重点考
查对文
章内容
的把握
学业水平过关·点击进入
型例
DIANXING
L
技巧点拨
JIQIAO
DIANBO
即时应用
SHI
YINGYONGINCLUDEPICTURE"课时.TIF"
INCLUDEPICTURE
"F:\\学业水平\\语文\\课时.TIF"
\
MERGEFORMATINET
1.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一句中的“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B.不复挺者,INCLUDEPICTURE"车.tif"
INCLUDEPICTURE
"F:\\学业水平\\语文\\车.tif"
\
MERGEFORMATINET
使之然也
C.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成然之
答案:B
2.与“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邠人偷嗜暴恶者
B.今者项庄拔剑舞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A
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B.则与一生彘肩
无乃尔是过与
C.师不必贤于弟子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家祭无忘告乃翁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答案:C
5.与“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中“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毫不敢有所近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答案:D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尔言过矣
臣死且不顾,卮酒安足辞
B.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其制稍异于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D.人非生而知之者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答案:D
8.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C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B.蟹六跪而二螯
剑阁峥嵘而崔嵬
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A
10.下列句中“因”字,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因”相同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
因招樊哙出
D.秦军解,因大破之
答案:C
11.下列句子与
“壮士,能复饮乎?”中“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答案:A
12.下列句中与“竖子不足与谋”的“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D.孰与君少长
答案:B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天子气也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他日汝当用之
哀吾生之须臾
D.臣具以表闻
虽董之以严刑
答案:D
14.下列句子与“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所”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予之所得也
B.与其所以失之者
C.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D.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答案:C
15.下列句子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为”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为韩王送沛公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D.耳得之而为声
答案:A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声呜呜然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D
1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琁①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珑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注:①琁:同“璇”。②渠帅:首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建武中就国 国:封地
B.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
稍:逐渐
C.乃令马车居前
居:处在
D.布然马惊
然:这样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而家焉 焉:句末语气助词,无实义
B.贼众多而琁力弱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C.郡境以清
以:介词,因此
D.乃噬臂出血
乃:副词,却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C
(3)①桓帝喜欢他的才能和外貌,下诏书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②(杨琁)暗中让亲戚、下属到朝廷诉说这件事。
PAGEINCLUDEPICTURE"课时.TIF"
INCLUDEPICTURE
"F:\\学业水平\\语文\\课时.TIF"
\
MERGEFORMATINET
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答案:C
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答案:B
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答案:A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答案:D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请罪于母,母不许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答案:C
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齐谐》者,志怪者也
答案:D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大王来何操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A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歌以赠之
D.得复见将军于此
答案:D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B.因击沛公于坐
C.以勇气闻于诸侯
D.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D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本图宦达
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而今安在哉
答案:B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B.此小大之辩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D.皆我有也
答案:D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客有吹洞箫者
B.赵尝五战于秦
C.蚓无爪牙之利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答案:B
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游于江潭
B.赵尝五战于秦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答案:C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成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答案:C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B.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C.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D.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答案:B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答案:B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何妥)六年,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妥皆为讲说教授之。为《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复知学事。时苏夔在太常,参议钟律,有所建议,朝士多从之,妥独不同,每言夔之短。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官。谥曰肃。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B.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C.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D.高祖下其议/朝臣多排妥/妥复上封事/指陈得失/大抵论时政损益/并指斥当世朋党/于是苏威及吏部尚书卢恺等皆坐得罪/除伊州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
(2)翻译:在职三年,以疾请还,诏许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同意。
18.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况鞍县柱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2)现在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3)更何况马鞍在柱子上呢?
19.阅读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王昭君出汉宫
汉元帝宫人①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②,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宫人:宫女。②和:和亲。指异族之间用婚姻关系来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翻译: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宫女中相貌一般的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容貌非常美丽,不愿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乞求,画工就丑化了她的容貌。
20.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珪字叔玠。幼孤,性雅澹,少嗜欲,志量沈深,能安于贫贱,体道履正,交不苟合。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高祖入关,引为世子府谘议参军。及东宫建,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巂州。
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珪献言:“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古者圣主,必有诤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珪的)小叔叔王颇是当时学识渊博的儒者,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王颇)曾对亲近的人说:“家族兴盛的希望,就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2)因此古代的圣明君主,一定有七个直言敢谏的臣子,谏言如果不被采纳,他们就一个接一个以死进谏。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