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泱泱盛世,从“新”做起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等级
职位
一级
国务院总理
二至三级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
三至四级
部级正职,省级正职
四至五级
部级副职,省级副职
五至七级
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
六至八级
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
七至十级
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
八至十一级
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
九至十二级
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
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四级
科员
九至十五级
办事员
姓名:张三变
性别:男
家庭状况:祖辈贫农,孝敬父母
个性:聪明好学,人缘极好
学历:《四书》、《五经》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信手拈来
梦想:获得高官厚禄,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从“新”建国之基
材料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苏东坡《论养士》
材料二: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6)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三: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B301B821-A1FF-4177-AEE7-76D212191A09}朝代
选官制度
夏商周
战国至秦
汉
魏晋
隋唐
世官制度
“以客出仕”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3.隋唐时期——科举制【创新】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科举制?
鉴前之弊
大势所趋
统治之需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93296810-A885-4BE3-A3E7-6D5BEEA58F35}朝代
制度
标准
方式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
趋向公开公平
趋向严密科学
选官权利从地方收归中央
{D27102A9-8310-4765-A935-A1911B00CA55}
形成时间
考试科目
特点
意义
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期
以进士科为主,命题写作诗赋
自由报名,差额录取
“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
——胡适
科举制度的直接结果,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含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余秋雨《十万进士》
科举制是“中国赠予西方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
如果哪一天,我们全英国也能采用这种方法选拔官员,那么对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社会产生的正面作用和影响,将要大于火药和指南针。
——英国人英格尔斯
二、从“新”立国之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气象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地震信息网
新华通讯社
中国工程院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海洋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粮食局
国家测绘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档案局
其他国家机构及社会团体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机经网
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
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三公曹 吏部曹 民曹 客曹 二千石曹 中都官曹
皇帝
内朝
三公
尚书台
东汉时期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草拟
审议
执行
三、从“新”固国之本
1.什么是赋税制度?
劳役
实物
货币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汉代
魏晋【租调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初
粮食
租
劳役
庸
绢帛
调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田租、人口税、更赋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租、庸、调
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租(缴纳粮食)
调(缴纳绢帛)
原因: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赋税征收有序,农民负担减轻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
政府交纳粟二石,帛
或布一匹
租调制
出现了什么问题?
1、租庸调制的破坏(土地兼并在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增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
2、土地兼并严重(安史之乱以后,国家失去有效地控制户口及田亩籍帐的能力,土地兼并更是剧烈,地主豪强和节度使占有大量土地)
3、税目名目多(各地军政长官都可以任意用各种名目摊派,无须获得中央批准,于是杂税林立,中央不能检查诸使,诸使不能检查诸州,赋税制度非常混乱)
据“探究与拓展”讨论与思考
两税法存在些什么弊端?
1.没有全国收税的统一标准,百姓负担轻重不均。
2.各类加征对两税法的破坏
3.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
隋唐制度的变化创新
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两税法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赋税制度最具开创性的一次变革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