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二节 洋流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地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流速
一、洋流的形成
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
和
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2.影响因素:
、陆地形状和
。
3.类型
流向
盛行风
地转偏向力
高
低
低
高
盛行风
密度
③补偿流: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
形成的洋流。
补充
【温馨提示1】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洋流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
②密度流的流向
[思考]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水温吗?
提示 不一定。同纬度海区通常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而不同纬度海区,通常是较低纬海区寒流水温会高于较高纬海区暖流水温。
二、全球洋流模式
1.由左图可知,东北信风带、
风带、
风带及________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风海流
盛行风
风海流
东北信风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
南赤道暖流
盛行西风
西风漂流
东南信
中纬西风
极地东
3.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为中心的呈
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呈
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____时针方向流动。
【温馨提示2】 西风漂流: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副热带
副极地
逆
顺
逆
[思考] 若一个小男孩捡到的玻璃瓶只在北大西洋借助洋流和盛行风从纽约漂至英国海滩,那么借助的盛行风和洋流名称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提示 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是由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暖流:
,暖流流经区,空气
,对流强烈,降水较为
。
(2)寒流:
,易形成
,降水稀少,甚至会出现
。
上图中⑥处受______________影响,使得该地更加温和湿润。⑦处受____________影响,使得当地气候更加干燥少雨。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1)世界大渔场多分布在
交汇处或者是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的海域。
(2)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大的渔场如图中
;上升补偿流处也会形成大渔场如图中⑤。
增温增湿
暖湿
丰富
降温减湿
逆温
荒漠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寒暖流
②④⑥
3.影响海洋航行
(1)
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
,不利于海上航行。
③和⑧两处海域风浪较大的是
,原因是处于
风带内,
强大,且受陆地阻挡,风浪大。
4.影响海洋环境
洋流加快了污染
的速度,但也扩大海洋
的范围。
【温馨提示3】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夏季在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冬季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
顺洋流
海雾
⑧
盛行西
西风漂流
净化
污染
[思考] 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
℃以下,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探究点1 洋流的形成及分布模式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粗线为海陆分界线。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包含的大面积海洋和表示的月份应是( )
A.太平洋
1月
B.北冰洋
6月
C.太平洋
7月
D.大西洋
12月
(2)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为寒流,且处于30°N附近,应为大洋东部寒流;该纬度太平洋东侧的寒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东侧为北美大陆,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说明为夏季
知能升华
1.寒暖流的判读
(1)流向判断法
①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②在垂直方向上,上升流为寒流,下降流为暖流;③一般情况下,从低纬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2)等温线判断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②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③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2.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3.全球洋流与风带相关模式图
(1)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模式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分布海区
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环流方向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逆时针
洋流性质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暖流
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寒流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寒流
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暖流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洋流模式
(2)特殊的环流模式
①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②南半球西风漂流
南半球中纬度40°~60°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方法技巧】 分式联想洋流分布规律
中间分数线表示赤道,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4.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5.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点位于欧洲;D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图中虚线代表的纬线穿越墨西哥湾和非洲大陆北部,应是北回归线,由此确定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
(3)判读洋流流向,确定洋流名称
图中A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应是北大西洋暖流;B洋流向南流,应是加那利寒流;由C出发向西流的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4)分析洋流的影响
图中E处沿岸受暖流影响,气候暖湿;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处沿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景观延伸到西部海岸地带。
素养凝练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半球与季节分别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图中受西南季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高纬度洋流分布可判断,该半球是北半球;由图中经度位置判断,③是位于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此时其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所以该图所示季节为夏季,故选A。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洋流位于北印度洋,且此时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是由夏季西南季风吹拂而形成的,故选C。
答案 (1)A (2)C
探究点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是“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夏季 顺风顺水
B.冬季 顺风顺水
C.夏季 逆风逆水
D.冬季 逆风逆水
(2)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舟山渔场
D.纽芬兰渔场
参考答案 (1)B (2)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需经过北印度洋,而北印度洋海水冬季自东向西流,夏季自西向东流,因此应在冬季出发,顺风顺水;索马里海域夏季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与秘鲁渔场成因相似
知能升华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2.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北海渔场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温馨提示】 上升补偿流的形成
在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多形成渔场。
3.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沿海大陆架地区(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生产营养物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等。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素养凝练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2)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区,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海水上泛,饵料丰富,故该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第(2)题,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变慢,A项错误;该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B项错误;该洋流为寒流,洋面温度较低,所以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C项正确;该洋流为寒流,所以不可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项错误。
答案 (1)B (2)C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在全球水平衡、热量平衡的过程中,海-气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1)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
(3)水热交换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
3.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越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越多。
(3)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部分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还给海洋。
[思考] 海洋是如何调节大气温度的?
提示 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上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小。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基础: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2.过程
(1)不同纬度间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间的大气环流。
(2)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3.水平衡
(1)基础: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
(2)途径:海水运动、大气运动。
(3)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的水循环,(如下图)。
(4)影响:由于水的循环运动,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平衡。
4.热平衡(以北半球为例)
(1)途径:大气运动、洋流。
(2)内容:
0°~30°N地区,以大洋环流输送为主;30°N以北地区,以大气环流输送为主;50°N附近,海洋热量→大气→向高纬度输送。
[思考] 一年中,世界每个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都是平衡的吗?
提示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例如:0°~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南美沿岸)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
(2)发生时间: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
(3)成因:东南信风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水温增高,秘鲁寒流近赤道段变性为暖流。
(4)影响:
不利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尼、澳大利亚严重干旱。
有利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拉尼娜现象
(1)含义: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相反。
(2)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现象要小。
[思考]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 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等。
探究点1 海—气相互作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参考答案 (1)C (2)C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潜热通量越大;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较小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地下水补给为主
知能升华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
水的交换方式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蒸发
蒸发潜热、长波辐射
大气→海洋
降水
风力使海水运动
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
(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注:中低纬度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洋流因素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太平洋东岸海区受寒流及三圈环流影响,西岸海区受暖流及季风环流影响。中高纬度亦同理。
3.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
注: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①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②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
4.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素养凝练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流经图示沿岸海区的洋流可能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秘鲁寒流
C.索马里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2)图示海区( )
A.甲海区因寒暖流交汇而渔业资源丰富
B.受洋流影响,甲处沿岸气候类型延伸至较低纬度
C.甲处附近海水温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东北信风引起
D.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洋流为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结合等温线弯曲和数值递减状况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寒流,自南向北流动,结合选项判断可能是秘鲁寒流。第(2)题,甲处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受沿岸寒流影响,北侧沿岸降水较少,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较低纬度,故B正确。甲海域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鱼类资源丰富。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
答案 (1)B (2)B
探究点2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小,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上德雷克海峡附近海域洋流分布。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的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参考答案 (1)D (2)A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9月份为最冷月,2月份为最热月,而南半球大部分海域8月为最冷月,2月为最热月,故说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当冰进时秘鲁寒流带动冷海水较多,从而使赤道附近海域东侧气温低,而海域西侧气温则相对较高,故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知能升华
1.沃克环流
(1)成因
?热力环流
(2)图示
2.厄尔尼诺现象
(1)成因: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2)影响:
①大洋东岸: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洪涝成灾。
②大洋西岸: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甚至发生火灾。
③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秘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我国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
3.拉尼娜现象
(1)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2)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厄尔尼诺出现周期大约2~7年,拉尼娜出现周期约7年,近年来周期缩短。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沃克环流
增强
减弱或消失
东南信风
强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强
弱
赤道逆流
弱
强
秘鲁寒流
强
西偏,被暖流取代
太平洋水温
东岸
降低
升高
西岸
升高
降低
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西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素养凝练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亚欧大陆西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2)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世界稻米产量增加
解析 第(1)题,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A错误;亚欧大陆西侧为大西洋,与图示变化关系小,B错误;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温偏低,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气流上升,D错误。第(2)题,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减少,B错误;南美西部干旱区气流上升,降水增多,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东亚、东南亚会形成旱灾,水稻会减产,D错误。
答案 (1)C (2)C
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______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的直接来源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陆地
D.大气
解析 第1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第2题,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暖流的影响所致。
答案 1.B 2.B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3~5题。
3.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②上升流减弱 ③浮游生物减少 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4.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尼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
B.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赤道逆流加强
C.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水温度降低,营养物质减少,鱼类死亡
D.厄尔尼诺造成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解析 第3题,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第4题,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而东岸荒漠地带却出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第5题,厄尔尼诺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于南美洲赤道西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而可能导致南美洲西部盛行上升气流,故常出现暴雨。厄尔尼诺对太平洋两岸的气候影响显著,同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赤道逆流加强。南美洲西部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渔场受到影响,渔业减产。
答案 3.B 4.A 5.C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与下面序号一一对应。
①大气逆辐射 ②湍流输送 ③海面长波辐射 ④太阳辐射
(2)在海—气热交换中,水温越________,A越多;________纬度和________流流经的海区,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3)若在太平洋的中低纬海区,试分析在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影响?
(4)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从________纬度向________纬度地区输送热量。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实现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0°~30°N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
B.30°N以北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
C.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
D.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维持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
解析 第(1)题,图为海气作用的简图,从图中容易知道海—气交换的主要方式。第(2)题,考查海—气热量交换的影响因素有水温、纬度及洋流等。第(3)题,在同一纬度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考虑洋流的影响。第(4)题,主要考查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交换。第(5)题,海气间热量交换要考虑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异。
答案 (1)③①②④
(2)高 低 暖
(3)在此海区东岸受寒流影响,输送热量少;西岸受暖流影响,输送热量多。
(4)低 高 大气运动 洋流
(5)CD
一、选择题
1.读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M、N分别为( )
A.7 16
B.16 7
C.7 23
D.23 7
解析 通过水循环,全球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即某个地区在某一时期内,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的蓄水变化量。但从较长的时期来看,蓄水变化量趋向零。为此从上图来看M地两侧的水量差应相等,即M、N两地的水量分别为7和23。
答案 C
水循环包括6大环节,①海面蒸发、②海面降水、③陆地蒸发、④陆地降水、⑤水汽输送、⑥径流。如图是水循环环节与水循环类型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2~4题。
2.6大环节中,与图中甲对应的是( )
A.③
B.④
C.⑤
D.⑥
3.修建水库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节依次是( )
A.③④
B.④③
C.③⑥
D.⑥③
4.受暖流影响导致局部地区水循环变化的因果关系是( )
A.①增强→⑤增加→⑥增强→④增强
B.①增强→⑤增强→④增强→⑥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⑥增强→④增强
D.②减弱→③减弱→⑥增强→④增强
解析 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地对应的为陆地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环节包括陆地蒸发和陆地降水,但是只有陆地蒸发只参与3类循环当中的陆地内循环。故答案选A。第3题,修建水库直接影响径流的时间特点,从而间接影响陆地蒸发。环节依次⑥③,故答案选D项。第4题,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增湿作用表现为海水水温增高,海面蒸发(①)增强,水汽输送(⑤)增强,陆地降水(④)增强,径流(⑥)增强。故答案选B项。
答案 2.A 3.D 4.B
5.下图是一个水循环的模式图。从图中判断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戊+己=乙+丙
C.甲-丁=戊+己
D.甲+丙=戊+丁
解析 甲为陆地降水量,乙为地表径流量,丙为地下径流量,丁为陆地蒸发量,戊为海洋蒸发量,己为海洋降水量。根据水平衡原理,陆地降水量等于总径流量减去陆地蒸发量,即甲-丁=丙+乙,等式转换得出A项正确,其余各项同样可以证明。
答案 A
6.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海洋环境造成的是( )
A.地球大气中的水汽
B.对流层中的各种天气现象
C.河口三角洲的形成
D.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近海地带
解析 从海—气关系分析,由于海洋面积辽阔,水体巨大,通过蒸发不断给大气输送水汽,同时也通过海面的长波辐射给大气输送热量,说明海洋是大气重要的热源和水源。关于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其形成除了大气中要含有水汽以外,还需要凝结核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从海陆之间分析,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主要在海岸地带,一方面海水运动塑造海岸,另一方面入海河流可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另外从世界人口分布看,虽然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但这种分布是受地形、气候、资源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7.关于海洋热量收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海区到高纬海区逐渐减少
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③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故④正确。受太阳辐射影响,海水热量净收入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但赤道地区因降水多,热量收入略少于副热带海区。
答案 D
读“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图”,完成8~9题。
8.据此图无法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纬度和降水量有密切关系
B.南、北半球10°~40°均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南纬20°~30°,主要原因是蒸发旺盛
D.两极地区是最接近水平衡的地方
9.根据上题,地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不包含下列哪一气候类型(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 第8题,全球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20°S~30°S,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高的影响降水稀少,再加上纬度低蒸发旺盛。第9题,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不低,而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所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答案 8.C 9.D
10.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C.②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
D.③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解析 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所以图示应为南半球的夏季。①处主要受安第斯山地的影响;夏季②处增温比海洋快;③处位于海洋,巴西暖流经过,比相邻海区温度高。
答案 D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导致图中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植被
D.洋流
12.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
A.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解析 第11题,图示地区太平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于海洋的西风的影响,冬温夏凉;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A正确。地形对气温年较差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两者都位于沿海;本区太平洋沿岸常年为暖流,大西洋沿岸常年为寒流,对气温年较差无影响。故B、C、D错误。故选A。第12题,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慢,因此海洋性强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大陆性强的地区年较差大。C正确。图中数据为气温年较差分布,不能反映出降水、森林覆盖率等信息,A、D错误。在图中,读不出寒冷期持续的时间,因此无法分析河流结冰期的长短。B错误。故选C。
答案 11.A 12.C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5.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判断该地是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区域,秘鲁鲲生长的环境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因此应当寻找温度低的地方,故选D;丁地温度较低,适合秘鲁鲲的生长。第14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第15题,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北太平洋西岸国家降水减少,影响大豆等农作物产量。世界大豆可能会减产,价格上涨,A、B、C正确,D错误,选D。
答案 13.D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a曲线表示________,b曲线表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C表示________,位于________海区。
(2)图中A表示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海区;B表示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海区。
(3)全球表层海水的水温分布规律是________,全球海水热量收支总体上是________。
(4)全球低中高纬度海水热量的收支平衡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5)海水温度除受纬度因素影响外,还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a曲线在低纬度海区高于b曲线,a应为热量收入,b为热量支出,a、b的交点C应表示海水热量收支平衡,且位于副热带海区。第(2)题,A处收入的热量大于支出的热量,应为热量盈余;B处收入的热量小于支出的热量,应为热量亏损。从纬度范围看,A位于低纬海区,B位于中高纬海区。第(3)题,全球表层海水水温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海水热量总体平衡。第(4)题,全球海水热量总体平衡是通过海水自身的运动和大气运动来实现的。第(5)题,从影响表层海水水温的因素看,除纬度因素外,还受到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 (1)热量收入 热量支出 在低纬海区a曲线高于b曲线,中高纬相反 海水热量收支平衡 副热带
(2)热量盈余 低 热量亏损 中高
(3)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平衡的
(4)海水的运动(如洋流)和大气运动
(5)沿岸地形 气象 洋流
17.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使1克物质增加1
℃时所需热量,称为比热容;使1立方厘米物质的温度增加1
℃所需热量,称为热容量。它们的关系是热容量=比热容×物质的密度。
材料二
海水
空气
密度
1
026.0
kg/m3
1.29
kg/m3
比热容
3
901.35
J/(kg
℃)
992.08
J/(kg
℃)
(1)通过计算可知,海水的热容量约是空气热容量的________倍。
(2)由此可见,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________。
(3)沿海地区一般具有日温差小和冬暖夏凉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和材料中的提示可以把两者的比热容和密度相乘,再把计算结果相除,可以计算出约为3
128倍。第(2)题,由于比热容或热容量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它升温或降温都比较慢。第(3)题,在相同的季节,同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和空气的温度变化都要缓和一些,会出现冬不冷、夏不热现象。所以沿海地区往往受海洋影响比较大,气温年、日较差的变化幅度都要比内陆地区小。
答案 (1)3
128
(2)慢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18.图①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图②为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还是少?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洋流类型为________流,这种洋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秘鲁西岸海域受哪一洋流影响?此时该海域形成垂直下降的洋流,这对秘鲁渔业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某些地区降水量的变化,降水增多、引起洪涝的可能有________等地区,降水减少、造成干旱的可能有________地区。
解析 第(1)题,由图①可以看出,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较高,水汽充沛,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第(2)题,正常年份,南美洲西部低纬度海区受信风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近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下层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第(3)题,“厄尔尼诺”年,秘鲁西岸海域受赤道逆流影响水温升高,水汽充沛,可能会出现多降水等异常天气。由于秘鲁西岸海域水温升高,致使上升流受到抑制,使营养盐分减少,浮游生物即鱼类饵料减少,渔业减产。第(4)题,由上题及图②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使低纬度南半球太平洋东岸水汽充沛,降水增多,与之相应的太平洋西岸水汽减少,降水减少,造成干旱。
答案 (1)较多 盛行上升气流
(2)上升补偿流 近岸海区的海水被盛行风吹离海岸向西流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形成补偿流
(3)赤道逆流。 秘鲁沿海上升补偿流减弱甚至消失,随上升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减少,沿海海域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饵料而减少,渔业收入大大降低。
(4)太平洋岛屿和南美西部沿海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第(2)题,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答案 (1)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共38张PPT)
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1.陆地水体的类型、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地区、分析判断思路。
3.洋流的分类、影响因素;寒流和暖流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4.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5.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及水热平衡。
7.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水体的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想象(河湖补给、海雾等)及其对人类活动(航海、渔场)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水体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海洋大学
A+
2
厦门大学
A+
3
同济大学
A
4
中山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综合思维)
2.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陆地水
(1)概念:分布在
上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
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
: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陆地
地表
地下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间具有
相互补给的关系。
水源
【温馨提示1】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潜水层: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水层。
承压水层: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为什么?
提示 不科学。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河流的补给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_______补给(最重要)
不连续性和____性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连续性和_____变化
气温高低、____厚度、地形状态
东北地区
雨水
集中
日
积雪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冰川融水补给
对河流径流有_____作用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削____补____,使河流径流过程趋于缓和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补给稳定,水量只有_____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有明显______变化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调节
峰
枯
年际
季节
【温馨提示2】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并不都出现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形成春汛;而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形成夏汛,且冬季断流。
(3)
“地上河”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段。
[思考] 参照下图,概括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提示 一般情况下,河流、湖泊、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探究点1 河流的补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参考答案 (1)D (2)D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
知能升华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结合河流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①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
补给类型
世界分布(气候区)
我国分布地区
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俄罗斯、加拿大等)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降雪,也有雨水补给
永久性冰川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3)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
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
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③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
素养凝练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 第(1)题,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C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正确。“总径流量变化较小”,说明降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则A错误。
答案 (1)C (2)D
探究点2 河流的特征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2)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眼井是地下水补给,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I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Ⅲ潭用于洗衣
知能升华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补给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的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多的河流流量大;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形式的变化
汛期
夏汛(或其他季节)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无)、长(短)
最冷月均温
凌汛
有(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水能
大(小)
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
2.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方法
(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
(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素养凝练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米,面积大约为8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米)通过河流相通。读图,回答(1)~(3)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解析 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月份是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1月最高,A项正确。其他月份气温较低,冰雪融水量少,湖泊水位较低,B、C、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且周围群山环绕、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正确。虽然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湖面高差较大,但两者的水平距离也大,对湖水流动速度影响小,①错误。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通过河流相通,湖水由的的喀喀湖流向波波湖,所以的的喀喀湖湖水流动性好,是淡水湖,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不易结冰,④正确。故选C项。第(3)题,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正确,B项错误。季节性的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大气降水会导致湖水水位的季节性上升,A、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 (1)A (2)C (3)D(共44张PPT)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1.运用图表,说出海-气之间水、热交换过程。(综合思维)
2.运用图表等资料,解释在全球水平衡、热量平衡的过程中,海-气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能量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海洋与大气间物质、
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1)海洋通过
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______,并以
的形式返回海洋。
(2)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
,蒸发量越
。
(3)水热交换活跃区:
纬度海区和有
流流经的海区。
蒸发
凝结
降水
高
大
低
暖
3.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
(1)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
的大部分,并把其中
%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
、
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
的影响,水温越
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越多。
(3)大气通过
作用于海洋,驱动部分
运动,把部分能量还给海洋。
太阳辐射
85
潜热
长波
水温
高
风
海水
[思考] 海洋是如何调节大气温度的?
提示 海洋热容量大→海洋上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都较小。
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1.基础:
环流与大洋环流。
2.过程
(1)不同纬度间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会产生高低纬间的大气环流。
(2)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形成季风环流。
3.水平衡
(1)基础:海洋通过
向大气输送水汽。
(2)途径:海水运动、大气运动。
(3)海—气相互作用,进行水分交换,构成地球上的
,(如下图)。
大气
蒸发
水循环
(4)影响:由于水的循环运动,全球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
。
平衡
4.热平衡(以北半球为例)
(1)途径:大气运动、
。
(2)内容:
0°~30°N地区,以
环流输送为主;30°N以北地区,以_______环流输送为主;50°N附近,海洋热量→大气→向高纬度输送。
洋流
大洋
大气
[思考] 一年中,世界每个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都是平衡的吗?
提示 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例如:0°~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
三、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1.厄尔尼诺现象
(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南美沿岸)的海面温度异常
的现象。
(2)发生时间:常发生在年末
节前后。
(3)成因:
风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表层水温增高,秘鲁寒流近赤道段变性为
。
(4)影响:
不利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
,甚至引起______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
,造成印尼、澳大利亚严重
。
有利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少
释放、延缓全球
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升高
圣诞
东南信
暖流
多雨
洪涝
减少
干旱
二氧化碳
变暖
2.拉尼娜现象
(1)含义: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
的现象,与厄尔尼诺
。
(2)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及威力比厄尔尼诺现象要
。
降低
相反
小
[思考]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会造成什么影响?
提示 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等。
探究点1 海—气相互作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
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参考答案 (1)C (2)C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温度越高,潜热通量越大;该湖泊12月~次年2月潜热通量值最低,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湖面被冰层覆盖,蒸发量较小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地下水补给为主
知能升华
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1)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水热交换的形式
注:海洋对大气的作用是热力的,大气对海洋的作用是动力的。
?
水的交换方式
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
海洋→大气
蒸发
蒸发潜热、长波辐射
大气→海洋
降水
风力使海水运动
(2)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注:中低纬度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洋流因素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太平洋东岸海区受寒流及三圈环流影响,西岸海区受暖流及季风环流影响。中高纬度亦同理。
3.海—气相互作用与水平衡
注:地球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①海洋上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呈现负值;高纬度地区蒸发微弱,呈现正值。
②陆地各纬度带平均降水量皆大于蒸发量,呈现正值。低纬度地区尤其显著。
4.海—气相互作用与热量平衡
素养凝练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7月表层水温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流经图示沿岸海区的洋流可能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秘鲁寒流
C.索马里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2)图示海区( )
A.甲海区因寒暖流交汇而渔业资源丰富
B.受洋流影响,甲处沿岸气候类型延伸至较低纬度
C.甲处附近海水温度较低,主要是因为东北信风引起
D.洋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洋流为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洋流,结合等温线弯曲和数值递减状况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寒流,自南向北流动,结合选项判断可能是秘鲁寒流。第(2)题,甲处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受沿岸寒流影响,北侧沿岸降水较少,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至较低纬度,故B正确。甲海域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鱼类资源丰富。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
答案 (1)B (2)B
探究点2 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小,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上德雷克海峡附近海域洋流分布。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D.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2)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的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B.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C.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参考答案 (1)D (2)A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9月份为最冷月,2月份为最热月,而南半球大部分海域8月为最冷月,2月为最热月,故说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当冰进时秘鲁寒流带动冷海水较多,从而使赤道附近海域东侧气温低,而海域西侧气温则相对较高,故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知能升华
1.沃克环流
(1)成因
(2)图示
2.厄尔尼诺现象
(1)成因: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逆流增强,暖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2)影响:
①大洋东岸: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洪涝成灾。
②大洋西岸: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甚至发生火灾。
③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秘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我国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
3.拉尼娜现象
(1)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2)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厄尔尼诺出现周期大约2~7年,拉尼娜出现周期约7年,近年来周期缩短。
4.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沃克环流
增强
减弱或消失
东南信风
强
弱,甚至转为西风
南赤道暖流
强
弱
赤道逆流
弱
强
秘鲁寒流
强
西偏,被暖流取代
?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太平洋水温
东岸
降低
升高
西岸
升高
降低
太平洋两岸气候
东岸
降水减少
降水增加
西岸
降水增加
降水减少
对全球的影响
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关联性
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素养凝练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亚欧大陆西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2)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世界稻米产量增加
解析 第(1)题,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A错误;亚欧大陆西侧为大西洋,与图示变化关系小,B错误;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温偏低,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气流上升,D错误。第(2)题,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减少,B错误;南美西部干旱区气流上升,降水增多,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东亚、东南亚会形成旱灾,水稻会减产,D错误。
答案 (1)C (2)C(共21张PPT)
章末小结4 陆地水与洋流
一、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
项目
潜水
承压水
位置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两个隔水层之间
补给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
潜水补给
特点
(1)有自由水面
(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
(3)易受污染
(1)承受一定压力
(2)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
小、流量稳定
(3)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2.基本概念
(1)潜水: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有一个自由水面(即随着潜水量的多少上下浮动
),一般由高处向低处渗流。
(2)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
(3)潜水位(线):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度。
(4)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5)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
(6)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
3.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水流向
A: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
B:潜水位与地势的关系: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等潜水位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等潜水位线数值小,表明地势较低。
(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A: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B: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C: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如下图中丙地潜水流速快于甲地。
D: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D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D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E: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E1: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E2: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E3: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E4: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E5: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4.潜水的利用问题及保护
(1)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因此农田灌溉应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
(2)过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下沉,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在沿海地区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因此,要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形成地下漏斗区,及时进行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水漏斗区。
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题目答题思路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思维流程]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
(1)河流特征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3)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①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A: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B: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C: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②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A: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B: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C: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第二节 洋流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运用地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洋流的形成
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
3.类型
(1)
按性质
(2)按成因
①风海流: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洋流。
②密度流:因水温、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海水运动。
③补偿流: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来补充形成的洋流。
【温馨提示1】
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且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的洋流是暖流。如果洋流只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则不一定是暖流。
②密度流的流向
[思考]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水温吗?
提示 不一定。同纬度海区通常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而不同纬度海区,通常是较低纬海区寒流水温会高于较高纬海区暖流水温。
二、全球洋流模式
1.由左图可知,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风带及极地东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2.风海流
盛行风
风海流
东北信风
北赤道暖流
东南信风
南赤道暖流
盛行西风
西风漂流
3.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温馨提示2】 西风漂流: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思考] 若一个小男孩捡到的玻璃瓶只在北大西洋借助洋流和盛行风从纽约漂至英国海滩,那么借助的盛行风和洋流名称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
提示 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主要是由盛行西风吹拂形成。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暖流:增温增湿,暖流流经区,空气暖湿,对流强烈,降水较为丰富。
(2)寒流:降温减湿,易形成逆温,降水稀少,甚至会出现荒漠。
上图中⑥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得该地更加温和湿润。⑦处受加那利寒流影响,使得当地气候更加干燥少雨。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1)世界大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或者是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的海域。
(2)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大的渔场如图中②④⑥;上升补偿流处也会形成大渔场如图中⑤。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不利于海上航行。
③和⑧两处海域风浪较大的是⑧,原因是处于盛行西风带内,西风漂流强大,且受陆地阻挡,风浪大。
4.影响海洋环境
洋流加快了污染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温馨提示3】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夏季在中、低纬度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冬季中、高纬度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
[思考] 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
℃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
℃以下,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提示 都柏林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影响,气温高;圣约翰斯位于北美洲东海岸,终年受拉布拉多寒流的降温影响,气温低。
探究点1 洋流的形成及分布模式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粗线为海陆分界线。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包含的大面积海洋和表示的月份应是( )
A.太平洋
1月
B.北冰洋
6月
C.太平洋
7月
D.大西洋
12月
(2)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处等温线凸向低纬,为寒流,且处于30°N附近,应为大洋东部寒流;该纬度太平洋东侧的寒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东侧为北美大陆,陆地等温线凸向高纬,说明为夏季
知能升华
1.寒暖流的判读
(1)流向判断法
①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反之为寒流;②在垂直方向上,上升流为寒流,下降流为暖流;③一般情况下,从低纬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2)等温线判断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②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③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2.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3.全球洋流与风带相关模式图
(1)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模式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分布海区
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环流方向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北半球:逆时针
洋流性质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暖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寒流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寒流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暖流
洋流模式
(2)特殊的环流模式
①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②南半球西风漂流
南半球中纬度40°~60°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
【方法技巧】 分式联想洋流分布规律
中间分数线表示赤道,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洋流流向;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洋流流向。
4.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5.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点位于欧洲;D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图中虚线代表的纬线穿越墨西哥湾和非洲大陆北部,应是北回归线,由此确定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
(3)判读洋流流向,确定洋流名称
图中A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应是北大西洋暖流;B洋流向南流,应是加那利寒流;由C出发向西流的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4)分析洋流的影响
图中E处沿岸受暖流影响,气候暖湿;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处沿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景观延伸到西部海岸地带。
素养凝练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半球与季节分别是( )
A.北半球、夏季
B.北半球、冬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图中受西南季风吹拂而形成的洋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从图中高纬度洋流分布可判断,该半球是北半球;由图中经度位置判断,③是位于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此时其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所以该图所示季节为夏季,故选A。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③洋流位于北印度洋,且此时流动方向为顺时针,是由夏季西南季风吹拂而形成的,故选C。
答案 (1)A (2)C
探究点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为保护我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派遣海军第十九批护航编队成功将来自10个国家的公民从也门的亚丁港转移至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执行任务的临沂舰也被比作是“诺亚方舟”。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夏季 顺风顺水
B.冬季 顺风顺水
C.夏季 逆风逆水
D.冬季 逆风逆水
(2)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秘鲁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舟山渔场
D.纽芬兰渔场
参考答案 (1)B (2)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需经过北印度洋,而北印度洋海水冬季自东向西流,夏季自西向东流,因此应在冬季出发,顺风顺水;索马里海域夏季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渔业资源丰富,与秘鲁渔场成因相似
知能升华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候
全球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
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洋流带来的冰山影响航行安全
最佳航行线路的选择
海洋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轮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2.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秘鲁渔场
冷海水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温馨提示】 上升补偿流的形成
在低纬信风带大陆西岸,盛行离岸风(东南信风)→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多形成渔场。
3.分析渔场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一般思路
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以下特点: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沿海大陆架地区(通过光合作用自己生产营养物质);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等。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素养凝练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2)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区,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海水上泛,饵料丰富,故该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第(2)题,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变慢,A项错误;该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B项错误;该洋流为寒流,洋面温度较低,所以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C项正确;该洋流为寒流,所以不可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项错误。
答案 (1)B (2)C
读
“洋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洋流分布规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图中甲处所模拟的洋流增强,可能导致( )
A.附近渔场质量提升
B.盛行西风势力减弱
C.沿岸气候变干变冷
D.海洋污染物扩散减慢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该实验中,茶叶的运动轨迹模拟的是北半球洋流运动规律,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呈矩形。中高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呈三角形,图③符合,C对。第2题,图中甲处所模拟的洋流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是寒流,若洋流增强,降温减湿作用增强,可能导致沿岸气候变干变冷,C对。
答案 1.C 2.C
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
5.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
B.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C.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
D.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
解析 第3题,考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北印度洋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此时图中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时间为冬季。第4题,M是由东北向西南流动的洋流,冬季南亚地区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所以M洋流的动力是东北季风。第5题,N是西澳大利亚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世界性大渔场一般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南行海轮与洋流方向不一致,使航速减慢。暖流可以使沿岸气候变暖。
答案 3.A 4.B 5.B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西洋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 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一座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每天近5万捅石油排放到海里,漏油时间长达3个月,酿成史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
(1)①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使其形成的盛行风是________。
(2)②洋流按性质属于________,其对沿岸的气候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P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所述原油泄漏事件中欧洲西海岸也受到污染,是因为洋流能够________污染范围,泄漏的石油依次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填洋流名称)扩散到该海域。
(5)有关图中③洋流,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使沿岸地区减温减湿
B.能缩短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
C.能使北极圈内的部分港口终年不冻
D.属于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洋流分布位置,①洋流的名称是北赤道暖流,根据纬度位置,使其形成的盛行风是东北信风。第(2)题,②洋流按性质属于本格拉寒流,其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第(3)题,P是纽芬兰渔场,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是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第(4)题,材料二所述原油泄漏事件,欧洲西海岸也受到污染,是因为洋流能够扩大污染范围,泄漏的石油依次通过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扩散到该海域。第(5)题,
图中③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A错。该洋流流向欧洲,会延长欧洲到北美的航行时间
,B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能使北极圈内的部分港口终年不冻,C对。属于风海流,是盛行西风常年吹动形成,不能单独形成大渔场。
答案 (1)北赤道暖流 东北信风
(2)寒流 降温 减湿
(3)纽芬兰 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4)扩大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5)
C
一、选择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表示①、③两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①④海域之间
B.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
C.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D.洋流④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解析 第1题,根据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结合图示洋流分布位置,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纬度较低,水温应较高,对应乙。③处是千岛寒流,洋流流向自北向南,纬度较高,水温较低,对应海域等温线的是丁。C对,A、B、D错。第2题,在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①④洋流不能交汇,A错。洋流②自南向北流,与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关系不大,B错。洋流③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C错。洋流④是阿拉斯加暖流,对北美西岸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明显,D对。
答案 1.C 2.D
读世界某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①海区洋流向西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东南季风
D.盛行西风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洋流①为赤道逆流
B.洋流②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C.洋流③为西风漂流
D.洋流④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 第3题,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判断,①海区洋流为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第4题,洋流①为南赤道暖流;洋流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洋流④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③为西风漂流。
答案 3.B 4.C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洋流中( )
A.①为暖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6.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加大同纬度不同海区温差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解析 第5题,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洋流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②和③洋流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顺时针洋流圈,则该洋流圈位于北半球,②为暖流,③为寒流;④洋流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自北向南流,可判断为北半球的寒流。第6题,渔场多位于洋流交汇处,根据全球洋流分布,①洋流和其他洋流交汇处应该在①的南部,故其北部不可能有大渔场;②为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③为寒流,其同纬度大洋对岸为暖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域的温差;④是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使沿岸地区的降水量减少。
答案 5.C 6.C
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流经甲处的洋流( )
A.是暖流,向南流
B.是寒流,向南流
C.是暖流,向北流
D.是寒流,向北流
8.上述洋流( )
A.能使西亚至欧洲的油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沿岸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
C.有可能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形成渔场
解析 第7题,甲处位于北美洲大陆西岸,流经甲处的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动。第8题,寒流会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多雾,因而可能会使沿岸地区的能见度变差。
答案 7.B 8.C
下图示意太平洋东部某海域洋流流向。读图完成9~11题。
9.关于a、b两处洋流的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10.M地沿岸海域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
B.b洋流上升影响
C.a洋流性质影响
D.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11.下列关于M处的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西风影响
B.热带草原——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C.热带沙漠——秘鲁寒流影响
D.热带季风——地势南高北低
解析 第9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处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由此可判断出a洋流为秘鲁寒流,b为上升流。第10题,M地沿岸海域为秘鲁渔场,是洋流上升,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S~30°S大陆的西岸受副高和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秘鲁寒流使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
答案 9.C 10.B 11.C
如图为世界某海域年平均水温与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 )
A.等温线的弯曲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B.等温线数值的递变受大气环流影响
C.洋流a的形成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洋流b的形成是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13.图中洋流( )
A.a对沿岸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a北部海域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
C.b流经海域易形成海冰影响航行安全
D.b可提高北美洲到欧洲船舶的航行速度
解析 第12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定,图示区域为北太平洋西岸中纬度海域,洋流a为千岛寒流,由极地东风影响形成;洋流b是北太平洋暖流,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形成。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发生弯曲则是受寒流影响。第13题,千岛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千岛寒流南部海域,由于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b为北太平洋暖流,不会形成海冰,自西向东流会提高亚洲到北美洲船舶的航行速度。
答案 12.D 13.A
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的水平辐散造成的。如风吹走表层海水,海洋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如图为海南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单位:℃)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海域上升流最显著的地区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示区域上升流的显著影响为( )
A.促使渔场形成
B.减弱太阳辐射
C.加剧沿岸荒漠化
D.使当地海域温度骤降
解析 第14题,上升流会使海平面气温比同纬度低一些,从图中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可以判断①处海水温度明显低于同一纬度其他海域,可以判断该地上升流最为显著。第15题,上升流使深层富含营养物质的冷海水上泛,有利于渔场的形成;上升流对于太阳辐射影响较小;图示区域为我国海南岛,其沿岸并未出现荒漠化现象;冷海水上泛不会使当地海域温度骤降。
答案 14.A 15.A
二、非选择题
16.读某大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环流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
(2)图中A、B、C、D洋流中,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属于暖流的是________。
(3)若该海域位于印度洋,则洋流A、B、C、D对应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4)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请在图中用“★”标出世界著名渔场的位置,并解释其成因。
(5)若B附近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洋流对其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回归线可知,图示环流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其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应位于南半球。第(2)题,A、B、C、D四支洋流中,B、D分别主要由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吹拂形成;按寒暖流性质分,B、C为暖流,A、D为寒流。第(3)题,若该海域位于印度洋,则洋流A、B、C、D对应的名称分别是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西风漂流。第(4)题,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形成的著名渔场是秘鲁渔场,其成因主要是秘鲁寒流为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导致鱼类资源丰富。第(5)题,洋流对海洋污染一方面加快了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又扩大了污染范围。
答案 (1)南
(2)B、D B、C
(3)西澳大利亚寒流 南赤道暖流 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 西风漂流
(4)渔场位置如下图。
成因: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资源丰富。
(5)加快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17.下图为某大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海区冬季盛行________风,受其影响,该海区洋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
(2)有专家设想,利用洋流运送南极冰山解决乙地区的缺水问题。请你设计一条合理的全程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路线,在图中的洋流上用箭头标出线路。
(3)丁地沿岸海域夏季水温明显低于同纬度的甲地,请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 第(1)题,丙海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受此影响,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在利用洋流运送冰山的过程中,在南印度洋利用中低纬度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在北印度洋利用季风洋流。第(3)题,丁地沿岸海域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该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的作用。
答案 (1)东北季 逆时针
(2)略(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南赤道暖流—季风洋流)
(3)夏季,丁海区沿岸盛行西南季风,吹离岸风,沿岸水面降低;底层水温较低的海水上升补偿,形成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得丁海区夏季气温较低。
18.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海域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给美国洛杉矶的居民造成恐慌,原因是受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是________。
(3)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和返回选择的季节不同,返回时选择在________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吹________风,洋流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顺风顺水,节省动力,加快速度。
(4)纬度较高的乙地降水量与最冷月气温都比纬度较低的丙地要高的原因是受________影响。(填洋流名字)
解析 第(1)题,甲、乙海域附近均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别是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第(2)题,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给美国洛杉矶的居民造成恐慌,原因是受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第(3)题,亚洲东部和南部是季风气候。北印度洋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形成了顺时针洋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洋流。故明代郑和下西洋出发和返回选择的季节不同,返回时选择在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吹西南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顺风顺水,节省动力,加快速度。第(4)题,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位于欧洲西部的乙地降水量与最冷月气温都比纬度较低的丙地要高的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答案 (1)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2)扩大污染范围
(3)夏季 西南季风 顺
(4)北大西洋暖流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好望角位于非洲西南端,因多暴风雨,海浪汹涌,故又称为“风暴角”。好望角及其邻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冲。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浪波弱则5~6
m
高,强则高达15
m以上,浪头犹如悬崖峭壁,浪背如缓缓的山坡,受其侵袭而蒙难的船只不计其数,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
(1)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
(2)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及对海洋航运产生的影响。
(3)Q海域是东南大西洋的重要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好望角所处的位置,从盛行风和洋流两方面分析好望角海域“杀人浪”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洋流、水汽等方面分析Q海区海雾多发的原因,从能见度降低分析海雾对航速、安全的影响。第(3)题,结合Q海域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推断沿岸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答案 (1)好望角周边海域冬季正处在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下,风力强劲,风浪大;在辽阔的海域上,自西向东的洋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形成巨浪。冬季由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引起的旋转浪叠加在一起时,“杀人浪”更易形成。
(2)本格拉寒流经过该海域,对海域有降温作用;气流经过冷海面时,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海面能见度下降,影响航运速度,容易出现海上交通事故。
(3)由于受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附近海区的海水盛行上升流,海水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食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形成渔场。章末小结4 陆地水与洋流
一、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1.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
项目
潜水
承压水
位置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
两个隔水层之间
补给
大气降水与地表水补给
潜水补给
特点
(1)有自由水面(2)埋藏浅、受气候影响大、流量不稳定(3)易受污染
(1)承受一定压力(2)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小、流量稳定(3)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2.基本概念
(1)潜水: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有一个自由水面(即随着潜水量的多少上下浮动
),一般由高处向低处渗流。
(2)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
(3)潜水位(线):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度。
(4)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5)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
(6)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数值表示潜水位的海拔。
3.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
(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水流向
A: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
B:潜水位与地势的关系:潜水位高低和地形起伏相一致,等潜水位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等潜水位线数值小,表明地势较低。
(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A: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B: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C: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如下图中丙地潜水流速快于甲地。
D: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D1: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开采过度。
D2: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E: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E1: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E2: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E3: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E4:一般沿等潜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E5: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如下图,显然,1、3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排水沟5是合理的,4不合理。
4.潜水的利用问题及保护
(1)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因此农田灌溉应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
(2)过量开采地下水,容易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下沉,建筑物倾斜或倒塌,在沿海地区还会引起海水入侵,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因此,要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形成地下漏斗区,及时进行人工回灌,填补地下水漏斗区。
二、河流水文水系特征题目答题思路
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描述(或比较)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思维流程]
角度一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
(1)河流特征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水文特征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
汛期
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
流速(水力)
流速快(慢);水力(能)资源丰富
水系特征
长度
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
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大(小)
支流
支流多(少)
弯曲度
河道弯曲(平直)
水系形状
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含沙量增加。
②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含沙量减少。
③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④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⑤修建水库: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⑥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3)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应用分析
①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A: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例如,在图a中,根据河流的干流与支流之间成锐角的方向可以判断出,河流的流向是由北向南,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B: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如图b);辐射状水系,地形为山地(如图c);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C: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②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A: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B:若河流有结冰现象,说明最冷月平均气温<0
℃,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C: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说明该河流春季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均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5题。
1.乙处的潜水深度为( )
A.17米
B.1米
C.3米
D.5米
2.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
A.1.5米
B.2.5米
C.7.5米
D.8.5米
3.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地下水开采过度
B.地下水污染严重
C.有盐碱化倾向
D.有荒漠化倾向
4.图中河流与潜水的关系是( )
A.河流水补给潜水
B.潜水补给河流水
C.互不补给
D.不能判定
5.图中潜水的流动方向是( )
A.a箭头方向
D.b箭头方向
C.c箭头方向
D.d箭头方向
解析 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河流的分布区是山谷,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判断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甲处等高线数值为55米,乙处等高线数值为60米,而乙处潜水面等高线为57米,所以乙处的潜水深度为3米。第2题,根据等潜水位线的特点,即地势高的地方潜水水位高,地势低的地方潜水水位低,可判断出南边的等潜水位线为52米,甲处的等潜水位取值范围为47~52米,因而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3~8米。第3题,甲外围有一条闭合的52米潜水面等高线,说明甲处形成—个潜水面比较低的范围,由此可知甲处地下水开采过度。第4、5题,潜水的流动方向是垂直于潜水面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流,从图中看出,潜水的流动方向是由中间(河流附近)流向潜水。说明河流与潜水的关系是河流水补给潜水,a箭头为潜水流动方向。
答案 1.C 2.C 3.A 4.A 5.A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
900
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
材料三 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一直延续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
解析 第(1)题,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然后根据题目材料,分阶段分析从3月到10月不同时期水量来源。第(2)题,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分析流量和季节变化要考虑水量来源和去向;含沙量要从河流沿岸土层特征分析。
答案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2)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所以丙点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1.陆地水体的类型、各类陆地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分布地区、分析判断思路。
3.洋流的分类、影响因素;寒流和暖流的区别和判断方法。
4.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5.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6.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及水热平衡。
7.厄尔尼诺、拉尼娜及其影响。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水体的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想象(河湖补给、海雾等)及其对人类活动(航海、渔场)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水体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海洋大学
A+
2
厦门大学
A+
3
同济大学
A
4
中山大学
A
5
南京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结合资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综合思维)2.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解释各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陆地水
(1)概念: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
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
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温馨提示1】
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潜水层: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水层。
承压水层: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是否科学,为什么?
提示 不科学。因为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井水一般属于地下水,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二、河流的补给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补给(最重要)
不连续性和集中性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连续性和日变化
气温高低、积雪厚度、地形状态
东北地区
冰川融水补给
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气温高低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削峰补枯,使河流径流过程趋于缓和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补给稳定,水量只有年际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有明显季节变化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温馨提示2】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并不都出现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冬季。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形成春汛;而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形成夏汛,且冬季断流。
(3)
“地上河”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如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段。
[思考] 参照下图,概括河流水、湖泊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提示 一般情况下,河流、湖泊、地下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探究点1 河流的补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参考答案 (1)D (2)D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
知能升华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结合河流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①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依据河流流经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判断
补给类型
世界分布(气候区)
我国分布地区
降水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俄罗斯、加拿大等)
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降雪,也有雨水补给
永久性冰川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3)依据径流季节变化过程判断
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与降水期一致;
②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③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小。
素养凝练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 第(1)题,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39%,则春季径流量占比最大,说明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故C正确。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差异减小,说明是受到了人为活动的调节作用,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所致,故D正确。“总径流量变化较小”,说明降水量没有大的变化,则A错误。
答案 (1)C (2)D
探究点2 河流的特征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3个水潭如图所示。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 )
A.更新速度快
B.水位变化大
C.含沙量较低
D.水源易污染
(2)推测三眼井( )
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
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
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
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眼井是地下水补给,与相邻的青龙河水体比较,三眼井的水体含沙量较低;地下水比河水更新速度慢,水位变化小,水源不易污染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图中三眼井高度有差异,推测三眼井涌泉出水口在I潭潭底,因为该潭的位置最高;Ⅱ潭用于居民淘米洗菜;Ⅲ潭用于洗衣
知能升华
1.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补给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的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多的河流流量大;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形式的变化
汛期
夏汛(或其他季节)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含沙量
含沙量大(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
有(无)、长(短)
最冷月均温
凌汛
有(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水能
大(小)
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
2.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方法
(1)横坐标—时间变化—分析水文特征: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结冰期、断流等情况。
(2)纵坐标—数值特征—分析径流量特征:数值高低(峰值、谷值)、径流量变化幅度、极值出现时间。
素养凝练
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米,面积大约为8
3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米)通过河流相通。读图,回答(1)~(3)题。
(1)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 )
①湖面落差大,流动快
②湖水盐度高
③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④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湖湖面南高北低
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
C.b湖湖面南高北低
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
解析 第(1)题,的的喀喀湖位于南半球,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月份是南半球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湖泊水位1月最高,A项正确。其他月份气温较低,冰雪融水量少,湖泊水位较低,B、C、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且周围群山环绕、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③正确。虽然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湖面高差较大,但两者的水平距离也大,对湖水流动速度影响小,①错误。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通过河流相通,湖水由的的喀喀湖流向波波湖,所以的的喀喀湖湖水流动性好,是淡水湖,②错误。由材料可知,该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不易结冰,④正确。故选C项。第(3)题,a湖水面海拔高,湖水流向b湖,则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D项正确,B项错误。季节性的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大气降水会导致湖水水位的季节性上升,A、C项错误,故选D项。
答案 (1)A (2)C (3)D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 )
A.雨水和冰川融水
B.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的流量变化可知该河流7、8月份径流量最大,形成夏汛;3、4月份较多,形成春汛;根据我国河流的主要补给特点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3、4月份多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故选项A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该河在4月、7~8月形成了两个汛期,因此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4月份的春汛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7~8月的夏汛是由降水丰富造成的,因此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故B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 1.A 2.B
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咸水湖。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冰川融水
B.雨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4.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汽输送环节在冬季最活跃
B.气温高,蒸发强烈
C.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D.冬季河流有汛期
解析 第3题,依题意知,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据图可知,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其南部地区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野马滩河的支流主要源于南部地区,因此野马滩河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故A项正确。第4题,松木希错流域位于青藏地区,流域水源补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因此水汽输送环节在夏季最活跃,A错误。流域海拔较高,气温低,蒸发弱,B错误。根据材料,松木希错位于内陆高原,且为咸水湖,故主要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故C正确。流域内的河流在冬春出现断流,D错误。
答案 3.A 4.C
如图为新疆阿克库勒湖附近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第5题。
5.图中四条河流中,水位季节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结合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知湖泊为河流③的源头,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河流①②④都发源于山地,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
答案 C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解析 甲河段位于山地,乙河段地势低平,所以甲河段流速快、乙河段流速慢;甲河段所在纬度稍高,乙河段所在纬度稍低,所以乙河段结冰期短;乙河段位于河流下游,有较多支流汇入,所以乙河段水量更大。
答案 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一、选择题
1.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柴窝堡湖湖水的主要直接补给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各类径流
D.冬季积雪
解析 由材料可知柴窝堡湖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天山山谷盆地内,属于山间集水洼地型湖泊,由此可推断出其补给有天山的降水以及天山冰雪融水,该地还有冬季降雪形成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各类降水和融水形成的径流是该湖泊的主要直接补给源。
答案 C
2.读图
“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水量随时间变化图”,其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往往冬春季节断流,对应①,纬度较高;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由于中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故纬度越低,雨季越长,河流汛期越长,据此结合图示选C。
答案 C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可能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4.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雨水
C.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浅层地下水
D.雨水、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3题,由图中流量数值可以看出,该河径流量小,冬季除深层地下水外,几乎没有其他补给,即冬季易发生断流,因此最有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因此a为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温度影响大,夏季多,所以b代表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春季,夏季积雪消融完,补给消失,所以d代表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水量小,且在刚进入枯水期时补给河流,所以c代表浅层地下水补给。
答案 3.B 4.D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某年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图”。回答5~7题。
5.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 )
A.5月
B.6月
C.7月
D.8月
6.该水库蓄水的最低水位大致出现在( )
A.3月下旬
B.7月中旬
C.9月上旬
D.12月下旬
7.该水库可能位于( )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该水库的流入水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第6题,图示5~10月的入库水量都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10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水位开始下降,故10月时水库水位达到最高值,3月下旬水库水位最低。第7题,根据该地区入库流量的变化,5~6月、8~9月流量大;7~8月较小,判断该地区为长江流域,5~6月受梅雨影响,8~9月受锋面雨和台风雨的影响,降水丰富;而7~8月在副高控制下,降水少。
答案 5.B 6.A 7.C
图1为在澳大利亚北部金伯利高原航拍的颇似树木结构的河流水系图,图片呈现出澳大利亚地貌的艺术之美。图2为金伯利高原位置示意图。读下图,据此完成8~9题。
图1
图2
8.图1所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湖泊和沼泽水
9.图1所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点是( )
A.径流量丰富,含沙量大
B.落差大,多激流瀑布
C.径流量变化明显,季节性强
D.泥沙淤积严重,曲流发育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该河流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流域内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降水较多,河流补给类型以降水补给为主,
B对。该地降水较多且缺少高大山脉,冰雪融水主要在高山顶部的积雪和冰川,且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在干旱地区,如我国的塔里木河,A错;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是冬季的地面积雪在春季融化形成,该地处于热带,冬季缺少积雪,
C错。湖泊水和沼泽水的补给水量较小,该河流水系发达,水量较大,D错。故选B。第9题,河流处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差异显著,该河流补给形式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C对。材料信息看不出河流含沙量,A错。河流处于高原,落差较小,B错。由图中河流水系形状可知,该河流没有明显弯曲的曲流,D错。故选C。
答案 8.B 9.C
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 )
11.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
①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②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
③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④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图示河流的一大水文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②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④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0、11题,图示河流是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区引水灌溉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大量支流汇入,径流量回升明显。第12题,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是导致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时间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C 11.C 12.B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第13题。
1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某区域图,已知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读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Q向P
B.S地为地中海气候
C.S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图示区域为北半球
15.关于图中等温线的说法正确的( )
①此时该地为夏季 ②此时该地为冬季 ③此时湖泊水位为a ④此时湖泊水位为b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4题,河流应发育在山谷中,谷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凸高为低),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P向Q,A错误。图中河流和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当地降水较多,结合S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S地应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C错误。进一步推断该地位于南半球,D错误。第15题,由第14题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因此图中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应为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进入雨季,雨水补给湖泊的水量比较大,湖面大,故D正确。
答案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3)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4)A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时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且A种补给较平稳,B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C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变化较大,由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即可判断出变化平稳的①曲线是修建水库之后测到的。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可判断是在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 (1)地下水 雨水 积雪融水
(2)② 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4)少 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减少,并且有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
17.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回答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
(2)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______。而甲图中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否如此?为什么?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解析 第(1)题,湖泊①位于河流的源头,是河流上游水源的主要来源,湖泊②位于中游,与河流互相补给,能有效调节河流径流;湖泊③的水源来自于河流。第(2)题,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水位的变化,水流总是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第(3)题,乙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广泛存在于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 (1)① ② ③
(2)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水 否。甲图中AB段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因为“地上河”的水位始终比地下水水位要高。
(3)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
1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________个月。
(2)说明图1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解析 第(1)题,表格中的数据是吉林省境内河流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如果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则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或不变。读图分析可知,该省境内在1~4月每月的累计数量都为0,即这4个月没有旅客的发送,说明这4个月为河流的结冰期,不能通航;11月、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量与10月相同,即这2个月旅客发送量的累积量没有变化,说明这2个月河流也处于结冰期。综上可知,该区域河流的结冰期一共持续了6个月。第(2)题,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a河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流量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的流量和水位季节变化也大;长白山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a河上游流经长白山区,地形崎岖,落差大,水流流速较快,水能丰富。
答案 (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