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3 08:08:47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偏转规律和时差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析地方时差的成因,会进行有关区时和地方时的换算。(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会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方向,结合实例说出其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一、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原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注:虚线代表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实线代表偏转后的实际方向。
【温馨提示1】 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运动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温馨提示2】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对右岸冲刷(侵蚀)强烈,右岸相对陡峻,左岸相对平缓,河中小岛最终与左岸相连。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例如:左图中乙岸河流冲刷(侵蚀)强烈,为侵蚀岸。右图中小岛最终与丁岸相连。
[思考] 从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哪一侧的路轨磨损较为严重?
提示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因而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西侧的路轨磨损较严重。
二、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3)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时刻较早。
(4)计算: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温馨提示3】
①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经线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②世界时/国际标准时/格林尼治时间:即0时区的区时,就是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1)全球共划为24个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中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
(3)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4)区时换算:同一时区,区时相同;不同时区,采用各自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3.国际日界线
(1)定义: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为了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温馨提示4】 东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日期差一天。
【温馨提示5】 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思考] 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了1日,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为什么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1日呢?
提示 船队在自东向西经过国际日界线时应该加一天,而没加上。
探究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北京时间10时6分,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北京时间10时43分,空中护旗方队飞过天安门,20架直升机呈现“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之振奋。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当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时间10时6分开始发表重要讲话时,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侨同步收看电视直播,当地区时是几时?
(2)20架直升机呈现“70”字样图案飞越天安门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大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9月30日18时6分 (2)10时27分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金山(西八区)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西侧,时间较晚
综合思维
结合两地所在的时区,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差16个小时
地理实践力
运用区时、地方时的公式,计算西八区的区时及北京的地方时
知能升华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一定时: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
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和
二定向: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
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
三定差:确定两点的经度差
经度差“同减异加”: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如E点所在经线与经线相差45°
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例如以D点地方时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以B求F点地方时为24:00-=21:00或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
2.区时的计算
定时区: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
若已知某地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余数若小于7.5,商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在商上加一个时区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区时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如当东八区为18:00时,西五区为18-13=5:00;当零时区为3:00时,东三区为3+3=6:00
【特别提示】 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素养凝练
早晨5:00,生活在杭州(30°N,120°E)的小丽与在西藏拉萨(29°N,91°E)工作的爸爸通话。
小丽:爸爸,已经天亮了,您起床没?
爸爸:还没有,我这边天还没亮呢。
据此完成(1)~(2)题。
(1)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不同
B.纬度不同
C.天气不同
D.经度不同
(2)
父女俩通话时,拉萨的地方时约为(  )
A.3:00
B.5:00
C.7:00
D.9:00
解析 第(1)题,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说明两地产生了时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同一纬度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两地纬度相近,可近似看成是在同一条纬线上,杭州的经度比西藏拉萨大,说明杭州在西藏东方,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第(2)题,北京时间是120°E地方时,故早上5:00时,杭州的地方时是5:00,拉萨约是90°E,两地经度差30°,时差为2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拉萨的地方时是3:00。A对。
答案 (1)D (2)A
探究点2 日期的计算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推测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参考答案 D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两地所在的时区及飞机飞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6月23日2时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日期的题须先求0时所在的经度
地理实践力
运用日期的公式计算属于22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知能升华
日界线的计算
(1)两个日期分界线:自然界线,即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人为界线,即180°经线。
(2)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上图所示。
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①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向东到180°。
②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向西到180°。
③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即135°/360°=3/8。
④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即225°/360°=5/8。
⑤新、旧日期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135°/225°=3/5。
(4)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
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素养凝练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2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时
B.90°W,6时
C.90°E,18时
D.90°W,18时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
B.m日16时
C.(m+1)日14时
D.(m+1)日8时
解析 第(1)题,两天的界线有自然界线0时经线和人为界线日界线(180°经线)两条。自东十二区(180°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判断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第(2)题,90°E为(m+1)日6点,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m+1)日6点+(120°-90°)÷15°=(m+1)日8点。
答案 (1)A (2)D
1.某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的实验:当将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是可信的(  )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D.在赤道上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解析 当木塞被拔下,水下漏时,四周水体向中心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形成逆时针运动的水流,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顺时针运动的水流,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体不会发生偏转运动。故B正确。
答案 B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该工程师抢红包时,当地时间是(  )
A.2月4日12时
B.2月4日20时
C.2月5日4时
D.2月5日12时
3.春晚的零点钟声敲响时,属于2月5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12
B.1/6
C.1/3
D.2/3
解析 第2题,长城站位于西四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比西四区早12个小时,所以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019年2月4日12时,故选A。第3题,春晚的零点钟声敲响时,120°E往东到180°属于2月5日,故属于2月5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60°/360°=1/6。故选B。
答案 2.A 3.B
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4~5题。
航班号
HU7994
出发城市
悉尼(34°S,151°E)
起飞时间
9:20(当地区时)
降落时间
17:45(北京时间)
到达城市
西安(34°N,109°E)
4.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  )
A.5:01
B.5:59
C.6:01
D.6:59
5.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  )
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
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
解析 第4题,根据题干“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和表中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可知,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再根据西安的经度可计算出此时其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所以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13小时58分钟/2=5:01。选A。第5题,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选C。
答案 4.A 5.C
6.读某节气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3)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F所在经线的________
(东或西)侧。
(5)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写出日期和时间),地球上与北京同为一天的经度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第(1)题,此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第(2)题,晨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限,昏线是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限,故图中晨线是弧AB,昏线是弧BC。第(3)题,B点处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故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0时。第(4)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AD>E;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F所在经线的东侧。第(5)题,90°E位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新一天的0时,即是12月23日的0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地相差30°,时差2小时,故可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月23日的2时。新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故地球上与北京同为一天的经度范围为90°E向东至180°。
答案 (1)南 (2)弧AB 弧BC (3)0 (4)A>D>E 东 (5)12月23日2时 90°E向东至180°经线(或180°经线向西至90°E)
一、选择题
电影《金蝉脱壳》中,史泰龙饰演的越狱专家正是根据排水口漩涡的转动方向来判断监狱的地理位置,最终逃出。下图为排水口的漩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监狱位于北半球
B.该监狱位于南半球
C.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顺时针辐合
D.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逆时针辐散
2.导致图中水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力主要是(  )
A.空气压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D.重力作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水流的实际流动方向相对于原始流动方向向右发生偏转,所以位于北半球。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第2题,水的实际流动方向与原始流动方向的不同,说明是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答案 1.A 2.B
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AB的中点。图示范围内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第3题。
3.C点的地方时是(  )
A.18:40
B.22:20
C.9:00
D.8:40
解析 A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B点为晨昏线与66°34′S的切点且其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其经度为30°W。C点为AB的中点,地方时为6时和12时的中间时间。
答案 C
下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读图回答4~5题。
4.甲地的地方时为(  )
A.15时
B.9时
C.8时
D.16时
5.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今天”与“昨天”的范围之比是(  )
A.2∶1
B.1∶2
C.1∶1
D.3∶1
解析 第4题,由北极点判断地球为逆时针方向自转,若阴影区为黑夜,则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的界线为晨昏线,由自转方向确定OB为晨线,OA为昏线,OB地方时为6时,甲在晨线以东45°,则甲地地方时为9时。第5题,已知北京时间为12时,可知OC为120°E;OD为60°W,为0时经线,则今天与昨天的范围之比为(60°+180°)/(180°-60°)=2∶1。
答案 4.B 5.A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6~7题。
6.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7.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解析 第6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故该地经度为160°W。第7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所在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答案 6.C 7.C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7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回答8~9题。
8.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
9.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18年1月6日16时
B.2018年1月5日8时
C.2018年1月5日16时
D.2018年1月6日8时
解析 第8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9题,C地位于120°W,轮船到达时C地时间计算如下:2017年12月21日12时+16日-1日+4小时=2018年1月5日16时。
答案 8.A 9.C
中国国航直飞德国的国际航班于北京时间6月26日11:00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航班到达德国法兰克福(50°02′N,8°34′E)机场时,当地区时为6月26日17:00。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不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可能(  )
A.旭日东升
B.艳阳高照
C.夕阳西下
D.正值深夜
11.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  )
A.9小时
B.10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解析 第10题,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11:00,法兰克福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故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为6月26日
4:00,此时刚过夏至,法兰克福昼长夜短,昼长时间接近16小时,4:00时即将日出,据此选A。第11题,结合上题可知,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11:00,对应法兰克福(东一区)时间6月26日4:00,降落时为法兰克福时间6月26日17:00,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17:00-4:00=13小时,据此分析选C。
答案 10.A 11.C
3月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小时,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  )
A.23日20:30
B.23日10:30
C.24日20:30
D.24日10:30
13.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  )
A.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B.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C.仅少数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D.所有城市参加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解析 第12题,据材料可知,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是中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10个小时,且悉尼早于世界时10个小时,故当悉尼(151°E)开始活动时,世界时为23日10:30。第13题,3月23日当地时间20:30~21:30,全球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
000多座城市陆续熄灯1个小时,当图中“今天”为3月23日时,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今天”的时间范围为0时到6时,没有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答案 12.B 13.A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局部图和某日光照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读图,完成14~15题。
14.有关该光照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极点为南极极点
B.甲、乙、丙、丁自转速度相同
C.此时直射点位于(0°、120°E)
D.此时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1∶2
15.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丁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解析 第14题,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则自转方向也为逆时针,为北极上空观看的日照图。图中极点为北极点,A错。甲、乙、丙、丁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此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赤道。位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是正午12点,直射点位于(0°、120°E),C对。此时60°W经线时刻是0点,新、旧一天经度范围之比为2∶1,D错。故选C。第15题,图中丁地位于赤道,水平运动物体在赤道上不偏转。能正确表示丁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图C,C对。
答案 14.C 15.C
二、非选择题
16.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________半球。
(2)A、B、C三地,地方时较早的是________。
(3)A点经度为________;若A点为12时,则地方时为0时(24时)的是________;若A点为18时,C点为________时,B点为________时。
解析 第(1)题,根据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可判断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第(2)题,根据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180°范围内可判断从C点到A点为自西向东,东面时刻早,故A点地方时早。第(3)题,0°与180°合为一个经线圈,A点经度为0°,若A点为12时,求地方时为24时的经线,两地相差12小时,经度每15°为1个小时,则所求地与A点所在经线相差15°×12=180°,与0°经线相差180°的经线为180°经线(或是直接根据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地方时差12小时判断);若A点为18时:A点与C点相差90°,相差90°/15°=6小时,C点在A点的西方,则C点时刻为18-6=12时;B点与A点相差45°,相差3小时,B点在A点西方,则B点时刻为18-3=15时。
答案 (1)北 (2)A (3)0° 180°经线 12 15
17.读“世界地图”,回答下面问题。
(1)若AB为昏线,则乙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H地的区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2)若DF为晨线,则东半球内属于22日的范围可能是________。
(3)当我国2011年新年钟声敲响时,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已进入2011年的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若AB
为昏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可以判断AC为晨线,由此判断H地的地方时,H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则H地为6月22日6时,图中相邻经线间差60°,差4个小时,故乙地的地方时为6月21日20点,国际标准时为6月22日0时。第(2)题,若DF为晨线,则DE为昏线,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则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80°。东半球的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所以东半球22日的范围是0°向东到160°E。第(3)题,我国2011年新年钟声敲响时即120°E为2011年0时,向东至180°范围内的地区已进入2011年。
答案 (1)6 21 20 6 22 6 6 22 0
(2)0°向东到160°E
(3)丁
18.2019年5月12日—第十一个中国防灾减灾日,以纪念四川汶川地震11周年。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8级地震。中国政府迅速组织救援队赶赴灾区救援,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发生时,伦敦(51.5°N,0°)、莫斯科(55.75°N,37.6°E)、华盛顿(38.9°N,77°W)、堪培拉(35.28°S,149°E)四城市的人们仍在夜晚睡梦中的是________。此时,国际标准时为________。
(2)俄罗斯救援队从莫斯科乘飞机于北京时间5月16日下午3时15分到达成都,如果途中用了3小时,救援队出发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_。
(3)地震发生时,赤道上处于白天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与汶川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题干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根据四城市各自经度,计算可知伦敦大约6时28分,莫斯科大约9时左右,华盛顿大约凌晨1时左右,堪培拉16时左右,所以在夜里睡梦中的城市是华盛顿,国际标准时即中时区区时,为6时28分。第(2)题,俄罗斯救援队到达成都的北京时间为15时15分,路上用3小时,则出发时北京时间为12时15分,莫斯科经度为37.6°E,应为东三区,与北京相差5个时区,故莫斯科时间为12时15分-5时=7时15分。第(3)题,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算出6:00~18:00的经度范围即可。与汶川同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
答案 (1)华盛顿 6时28分  
(2)7时15分
(3)7°W~0°~173°E 97°W~0°~180°
19.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回答问题。
(1)请指出图中左上角弧线(地球的自转方向),应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A在D的________方向,E在B________方向。
(3)写出匹兹堡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_小时。
②假若此时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
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写明日期和时刻)。
③属于3月2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________。
解析 第(1)题,
图中北京的经度是116°E,东经的度数向东增大,地球的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第(2)题,图示以北极为中心,根据经纬网,A在D的东南方向,E在B正南方向。第(3)题,
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匹兹堡地理坐标是40°N,80°W。第(4)题,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0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飞机飞行跨纬度100°,需要10小时。假若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
匹兹堡在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21日5时。
飞机起飞时,时刻0点的经线是0°经线,属于3月2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1/2。
答案 (1)逆 (2)东南 正南 (3)40°N,80°W (4)10 21日5时 1/2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特点和黄赤交角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据图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其变化。(综合思维)2.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理实践力)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5.轨道与速度
【温馨提示1】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思考]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提示 先减慢后加快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5°。如图所示: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 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用标注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提示 
探究点1 地球公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在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
参考答案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地理实践力
运用晨昏线或直射点的相关知识,在公转图中判别二分二至日
知能升华
地球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别
先定“二至日”再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定“二分日”(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二至日;上下两个被固定为二分日)
(1)日地距离法——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
如下图,A点为近日点,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为远日点,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2)看地轴北端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北端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左图B),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右图D)。
(3)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线法):
①先过地心画出赤道,再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垂线法(晨昏线法)
①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
②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A点),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
素养凝练
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7月3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
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解析 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当在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由于图中甲→乙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故选A。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点,那么相对的位置为远日点;根据远日点在7月初,那么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增加到7月31日,所以此时(7月31日)应该接近丁点,故选D。
答案 (1)A (2)D
探究点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
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B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的度数。当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
综合思维
黄赤交角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知能升华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两面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2.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90°-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扩大(缩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变快(变慢)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素养凝练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解析 第(1)题,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其度数即回归线的度数,图中角β为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5°。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0°后,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将没有四季变化,并且全球全年昼夜都是平分的,但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各地的太阳高度还会有很大差异,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仍将存在。
答案 (1)D (2)C
2019年9月29日下午,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中11连胜献礼十一,而2019年11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度在上海举办。依据材料及图,回答1~2题。
1.从中国女排11连胜到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沿公转轨道运行区间大约对应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2.在此期间,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及地轴指向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位置,最左侧为夏至,最右侧为冬至,②附近为春分,③附近为秋分。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梅雨天气出现在6月份;南半球在此时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在冬至到春分期间是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 1.C 2.B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则(  )
A.热带范围扩大
B.温带范围不变
C.北极圈纬度为75°N
D.南回归线南移
解析 第3题,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第4题,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90°-极圈度数,假如黄赤交角变为15°,回归线度数也变为15°,极圈度数变为75°,则热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南回归线北移。
答案 3.A 4.C
5.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
(2)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3)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理由是什么?
(4)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________。
(5)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________,该段时间内济南的昼夜变化状况为________。
(6)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的昼夜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第(2)题,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随地球公转,所以可以看作宇航员爸爸绕太阳转了60圈了。第(3)题,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根据材料中绕太阳转了60圈,推断其年龄为60岁。第(4)题,①所在位置,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引太阳平行光线判断),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第(5)题,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附近,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即②→③时段,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第(6)题,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故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答案 (1)自西向东
(2)真的。人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年一圈。
(3)60岁。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60圈刚好60岁。
(4)夏至 北回归线
(5)②→③ 昼渐短夜渐长
(6)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一、选择题
2020年1月2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2020年“元宵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3.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解析 第1题,在图示中①位置的地球上画出垂直于地轴的赤道,画直线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观察直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在赤道以北,说明①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同理可知,③位置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12月22日,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可以判断②为秋分日,④为春分日;1月25日为春节,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同时向北移,故答案选C项。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元宵节地球位置最接近轨道上③与④之间的d点,故选D项。第3题,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最快,时间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时间为7月初,由近日点到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近日点在冬至日之后,远日点在夏至日之后,③为冬至日,①为夏至日,由③到④,速度先变大再变小,由④到①速度逐渐变小,故答案选D项。
答案 1.C 2.D 3.D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  )
A.日地距离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周期
D.地球公转速度
解析 第4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5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第6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答案 4.A 5.B 6.B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7~8题。
7.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解析 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则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与以太阳为参照系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及其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图1中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方向应为自右向左。第7题,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前且靠近6月22日处,故应为丁。第8题,图中显示,甲、乙两点关于冬至点对称,而非关于近日点对称,所以日地距离不同;而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相关,故公转速度也不同,所以A、C错;冬至日为昼长的极值点,而甲、乙分居冬至日两侧,所以同一个地点在这两个日期昼长相同,昼长变化趋势相反,日出方位相同,故B错、D对。
答案 7.D 8.D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有“五带”之分。据此回答9~10题。
9.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10.太阳直射点在火星表面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解析 第9题,由于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4秒。第10题,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所以其范围为23°58′N至23°58′S。
答案 9.C 10.C
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位于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
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
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
12.上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处向③处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解析 第11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图中①②③④⑤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故C正确。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第12题,直射点由②处到③处期间,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之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故D正确。
答案 11.C 12.D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回答第13题。
1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解析 从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经历81天,不到三个月,因此不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且向北移,选C项。
答案 C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4~15题。
14.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15.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地球大气中的流星现象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地球表面降水分布不均
解析 第14题,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第15题,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 14.B 15.C
二、非选择题
16.读“地球公转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到A点时的节气是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前后。
(3)地球公转到C点时,北京的季节是________。
(4)在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点,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____点附近。
(5)地球自B点经C、D、A再运行至B点所需时间为________,这叫1个________年。
解析 第(1)题,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均为逆时针。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的位置及地轴的倾斜方向,判断A点节气是冬至,为12月22日前后。第(3)题,地球公转到C点时为夏至日,北京季节为夏季。第(4)题,A点距近日点最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C点)附近。第(5)题,从春分到第二年春分为1个回归年,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答案 (1)略。 (2)冬至 12月22日 (3)夏季
(4)A C (5)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a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移动到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之后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解析 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由∠a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a为黄赤交角。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南 北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图1中的A、B、C、D标在图2中适当的位置,并注明二至日。
(2)在图2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____(快、慢)。
(4)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__移动。
解析 第(1)题,从图1看出,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根据图2中的地轴倾向可判断出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就能判断出春分日和秋分日的位置。第(2)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第(3)题,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的时间是1月初,故冬至日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附近时的时间是7月初,故夏至日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从图1看出,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正在向北移动。
答案 (1)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
(2)略(均为逆时针)。
(3)正圆 B 慢 (4)北 北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市举行。读地球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下左图)和“太阳光照图”(下右图,阴影表示黑夜)。
(1)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________(填序号),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位置时(填序号)速度最快。
(2)十九届四中全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右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该图表示的节气位于左图中________处(填字母)。
(4)图中线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
(5)E、
F、
P三点的线速度大小排序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举行,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③,地球公转到图中冬至日附近的④位置时速度最快。第(2)题,十九届四中全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第(3)题,右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转,因此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该图中显示的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因此表示的节气位于左图中C处。第(4)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因此线为晨线。第(5)题,读右图可知,
E、
F、
P三点中E
的纬度最低,P的纬度最高,因此三点的线速度大小排序是E>F>P。
答案 (1)③ ④ (2)南 (3)南 C
(4)晨线 (5)E>F>P章末小结1 地球的运动
一、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常见图示]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矩形投影图
公转轨道图
二、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直射点的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直射点的纬度:
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例如:若左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为(78°N,120°E),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2°N,60°W);
右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30°E)。
2.确定日期和季节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3.确定日出日落的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
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
③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④同一地区某日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例如:甲地的日出时间为4:00,戊地的日出时间为4:00,甲地的日落时间为20:00。
注: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极昼区0时日出,24时日落。
4.确定地方时
(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圆为极圈,大虚线圆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经线的交点。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5°S
B.120°E、23.5°N
C.60°W、23.5°S
D.60°W、23.5°N
解析 第1题,由0°和120°E位置关系判断该图为南极投影图,由AC为昏线,判断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第2题,南极出现极昼,太阳直射23.5°S,120°E为24时知太阳直射60°W。
答案 1.D 2.C
在广东省肇庆市(
22.5°N,111.5°E)美丽的仙女湖上,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10月3日是当地“卧佛含丹”节。回答第3题。
3.若对“卧佛含丹”现象进行现场直播,则直播时间与下列图中大体相符的是(  )
解析 10月3日太阳日落应在当地18时前,则“卧佛含丹”现象可能在17时开始,结合当地经度为111.5°E,可判断此时45°E大约为12时。图B中共有8条经线,则两条经线相差45°,可判断图B中45°E为12时,故B正确。
答案 B
4.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解析 在北京机场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面的分析相符。
答案 D
5.下面两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最低
(4)该日,P、Q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Q地位于M地的________方向。
解析 第(1)题,晨昏线与75°N相切(或者说75°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可知太阳直射在15°N上,120°W上地方时为24点,可推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在60°E上。第(2)题,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15°N)向南北两侧递减。第(3)题,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最高;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为一年中相对较短的时期,影子最短时为夏至日;从图上不能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还是向北移。第(4)题,Q地出现极昼现象,夜长小于P地。M地在昏线上,60°E上地方时为12:00,135°E上地方时是17:00,即M地17:00日落,所以M地昼长为10小时。第(5)题,Q地与M地的方向关系,要考虑两地之间的优弧、劣弧问题,根据劣弧确定方向,Q地位于M地的东北方向。
答案 (1)(15°N,60°E)
(2)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3)C
(4)P地夜长较Q地夜长长 10小时
(5)东北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2.昼夜交替的原因、时间;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3.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
4.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5.黄赤交角图示的判读及其变化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用、昼夜长短的计算。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应用。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想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差等)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天文学类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大学
A+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北京师范大学
A-
4
北京大学
A-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据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区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理解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和应用晨昏线。(综合思维)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不停的绕地轴旋转。
2.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
【温馨提示1】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
旋转角度
时间
意义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360°59′
24小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温馨提示2】 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为一个恒星日,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约为15°/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温馨提示3】 自转线速度还与海拔有关。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思考] 我国在海南建设卫星发射基地与酒泉相比有何优势?
提示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火箭发射时获得的初始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1)原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半球
(3)昼夜界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如上图中所在大圆为晨昏线(圈),为晨线。
(4)昼弧、夜弧:晨昏线(圈)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2.昼夜交替
(1)成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叫一个太阳日。
(3)意义: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温馨提示4】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思考] 如果地球不自转还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提示 有,地球还在公转,其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探究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的极轨道卫星在极地上空拍摄的地球影像。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选出与图像中地球自转方向相符的是(  )
参考答案 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依据海陆轮廓可知,图中影像为南极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综合思维
结合侧视图、俯视图及经纬度,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
知能升华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技巧
(1)常规方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极点法: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3)经度法:东经增大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φ=V赤道cosφ(其中φ为纬度数,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值方向,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值方向,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3.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如图中位于赤道上A地上空的一颗同步卫星B,3小时后地面上的点A运动到A′,卫星由B运动到B′,转过的角度都是45°,而转过的弧长BB′大于AA′。
4.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择
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素养凝练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回答(1)~(3)题。
(1)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方向的判断。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在北方,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应朝向为北方,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特征。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是因为相对于地球,北极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观测结果是恒星绕北极星旋转,只能说明是地球在自转,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恒星视运动现象,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应比第一日早3′56″,应是19时56分4秒,D项正确。
答案 (1)A (2)A (3)D
探究点2 晨昏线的特点和应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对比观察两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1)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在下面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晨昏线、太阳光线、重要纬线等信息。
参考答案 (1)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示意图如下: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中重要纬线为回归线、极圈
综合思维
从综合思维角度及图示可知,向着太阳的为白天,背对太阳的为黑夜,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知能升华
1.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两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根据上述方法可知图1中为晨线,为昏线,图2中为晨线。
3.晨昏线的应用——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素养凝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于晨昏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 (1)连线AC过B为昏线,AC右侧为夜半球。
(2)昏 相互垂直
(3)夜
(4)B=H>D=E=F>A=C
1.下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解析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据此,C正确。
答案 C
某年12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第2题。
2.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
解析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都相同,故伦敦和长沙两地角速度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长沙纬度较伦敦低,自转线速度较大,C正确。
答案 C
3.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故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正确。
答案 C
4.读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弧线是昏线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下一刻将进入白昼;A、D、E三点都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同,都为0;此时是晨线。故选A。
答案 A
5.图1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转绘到极地俯视图中(图2),并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1表示的是________日前后(日期)的光照图,弧AB是________(晨、昏)线。
(3)图中的B、D、N、M四点,按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1是侧视图,图2是极地俯视图,顺时针方向西经度数减小,是南极点俯视图。绘制时注意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南北半球昼夜状况相反,南极圈是极夜现象。90°W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正午12点。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第(2)题,图1北极圈及其以内是极昼现象,表示的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弧AB是昏线
。第(3)题,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图中的B、D、N、M四点的纬度,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D>M>N>B。
答案 (1)如图
(2)
6月22 昏
(3)
D>M>N>B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2题。
1.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
B.22:56
C.23:04
D.21:52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与自转一致,所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都反映地球的自转,选A。第2题,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即每天提前3分56秒到达同一位置,故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56。
答案 1.A 2.B
读图,完成第3题。
3.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4分钟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少4分钟
D.时间为23时56分4秒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360°,周期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太阳日24小时,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3分56秒。故选B项。
答案 B
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故D图所示正确。
答案 D
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6.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解析 第5题,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
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1
447千米/小时,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位于低纬度,故答案选A。第6题,纬度和海拔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比同纬度的T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地势较低,地形类型应为地势较低的盆地,故答案选B。
答案 5.A 6.B
7.下图地球表面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线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据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知,甲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故A正确。
答案 A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8~9题。
8.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区时的差异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9.判断图中的P点所在的是(  )
A.晨线
B.昏线
C.0°经线
D.既不是晨线,也不是昏线
解析 第8题,该实验演示的是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第9题,从图中看出,背对电灯一侧为黑夜,P点所在的线是由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故该线为晨线。
答案 8.A 9.A
10.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先要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判定昼夜半球,然后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晨昏线。A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背着太阳光的左半球为夜半球,a为昏线,b为晨线;B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为晨线,b为昏线;C、D两图是侧视图,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故B项符合。
答案 B
读下图,A、B、D、E在晨昏线上,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12.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C为2时,E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10时。第12题,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答案 11.A 12.D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14题,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答案 13.B 14.D
图中阴影部分既表示黑夜,又表示西半球,据此完成第15题。
15.昏线所在的经线是(  )
A.0°经线
B.160°E经线
C.180°经线
D.20°W经线
解析 昏线与东西半球分界线重合,其以东为西半球,则昏线所在的经线为160°E经线。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西半球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晨昏圈的位置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晨线,________是昏线。
(2)将该图利用下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
(3)B点的经度是________,并在新画的图上标出其位置。
解析 第(1)题,此时晨昏圈与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相重合,20°W是晨线,160°E为昏线。第(2)题,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由太阳光线位置得出,图中中间经线为晨线20°W。第(3)题,由B点所在经线为西半球的中间经线可知,B点经度为110°W。
答案 (1)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 160°E
(2)见下图。
(3)110°W 见下图。
17.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
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昏线)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只考虑纬度因素)。
(4)下图是一幅“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在图中根据以下要求画出同时期的光照图。要求:①用箭头表示自转方向,②画出晨昏线,③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解析 第(1)题,画光照图的太阳光线时要注意,阳光过直射点且延长后要过地心(图中的圆心),然后在直射光线两侧画平行光,一般用三条光线表示即可。第(2)题,读图,图中EF线是昼夜分界线,是晨昏线。根据定义,顺着自转方向过EF线,由夜半球进入了昼半球,所以是晨线。第(3)题,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D的纬度最低,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D。
第(4)题,在南极点为中心的图上,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晨昏线画时要与阳光垂直,且与南极圈相切。朝向太阳的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为夜半球。
答案 (1)
(2)
晨线 (3)
D
(4)
18.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为________线,其中是________线,是__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
解析 第(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为东南方向。第(2)题,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射。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过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晨昏线相对于地球运动方向相反,因此为逆时针方向。
答案 (1)南 东南
(2)
(水平,从右侧水平照射)。
(3)晨昏 晨 昏 逆
19.下图中是晨昏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__(北半球节气)的地球光照情況。其中为晨昏线中的________线。
(2)D、E、C三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D、E、C三地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
解析 第(1)题,此图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故表示冬至日的地球光照情況。其中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昏线中的晨线。第(2)题,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故E>C>D;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故E=C=D。第(3)题,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答案 (1)冬至 晨
(2)E>C>D E=C=D
(3)自东向西(共12张PPT)
章末小结1 地球的运动
一、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常见图示]
?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极点俯视图
?
全图
1/2图
1/4图
局部图
侧视图
矩形投影图
公转轨道图
二、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1)直射点的经度:
①根据光照图中已知经线的地方时找到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②从光照图中直观看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2)直射点的纬度:
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直射点纬度与该纬线的纬度互余。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α。
例如:若左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为(78°N,120°E),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2°N,60°W);
右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N,30°E)。
2.确定日期和季节
(1)利用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夜短或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则为北半球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若昼夜等长,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特殊日期的判定: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内为夜,则为12月22日前后;若为昼,则为6月22日前后。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斜交关系。
3.确定日出日落的时间
①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
②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
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
③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
④同一地区某日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
例如:甲地的日出时间为4:00,戊地的日出时间为4:00,甲地的日落时间为20:00。
注: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极昼区0时日出,24时日落。
4.确定地方时
(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共32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地球公转的特点和黄赤交角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据图说明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速度及其变化。
(综合思维)
2.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理实践力)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1.定义:绕
的运动。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
上。
4.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

太阳
焦点
逆时针
顺时针
恒星年
5.轨道与速度


【温馨提示1】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思考]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
提示 先减慢后加快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
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
。如图所示:
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赤道平面
23.5°
赤道
黄道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周期:
,即365日5时48分46秒。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1回归年
[思考] 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用
标注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提示 
探究点1 地球公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其四时之景不同是因为地球的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在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
参考答案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
地理实践力
运用晨昏线或直射点的相关知识,在公转图中判别二分二至日
知能升华
地球公转轨道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别
先定“二至日”再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定“二分日”(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二至日;上下两个被固定为二分日)
(1)日地距离法——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
如下图,A点为近日点,应为冬至日稍后,B点为远日点,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
(2)看地轴北端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北端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左图B),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右图D)。
(3)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线法):
①先过地心画出赤道,再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
②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
③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4)垂线法(晨昏线法)
①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
②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A点),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C点)。
素养凝练
下图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分,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7月3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
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解析 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可知,当在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由于图中甲→乙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而公转所需时间最短,故选A。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地球所在位置是近日点,那么相对的位置为远日点;根据远日点在7月初,那么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时间增加到7月31日,所以此时(7月31日)应该接近丁点,故选D。
答案 (1)A (2)D
探究点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
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B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90°-极圈的度数。当黄赤交角、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
综合思维
黄赤交角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
知能升华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
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
两面
黄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
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
90°
2.黄赤交角相关数据关系
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90°-极圈度数
=90°-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
扩大(缩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
变快(变慢)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素养凝练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地球上热量分配将会均匀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解析 第(1)题,黄赤交角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其度数即回归线的度数,图中角β为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5°。第(2)题,黄赤交角变为0°后,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将没有四季变化,并且全球全年昼夜都是平分的,但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各地的太阳高度还会有很大差异,各纬度的热量分配不均仍将存在。
答案 (1)D (2)C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2.掌握昼夜长短的简单计算。(地理实践力)3.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综合思维)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
(2)特点:
2.变化规律
(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思考]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如何?
提示 4月29日~9月23日,昼长夜短;9月23日~10月7日昼短夜长;昼长先增长后缩短,6月22日昼达到最长。
二、四季的更替
1.成因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四季
过渡季节
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气候四季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温馨提示】
(1)五带的划分
注: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2)图示法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思考]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
诗词中的“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
提示 “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的公转。
探究点1 昼夜长短的计算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参考答案 (1)C (2)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根据图中经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比该地早13小时,该地时间为20点
综合思维
该地时间为20点,为当地的日落时间,据昼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昼长为16小时,再据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漠河的夜长
知能升华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如下图。
(4)根据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素养凝练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的昼长是(  )
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
解析 第(1)题,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长,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南半球反之,所以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①②③④。第(2)题,先计算出①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之间的昼弧所跨经度,再除以15°。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由此可得①地的昼长是16小时。
答案 (1)A (2)C
探究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国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出越早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综合思维
结合图示日出时间及其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该地昼夜状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能升华
1.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
(1)看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看直射点移动,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3)看直射点位置,定极昼极夜范围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看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及时间
日落方位及时间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极昼区: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5)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定昼夜长短状况
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
(1)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2)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3)在太阳视运动示意图中,要注意判读四个内容:①观察者的位置;②日出、日落方位;③正午太阳方位(确定直射点与观察点的相对关系);④正午太阳高度(确定直射点纬度)。
素养凝练
1.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此时(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5:40
18:48
5:39
18:49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解析 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
答案 C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题。
二十四节气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寒露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解析 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是春分(3月21日)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寒露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不同,夏半年和冬半年时间长度不一样。
答案 (1)A (2)C
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2题。
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2.若上图中四地代表的是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则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在夏至日或冬至日,①地昼夜平分应为赤道;②地极夜现象应为极圈以内;③地昼长比④地更接近12小时,说明③地纬度比④地更低,故选A。第2题,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即夜长大于12小时,故选D。
答案 1.A 2.D
读海南岛的位置示意图,完成第3题。
3.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
A.白昼更长
B.日出更晚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解析 和同在北半球的海口相比,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A选项正确,排除B、C选项。同时,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更晚,排除D选项。
答案 A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千米,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长61米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其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4~5题。
4.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5.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那么拉姆西斯二世选定的登基日期最有可能为(  )
A.4月22日
B.8月21日
C.10月21日
D.11月23日
解析 第4题,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日出东南方向,故只有隧道口朝向东南方向,阳光才能平行于隧道口并穿过隧道。第5题,据材料分析,拉姆西斯二世生日和登基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2月21日距3月21日一个月左右,一年中,当太阳直射点再次位于该纬度时,应为9月23日过后一个月左右,故C项正确。
答案 4.A 5.C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AB是________(晨、昏)线。
(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F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_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
(6)A、B、C、D、E、F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_______。
解析 读图可知,该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发生极昼,故判断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图判断AB是昏线,该线与赤道交于E点,即E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可推断E点以西经度相隔90°的0°经线地方时为12时,故确定图中直射点的坐标为(23.5°N,0°)。图中E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故E地的昼长为12小时。读图可知F地昼弧的度数为60°,计算出昼长为4小时。由昼长4小时直接计算出日落时间:12+4/2=14时。夏至日,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应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从图中直接判断出D、E两点位于热带,C、F两点位于温带,且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 (1)夏至 (2)(23.5°N,0°)
(3)昏 (4)12 4 14
(5)66.5°S~90°S(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D、E C、F
一、选择题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2.下列日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  )
解析 第1题,该地在6月22日时昼长为0,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可判断为南极圈上某点。第2题,A点日期为6月22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C正确。
答案 1.D 2.C
下图是北半球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据此回答3~4题。
3.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4.图中乙地和丁地的周长相等,则(  )
A.日期相反
B.雨季时间相反
C.日出、日落时间相反
D.昼夜长短相反
解析 第3题,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即图中昼弧长于夜弧,故乙、丙位于南半球。第4题,图中乙地和丁地的纬线圈周长相等,表示两地纬度数相同,结合图中的昼弧和夜弧长可知,乙地昼弧长,位于南半球,丁地昼弧短,位于北半球,两地昼夜长短相反。
答案 3.B 4.D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所示)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第5题。
5.关于最佳测试期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
B.北极点周围的极夜范围先变大,后变小,然后出现极昼并且范围变大
C.南半球各地昼变长、夜变短
D.伊瓦洛不可能看到极光现象
解析 11月至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至23.5°S,后再向北移动至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然后再向北移动。故北极点周围的极夜范围先变大,12月22日后极夜范围减小,3月21日消失,3月21日后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并且范围扩大,故B正确。北半球白昼先变短后变长,A错;南半球各地昼先变长,后变短,C错;极夜期间伊瓦洛可能看到极光,D错。
答案 B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6~7题。
时间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9:00
23:00
8:58
23:02

7:19
18:41
7:20
18:40

5:40
18:48
5:39
19:49
6.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7.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 第6题,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时间,根据表格计算到①、②、③地的昼长时间分别为14小时、11时22分、13小时08分,根据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越小,昼长越接近12小时,说明该地越接近赤道,纬度越低,因此三地中纬度最低的是②,最高的是①。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故选B。第7题,此时③地昼长夜短,若③地为北京,则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A错误;次日③地的日出时间提前了,日落时间推迟了,说明③地的白昼变长了,北京的白昼变长了,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此日各地昼夜长短并不是相差最小,故C正确,B、D错误;故选C。
答案 6.B 7.C
上海市的李明和张子涵同学参加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登高观日出(落)活动,下图为当时摄影留下的照片。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人影朝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9.不考虑天气因素,两学生在2019年想要再次观看类似此次日出时所拍摄的景象,应选择的日期是(  )
A.6月10日
B.1月18日
C.12月10日
D.10月18日
解析 第8题,图示时间为06:55,说明此次活动是观日出,图示日期为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范围外日出东南,人影朝向与之相反。第9题,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图示2019年1月1日日出时间、日出方位最接近的日期是与1月1日以夏至日为对称点对称的日期,结合选项可知,最接近的日期是12月10日。
答案 8.D 9.C
7月,小明从东城区出发到怀柔——延庆——门头沟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7月,北京地区可见(  )
A.日出正东方
B.11:00太阳在东北方向
C.日落正西方
D.14:00太阳在西南方向
11.小明若从东城出发乘长途客车经怀柔至延庆,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A.9:00出发,左侧靠窗
B.10:00出发,右侧靠窗
C.15:00出发,右侧靠窗
D.17:00出发,左侧靠窗
解析 第10题,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11:00太阳在东南方向,14:00太阳在西南方向,D项正确。第11题,根据题干为7月份,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为长途客车中途方向发生改变,应综合考虑出发时间、行车时间和太阳方位;9:00~12:00太阳在东南方,12:00~18:00太阳在西南方向,18:00后太阳在西北方。从东城到怀柔约1个小时,从怀柔到延庆1个多小时。9时出发,从东城到怀柔坐左侧可以避免太阳久晒,但是从怀柔到延庆,太阳位于东南方向,需要晒1个小时,A项排除;10:00靠右侧车窗出发,直接面临太阳暴晒,排除;下午时段,太阳从西南、西北方向照射,应当坐在右侧,D项错误;计算可知,从东城经怀柔—延庆到达门头沟,大约需要3个小时,15:00时出发,到达时太阳西斜,阳光不是很强烈,适合看风景拍照,C项正确。
答案 10.D 11.C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2~13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7:32
17:08

6:31
18:15

4:45
19:39

7:22
16:49
12.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雾灵山旅游,不可能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解析 第12题,根据表中四个日期的日出日落时刻可以计算出白昼时间:①为9小时36分、②为11小时44分、③为14小时54分、④为9小时27分,雾灵山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越靠北,白昼越长,因此③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北,C选项符合题意。第13题,雾灵山位于北京附近,纬度约为40°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该地始终位于直射点以北,正午的太阳总是位于正南方,而选项D中,正午的太阳位于正北方,不可能出现,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 12.C 13.D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4~15题。
14.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15.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 第14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第15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D正确。
答案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下表中所列是12月15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地点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其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日太阳照射情况的是________。
(3)此时地球所处的位置可能位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位置附近。
(4)此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南、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________,济南市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其变化趋势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12月15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由四地昼长可知,丙昼夜平分地处赤道,丁最接近昼夜平分,应在南半球低纬;甲、乙两地昼短夜长,在北半球,甲昼更短,在北半球高纬,乙在北半球中纬;按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丙丁乙甲。第(2)题,下列四幅图中,图A北极圏以内出现极昼,表示太阳直射北半球;图B、D都是表示昼夜平分;图C北极圏之内出现极夜,接近12月15日。选C正确。第(3)题,图中①是远日点7月初,③是近日点1月初,12月15日更接近③。第(4)题,此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其移动的趋势是继续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其变化趋势是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 (1)丙丁乙甲 丁 (2)C (3)③ (4)南 向南移 昼短夜长 昼渐短夜渐长
17.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
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什么?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方日落。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A一年中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5°S。第(2)题,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第(3)题,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第(4)题,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当上海(121.5°E)为12时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西南。
答案 (1)0° 66.5°S
(2)A 全年昼夜等长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东南 11时54分 西南
18.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2)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从甲到乙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4)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_______。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5)在下图中绘出9°N冬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并写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解析 第(1)题,E点在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地方时12时,乙点的日出时间为3时。乙点的夜长为6小时。第(2)题,图示为南半球,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将沿运动方向向左偏,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第(3)题,由甲到乙最短距离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第(4)题,由图可知,90°E为0时,故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大于1/2。第(5)题,冬至日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9°N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5°+9°)=57.5°。
答案 (1)12 3 6 (2)东 (3)D (4)D
(5)如下图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赤峰市及附近区域略图。
材料二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1中某地进行天文观测。图2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3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根据图3用实线绘出观测地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方位。
解析 由材料可知,在北京时间12:16分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16°E;北极星的高度为当地的地理纬度,所以观测地的地理纬度为45°N,所以观测地位于赤峰市的西北方向。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45°-0°)=45°。
答案 如图:西北。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2.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地理实践力)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温馨提示】
(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是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也可以是地面上看太阳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思考] 华北地区的楼房一年四季的采光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样。因为一年四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尤其是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面的楼房最容易被南面的楼房遮住阳光,采光效果最差。
探究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规律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
(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在三次连续测量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C.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至10°S,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赤道上先变大后变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直变大;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变小,且出现极夜现象
知能升华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注:“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注:
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3)看区域的大体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1为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2为赤道到北回归线间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例如:
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特别提醒】 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速度不同。太阳高度日变化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昼长的一半。
素养凝练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下题。
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析 据图可知,Q点日期为12月22日,为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A、B、C均错误,D正确。
答案 D
探究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常绿针叶林终年常绿,华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②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于纬度差
综合思维
结合华北的气候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树种对房屋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运用所学公式,计算冬季该地的热水器安装角度
知能升华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越少。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6)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①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则α=纬度差。
例如,北纬40°在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5°,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5°。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ΔH=23.5°+Φ(Φ为当地纬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恒为47°;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从47°逐渐降低至23.5°。
素养凝练
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米,OP为4米。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东京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B.该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东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该地位于五大湖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该地位于五大湖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解析 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可知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该地位于西五区,五大湖沿岸,日本海沿岸位于东九区附近;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该地正午影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至北回归线,为12月22日到次年的6月22日,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逐先增大后减小;孟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我国某地春分日时正午太阳与头顶夹角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8°
B.62°
C.90°
D.0°
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18°N
B.28°N
C.32°N
D.52°N
3.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正午太阳高度为90°-28°=62°。第2题,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当地纬度为90°-62°=28°(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第3题,春分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与28°N的纬度差变小,故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答案 1.B 2.B 3.A
下图为云南省昆明市(25°N,103°E)某楼盘平面户型图。读图,完成4~5题。
4.三个卧室相比(  )
A.主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差
B.主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C.次卧室冬暖夏凉,采光较好
D.次卧室冬暖夏热,采光较好
5.正午时分阳光照射进入客厅的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明早于北京日出,晚于北京日落
B.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C.悉尼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地中海沿岸正值雨季
解析 第4题,从图中位置看出,主卧室朝南,冬暖夏凉,采光较好,A错误、B正确;次卧室朝北,位于阴面,采光较差,C、D错误。选择B。第5题,正午时分阳光照射进入客厅的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处于夏至日。北京昼长比昆明长,且昆明较北京偏西,昆明晚于北京日出,A错误;巴西高原属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干季,草木枯黄,B正确;悉尼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错误;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
答案 4.B 5.B
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非洲国家积极参加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中南非参展企业最多。
材料二 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年级学生在博览会举行期间继续观测了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的变化情况。左图为学生观测光影照片,
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示意图,其中甲处为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1)指出右图中②位置的日期,概述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从上海(121°29′E,31°14′N)与南非约翰内斯堡(26°08′S,27°54′E)中,任选其一简述201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特点。
(3)当该校学生所测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最长时,在采光设施等条件相同(如窗户的高度等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北京、上海和约翰内斯堡正午室内光影长度;推测此后一周内该校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4)说出测量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应注意的事项。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②接近远日点(7月初),可推知②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第(2)题,2018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逐渐向南回归线移动,上海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昼渐短,夜渐长,且昼短夜长。约翰内斯堡(26°08′S,27°54′E)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昼渐长,夜渐短,且昼长夜短。第(3)题,该学校位于北京(40°N),当该地正午物影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离太阳直射纬线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影越短,由四地纬度可知,此时正午室内光影长度约翰内斯堡<上海<北京;此后一周,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光影长度逐渐变短。第(4)题,测量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应当选择正午时刻,同时选定固定的参照物。
答案 (1)地球在②位置时为6月22日前后;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昼渐短,夜渐长,且昼短夜长。约翰内斯堡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昼渐长,夜渐短,且昼长夜短。
(3)约翰内斯堡<上海<北京;北京市教室内正午光影长度逐渐变短;因为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离北京越来越近,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光影长度逐渐变短。
(4)正午时间测量;测量同一个窗户等。(合理即可)
一、选择题
读“某日我国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四城市为广州、武汉、北京、海口,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城市为(  )
A.海口、武汉、北京、广州
B.武汉、北京、广州、海口
C.海口、北京、武汉、广州
D.广州、武汉、北京、海口
2.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最有可能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第1题,四个城市中,广州、海口可能被太阳直射,若太阳直射海口,则另外三个城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由图可知,①城市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只能是海口;④城市被太阳直射,是广州;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广州(北回归线附近),即为北半球的夏至。
答案 1.A 2.B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4.图中A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此时为地方时14点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解析 第3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第4题,A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答案 3.D 4.B
读某地某日期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
A.5月6日左右
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
D.2月6日左右
6.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地纬度最可能是(  )
A.赤道
B.11°34′S
C.23°34′N
D.11°34′N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影子长短的对称规律,N点的日期与6月22日的间距与6月22日与5月5日的间距相同,从而可以判断。第6题,5月5日,该地的影长为0,该日直射在北纬11.5°,说明该地的纬度约为11°34′N。
答案 5.B 6.D
为了便于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分析下表(表中H是住宅的建筑高度)。据此回答7~8题。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理论
实际采用

24°45′
2.02H
1.7H

40°28′
1.18H
1.2H

35°21′
1.41H
1.1~1.2H

26°36′
1.86H
1.6~1.7H
7.表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8.表中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
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
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
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
解析 第7题,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越低,从表中可见纬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②③④①,故D项正确。第8题,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知,我国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向北递减,建筑物的影长自南向北递增。为了保证采光效果,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由南向北递增,故B项正确。
答案 7.D 8.B
下图为某小区甲、乙两楼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该图为南京某小区的楼房分布,为了使住宅楼一楼正午也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甲楼房位于北纬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  )
A.10
m
B.15
m
C.20
m
D.25
m
解析 第9题,一年中正午都有太阳光照射,只需保证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有太阳照射就好,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第10题,保证乙楼全年采光充分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冬至日)可以采光,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21°34′+23°26′|=45°,由图可知甲楼高20
m,故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20
m。
答案 9.D 10.C
11.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D.冬至日P>1
解析 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北回归线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塔身影长为0,所以P=0,而春、秋分日P值不可能为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43°08′,所以P大于1;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45°时,P小于1。
答案 D
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聚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聚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图回答12~13题。
12.在各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
C.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变化幅度越小
13.在北京测试时,聚热板追日旋转时,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
B.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
C.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
D.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
解析 第12题,由材料可知,聚热板的水平方向转动主要与太阳东西运动有关,即水平转动角度大小与昼长呈正相关。因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则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故C正确。第13题,聚热板的水平旋转速度等于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速度,因地球自转速度不变,则水平旋转速度全年相同,故A、B错误。聚热板的竖直旋转速度,取决于太阳高度的变化速度,北京夏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3.5°,冬至日昼长约为10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6.5°,则太阳由0°升起至最高的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故聚热板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即C正确。
答案 12.C 13.C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个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个小时
D.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15.该地的时区是(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东四区
D.西四区
解析 第14题,由图示可知,北京时间8~16时为当地的夜晚,所以其昼长为16个小时。北京时间24时,当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说明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两地相差12个小时。不知当地的昼长是否达到最大值,因此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第15题,两地相差12个小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所以该地位于西四区。
答案 14.A 15.D
二、非选择题
16.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________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___点。
(3)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________;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此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第(2)题,此时,图中昏线与赤道交点是18点,结合等份,A点的地方时为14点。C点的地方时为20点。本初子午线经度是0°,A点是30°E,北京时间为20点。第(3)题,此时A点位于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90°,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43°08′。
答案 (1)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2)14 20 20
(3)0° 90° 43°08′
17.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
(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方向。
(4)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解析 第(1)题,图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即12月22日。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图示65°E是12:00,北京时间120°E是15:40。第(3)题,B点在赤道上,此时是正午时刻,太阳在其正南,B点的旗杆影子朝向正北,影长是一天中最小的。第(4)题,该日是12月22日,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
答案 (1)12月22日 (2)23.5°S 15:40
(3)最小 正北 (4)大
18.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有________个月;乙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_______。
解析 第(1)题,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2°,图示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说明太阳直射12°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2°。第(2)题,读图,甲点是6点,经度是30°W,可以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60°E。第(3)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的时间约为9个月,乙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7°。
答案 (1)72° (2)60°E (3)9 47°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 图乙表示广州市(23°7′N)和海口市(20°7′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_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长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解析 第(1)题,据图经度变化可知地球逆时针转,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70°N日照时间为24小时,说明70°N为极昼,太阳直射点为20°N;日期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时经线,而OA、OB为日期界线,OB为180°经线,所以OA为0时经线,即45°E此时为0时,所以地方时12时经线为135°W,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太阳直射点位置,即(20°N,135°W);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即45°E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7时。第(2)题,注意此时极昼、极夜的范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光线要与晨昏线垂直,A点要在赤道上,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第(3)题,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城市所在纬线之间,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移,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再逐渐增长。第(4)题,三个月内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口昼长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 (1)(20°N,135°W) 17
(2)如图所示:
(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夜长先逐渐变短,后逐渐变长。(共34张PPT)
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
2.掌握昼夜长短的简单计算。(地理实践力)
3.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掌握四季的划分并理解其含义。(综合思维)
昼弧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______,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
,如下图:
夜弧
(2)特点: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
(1)赤道上:终年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
昼夜等长
时间
变化特点
重要节气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各地_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_,夜________
图1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_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_,夜越长
图3中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现象
春、秋分日
图2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__________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

昼长夜短
越长
越短
最大值
极昼
昼短夜长
越短
最小值
极夜
3月21日
昼夜平分
相反
[思考]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如何?
提示 4月29日~9月23日,昼长夜短;9月23日~10月7日昼短夜长;昼长先增长后缩短,6月22日昼达到最长。
二、四季的更替
1.成因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四季
过渡季节
白昼_____太阳______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______太阳_______的季节
气候四季
3、4、5月
__________月
____________月
_________月
最长
最高
最短
最低
6、7、8
9、10、11
12、1、2
【温馨提示】
(1)五带的划分
注: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2)图示法理解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思考]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李白《日出入行》
诗词中的“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
提示 “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的公转。
探究点1 昼夜长短的计算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读下图,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  )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参考答案 (1)C (2)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根据图中经度可判断该地区位于西五区,北京时间比该地早13小时,该地时间为20点
综合思维
该地时间为20点,为当地的日落时间,据昼长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昼长为16小时,再据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判断漠河的夜长
知能升华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如下图。
(4)根据日期的对称性计算
①关于夏至日、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两地昼长、夜长相等。
②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A):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素养凝练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的昼长是(  )
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8小时
解析 第(1)题,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长,并且越往北昼越长,南半球反之,所以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①②③④。第(2)题,先计算出①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之间的昼弧所跨经度,再除以15°。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由此可得①地的昼长是16小时。
答案 (1)A (2)C
探究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国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出越早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综合思维
结合图示日出时间及其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该地昼夜状况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知能升华
1.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
(1)看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看直射点移动,定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3)看直射点位置,定极昼极夜范围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4)看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及时间
日落方位及时间
昼夜长短
北半球
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
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赤道
正东(6时日出)
正西(18时日落)
昼夜等长
南半球
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
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注:极昼区: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南半球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5)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定昼夜长短状况
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则该地昼长夜短。
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则该地昼短夜长。
2.太阳视运动(二分二至日)
(1)图示不同日期的太阳视运动,其共同特点是: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值。
(2)尝试判断:A代表冬至日,B代表春分、秋分日,C代表夏至日。
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3)在太阳视运动示意图中,要注意判读四个内容:①观察者的位置;②日出、日落方位;③正午太阳方位(确定直射点与观察点的相对关系);④正午太阳高度(确定直射点纬度)。
素养凝练
1.下表为天津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此时(  )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5:40
18:48
5:39
18:49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活动频繁
解析 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天津当日昼长13小时8分钟,次日昼长13小时10分钟,昼长夜短,可判断为北半球夏半年。昼渐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地球公转速度变慢,B错;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主要出现在8、9月份,D错。
答案 C
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题。
二十四节气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寒露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解析 第(1)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是春分(3月21日)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寒露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第(2)题,寒露在秋分之后,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不同,夏半年和冬半年时间长度不一样。
答案 (1)A (2)C(共35张PPT)
第2课时 偏转规律和时差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析地方时差的成因,会进行有关区时和地方时的换算。(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会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方向,结合实例说出其地理意义。(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地球自转
一、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原因:受
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

地转偏向力


不偏转
注:虚线代表物体初始运动方向,实线代表偏转后的实际方向。
【温馨提示1】 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判断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心向上四指指向运动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为偏转方向。
【温馨提示2】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对右岸冲刷(侵蚀)强烈,右岸相对陡峻,左岸相对平缓,河中小岛最终与左岸相连。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例如:左图中乙岸河流冲刷(侵蚀)强烈,为侵蚀岸。右图中小岛最终与丁岸相连。
[思考] 从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哪一侧的路轨磨损较为严重?
提示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因而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西侧的路轨磨损较严重。
二、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

(2)因
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东
西

(3)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时刻较早。
(4)计算: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
,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分钟。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自转
经度


15°
4
【温馨提示3】
①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区时”的表述,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的经线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②世界时/国际标准时/格林尼治时间:即0时区的区时,就是零度经线的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1)全球共划为
个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中时区以
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东西十二区以__________经线为中央经线。
(3)每个时区都以其
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4)区时换算:同一时区,区时
;不同时区,采用各自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
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24

180°
中央经线
相同
1
3.国际日界线
(1)定义:一条大体沿
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为了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
相同。
180°
日期
【温馨提示4】 东西十二区的区时相同,日期差一天。
【温馨提示5】 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思考] 当年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自西班牙启程向西航行。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了1日,在当时曾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为什么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1日呢?
提示 船队在自东向西经过国际日界线时应该加一天,而没加上。
探究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北京时间10时6分,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北京时间10时43分,空中护旗方队飞过天安门,20架直升机呈现“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让观众眼前一亮,为之振奋。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当习近平主席在北京时间10时6分开始发表重要讲话时,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华侨同步收看电视直播,当地区时是几时?
(2)20架直升机呈现“70”字样图案飞越天安门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大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9月30日18时6分 (2)10时27分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旧金山(西八区)在北京时间(东八区)的西侧,时间较晚
综合思维
结合两地所在的时区,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两地差16个小时
地理实践力
运用区时、地方时的公式,计算西八区的区时及北京的地方时
知能升华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2)计算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
定时区:确定出两地所在的时区
若已知某地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的时区,方法为:该地的经度数÷15°,余数若小于7.5,商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在商上加一个时区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区时计算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如当东八区为18:00时,西五区为18-13=5:00;当零时区为3:00时,东三区为3+3=6:00
【特别提示】 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素养凝练
早晨5:00,生活在杭州(30°N,120°E)的小丽与在西藏拉萨(29°N,91°E)工作的爸爸通话。
小丽:爸爸,已经天亮了,您起床没?
爸爸:还没有,我这边天还没亮呢。
据此完成(1)~(2)题。
(1)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不同
B.纬度不同
C.天气不同
D.经度不同
(2)
父女俩通话时,拉萨的地方时约为(  )
A.3:00
B.5:00
C.7:00
D.9:00
解析 第(1)题,杭州已经天亮了,而拉萨还没天亮,说明两地产生了时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同一纬度东边总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两地纬度相近,可近似看成是在同一条纬线上,杭州的经度比西藏拉萨大,说明杭州在西藏东方,故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第(2)题,北京时间是120°E地方时,故早上5:00时,杭州的地方时是5:00,拉萨约是90°E,两地经度差30°,时差为2小时,依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拉萨的地方时是3:00。A对。
答案 (1)D (2)A
探究点2 日期的计算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推测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参考答案 D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两地所在的时区及飞机飞行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可以计算出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为6月23日2时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算日期的题须先求0时所在的经度
地理实践力
运用日期的公式计算属于22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知能升华
日界线的计算
(1)两个日期分界线:自然界线,即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人为界线,即180°经线。
(2)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上图所示。
极地投影图示: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①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向东到180°。
②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向西到180°。
③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即135°/360°=3/8。
④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即225°/360°=5/8。
⑤新、旧日期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旧的一天所跨经度数,即135°/225°=3/5。
(4)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2/3。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例如:
①当180°地方时为6时,则新的一天占全球的1/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3/4。
②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全球为同一天。
③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素养凝练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2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
A.90°E,6时
B.90°W,6时
C.90°E,18时
D.90°W,18时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m日22时
B.m日16时
C.(m+1)日14时
D.(m+1)日8时
解析 第(1)题,两天的界线有自然界线0时经线和人为界线日界线(180°经线)两条。自东十二区(180°西侧)向东进入西十二区(180°东侧)减1天,图中阴影部分比空白部分晚一天,则判断图示地球呈顺时针自转,P点位于90°E,位于0时经线以东90个经度,时间早6个小时。第(2)题,90°E为(m+1)日6点,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m+1)日6点+(120°-90°)÷15°=(m+1)日8点。
答案 (1)A (2)D(共34张PPT)
第2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
2.学会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地理实践力)
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
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温馨提示】
(1)太阳高度是线面角,是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也可以是地面上看太阳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但不一定是90°。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直射点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___________各纬度
冬至
___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
___________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南北两极点
北回归线
南半球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思考] 华北地区的楼房一年四季的采光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样。因为一年四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尤其是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面的楼房最容易被南面的楼房遮住阳光,采光效果最差。
探究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规律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0°
50°
40°
[素养设问]
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
(1)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在三次连续测量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C.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D.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先变小后变大
参考答案 (1)C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至10°S,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变小;赤道上先变大后变小;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一直变大;北极点周围的极昼范围变小,且出现极夜现象
知能升华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注:“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纬度差=90°-(40°-10°)=60°。
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
H=90°-BC纬度差=90°-(10°+23.5°)=56.5°。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注:
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
(3)看区域的大体位置,归纳不同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图1为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图2为赤道到北回归线间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例如:
图中点虚线表示北极点,长虚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实线的纬度范围是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1)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特别提醒】 不同纬度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速度不同。太阳高度日变化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昼长的一半。
素养凝练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下题。
图中Q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赤道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解析 据图可知,Q点日期为12月22日,为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A、B、C均错误,D正确。
答案 D
探究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回答以下问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常绿针叶林终年常绿,华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②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于纬度差
综合思维
结合华北的气候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树种对房屋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运用所学公式,计算冬季该地的热水器安装角度
知能升华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①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②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照进屋内阳光的多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进屋内的阳光面积越少。
(5)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②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6)计算楼间距、楼高
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
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7)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①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则α=纬度差。
例如,北纬40°在夏至日时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5°,在冬至日时倾角应该调整为40°+23.5°。
②一年内调整的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ΔH=23.5°+Φ(Φ为当地纬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恒为47°;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年变化幅度从47°逐渐降低至23.5°。
素养凝练
某兴趣小组每天在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测得一年中该树正午影子顶端在AB之间来回移动,树高为4米,OP为4米。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东京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B.该地位于日本海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东京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该地位于五大湖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该地位于五大湖沿岸,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解析 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可知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7点钟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该地位于西五区,五大湖沿岸,日本海沿岸位于东九区附近;当树影顶端由B向A移动时,该地正午影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至北回归线,为12月22日到次年的6月22日,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逐先增大后减小;孟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孟买盛行风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D正确。
答案 D(共41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2.昼夜交替的原因、时间;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3.地方时、区时、日期的计算。
4.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5.黄赤交角图示的判读及其变化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应用、昼夜长短的计算。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应用。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地球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想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差等)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天文学类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大学
A+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3
北京师范大学
A-
4
北京大学
A-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地球自转的特点及昼夜交替现象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据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说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和昼夜交替的周期,区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理解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和应用晨昏线。(综合思维)
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不停的绕
旋转。
2.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特点
地轴


【温馨提示1】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方向)。
(2)周期
?
旋转角度
时间
意义
恒星日
360°
_____________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
360°59′
_________
昼夜交替的周期
23时56分4秒
24小时
【温馨提示2】 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为一个恒星日,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_______,约为15°/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赤道最大,极点为0
相等
减小
【温馨提示3】 自转线速度还与海拔有关。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思考] 我国在海南建设卫星发射基地与酒泉相比有何优势?
提示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火箭发射时获得的初始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1)原因:地球是

的球体。
不发光
不透明
夜半球
昼半球


晨昏线

2.昼夜交替
(1)成因:地球不停地

(2)周期:
小时,叫一个

(3)意义:各地温度发生
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温馨提示4】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区别
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于地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自转
24
太阳日
昼夜
[思考] 如果地球不自转还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提示 有,地球还在公转,其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探究点1 地球自转的特点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的极轨道卫星在极地上空拍摄的地球影像。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选出与图像中地球自转方向相符的是(  )
参考答案 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依据海陆轮廓可知,图中影像为南极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综合思维
结合侧视图、俯视图及经纬度,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
知能升华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技巧
(1)常规方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极点法: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3)经度法:东经增大的方向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越来越小的为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
自转线速度公式为:Vφ=V赤道cosφ(其中φ为纬度数,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
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高低
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值方向,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如上图中A处可能为山地、高原等);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线凸向高值方向,说明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处可能为谷地、盆地等)。
3.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关系
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空,它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如图中位于赤道上A地上空的一颗同步卫星B,3小时后地面上的点A运动到A′,卫星由B运动到B′,转过的角度都是45°,而转过的弧长BB′大于AA′。
4.
航天发射基地的选择
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素养凝练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读图,回答(1)~(3)题。
(1)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3)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方向的判断。地球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在北方,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应朝向为北方,A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特征。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是因为相对于地球,北极星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观测结果是恒星绕北极星旋转,只能说明是地球在自转,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恒星视运动现象,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应比第一日早3′56″,应是19时56分4秒,D项正确。
答案 (1)A (2)A (3)D
探究点2 晨昏线的特点和应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
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对比观察两幅图,思考以下问题。
(1)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在下面两幅图上画出图甲、图乙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标出自转方向、晨昏线、太阳光线、重要纬线等信息。
参考答案 (1)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2)示意图如下: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据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图中重要纬线为回归线、极圈
综合思维
从综合思维角度及图示可知,向着太阳的为白天,背对太阳的为黑夜,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
知能升华
1.晨昏线的特点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0°~23.5°,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
(5)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以上两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3.晨昏线的应用——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素养凝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于晨昏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 (1)连线AC过B为昏线,AC右侧为夜半球。
(2)昏 相互垂直
(3)夜
(4)B=H>D=E=F>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