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3 08:18:49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章末小结3 大气的运动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式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①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②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
③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思维流程]
(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
(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
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降水稀少
光照
①光照的强弱;
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日照时数长,日照强烈;光照充足
(2)气候特征类题目描述技巧
①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A: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温和、温暖(低温),0
℃以下——寒冷,-20
℃以下——严寒,-30
℃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
℃以下——凉爽,20
℃以上——炎热,24
℃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B: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100
mm及以上——多雨,50
mm及以上—湿润,30~50
mm——少雨,30
mm以下——干燥。
C: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的描述:常用“终年……”;“冬季……夏季……”语句描述。
②气候分布的描述
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③气候成因的描述
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④气候对农业影响的描述
主要分析热量及降水、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对农业的影响。章末小结3 大气的运动
一、等压线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表示在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状况的图。常见的等压线图有气压场类型图(图1)、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图2)、某日地面等压线图(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一条等压线上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应用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考查要点,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压线数值特征、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
[判读技巧]
等压线图是等值线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同样具有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判读方法。
1.判读气压形式
图1 气压场类型图
(1)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2)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3)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4)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5)鞍: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2.判断风向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图2 亚洲东部某日某时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hPa)
3.判断南、北半球
(1)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2)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4.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图3 北美某地区某日等压线图
(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2)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5.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6.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3)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思路
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
①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
②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
③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思维流程]
(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
(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
(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
[答题术语]
(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思路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气温年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降水稀少
光照
①光照的强弱;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日照时数长,日照强烈;光照充足
(2)气候特征类题目描述技巧
①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再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分析。
A:气温的描述:要指出冬夏气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一般来说,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温和、温暖(低温),0
℃以下——寒冷,-20
℃以下——严寒,-30
℃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在20
℃以下——凉爽,20
℃以上——炎热,24
℃以上——高温。
注意: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气温术语。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
B:降水的描述:要指出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在100
mm及以上——多雨,50
mm及以上—湿润,30~50
mm——少雨,30
mm以下——干燥。
C: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的描述:常用“终年……”;“冬季……夏季……”语句描述。
②气候分布的描述
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③气候成因的描述
主要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④气候对农业影响的描述
主要分析热量及降水、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对农业的影响。
1.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如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判断此时我国(  )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和风的相关知识。D项,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画出北京和上海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两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基本一致,且两地的地转偏向力均为向右偏转,所以两地风向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A项,结合图示可知我国各地并不都是受高压脊的控制。故A项错误。B项,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降水(雪)较少。故B项错误。C项,三亚附近的等压线比昆明附近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小于昆明。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读图,回答2~3题。
2.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2题,图示P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依据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可判断为西北风。第3题,图示等压距为2.5
hPa,则Q地外围等压线数值可能是1
005
hPa或1
007.5
hPa;再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法,可判断Q地数值可能是1
002.5~1
005
hPa或1
007.5~1
010
hPa;与图中丁地数值可能相等。
答案 2.A 3.D
读某地气候资料,回答4~5题。
4.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5.该地可能位于(  )
A.南纬20°~30°大陆西岸
B.南纬30°~40°大陆西岸
C.北纬20°~30°大陆西岸
D.北纬30°~40°大陆西岸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最低月气温高于15
℃,终年高温;最高月降水量不足30
mm,全年少雨,因而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正确。第5题,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结合该地的气温可判断出其位于北半球,选C项。
答案 4.D 5.C
6.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解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地气温和降水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
答案 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共46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1.大气的水平运动:原因、三力与风向的关系、风向的绘制方法。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近地面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位置、特点、性质及移动规律。
4.北半球亚欧大陆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被切断的气压带。
5.季风环流:成因、风向、影响。
6.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征、典型地区、判别方法。
7.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大气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气候、天气等)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大气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农业、交通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大气科学类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南京大学
A
4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5
兰州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和风速。
(综合思维)
2.学会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下的冷暖、干湿状况。
(综合思维)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地理实践力)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形成过程
2.风的形成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地表
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F1
F2
F3
类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受热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4.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_________________)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_______
________)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______
与等压线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
偏向力
平行
斜交
【温馨提示1】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思考]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
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有规律
高低纬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形成
①赤道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空气
,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
A
带。
②30°N附近: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风,并不断堆积
,气压升高,形成图中所示的C
带。
③60°N附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
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________在此相遇,暖空气爬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E______________带。
④极地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
,空气下沉,形成图中所示的G
带。
上升
赤道低气压
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3)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由图可知,高低气压带
分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七个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压
相间
信风
西风
极地东风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温馨提示2】 大气环流除了包括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思考]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
提示 
探究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暑假期间,家位于北京的小红到沿海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时间描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夜晚
C.海面气压较低
D.海滨凉风习习
(2)小红发现海边风力比家乡大,当地妇女多用纱巾遮面。这里风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
④重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D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应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海风习习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影响风力的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摩擦力大,风力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重力对风没有影响
知能升华
1.影响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大小
北半球使风向右偏,南半球使风向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2.风向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由东北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②“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如下图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东风。
3.风力大小的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素养凝练
下图所示为“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1)~(2)题。
(1)①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①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对。
答案 (1)A (2)D
探究点2 气压带、风带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
A.赤道低气压
B.东北信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东南季风
(2)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①②④⑤地哪一处(  )
A.①地
B.②地
C.④地
D.⑤地
参考答案 (1)B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中部为山地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④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树懒食物丰富,因此最可能有树懒分布
知能升华
1.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1)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①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3)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
(4)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5)看图形特点:
2.“<”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全球风带可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图所示:
3.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4.气压带的成因
(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高效识忆】
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特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5.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6.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素养凝练
下图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A.夏至日北半球
B.夏至日南半球
C.冬至日北半球
D.冬至日南半球
(2)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情况是(  )
A.热力因素;气流下沉
B.热力因素;气流上升
C.动力因素;气流上升
D.动力因素;气流下沉
(3)图中a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第(1)题,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是北半球,排除B、D;图中的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符合条件的只有A。第(2)题,图中的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是动力因素,气流下沉,符合条件的只有D。第(3)题,图中的a是东北信风,风向是东北风,故答案选C。
答案 (1)A (2)D (3)C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1.大气的水平运动:原因、三力与风向的关系、风向的绘制方法。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近地面气压带及风带的分布位置、特点、性质及移动规律。
4.北半球亚欧大陆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被切断的气压带。
5.季风环流:成因、风向、影响。
6.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征、典型地区、判别方法。
7.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本模块后,学生能结合大气运动规律,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气候、天气等)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大气运动的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农业、交通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大气科学类专业学校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南京大学
A
4
解放军理工大学
A
5
兰州大学
A-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1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和风速。(综合思维)2.学会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下的冷暖、干湿状况。(综合思维)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地理实践力)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的形成过程
2.风的形成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表受热不均。
3.受力分析(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F1
F2
F3
类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4.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1】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半球。
[思考]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提示 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
2.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1)形成条件
(2)组成:三圈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形成
①赤道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多,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A赤道低气压带。
②30°N附近: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风,并不断堆积下沉,气压升高,形成图中所示的C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60°N附近: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盛行西风与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极地东风在此相遇,暖空气爬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图中所示的E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附近:接受太阳光热最少,空气下沉,形成图中所示的G极地高气压带。
(2)七个气压带的分布:
(3)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①由图可知,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七个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
②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温馨提示2】 大气环流除了包括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
[思考]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
提示 
探究点1 大气的水平运动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暑假期间,家位于北京的小红到沿海城市旅游,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并绘制如下示意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所示时间描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较低
B.正值夜晚
C.海面气压较低
D.海滨凉风习习
(2)小红发现海边风力比家乡大,当地妇女多用纱巾遮面。这里风力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
④重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1)D (2)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应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海风习习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影响风力的主要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摩擦力大,风力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重力对风没有影响
知能升华
1.影响风的三种力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为零
不影响风速大小
北半球使风向右偏,南半球使风向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总是与等压线斜交
2.风向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由东北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2)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3)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
①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就表示北风四级。如右下图中为西北风(风力四级)
②“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如下图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东风。
3.风力大小的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图中,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素养凝练
下图所示为“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1)~(2)题。
(1)①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第(1)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①地风向为东北风,A对。第(2)题,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根据图中等压线可知,④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D对。
答案 (1)A (2)D
探究点2 气压带、风带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控制该区域的大气环流主要是(  )
A.赤道低气压
B.东北信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东南季风
(2)推测树懒最有可能分布于图中①②④⑤地哪一处(  )
A.①地
B.②地
C.④地
D.⑤地
参考答案 (1)B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中部为山地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可知,该地受东北信风控制。④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树懒食物丰富,因此最可能有树懒分布
知能升华
1.判断气压带、风带应“五看”
(1)看纬度位置:纬度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①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②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3)看垂直气流:上升气流区近地面是低气压带,下沉气流区近地面是高气压带。
(4)看风带风向: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一定属于北半球西风带;若为西北风则是南半球西风带;西风带风向都与所在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反。
(5)看图形特点:
2.“<”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全球风带可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为北半球,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图所示:
3.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4.气压带的成因
(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高效识忆】
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特点如下:
高压低压相间插,形成风带向低压;
热力动力齐上阵,热量水分大搬家。
5.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多与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有关,如下所示: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
(3)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
(4)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6.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素养凝练
下图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A.夏至日北半球
B.夏至日南半球
C.冬至日北半球
D.冬至日南半球
(2)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情况是(  )
A.热力因素;气流下沉
B.热力因素;气流上升
C.动力因素;气流上升
D.动力因素;气流下沉
(3)图中a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 第(1)题,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是北半球,排除B、D;图中的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符合条件的只有A。第(2)题,图中的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是动力因素,气流下沉,符合条件的只有D。第(3)题,图中的a是东北信风,风向是东北风,故答案选C。
答案 (1)A (2)D (3)C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31百帕
B.1
017百帕
C.1
013百帕
D.1
000百帕
2.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地为偏南风
B.N地为偏西风
C.M地为偏北风
D.N地为偏南风
解析 第1题,图中两个等压面的差值是15百帕,甲位于1
015等压面之下,故气压值介于1
015至1
030之间,则B正确。第2题,图中a、b等压线分别与1
015、1
000等压面相交,故a、b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
015、1
000;依据风向判读法,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判断M地风向为偏南风、N地为偏北风。
答案 1.B 2.A
全球性大气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对气候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读某半球局部大气运动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四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
B.②处气流上升,常阴雨天气
C.③气流为西北风
D.④为东北信风带
4.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判断此时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9月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各序号的纬度位置及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常阴雨天气;③气流为西南风;④为极地高气压带。第4题,图中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答案 3.B 4.A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气压带名称,并在图左侧添画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30°纬度附近?
(3)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形成的风和极地高气压带流出的气流性质有何差异?这两股气流在60°纬度附近汇聚后导致什么后果?
(4)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画箭头表示各风带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
解析 第(1)题,据纬度位置可知: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如下图:
第(2)题,现实中的高空风除受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第(3)题,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第(4)题,南半球的信风为东南风,盛行西风为西北风,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答案 (1)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如下图:
(2)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
(3)差异: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较高纬的气流形成西风,为暖气团;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气流形成极地东风,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为冷气团。
后果:暖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4)见上图。
一、选择题
读赤道附近海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2题。
1.此时O点的风向更接近于(注:海上摩擦力忽略不计)(  )
A.甲
B.乙
C.丙
D.丁
2.O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解析 第1题,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若海上忽略摩擦力,则气流仅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选A。第2题,材料显示该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因此应为近地面,排除A项。图中显示气压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等压面应向上凸,故B项正确。
答案 1.A 2.B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 第3题,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所以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一直向左偏,选择C。第4题,等压线密集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图中a、b、c、d四点中a点附近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选择A。
答案 3.C 4.A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5~6题。
5.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
A.P>M
B.PC.P=M
D.无法确定
6.若气压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第6题,若气压值P答案 5.A 6.C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在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
8.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解析 第7题,A图中60°N附近由于冷暖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上,应盛行上升气流,箭头指示为下沉气流,不正确。B图中赤道附近应盛行上升气流,30°N气流是下沉的,不正确。C图中,30°N附近气流堆积后下沉,60°N气流上升,也不正确。第8题,极地东风应在地球两极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
答案 7.D 8.D
读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风带1与风带2风向不同),完成9~10题。
9.图中气压带表示(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0.若某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  )
A.全年炎热干燥
B.全年寒冷干燥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温和湿润
解析 第9题,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图示气压带表示的是高气压带,A、B错。该高气压带北侧吹东南风,南侧吹西北风,应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对。极地高气压带以极点为中心,周围的风带风向一样,C错。第10题,若某地常年受该气压带控制,即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炎热干燥,A对。受极地高压控制,全年寒冷干燥,B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C错。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D错。
答案 9.D 10.A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判断是(  )
A.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B.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C.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D.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12.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时间一致的地理现象是(  )
A.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
B.济南昼可能开始短于夜
C.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
D.华北平原正值麦收
解析 第11题,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A对;①是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B错;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C错;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D错。第12题,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部位,最可能是春秋分。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是夏季,东北地区受洪水危害严重是夏季,华北平原麦收是初夏,A、C、D错;秋分以后,济南昼开始短于夜,故选B。
答案 11.A 12.B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13~14题。
13.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4.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解析 第13题,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第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答案 13.A 14.B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
15.热带辐合带(  )
A.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两处位于近地面的信风带内,所以①处风向为东北风,②处风向为东南风。热带辐合带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热带辐合带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此风是在________半球,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d的特征是________。
(4)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示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是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表示的是近地面风向;高空风不受摩擦力影响,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第(2)题,图示地转偏向力是c,受地球自转影响向右偏是北半球。第(3)题,图中a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与风向反向,表示摩擦力。第(4)题,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图中B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
答案 (1)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北 风向右偏
(3)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反向
(4)B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大
17.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气流运动方向可知P为高压中心。第(2)题,从气流向右偏转可知图示地区为北半球。第(3)题,③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第(4)题,已知①处位于北半球,据影响风的三种力的关系画出各力的方向。第(5)题,甲—乙沿线近地面M、O为低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其高空为高压中心,等压面向上凸。
答案 (1)P
(2)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
(3)③ 等压线最密集
(4)如下图:
(5)D
18.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1中⑥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极点附近为高气压带,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应为北半球。第(2)题,B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北半球夏季北偏,冬季南偏。第(4)题,图1中⑥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暖而轻;⑦气流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相遇后⑥向上爬升。
答案 (1)北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4)副热带高 ⑥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⑦气流,被迫抬升。
19.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________气压带,C风带的性质是________。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图示看,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B地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A地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是温和湿润的。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
(3)副热带高 
温和湿润
(4)南北纬60°附近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附近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天气特征
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午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对流雨)
具体分布区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岸、亚洲马来群岛等
自然景观
森林高大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砖红壤
【温馨提示】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思考] 远离赤道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请分析原因?
提示 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
成因
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
具体分布区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思考] 1812年11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拿破仑军队所在的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
提示 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成因是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
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具体分布区
地中海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片多有蜡质层,常覆盖绒毛)
[思考] 你能列举出哪些是地中海气候的城市?
提示 雅典、罗马、旧金山、圣地亚哥、珀斯、开普敦等。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
具体分布区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及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等
自然景观
热带草原
[思考] 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请分析原因?
提示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探究点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恐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3)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参考答案 (1)D (2)A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题干材料“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分布有植被、山地,该地应该地处热带;马来群岛位于热带,是热带雨林气候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赤道低气压带,风力小,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地处低纬度,全年气候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
知能升华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注:(1)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3)若黄赤交角为0,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则不存在。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岛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
B: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一年分旱、雨两季
C: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高原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E: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F: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美洲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终年受西风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H: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I: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
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4)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J: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K: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
(4)人类活动
素养凝练
2018年11月18日新闻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地多次发生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调查发生火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地遍布天然“燃料”——枯枝落叶。完成(1)~(2)题。
(1)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造成本次森林大火蔓延的天然“燃料”——枯枝落叶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
A.该季节降水比常年少
B.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C.夏季遭遇到严重干旱
D.该季节气温低热量少
解析 第(1)题,加利福尼亚地区主要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主要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B。第(2)题,枯枝落叶主要出现在旱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枯枝落叶较多,故选C。
答案 (1)B (2)C
探究点2 气候类型的判断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
D.洛杉矶
(2)上海不适宜引种西雅图的园林植物,是由于上海(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季年日照时数少
参考答案 (1)A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知能升华
1.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步骤:①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②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③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再如斑马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下图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3)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定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定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0
℃~15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15
℃~0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0

寒带气候
定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型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
mm
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暖热,气温季节变化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
极地气候
年雨型
全年各月降水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雨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年降水750~1000
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①、澳大利亚东北部②、巴西高原东南部③和中美洲东北部④)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2.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
图1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几种易混气候类型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1
500
mm)(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长,年降水量较多(800~1
5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年降水量较少(500~6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多,年降水量少
素养凝练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丁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图示各气候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丙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丁是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A项。故选A。第(2)题,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只有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故选C。
答案 (1)A (2)C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加勒比海夏季盛行风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影响气候1与气候2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盛行风
C.地形
D.纬度
解析 第1题,加勒比海大部分海区位于10°N~20°N,常年盛行东北信风,故其夏季盛行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气候1分布地区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气候2分布地区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为热带草原气候,故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 1.C 2.C
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斜线部分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4.图中温带地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由西向东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第3题,图中斜线部分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应为热带雨林气候。第4题,A、B、C三地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分别位于大陆西岸、中部和东岸,应该体现出温带海洋性气候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变化。
答案 3.A 4.C
5.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2)在图1上画出②所在风带的风向。
(3)图1中甲图气压带、风带位置比乙图________(偏北或偏南),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E地常年在④的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
(5)下面四幅图中图________能反映图2中D海沿岸气候特征,该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中的A
在赤道附近,终年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在其控制下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第(2)题,B在北半球的0°~30°之间是东北信风带,方向是东北风。第(3)题,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偏北,是北半球的夏季;乙偏南,是北半球的冬季。第(4)题,E地终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第(5)题,图中的D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与图乙相符。
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2)图示如下(②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偏北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甲图中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
(4)全年温和多雨
(5)乙 地中海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一、选择题
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有关B气压带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流冷干
B.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流暖湿
C.气流受热膨胀上升
D.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2.由气压带A和风带a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温和多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B气压带位于30°附近,应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高空大气逐渐堆积下沉形成的。第2题,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风带a为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已经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地中海地区应该受西风带的控制,温和多雨。
答案 1.D 2.B 3.D
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4~6题。
4.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地区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
A.上海
B.圣地亚哥
C.伦敦
D.新加坡
6.下列关于⑤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因是受高气压的控制,气流下沉
B.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C.降水稀少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所致
D.该种气候典型的分布国家是地中海沿岸各国
解析 第4题,由题目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①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是地中海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应为①温带海洋性气候。第5题,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新加坡为热带雨林气候,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第6题,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特点是终年少雨,冬冷夏热。
答案 4.A 5.B 6.C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8.图中五个地区中,纬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有热带沙漠气候(①②)、地中海气候(③④)和温带海洋性气候(⑤)三种气候类型。第8题,三种气候类型中热带沙漠气候(①②)纬度最低。
答案 7.B 8.A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9~10题。
9.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10.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地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而①地降水丰富,②③两地降水均较多,甲应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植株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不足,因此最可能是③地。选D。第10题,两地均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造成景观迥异。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附近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迎风坡降水较多。而北纬30°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少。选D。
答案 9.D 10.D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四幅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12.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是受稳定西风影响的结果
B.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主要分布在40°N~60°N的大陆西岸
D.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该地6~8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很小,说明这段时间降水极少;而10~12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较大,即该段时间降水丰富,故该地气候可能为南半球的季风气候或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B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C项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D项反映的与图示地区降水特征符合。第12题,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的气候特征,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答案 11.D 12.B
某国棉花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出口量居第四位。下图示意该国棉花生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棉花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4.该棉花产区最可能位于(  )
A.乌兹别克斯坦
B.埃及
C.巴西
D.澳大利亚
15.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A.全年高温,蒸发旺盛
B.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
C.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
D.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
解析 第13题,棉花生长的季节一般为夏季,需要水很多,温度很高,图中1~3月为棉花生长季节,说明此季节为夏季,6~8月为冬季,证明此地是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降水少,四个选项中只有热带草原气候能够满足这个条件。选择C。第14题,四个国家中只有巴西和澳大利亚有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没有巴西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大,选择C。第15题,蒸发旺盛对棉花生产不利,A错;该地区也会受旱涝灾害影响,B错;
盛夏时是生长季节,不是采摘季节,C错;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D对。
答案 13.C 14.C 15.D
二、非选择题
16.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受A气压带和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降水特征。
(2)说出图中,甲、乙两图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同的原因。
(3)当气压带如图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右图中C处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说出与C处相对应的同纬度大陆东岸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5)D大洲的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其特点为全年高温,具有明显的旱、雨两季。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第(3)题,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处于北半球的夏季,C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高温少雨)炎热干燥。第(4)题,由上题C处为地中海气候,同纬度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5)题,非洲气候类型具有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主要原因:赤道从非洲大陆中部穿过,南北跨度相当;非洲所跨气压带、风带也大致南北对称;非洲大陆的地形相对比较平坦。
答案 (1)有明显的干湿季。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移动。
(3)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4)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地势起伏和缓。
17.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大陆________。图乙中表示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序号),形成北京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_______,图乙中表示伦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序号)。
(2)请说出罗马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从纬度位置看,北京纬度为40°N,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从海陆位置看,北京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京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图乙中①符合北京的气候类型特征;位于大陆西岸的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乙中表示伦敦的气候类型是③。第(2)题,罗马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答案 (1)北温 东岸 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
(2)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气候成因及特征:夏季(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18.读南美洲部分区域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受单一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3)简述C、D两地气候的特征。
(4)C、E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是C气候区面积广大,指出其主要原因。
(5)简述E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解析 第(1)题,A地区处在南回归线~30°S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是热带沙漠气候。B地区为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着高度变化,是高原山地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A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处在赤道附近,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A、C是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D处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第(3)题,由第(2)题可知C处是热带雨林气候,它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D是热带草原气候,它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季和湿季。第(4)题,C处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是处于全球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第(5)题,E地气候也是热带雨林气候,在E沿岸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再加上E地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地形雨,虽然纬度相对高,但是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1)热带沙漠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A C D
(3)C地终年高温多雨;D地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4)平原面积广大。
(5)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第三节 天气系统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点。(综合思维)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3)天气特征: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晴朗天气。
【温馨提示1】 ①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②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
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2.锋面
(1)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
(2)结构特征:图中A为冷气团;B为暖气团。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4)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类型
冷锋
暖锋
锋面天气图
形成原因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运动状况
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徐徐爬升
过境前天气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天气
出现阴天、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形成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天气
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我国典型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冬季的寒潮
一场春雨一场暖
(2)准静止锋
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幅度很小。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③我国典型天气:
长江中下游初夏的梅雨天气、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导致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多阴雨冷湿天气。
【温馨提示2】 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是否降水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多少。如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思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对当时环境的描述分别跟哪种类型的锋面活动有关?
提示 冷锋、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概念: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类别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状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气流状况
水平
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
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垂直
以上升为主
以下沉为主
天气情况
易带来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思考] 在下面图中画出气旋、反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图。
提示
三、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3.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常出现在中纬地区。
【温馨提示3】 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周辐散。
[思考] 你能画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吗?试总结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分布特点。
提示 
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分布特点: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都是冷锋在西侧、暖锋在东侧。
探究点1 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某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万条垂下绿丝绦
D.黄梅时节家家雨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参考答案 (1)C (2)A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气温和气压变化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沙尘暴经过时,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沙尘暴经过时,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知能升华
1.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坡陡
暖锋:坡缓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窄,大部分在锋后
暖锋:雨区宽,在锋前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4)看符号
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天山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的阻挡
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
(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3.准静止锋与天气
类型
成因
对天气的影响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气流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冬半年,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冬雨天气,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
素养凝练
读亚洲部分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的气压值大约是(  )
A.1
021
hPa
B.1
022.5
hPa
C.1
025
hPa
D.1
027
hPa
(2)图中②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图中③地未来几天天气的变化特点是(  )
A.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B.气温先升高再降低,晴朗→阴雨→晴朗
C.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晴朗→阴雨→晴朗
D.气温先降低再升高,阴雨→晴朗→阴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为高压,结合等压距为2.5
hPa,可得出①地的气压为1
025
hPa~1
027.5
hPa,故选D项。第(2)题,根据等压线数值,②左侧为低压,右侧为高压,可判断风向为东南风。第(3)题,③地未来几天先暖锋过境,后冷锋过境,故天气变化为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答案 (1)D (2)C (3)A
探究点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的风向。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刻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12小时前形成于其西南方向,此后持续向东北移动。则丁地气压在此刻前后各12小时(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
参考答案 (1)D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图中气流方向是向丁地辐合,因此丁地为低压中心,且受地形抬升,气流上升激烈,降水强度大
综合思维
结合图中丁地风向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气旋,此时丁处为低压中心。在低压中心从丁地西南方向不断往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经过丁地时丁地的气压最低
知能升华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水平气流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水平气流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②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
素养凝练
下图为某气压系统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为该气压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段,图中P1、P2、P3、P4为海平面处的等压线,且两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  )
A.T1时段的风力大于T2时段
B.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D.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
(2)若P1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解析 第(1)题,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为低压系统,T1时段的等压线较T2时段稀疏,故T1时段的风力小于T2时段;因无法确定半球,所以不能判断气流运动方向;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A、B、C均错误。台风即为强热带气旋,故该气压系统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选D。第(2)题,若P1答案 (1)D (2)D
探究点3 锋面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T1时刻
a、b
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2)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A.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天气终未晴朗
D.风速一直减小
(3)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参考答案 (1)B (2)C (3)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的气压为1
000~1
004,b为1
004以上;
ab之间的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1
000以下后又升到1
000以上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地从T1到T3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冷锋后天气(阴雨)、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因此该时段的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结合T1到T3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暖气团
知能升华
1.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2.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北半球为例)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素养凝练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2)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因为只有低压槽部位才能出现锋面,则依据虚线M、N为锋线,可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中心,即锋面气旋;图中显示①处为西北风,②处为西南风,③处为西南风,④处为东北风,即气流呈逆时针运动,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故A项正确。第(2)题,锋面降水多位于冷气团一侧,由于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则①④位于冷气团一侧而多雨;低压中心⑤因气流上升运动而多阴雨天气。
答案 (1)A (2)A
下表示意我国西北某地4月份某日(14~24时)气象要素变化资料。据此完成1~2题。
时间/时
14
16
18
20
22
24
气温/℃
16.2
23.3
2
-2
-1.8
-1.8
气压/hPa
1
004
1
006
1
022
1
025
1
026
1
028
1.资料反映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组合正确的是(  )
A.高压 风和日丽
B.低压 大雾天气
C.暖锋 暴雨天气
D.冷锋 大风、沙尘暴
2.此次天气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B.农牧业设施遭到破坏
C.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
D.附近山区出现泥石流
解析 第1题,由表可知,当日16~18时,气温骤降,18~24时,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说明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尘暴天气。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天气过程为冷锋过境,4月份我国西北地区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沙尘暴天气,农牧业设施可能会遭到破坏,大气环境质量将变差。大风、沙尘暴天气不能缓解绿洲农业供水紧张状况,泥石流多发于暴雨天气。
答案 1.D 2.B
如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5题。
3.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4.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5.由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川盆地晴空万里
B.北京吹东北风
C.湖南地区的风力较浙江大
D.山西地区将迎来降温过程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甲地有低压系统,可能带来较大降雨,且该地区多山,有可能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该地位于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台风;阴雨天气,森林火灾可能性小,不可能发布森林火灾预警;甲地位于东侧低压槽附近,并无强烈冷空气南下。故选D。第4题,读图可知,此时北京位于冷锋锋前,两三天内会有一次冷锋过境过程,若冷锋过境带来降雨,可以明显减轻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减少;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北京在冷空气控制下,气温会降低,气压会上升;由于气压北高南低,整个冷锋过境过程,包括过境后,北京吹偏北风。故选C。第5题,由图可知,四川盆地受气旋控制,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由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时北京吹偏南风。湖南地区等压线较浙江稀疏,风力比浙江小;山西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答案 3.D 4.C 5.D
6.读我国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________流动,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
(2)B、C两地在未来几天都将有锋面过境,分析两地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状况,并完成下表。
地点
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
B
C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
(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由气压值可知,A处为反气旋;其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故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第(2)题,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可知,B地将有暖锋过境、C地将有冷锋过境。第(3)题,春季时,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和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第(4)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低于0
℃,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答案 (1)反气旋 顺时针方向辐散 晴朗
(2)
地点
即将过境的锋面类型
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
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和天气
B
暖锋
云层加厚且有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C
冷锋
降温、雨雪、大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寒潮 沙尘暴 (4)D
一、选择题
读“锋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
A.a、b
B.a、c
C.a、d
D.b、d
2.图中a、b、c、d四点位于雨区的是(  )
A.a、b
B.a、c
C.a、d
D.b、d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暖气团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第2题,雨区位于冷锋锋后、暖锋锋前。
答案 1.B 2.D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据此完成3~5题。
3.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面描写天气的诗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光山色翠如浇
5.下面各图与该城市未来三天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3题,根据天气符号和未来三天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经历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第4题,四句诗句依次描写的是冷锋、暖锋、暖锋、暖锋。第5题,周一该城市正处于冷锋过境时,到周三处于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答案 3.A 4.A 5.D
下图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丙、丁之间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原因最可能是(  )
A.凝结核少
B.冷空气中水汽少
C.暖空气中水汽少
D.人为影响
解析 第6题,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丙、乙没有降水。丁是冷锋降水,多是暴雨,持续时间短。甲处是暖锋降水,多连续性降水天气。第7题,东北地区4月份是春季,风沙较多,暖空气中的水汽少,降水量就少。
答案 6.A 7.C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2月10日~12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8~9题。
8.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9.下列日期中,甲地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A.2月9日
B.2月10日
C.2月11日
D.2月12日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云雨区位于锋后,应为冷锋,由降水大面积出现在冷气团一侧,结合指向标,冷气团来自北方,故为北半球的冷锋,选A。第9题,气温日较差最小时是出现云雨天气时,应是冷锋过境时,据图,2月11日雨区最大,应为冷锋过境时,且甲处于雨区中,气温日较差应最小。
答案 8.A 9.C
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14时到20时,合肥(  )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1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
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
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解析 第10题,比较图上14时与20时安徽省等压线分布可知,等压线走向相近且气压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从14时到20时,合肥风向变化较小,B、D错;但20时等压线密度大于14时,等压距相同,故风力变大,A错、C对。第11题,14时,宿州位于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合肥则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错;20时,冷锋已经经过合肥,其带来的大风天气刮走了大气污染物,合肥空气质量好转,C对;20时,黄山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D错。
答案 10.C 11.C
2019年8月24日夜间,强台风“白鹿”给厦门及福建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下图为“白鹿”移动路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形成“白鹿”的天气系统是(  )
13.当“白鹿”登陆厦门时,福州的主导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解析 第12题,台风“白鹿”属于气旋。第13题,福州位于厦门的东北方向,风应该从福州吹向厦门(厦门为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为偏东风。
答案 12.C 13.A
下图为某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5.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解析 第14题,图中显示,该日冷锋没有到达江苏,江苏还处于暖气团控制下,不可能出现冻害,故A错;重庆处于冷锋雨区位置,降水多,加之重庆多山地地形,所以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故B正确;青海此时位于高压控制下,不可能普降暴雨,故C错;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属低压系统,据图示气压状况可知,浙江沿海主要受高气压控制,附近海域无强烈发展的低压系统,因而浙江沿海不可能受台风袭击,故D错。第15题,图中锋面系统为冷锋,锋面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上述气温、气压变化特点与图B吻合,故选B。
答案 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读“某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冷气团的是________(填字母),属于暖气团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该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城市E位于该天气系统过境________(前或后)。城市E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微信朋友圈热议的内容(图)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该灾害性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有哪些?(任答两项)
解析 第(1)题,在垂直方向上,冷气团重,位于锋的下方,暖气团轻,位于锋的上方,故属于冷气团的是A,属于暖气团的是B。第(2)题,图中冷空气势力强,暖空气被迫抬升,因此该天气系统是冷锋,城市E位于暖气团一侧,因此位于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面附近);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因此微信朋友圈中热议的内容(图)依次是③②①。第(3)题,冷锋过境可能带来大风、暴雪、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不利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A B
(2)冷锋 前 ③ ② ①
(3)寒潮
①大风可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形成沙尘天气;②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③雨雪或霜冻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
17.北京时间某年10月30日上午6时45分,一飓风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已导致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下图为受北美飓风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1
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
(2)图中有锋面A和B,受它们的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__,简述判断的理由。
(3)飓风所属天气系统是________,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
012百帕等压线东段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西段为东南—西北。第(2)题,根据分析可以判断A为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B为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第(3)题,飓风和台风一样,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气旋,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C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风。
答案 (1)东段:东北—西南。西段:东南—西北。
(2)丁地 B为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且雨区主要在锋前(或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
(3)低压(气旋) 东南风
18.下图是2019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图示判断此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系统,然后从气温、降水、气压等方面描述天气变化。第(2)题,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向、风力等。①②两地均位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故均为晴天。结合等压线判读可知,两地在等压线数值及疏密上有差异,故气压、风力不同。同时①地纬度高,更接近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
答案 (1)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第2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综合思维)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
2.分布
3.具体影响
(1)北半球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N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M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4.大气活动中心
(1)概念;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势力强、范围广的高、低气压中心。
(2)意义: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大影响。
[思考] “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季,影响我国降水的“海上龙王”副高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
二、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分布及成因
(1)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季风
[思考] 为什么东亚季风最显著?
提示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探究点1 大气活动中心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参考答案 (1)B (2)A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图中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甲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
知能升华
1.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巧记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图示法: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3.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类型
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等属于动力型气压。
4.大气活动中心的应用
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夏季。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素养凝练
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答案 (1)B (2)A
探究点2 季风环流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甲、乙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示现象主要影响区域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澳大利亚西北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
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图中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甲图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乙图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图赤道低气压带南部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乙图赤道低气压带北部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较为典型
知能升华
1.季风环流简图
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温馨提示】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等。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

雨热同期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3.我国东部雨带移动与季风的关系及其影响
(1)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
①每年5月,暖湿的夏季风到达南部沿海,在南岭一带形成雨区。
②6月,夏季风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雨带在江淮间徘徊,形成梅雨天气,这时华北等出现干旱。
③7、8月,夏季风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华北、东北形成雨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④9月,冬季风向南推进,夏季风南撤到长江以南。
⑤10月,随着冬季风势力的增强南进,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
(2)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特点:
①南部沿海、珠江流域地区,每年5~10月降水量多,雨期较长。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9月降水量较多。
③东北、华北地区降水量集中在7、8两月,雨期较短。
(3)夏季风与旱涝灾害:
①由于各年夏季风势力强弱不同,致使我国南北旱涝灾害频繁。
②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往往出现北涝南旱。
③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常常造成南涝北旱。
素养凝练
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下图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5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据图分析,长江下游(28°N~31°N)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日
C.6月15日
D.7月1日
解析 第(1)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界线大致位于34°N。结合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5月15日,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共有8条等压线,选项中所给其他三个日期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的等压线条数都小于8,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A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6月15日,副高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所以,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C项正确。
答案 (1)A (2)C
下图为某月90°E附近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
1.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甲地在该月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 第1题,图中(90°E,45°N)是高压中心,陆地气压高是北半球冬季。故选A。第2题,甲地处在南亚,因为此时是冬季,盛行风是东北季风。故选C。
答案 1.A 2.C
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3~5题。
3.此时北半球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此季节甲地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5.有关图示季节甲、乙、丙三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乙地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此季节丙地盛行西北风
D.图示季节甲、丙两地盛行风向相同
解析 第3题,结合气压分布与区域位置的关系知,此时亚欧大陆高气压势力较强,为北半球冬季。第4题,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此时盛行西北风。第5题,乙地位于印度半岛,其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的。
答案 3.D 4.D 5.B
6.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图b
(1)在图a中,画出三个风带,并标注名称。
图a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该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8月,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_,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考查风带的分布规律。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向右偏转,0°~30°形成东北信风,30°~60°形成西南风,60°~90°形成东北风。如图:
图a
第(2)题,据图可知,气压带向南移动,说明是冬季;此时北半球陆地气温降低较快,形成高气压。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甲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该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3)题,每年8月,季节为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气压为低压,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受夏威夷高压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干燥少雨,形成伏旱天气。
答案 (1)如图
图a
(2)甲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伏旱 受副热带(夏威夷)高压(脊)控制
一、选择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 第1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可判断此时风向是东南风。第2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答案 1.A 2.C
读等压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4.当该地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南极洲气候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C.此时济南昼短夜长
D.此时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太平洋上,图中中心气压值为高压,故应该为夏威夷高压。第4题,由上题可知,该气压为夏威夷高压,该气压强盛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长江处于丰水期;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不适合科学考察;此时北半球的济南昼长夜短;此时为印度夏季,故进入多雨季节。
答案 3.C 4.D
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回答5~6题。
5.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6.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5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⑧。第6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故选B。
答案 5.D 6.B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
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
D.陆地天气特点是晴朗炎热
8.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 第7题,此风为海陆风,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第8题,我国东南沿海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来自海洋。
答案 7.B 8.B
每年3~5月是印度的热季,印度的大部分地区易受高温热浪的影响,甚至造成人员死亡。下图为“南亚季风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导致印度高温热浪天气的原因是(  )
A.赤道低压带影响
B.东南信风带影响
C.副热带高压带影响
D.西风带影响
10.有关南亚夏季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盛行西南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
B.由气压带、风带移动而形成
C.影响之下,加剧印度的高温旱情
D.影响之下,印度半岛进入雨季
解析 第9题,根据印度纬度范围可知,导致印度高温热浪天气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C对。第10题,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A正确。南亚夏季风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B正确。夏季西南风影响之下,带来丰沛降水,印度半岛进入雨季,能缓解印度的高温旱情,C不正确,D正确。
答案 9.C 10.C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盛行风向图。读图,回答第11题。
11.图中(  )
A.①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成因与②地相同
B.②地易受洪涝危害,多发时间与④相同
C.③地盛行西南风时印度恒河正值枯水期
D.④地盛行西北风时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位于东亚,夏季盛行东南风,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②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③地盛行西南风时,为北半球夏季,印度恒河正值丰水期;④地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新疆牧民转场至山麓,所以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2~13题。
12.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13.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解析 第12题,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甲处气流上升是低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乙处气流下沉,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与②气流下沉有关,D正确;③气流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带,比较干燥;④气流表示赤道低气压带的上升气流,与我国夏季降水无关。第13题,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甲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表示亚洲低压,乙处是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高压控制下多晴天,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B正确;③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比较湿润;④气流表示低压中心的上升气流。
答案 12.D 13.B
东亚季风指数用来表示东亚特殊的海陆热力对比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其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占优,小于零表示冬季风占优。读东亚季风指数(实线)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虚线)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季风指数和副高脊线纬度),完成14~15题。
14.东亚季风(  )
A.夏季风占优的月份多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
B.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不同
C.夏季风7月最强,冬季风1月最强
D.夏季风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高低相关联
15.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  )
A.东亚夏季风减弱
B.东亚冬季风增强
C.我国夏季北涝南旱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显著增大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夏季风占优的月份等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东亚地区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东亚地区夏季风在8月份最强,冬季风在1月份最强;在夏季风占优的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越高,夏季风越强,D选项正确。第15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东亚夏季风将增强,冬季风将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将使夏季风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程度加大,锋面雨带在北方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北方地区降水增多,而雨带过快地向北推移,将导致南方地区降水减少,从而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东亚冬季风减弱将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偏高,我国南北温差减小。
答案 14.D 15.C
二、非选择题
16.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分析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第(3)题,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第(4)题,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第(5)题,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填“冬”或“夏”)季气压分布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C处季风的风向为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D处季风的风向为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亚欧大陆受低压中心控制,此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分布状况。第(2)题,图中B表示的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它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A的名称是夏威夷高压,或叫北太平洋高压。第(3)题,此时北半球是夏季,意大利罗马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第(4)题,图中C处位于东亚地区,夏季季风的风向为东南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处位于南亚地区,夏季季风的风向为西南风。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季风。
答案 (1)夏 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言之有理即可)
(2)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 夏威夷高压(或北太平洋高压)
(3)炎热干燥(或高温少雨)
(4)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18.甲图是“某时期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1)根据图甲判定我国正处于________季节。
(2)图甲所示时期,上海市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此时,孟买的风向为________,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乙中的线段上补画箭头,以表示图甲所示季节的季风环流。
图乙
解析 第(1)题,据甲图的气压甲处是印度低压,判断我国正处于夏季。第(2)题,上海是季风气候,甲图是夏季,所以图甲所示时期,上海市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第(3)题,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孟买的风向为西南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南季风。第(4)题,甲是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气流。
答案 (1)夏
(2)高温多雨
(3)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顺时针(图)
19.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知,甲为澳大利亚,乙为日本。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越过赤道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第(2)题,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
答案 (1)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导致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共53张PPT)
第三节 天气系统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在简易天气图中识别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系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运用示意图,分析不同锋面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点。(综合思维)
3.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锋面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位于
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3)天气特征:单一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的区域,天气现象单一,多
天气。
对流层


晴朗
【温馨提示1】 ①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②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
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
2.锋面
(1)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
,叫做锋面。
(2)结构特征:图中A为
;B为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
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
所示。
(4)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
等天气。
交界面
冷气团
暖气团

C
云、大风、降水
3.锋与天气
(1)冷锋与暖锋
类型
冷锋
暖锋
锋面天气图
形成原因
____气团主动向____气团移动
____气团主动向____气团移动
暖气团运动状况
暖气团_______抬升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徐徐爬升




被迫
类型
冷锋
暖锋
过境前天气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气团控制,气温____、气压高,天气______
过境时天气
出现阴天、_____、大风等天气现象
形成________降水
过境后天气
气温和湿度______,气压_____,天气转晴
气温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
我国典型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冬季的________
一场春雨一场暖

晴朗
雨雪
连续性
骤降
升高
上升
下降
转晴
寒潮
(2)准静止锋
①特点:冷暖气团
,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幅度

②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
降水。
③我国典型天气:
长江中下游初夏的
天气、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导致贵阳冬季天无三日晴,多阴雨冷湿天气。
【温馨提示2】 锋面控制时不一定产生降水。是否降水要看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多少。如北方春天沙尘暴天气就属于冷锋天气,但因暖气团水汽含量少而没有形成降水。
势力相当
很小
连续性
梅雨
[思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对当时环境的描述分别跟哪种类型的锋面活动有关?
提示 冷锋、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概念: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状况的描述。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流
气压
类别
_______(气旋)
_______(反气旋)
气压状况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四周气压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四周气压
气流状况
水平
辐合;北半球____时针,南半球____时针
辐散;北半球____时针,南半球____时针
垂直
以_______为主
以______为主
天气情况
易带来_______天气
多______天气
低压
高压
低于
高于




上升
下沉
阴雨
晴朗
[思考] 在下面图中画出气旋、反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图。
提示
三、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概念:
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
,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
,向后方伸展一条

3.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
,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常出现在
地区。
【温馨提示3】 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向四周辐散。
气旋
最低
暖锋
冷锋
云、雨、雪
中纬
[思考] 你能画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吗?试总结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分布特点。
提示 
锋面气旋中锋面的分布特点: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都是冷锋在西侧、暖锋在东侧。
探究点1 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某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北风卷地白草折
B.映日荷花别样红
C.万条垂下绿丝绦
D.黄梅时节家家雨
(3)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参考答案 (1)C (2)A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气温和气压变化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沙尘暴经过时,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沙尘暴经过时,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知能升华
1.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力相当
移动方向
与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与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来回摆动
锋面剖面示意图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符号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致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坡陡
暖锋:坡缓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窄,大部分在锋后
暖锋:雨区宽,在锋前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4)看符号
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天山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的阻挡
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
(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3.准静止锋与天气
类型
成因
对天气的影响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气流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冬半年,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冬雨天气,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
素养凝练
读亚洲部分地区春季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的气压值大约是(  )
A.1
021
hPa
B.1
022.5
hPa
C.1
025
hPa
D.1
027
hPa
(2)图中②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3)图中③地未来几天天气的变化特点是(  )
A.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B.气温先升高再降低,晴朗→阴雨→晴朗
C.气温先降低再升高,晴朗→阴雨→晴朗
D.气温先降低再升高,阴雨→晴朗→阴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为高压,结合等压距为2.5
hPa,可得出①地的气压为1
025
hPa~1
027.5
hPa,故选D项。第(2)题,根据等压线数值,②左侧为低压,右侧为高压,可判断风向为东南风。第(3)题,③地未来几天先暖锋过境,后冷锋过境,故天气变化为气温先升高再降低,阴雨→晴朗→阴雨。
答案 (1)D (2)C (3)A
探究点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的风向。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刻控制丁地的天气系统12小时前形成于其西南方向,此后持续向东北移动。则丁地气压在此刻前后各12小时(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
参考答案 (1)D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可知,图中气流方向是向丁地辐合,因此丁地为低压中心,且受地形抬升,气流上升激烈,降水强度大
综合思维
结合图中丁地风向信息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气旋,此时丁处为低压中心。在低压中心从丁地西南方向不断往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经过丁地时丁地的气压最低
知能升华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水平气流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水平气流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从四周流向中心,高压气流都从中心流向四周;无论低压还是高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
?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
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
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②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
素养凝练
下图为某气压系统发展过程示意图。T1、T2为该气压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段,图中P1、P2、P3、P4为海平面处的等压线,且两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2)题。
(1)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  )
A.T1时段的风力大于T2时段
B.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
C.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阴雨天气
D.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
(2)若P1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解析 第(1)题,若P1>P2>P3>P4,则该气压系统为低压系统,T1时段的等压线较T2时段稀疏,故T1时段的风力小于T2时段;因无法确定半球,所以不能判断气流运动方向;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A、B、C均错误。台风即为强热带气旋,故该气压系统发展过程与台风的形成过程相似,选D。第(2)题,若P1答案 (1)D (2)D
探究点3 锋面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T1时刻
a、b
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2)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A.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天气终未晴朗
D.风速一直减小
(3)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参考答案 (1)B (2)C (3)A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的气压为1
000~1
004,b为1
004以上;
ab之间的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1
000以下后又升到1
000以上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地从T1到T3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冷锋后天气(阴雨)、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因此该时段的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结合T1到T3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暖气团
知能升华
1.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2.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北半球为例)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素养凝练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2)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因为只有低压槽部位才能出现锋面,则依据虚线M、N为锋线,可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中心,即锋面气旋;图中显示①处为西北风,②处为西南风,③处为西南风,④处为东北风,即气流呈逆时针运动,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故A项正确。第(2)题,锋面降水多位于冷气团一侧,由于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则①④位于冷气团一侧而多雨;低压中心⑤因气流上升运动而多阴雨天气。
答案 (1)A (2)A(共54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运用相关示意图,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成因
全年受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天气特征
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午后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对流雨)
具体分布区
南美洲________平原、非洲_______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的______岸、亚洲马来群岛等
自然景观
森林高大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________壤
赤道低气压带
亚马孙
刚果

砖红
【温馨提示】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思考] 远离赤道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请分析原因?
提示 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____________之间大陆_____岸
成因
全年受盛行___________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______;全年湿润,_______雨较多)
具体分布区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40°~60°
西
西风控制


[思考] 1812年11月初,横扫欧洲战场的拿破仑军队因遭遇北风怒号、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被俄军以少胜多打得溃不成军,拿破仑几乎是只身逃回巴黎。拿破仑军队所在的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是什么?
提示 西欧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成因是终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____________之间大陆_____岸
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_______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_________
具体分布区
________沿岸、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好望角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______叶林(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片多有蜡质层,常覆盖绒毛)
30°~40°
西
西风
炎热干燥
地中海

[思考] 你能列举出哪些是地中海气候的城市?
提示 雅典、罗马、旧金山、圣地亚哥、珀斯、开普敦等。
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至_______________之间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_______带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为干湿两季
具体分布区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及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等
自然景观
热带________
南北回归线
信风
草原
[思考] 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请分析原因?
提示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探究点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恐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2)“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3)推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赤道,太阳高度较大
B.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
C.地处雨林,土壤比较贫瘠
D.地处低纬,没有四季变化
参考答案 (1)D (2)A (3)B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题干材料“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分布有植被、山地,该地应该地处热带;马来群岛位于热带,是热带雨林气候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赤道低气压带,风力小,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地处低纬度,全年气候炎热,没有明显的四季更替
知能升华
1.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注:(1)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2)受单一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季节差异小;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季节差异大。
(3)若黄赤交角为0,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则不存在。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A: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马来群岛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
B: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一年分旱、雨两季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C: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
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高原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D: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E: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F: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美洲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
终年受西风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H: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I: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
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4)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J: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K: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
(4)人类活动
素养凝练
2018年11月18日新闻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多地多次发生森林大火,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调查发生火灾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地遍布天然“燃料”——枯枝落叶。完成(1)~(2)题。
(1)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造成本次森林大火蔓延的天然“燃料”——枯枝落叶较多的原因可能是(  )
A.该季节降水比常年少
B.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C.夏季遭遇到严重干旱
D.该季节气温低热量少
解析 第(1)题,加利福尼亚地区主要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主要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B。第(2)题,枯枝落叶主要出现在旱季,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枯枝落叶较多,故选C。
答案 (1)B (2)C
探究点2 气候类型的判断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
D.洛杉矶
(2)上海不适宜引种西雅图的园林植物,是由于上海(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
D.冬季年日照时数少
参考答案 (1)A (2)C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知能升华
1.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步骤:①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②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③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只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再如斑马是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下图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3)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定半球
气温变化
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定温度带
最冷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0
℃~15

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15
℃~0

温带气候
最热月气温<10

寒带气候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定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多雨型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
mm
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暖热,气温季节变化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
极地气候
年雨型
全年各月降水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雨型
夏雨型
热带草原(年降水750~1000
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冬雨型
地中海气候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
①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①、澳大利亚东北部②、巴西高原东南部③和中美洲东北部④)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⑤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2.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
图1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几种易混气候类型
?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1
500
mm)(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长,年降水量较多(800~1
5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年降水量较少(500~600
mm)
?
相似点
不同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多,年降水量少
素养凝练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丁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2)图示各气候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丙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丁是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A项。故选A。第(2)题,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只有丙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的东岸。故选C。
答案 (1)A (2)C(共35张PPT)
第2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综合思维)
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说出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海陆热力性质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相间分布,
的差异大。
2.分布
3.具体影响
(1)北半球
(2)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
分布。
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
7月
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N___________
高压中心
1月
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M___________
低压中心
副热带高气压
亚洲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
亚洲高压
带状
4.大气活动中心
(1)概念;冬夏两季,海洋与陆地上的势力
、范围
的高、低气压中心。
(2)意义: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
有重大影响。

广
天气和气候
[思考] “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季,影响我国降水的“海上龙王”副高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
二、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
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分布及成因
季节
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南
[思考] 为什么东亚季风最显著?
提示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海陆气压差异最明显。
探究点1 大气活动中心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参考答案 (1)B (2)A
[设问视角]
综合思维
结合文字材料及图中信息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由图中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读图可知,北京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甲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
知能升华
1.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巧记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
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2)图示法:
3.大气活动中心的成因类型
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印度低压属于热力型气压,海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等属于动力型气压。
?
大西洋
亚欧大陆
太平洋
7月
亚速尔高压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1月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4.大气活动中心的应用
陆地上为高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冬季;陆地上为低压,说明为该陆地所在半球的夏季。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如9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如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素养凝练
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答案 (1)B (2)A
探究点2 季风环流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下面甲、乙两幅图示意世界某辐合带季节分布位置差异。
[素养设问]
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图示现象主要影响区域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澳大利亚西北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示辐合带控制地区(  )
A.海洋狂风巨浪
B.遏制台风等系统产生
C.天气稳定少变
D.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
参考答案 (1)C (2)D
[设问视角]
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可知,图中辐合带为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形成绵延千里的云带。甲图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乙图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
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甲图赤道低气压带南部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的西南风,在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乙图赤道低气压带北部为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的西北风,在澳大利亚西北部较为典型
知能升华
1.季风环流简图
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温馨提示】
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如非洲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沿岸、澳大利亚的西北部等。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

雨热同期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3.我国东部雨带移动与季风的关系及其影响
(1)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
①每年5月,暖湿的夏季风到达南部沿海,在南岭一带形成雨区。
②6月,夏季风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雨带在江淮间徘徊,形成梅雨天气,这时华北等出现干旱。
③7、8月,夏季风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华北、东北形成雨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④9月,冬季风向南推进,夏季风南撤到长江以南。
⑤10月,随着冬季风势力的增强南进,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
(2)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特点:
①南部沿海、珠江流域地区,每年5~10月降水量多,雨期较长。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9月降水量较多。
③东北、华北地区降水量集中在7、8两月,雨期较短。
(3)夏季风与旱涝灾害:
①由于各年夏季风势力强弱不同,致使我国南北旱涝灾害频繁。
②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往往出现北涝南旱。
③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常常造成南涝北旱。
素养凝练
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下图为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5日
C.7月1日
D.8月1日
(2)据图分析,长江下游(28°N~31°N)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日
C.6月15日
D.7月1日
解析 第(1)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界线大致位于34°N。结合图中等压线,可以看出5月15日,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共有8条等压线,选项中所给其他三个日期南方地区沿经线方向的等压线条数都小于8,所以5月15日气压梯度最大,A项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6月15日,副高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所以,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C项正确。
答案 (1)A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