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2 17:57:36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运用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运用资料,说明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由于_________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连续的带状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
(1)北半球______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______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夏季陆地升温______于海洋,形成______气压;冬季陆地降温______于海洋,形成______气压。
海陆分布
陆地
相间




(3)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_______________。
①冬季,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_切断,尤以________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________上。
②夏季,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带,被大陆上的_______切断,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_______上。
高、低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
冷高压
亚洲
海洋
副热带高气压
热低压
海洋
3.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_____状分布的特征。
4.气压中心的影响:①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②最显著的影响是亚洲东部_______的形成。

季风
[思考] 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与哪一气压中心有关?
提示 亚洲高压。
二、季风的形成
1.概念:大范围地区风向随_______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叫做季风。
2.亚洲东部季风
(1)冬季:强大的_______高压与阿留申低压、
_______低压之间,形成干燥寒冷的偏北风。
(2)夏季:太平洋湿润气流沿着__________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陆地,形成暖湿的东南风。
3.季风的成因
(1)主要原因:
__________差异。
(2)
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
季节
亚洲
赤道
副热带
海陆热力
气压带和风带
[思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
提示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欧亚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三、季风气候
1.亚洲季风
(1)冬季风:来自______内陆,性质__________

(2)夏季风:来自______海洋,性质__________

2.季风气候
(1)成因:受_______________影响。
(2)特点: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
(3)分布:自南向北依次形成了______季风气候、_______季风气候、
_______季风气候。
高纬
寒冷干燥
低纬
温暖湿润
冬、夏季风交替
低温少雨
高温多雨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思考] 盛行季风的地区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吗?
提示 不一定。季风较为普遍,但是季风气候只形成于亚洲地区。
[导图构建]
探究点 季风与季风气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 公元208年农历11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施苦肉、献连环、借雕翎、杀蔡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二 等压线分布图。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2)(综合思维)材料二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为北半球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3)(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图中A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哪个气压带被切断?
参考答案 (1)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盛行西北季风。
(2)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冷高压,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
(3)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知能升华
1.海陆气压中心形成
(1)基本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3)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亚洲季风及季风气候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素养凝练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盛行西北季风,D对。A、B、C错。第(2)题,读图,可以判断B地位于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风性质暖热、湿润,A错。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B错。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C错。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D对。第(3)题,图中,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此时正值1月份左右,B对。A地寒冷干燥,A错。C地此时是低压中心,C错。B地温和少雨,D错。
答案 (1)D (2)D (3)B
海陆热力差异实验
实验步骤: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沙,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沙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交流讨论] 试对上述结论进行说明解释
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沙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而沙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沙升高的就比较多。(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1.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锋附近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2.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气流上升,过境时多为阴雨天气。
3.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中心气流下沉,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4.全球有七个高低相见分布的气压带,其间分布六个风带,它们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5.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6.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7.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形成了季风气候。
8.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包括查阅气候类型分布图,根据气压带、风带判别,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推断等。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大气运动变化的基本过程,以及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大气运动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大气科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南京大学
B
4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兰州大学
B-
6
清华大学
C+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1课时 锋与天气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
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
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一、锋
1.气团
(1)概念: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依据:根据气团_______与其到达地区_______的对比。
温度
气温


2.锋
(1)概念:冷气团(A)与暖气团(B)的________,是一个狭窄的、倾斜的_____空间。
(2)锋线(C):锋与_____相交的地带。
(3)天气:锋附近_____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4)类型: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_____状况,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交界面
过渡
地面
温差
运动
[思考] 冷气团与冷锋、暖气团与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提示 单一气团性质稳定,多晴朗天气;锋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二、冷锋
1.概念:____气团主动向____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气团运动特征:
____气团的前缘插入____气团下方,暖气团____________。
3.天气:(1)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刮风、雨雪等现象。
(2)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明显________,气压________,天气转_______。
4.影响
(1)我国秋末、冬季和春初,经常受到________影响。
(2)冷锋可能形成________天气,引发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被迫抬升
阴天
降低
升高

冷锋
寒潮
[思考] 冷锋过境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冷锋天气一定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吗?
提示 不一定。是否有降水取决于暖气团的含水量;夏季的暴雨就是冷锋造成的。
三、暖锋
1.概念:_____气团主动向_____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气团运动特征: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________。
3.天气:(1)过境时,多_________降水。
(2)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天气转_____。


较慢
连续性
上升
下降

[思考] 暖锋控制下的地区气温一定比冷锋控制地区的气温高吗?
提示 不是。冷锋和暖锋的区别是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还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四、准静止锋
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双方__________,锋相对_______,称为准静止锋。
2.典型天气:常形成________阴雨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______天气。
势均力敌
静止
连续性
梅雨
[思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与哪一个锋面有关?
提示 江淮准静止锋。
[导图构建]
探究点 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天气的佳句,如①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吴融的“黄梅雨细幂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材料中的天气现象是由哪个天气系统带来的。
冷锋______;暖锋______;准静止锋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2)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变化曲线。
答案 
(3)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
答案 
知能升华
1.锋面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
(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2.冷暖锋的判断
(1)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②看锋面坡度
③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素养凝练
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
km。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
(2)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甲城市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C.乙城市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乙城市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冷气团的运动状况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第(2)题,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可知,6小时后,甲城市受暖锋控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1)B (2)B
认识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交流讨论]
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2)6月份,若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我国(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解析 第(1)题,在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会出现旱涝频繁甚至旱涝伴生的现象。第(2)题,中国降水的分布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雨带的推移呈现一定的规律。6月份,若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华北、东北地区降水丰富,而南方地区降水少,即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答案 (1)A (2)B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INCLUDEPICTURE
"../../本单元要点.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本单元要点.tif"
\
MERGEFORMAT
1.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锋附近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2.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气流上升,过境时多为阴雨天气。
3.反气旋的近地面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中心气流下沉,控制地区多为晴朗天气。
4.全球有七个高低相见分布的气压带,其间分布六个风带,它们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5.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6.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
7.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形成了季风气候。
8.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包括查阅气候类型分布图,根据气压带、风带判别,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推断等。
INCLUDEPICTURE
"../../核心素养.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核心素养.tif"
\
MERGEFORMAT
学习本单元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大气运动变化的基本过程,以及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大气运动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能够运用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INCLUDEPICTURE
"../../生涯规划.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生涯规划.tif"
\
MERGEFORMAT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大气科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3
南京大学
B
4
解放军理工大学
B
5
兰州大学
B-
6
清华大学
C+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INCLUDEPICTURE
"../../d30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2.TIF"
\
MERGEFORMAT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1课时 锋与天气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一、锋
1.气团
(1)概念: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①依据:根据气团温度与其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
2.锋
INCLUDEPICTURE
"../../D30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3.TIF"
\
MERGEFORMAT
(1)概念:冷气团(A)与暖气团(B)的交界面,是一个狭窄的、倾斜的过渡空间。
(2)锋线(C):锋与地面相交的地带。
(3)天气:锋附近温差明显,常伴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
(4)类型: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思考] 冷气团与冷锋、暖气团与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提示 单一气团性质稳定,多晴朗天气;锋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二、冷锋
1.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气团运动特征: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暖气团被迫抬升。
3.天气:(1)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现象。
(2)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4.影响
(1)我国秋末、冬季和春初,经常受到冷锋影响。
(2)冷锋可能形成寒潮天气,引发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的健康都有很大影响。
[思考] 冷锋过境一定会带来雨雪天气吗?冷锋天气一定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吗?
提示 不一定。是否有降水取决于暖气团的含水量;夏季的暴雨就是冷锋造成的。
三、暖锋
1.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气团运动特征: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较慢。
3.天气:(1)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
(2)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思考] 暖锋控制下的地区气温一定比冷锋控制地区的气温高吗?
提示 不是。冷锋和暖锋的区别是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还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四、准静止锋
1.概念: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双方势均力敌,锋相对静止,称为准静止锋。
2.典型天气: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思考]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与哪一个锋面有关?
提示 江淮准静止锋。
[导图构建]
INCLUDEPICTURE
"../../D30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天气的佳句,如①岑参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③吴融的“黄梅雨细幂长洲,柳密花疏水慢流”。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材料中的天气现象是由哪个天气系统带来的。
冷锋______;暖锋______;准静止锋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2)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变化曲线。
INCLUDEPICTURE
"../../D30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5.tif"
\
MERGEFORMAT
答案 
INCLUDEPICTURE
"../../D30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6.tif"
\
MERGEFORMAT
(3)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
INCLUDEPICTURE
"../../D30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7.tif"
\
MERGEFORMAT
答案 
INCLUDEPICTURE
"../../D30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8.tif"
\
MERGEFORMAT
知能升华
1.锋面与天气
(1)冷锋与天气
INCLUDEPICTURE
"../../D30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09.tif"
\
MERGEFORMAT
(2)暖锋与天气
INCLUDEPICTURE
"../../D3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0.tif"
\
MERGEFORMAT
(3)准静止锋与天气
INCLUDEPICTURE
"../../D31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1.tif"
\
MERGEFORMAT
2.冷暖锋的判断
(1)看符号
INCLUDEPICTURE
"../../D3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2.tif"
\
MERGEFORMAT
(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
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INCLUDEPICTURE
"../../D3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3.tif"
\
MERGEFORMAT
②看锋面坡度
INCLUDEPICTURE
"../../D3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4.tif"
\
MERGEFORMAT
③看降水区的位置
INCLUDEPICTURE
"../../D3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5.tif"
\
MERGEFORMAT
(3)依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INCLUDEPICTURE
"../../D3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6.tif"
\
MERGEFORMAT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INCLUDEPICTURE
"../../D31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7.tif"
\
MERGEFORMAT
素养凝练
下图中的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
km。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8.tif"
\
MERGEFORMAT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
(2)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甲城市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C.乙城市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乙城市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冷气团的运动状况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第(2)题,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可知,6小时后,甲城市受暖锋控制,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 (1)B (2)B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认识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INCLUDEPICTURE
"../../D31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19.tif"
\
MERGEFORMAT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交流讨论]
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2)6月份,若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我国(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解析 第(1)题,在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会出现旱涝频繁甚至旱涝伴生的现象。第(2)题,中国降水的分布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雨带的推移呈现一定的规律。6月份,若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华北、东北地区降水丰富,而南方地区降水少,即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答案 (1)A (2)B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同。据此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0.tif"
\
MERGEFORMAT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
A.甲图中暖空气主动抬升,形成降雨天气
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D.乙图中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中(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北方寒潮
D.江淮梅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看出,甲图为冷锋系统,当冷锋过境时,锋前暖气团被抬升,会产生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乙图为暖锋系统,暖锋过境,移动速度慢,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第2题,我国北方出现的寒潮天气现象是由于冷空气势力强形成快行冷锋而引起的。
答案 1.C 2.C
读“锋面示意图”,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32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1.tif"
\
MERGEFORMAT
3.图中a、b、c、d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
A.a、b
B.a、c
C.a、d
D.b、d
4.图中a、b、c、d四点位于雨区的是(  )
A.a、b
B.a、c
C.a、d
D.b、d
解析 暖气团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雨区位于冷锋锋后、暖锋锋前。
答案 3.B 4.D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2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2.TIF"
\
MERGEFORMAT
(1)该锋的类型是________。
(2)该锋过境时多产生________性降水。锋面过后,气压________,气温________。
(3)自然界中,除这种锋面天气外,还有________锋和________锋两种。
(4)准静止锋的成因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________天气,就是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冷暖气团运动状态,可知道该锋面为暖锋。第(2)题,暖锋控制下,多连续性降水天气。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控制当地,因此锋面过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第(3)题,常见锋面类型有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第(4)题,准静止锋受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造成的锋,当冷(暖)锋锋面受到地形阻挡时,也可能转化为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就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答案 (1)暖锋 (2)连续性 降低 升高 (3)冷锋 准静止锋 (4)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锋面受地形阻挡 梅雨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2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3.tif"
\
MERGEFORMAT
1.此时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丙、丁之间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原因最可能是(  )
A.凝结核少
B.冷空气中水汽少
C.暖空气中水汽少
D.人为影响
解析 第1题,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丙、乙处没有降水。丁处是冷锋降水,多是暴雨,持续时间短。甲处是暖锋降水,多连续性降水天气。第2题,东北地区4月份是春季,风沙较多,暖空气中的水汽少,降水量就少。
答案 1.A 2.C
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
"../../D32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4.tif"
\
MERGEFORMAT
3.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4.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解析 第3题,图示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由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第4题,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而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而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答案 3.C 4.B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5~6题。
INCLUDEPICTURE
"../../D32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5.tif"
\
MERGEFORMAT
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准静止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暴雨如注
解析 第5题,冷空气和暖空气势力相当,形成的锋面为准静止锋。第6题,昆明位于暖气团控制之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答案 5.A 6.B
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7~8题。
INCLUDEPICTURE
"../../D32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6.tif"
\
MERGEFORMAT
7.据图示推断,影响此地的天气系统是(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准静止锋
8.有关该地区5日~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一直在扩大
B.气温持续下降,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保温作用较强,气温升高
D.8、9日天气转晴,9日回暖
解析 第7题,该地从5日~9日,最低气温明显降低;最高气温8日、9日较5日明显降低,而6、7日出现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故判断可能为冷锋影响。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6、7日冷锋过境,8、9日天气转晴,9日温度回升,故D项正确。
答案 7.B 8.D
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9~10题。
INCLUDEPICTURE
"../../D32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7.tif"
\
MERGEFORMAT
9.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10.据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 第9题,我国寒潮影响区域的顺序是自北向南,故C项正确。第10题,a图中武汉和b图中天津都位于冷锋锋后,天气状况为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图中,北京和杭州都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故C、D选项不正确。
答案 9.C 10.B
二、非选择题
11.读“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2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8.tif"
\
MERGEFORMAT
(1)该锋是________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处属于暖气团的是________。
(2)下面的示意图中,接近丙→乙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2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29.tif"
\
MERGEFORMAT
(3)锋面若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移动,那么24小时后甲、乙、丙三地的天气会怎样?
解析 第(1)题,A侧冷气团主动移动,B侧暖气团被迫抬升,可判断为冷锋。第(2)题,丙侧为暖气团,乙侧为冷气团,故由丙到乙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锋面处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应最大;云量在锋面处应最多。第(3)题,据冷锋前进特点可判断锋面系统由东向西移动,24小时后,甲地仍在冷气团控制下,乙地冷锋已完全过境,而丙地正处于冷锋控制下。
答案 (1)冷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B
(2)B
(3)甲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乙地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丙地锋面过境,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
12.下图是2019年1月22日0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3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0.tif"
\
MERGEFORMAT
(1)指出此时影响我国东北中西部、华北中南部的天气系统,推测这些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变化。
(2)比较图中①②两地此时天气状况的异同。
(3)指出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并列举其带来的危害。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图示判断此时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天气系统,然后从气温、降水、气压等方面描述天气变化。第(2)题,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向、风力等。①②两地均位于冷锋锋后,被冷气团控制,故均为晴天。结合等压线判读可知,两地在等压线数值及疏密上有差异,故气压、风力不同。同时①地纬度高,更接近冬季风源地,气温较低。第(3)题,1月份(冬季),受冷锋影响,可能形成寒潮。寒潮灾害表现为低温、雨雪、大风等,对农业、交通、生产生活设施会造成破坏。
答案 (1)冷锋。 出现大风、降温、阴天或雨雪天气;之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异:①地比②地气温低,气压高,风力小(或②地比①地气温高,气压低,风力大)。 同:两地都为晴朗天气。
(3)寒潮。 农作物遭受冻害;建筑物受损;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受阻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一次天气变化中降温(a)和降水状况(b)示意图,最低气温跌破1961年以来同月最低气温记录,局部地区出现强降水,被人们称为“速冻天气”。
INCLUDEPICTURE
"../../D33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1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1A.tif"
\
MERGEFORMAT
(1)判断形成这次“速冻天气”的天气系统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小明同学推测这次天气过程发生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说出小明的理由。
(3)比较此次天气过程中,降水形式差异对南、北方交通影响的不同。
解析 第(1)题,大范围快速降温,并伴有雨雪天气,是典型的冷锋天气。第(2)题,华北平原北部雨夹雪,气温应在0
℃左右,应为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第(3)题,北方降雪,南方降雨,降水形式不同,对交通的影响也不同。
答案 (1)天气系统:冷锋。依据:降温速度快,降温幅度大;伴随有降水,局地有强降水。
(2)华北平原北部降水为雨夹雪,可以推断气温在0
℃左右,应处于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
(3)北方大雪覆盖路面,路面结冰,交通事故增多;南方大雨可能淹没道路,毁坏交通设施,阻断交通。(共37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综合思维)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3.运用相关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区别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观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一、大气环流
1.含义:地球上________、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能够调节___________之间、_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_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大范围
高低纬度
海陆
气候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
(1)概念: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__________的多少不同,______和气流的运动情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______区域,这些______区域大致上平行于______呈带状分布,故称为气压带。
太阳辐射
气温
气压
气压
纬线
(2)气压带的分布与成因
气压带名称
纬度位置
形成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地区
接受太阳辐射_______,空气受热膨胀_______,近地面形成___气压带
极地_______带
极地地区
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________,在近地面形成___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_______
30°纬度附近高空的大气_________,在近地面形成____气压带
副极地_______带
60°
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________,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来的__________相遇,在60°纬度附近形成_____,此处大气辐合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_____气压带
赤道

上升

高气压
收缩下沉

30°
辐合下沉

低气压
极地东风
中纬西风
锋面

2.风带
(1)概念:地球近地面七个高低气压带之间,由于____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和地面________的作用,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呈___状分布的大气水平运动,称为风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2)风带的分布与成因
风带
分布
形成原因
信风带
______地区
______低气压带与_________高气压带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大气常年向__________地区运动。由于__________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在南北半球分别形成_____信风带和_____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______地区
_______高气压带与_______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大气向___________地区运动,并在_________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下,西风在北半球偏转为______风,在南半球偏转为______风
低纬
赤道
副热带
较低纬度
地转偏向
东北
东南
中纬
副热带
副极
较高纬度
地转偏向
西南
西北
风带
分布
形成原因
极地东风带
_____地区
由________低气压带与______高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而形成,在____________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下,东风在北半球偏转为______风,在南半球偏转为______风
高纬
副极地
极地
地转偏向
东北
东南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______偏北,______偏南。
太阳直射点
夏季
冬季
[思考]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是低气压带,成因是否相同?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同是高气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
三、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气压带名称
大气运动状况
气候类型或特征
景观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受其控制地区,空气______,______显著
_________的热带雨林气候
森林________,动植物种类繁多
副热带高
气压带
全年受其控制地区,盛行______气候,太阳辐射______
________的气候
多出现______景观
湿热
对流
高温多雨
高大茂密
下沉

炎热干燥
荒漠
气压带名称
大气运动状况
气候类型或特征
景观特征
副极地低
气压带
受其控制的地区,受极锋影响,_______天气多,但降水总量_____,太阳辐射较弱
冬季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的气候
____________景观
极地高
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太阳辐射最弱,干冷空气_____
________的冰原气候
________景观
雨、雪
不大
漫长而严寒
温暖而短促
亚寒带针叶林
下沉
酷寒干燥
冰原
2.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信风控制的地区
①一般:气流由_________地区向______方向流动,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_______,多_______景观。
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__________的气流。
(2)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受________影响大,终年____________,气温年变化_____,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极地东风控制地区: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气压区,性质________,形成_______气候与景观。
副热带
赤道
干燥
荒漠
温暖湿润
海洋
温暖湿润

干冷
苔原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纬度位置
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
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
南北纬10°~25°大陆西部地区
受_____________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丰沛;受_______影响时,干燥少雨
全年高温、________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夏季受_____________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_______影响,温和多雨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____________景观
赤道低气压
信风
干湿季
副热带高气压
西风
常绿硬叶林
[思考] 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与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
提示 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征稳定,季节变化小;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季节变化明显。
[导图构建]
探究点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2018年11月18日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向南极大陆航行,开始穿越海况恶劣的“魔鬼西风带”。穿越西风带期间,将遇到平均7至8级的大风和波高3至4米的海浪。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按计划,“雪龙”号前往南极行期为162天,将6次穿越“魔鬼西风带”。
[素养设问]
(1)(地理实践力)说出雪龙号途经西风带的风向。
(2)(综合思维)说明“魔鬼西风带”风力大的原因。
(3)(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球上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参考答案 (1)风向为西北风。
(2)风力大的原因:海面宽阔,没有陆地的阻挡;海面摩擦力小。
(3)南北纬5°之间和南北30°附近的海区。
知能升华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素养凝练
1.读右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⑥代表的风带所在半球和风向分别是(  )
A.北半球、东北风
B.北半球、西南风
C.南半球、西北风
D.南半球、西南风
(2)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解析 第(1)题,根据⑥所在的位置,可知⑥是中纬西风带,风向向右偏转,因此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均向北移动。
答案 (1)B (2)C
探究点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1)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知能升华
1.下图示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形成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
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地中海
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素养凝练
2.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2)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3)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解析 第(1)题,①②两股气流相遇后,①在锋面之上,说明①是暖性气流,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为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①为西风带,②为东风带,①②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皆有分布。第(3)题,①气流为盛行西风,终年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山气候。
答案 (1)D (2)D (3)B
探究热带雨林气候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
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集中分布区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地区发育的河流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的河流,其长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交流讨论]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
(2)为什么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3)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提示 (1)亚马孙河: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2)刚果河: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冰期(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水流急(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水量大、水流急)。
(3)马来群岛河流:河流短小急促(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含沙量小(植被覆盖好),无结冰期(全年气温高),无明显汛期(全年降水多)。(共22张PPT)
第2课时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低压与高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
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
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一、低压(气旋)与天气
四周
1.近地面气流运动
(1)水平方向:由_____向_____辐合,北半球呈_____时针方向,南半球呈_____时针方向。
(2)垂直方向:中心气流旋转_______。
2.天气:常出现_______天气。
3.典例: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_______
,就是__________强烈发展的结果。
中心


上升
阴雨
台风
热带气旋
[思考] 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
提示 台风的形成除了要具备水温较高的海域条件之外,还必须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高,但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台风。
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近地面气流运动
(1)水平方向:由______向______辐散,北半球呈____时针方向,南半球呈____时针方向。
(2)垂直方向:空气自上而下补充。
2.天气:多为_______天气。
3.典例: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__________的天气就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中心
四周


晴朗
秋高气爽
[思考] 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存在方向差异(顺时针、逆时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地转偏向力
[导图构建]
探究点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超强台风“利奇马”共造成我国1
402.4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2)(综合思维)超强台风“利奇马”的登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地理实践力)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上海主要吹什么风?
参考答案 (1)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2)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形成伏旱天气。
(3)以东北风为主。
知能升华
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素养凝练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图1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1可知,该日全国降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图2中丙显示,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且其槽线位置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C对。图2中甲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A错。图2中乙显示长江流域被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错。图2中丁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D错。第(2)题,冬季时,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图2中乙显示我国西北方向存在一个强高压,且其影响几乎覆盖全国。B对。甲、丙、丁三图整体上气压值较低,且有许多低压中心存在,不可能出现在冬季。
答案 (1)C (2)B
锋面气旋的判读(北半球)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作逆时针移动。
第二步,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第三步,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第四步,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
[交流讨论]
下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  )
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
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
(2)该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  )
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天气转阴,气温下降
D.天气转阴,气温升高
解析 第(1)题,图中气旋水平气流方向为顺时针,应该是南半球,锋的符号为冷锋,因此是南半球的冷锋。第(2)题,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答案 (1)C (2)B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会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区域认知)2.能根据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判别气候类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综合思维)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一、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气候特征:是热量、水分、光照等状况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
二、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1.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表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揭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查询的基本步骤
查找合适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分布图上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位置→根据图例或注记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气候类型。
三、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别气候类型
1.依据: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判别的基本步骤
明确地点或地区在全球的地理位置→分析该地所属的气压带或风带→分析该地是否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推知气候类型。
四、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
1.依据:世界不同气候类型均有特定的气温与降水量指标。
2.推断的基本步骤
明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指数→读取需判别地点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数据→根据气温变化判断该地所处的半球与热量带→根据降水量月季分布分析该地所属的降水类型→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推知气候类型。
五、根据植被、土壤的类型间接做出判断。
[导图构建]
INCLUDEPICTURE
"../D4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气候类型的判断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 这里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干上缠绕着许多藤本植物,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树上栖息着善于攀援的猩猩,在河里可以看到皮厚耐热的河马。
INCLUDEPICTURE
"../D40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2.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INCLUDEPICTURE
"../D40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3.tif"
\
MERGEFORMAT
[素养设问]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根据材料分别判断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 材料一为热带雨林气候,材料二为寒带冰原气候。
知能升华
1.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INCLUDEPICTURE
"../D40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4.tif"
\
MERGEFORMAT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三步曲”: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形状判断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0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根据某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首先,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温度带;其次,根据海陆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大陆的东岸或西岸;最后,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确定其气候类型。
(4)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INCLUDEPICTURE
"../D40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5.TIF"
\
MERGEFORMAT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例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1
500
mm)(7月份降水可超过600
mm)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长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多,年降水量少
素养凝练
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状况(虚线所示)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40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6.tif"
\
MERGEFORMAT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有关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B.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C.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风影响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且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为亚热带气候,因1月降水较多,即低温多雨,7月高温少雨故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
答案 (1)B (2)B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了解东非动物大迁徙
每年6月前后,东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会长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场面。参与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斑马,紧跟其后的是角马,殿后的是瞪羚。兽群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北上,迁徙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猎豹等凶猛食肉动物伏击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随时可能出没的鬣狗,以及在马拉河聚集的鳄鱼。到达终点两三个月后,这支野生动物大军将再次不辞辛劳地返回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
[交流讨论]
(1)为什么东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
(2)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
提示 (1)东非草原地跨南、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丰沛,草原上水草丰茂,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干季时,降水量骤减,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众多野生动物会因此迁移到别处。1月份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处于高温少雨的干季,南半球为高温多雨的湿季;7月份正好相反,降水季节的不同,导致了草原动物的大规模迁徙。
(2)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受其控制,东非草原位于北半球的部分降水多,为湿季;东非草原位于南半球的部分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1月份,正好相反。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读几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D40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7.tif"
\
MERGEFORMAT
1.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2.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为(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解析 第1题,①气温范围20
℃~30
℃,降水量范围750~1
500
mm,与热带沙漠气候特征不相符;②气温范围22
℃~28
℃,降水量范围1
500~2
000
mm,为热带雨林气候;③气温范围15
℃~30
℃,降水量范围1
000~1
500
mm,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不相符;④气温范围7.5
℃~20
℃,降水量范围250~1
000
mm,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分布区为亚马孙平原地区。
答案 1.B 2.A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40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8.tif"
\
MERGEFORMAT
3.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18

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D.夏季降水丰富
4.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解析 由图上的气温曲线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18
℃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从降水量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属于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二者结合可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3.C 4.C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读气候类型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40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9.tif"
\
MERGEFORMAT
1.对上图气候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2.图中④气候类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B.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
C.常年受单一风带影响
D.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①地位于亚热带,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温和多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地位于亚热带,降水集中于夏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答案 1.B 2.D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41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0.tif"
\
MERGEFORMAT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 第3题,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
℃,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
℃,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的温带季风气候。第4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答案 3.D 4.B
读图回答5~6题。
INCLUDEPICTURE
"../D41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1.tif"
\
MERGEFORMAT
5.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6.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5题,读图,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B对。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②③说法正确。
答案 5.B 6.B
读“世界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7~8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平均气温(℃)
7.2
12.1
19.9
13.0
降水量(mm)
166.1
32.2
3.8
35.7
7.该地可能位于(  )
A.45°S的大陆西岸
B.45°N的大陆东岸
C.36°S的大陆西岸
D.36°N的大陆西岸
8.该地1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D.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解析 第7题,该地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因此位于北半球。高温期少雨,低温期多雨,因此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和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故D项正确。第8题,1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区受西风带控制,且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故D项正确。
答案 7.D 8.D
读下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9~10题。
INCLUDEPICTURE
"../D4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2.tif"
\
MERGEFORMAT
9.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0.b地肯定位于(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解析 第9题,a地气候的特点是1月均温在0
℃以下,降水量在50
mm以下;7月均温在20~30
℃之间,降水量在150~200
mm之间,雨热同期。第10题,由图可知,b地的1月均温在20~30
℃之间、7月均温在0~10
℃之间,降水量1月在150~200
mm之间、7月在50~100
mm之间;该地1月均温高于7月均温,表明其位于南半球,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上,为亚热带,降水集中在夏季,则分布在大陆东岸。
答案 9.B 10.C
二、非选择题
11.读“A、B、C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C地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4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3.tif"
\
MERGEFORMAT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2.8
13.6
12.9
16.4
18.9
19.9
22.5
22.7
21.7
19.2
16.7
14.1
降水量/mm
80
86
60
30
7
2
0
1
7
13
26
79
(1)根据表中数据,补绘C地12月份的降水量柱状图。
(2)根据C地图表分析可知,C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
(3)下列大洲没有与C地相同的气候类型分布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4)根据C地各月降水量计算C地年降水量约为________mm。
(5)A、B两地中,气温年较差大的是________;造成A、B两地气温年较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纬度”、“海陆”或“地形”)。
(6)在五带中,A地位于________带,B地位于________带。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12月份降水多少在图C中准确绘出即可。第(2)题,从图C可知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第(3)题,南极洲无地中海气候。第(4)题,将12个月的降水量累加即可。第(5)题,从图中可知B地气温年较差大。造成两地气温年较差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第(6)题,A地各月气温均在20
℃以上,为热带,B地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最热月达22
℃且最冷月为1月,故该地位于北温带。
答案 (1)略。 (2)地中海 (3)D (4)391 (5)B 纬度 (6)热 北温
12.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4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4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4A.tif"
\
MERGEFORMAT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判断,巴黎年均温较高,降水少;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年均温差异可结合纬度位置分析,年降水量差异可结合地形及海陆位置分析。第(2)题,读图,欧洲大陆北部沿海有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进入内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所以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广大。
答案 (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原因: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2)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13.读图,回答问题。
INCLUDEPICTURE
"../D4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5.tif"
\
MERGEFORMAT
(1)甲为________气候,能否判断甲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
(2)乙为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候类型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丙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在亚洲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但这种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的某些地方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大陆________(填“东”或“西”)岸,例如南美洲的________,非洲的________,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甲高温期和多雨期相反可判断甲为地中海气候;横坐标上没有标注月份,不能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不能判断南北半球位置。第(2)题,乙最低气温在0
℃以上、15
℃以下,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可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由于冬季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使得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第(3)题,丙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受信风、洋流及地形的影响,在南美洲的巴西东南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沿海及中美地峡东部也有分布。
答案 (1)地中海 不能。因为横坐标上没有标注出月份,不能比较1月和7月气温的高低。
(2)亚热带季风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的南部以及日本群岛的一部分 东部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西部受大陆影响冬季气温低。
(3)热带雨林 马来半岛的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东 巴西东南沿海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 东北部沿海(共21张PPT)
单元小结3 大气变化的效应
专题1 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下图:
5.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如下面左图表示盆地的等温线分布,右图表示山地的等温线分布。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会经常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9.判读数值大小
数值大小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如下图:
若a>b,则[a+(a-b)]>甲>a,[b-(a-b)]<乙若a乙>b
“凸大值小,凸小值大”规律
若等温线向数值变大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偏小,反之偏大。如右图:若等温线数值a>b>c,则MN沿线温度较两侧偏低
[对点训练]
1.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处气温在10
℃以上
C.P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P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解析 第(1)题,等温线数值向北变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海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大值小”规律,说明海洋上的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低,故该地为夏季。第(2)题,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结合相邻等温线的数值之差,P处温度大于0
℃,小于10
℃,地形上表现为一座山,山上不会有冰川分布,再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将温差换算成高差,P山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为0~1
700
m,故P山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答案 (1)C (2)D
专题2 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的分析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纬度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的分析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对点训练]
2.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解析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受附近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第(2)题,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冬季,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答案 (1)D (2)B第2课时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低压与高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一、低压(气旋)与天气
INCLUDEPICTURE
"../../D33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2.tif"
\
MERGEFORMAT
1.近地面气流运动
(1)水平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2)垂直方向:中心气流旋转上升。
2.天气:常出现阴雨天气。
3.典例: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思考] 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
提示 台风的形成除了要具备水温较高的海域条件之外,还必须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高,但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台风。
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INCLUDEPICTURE
"../../D33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3.tif"
\
MERGEFORMAT
1.近地面气流运动
(1)水平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2)垂直方向:空气自上而下补充。
2.天气:多为晴朗天气。
3.典例: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在秋季经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思考] 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存在方向差异(顺时针、逆时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地转偏向力
[导图构建]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截至2019年8月14日10时,超强台风“利奇马”共造成我国1
402.4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INCLUDEPICTURE
"../../D33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4.TIF"
\
MERGEFORMAT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2)(综合思维)超强台风“利奇马”的登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地理实践力)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时,上海主要吹什么风?
参考答案 (1)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2)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形成伏旱天气。
(3)以东北风为主。
知能升华
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北半球)
INCLUDEPICTURE
"../../D33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6.tif"
\
MERGEFORMAT
风向
北半球
INCLUDEPICTURE
"../../D33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7.TIF"
\
MERGEFORMAT
逆时针流向中心
INCLUDEPICTURE
"../../D33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9.TIF"
\
MERGEFORMAT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INCLUDEPICTURE
"../../D33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38.tif"
\
MERGEFORMAT
顺时针流向中心
INCLUDEPICTURE
"../../D34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0.tif"
\
MERGEFORMAT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INCLUDEPICTURE
"../../D34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2.TIF"
\
MERGEFORMAT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INCLUDEPICTURE
"../../D34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3.tif"
\
MERGEFORMAT
素养凝练
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4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4.tif"
\
MERGEFORMAT
图1 全国某日降水量分布图
INCLUDEPICTURE
"../../D34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5.tif"
\
MERGEFORMAT
图2 不同日期某时刻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1)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根据图1可知,该日全国降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图2中丙显示,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受低压控制,且其槽线位置与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C对。图2中甲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A错。图2中乙显示长江流域被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错。图2中丁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D错。第(2)题,冬季时,我国主要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图2中乙显示我国西北方向存在一个强高压,且其影响几乎覆盖全国。B对。甲、丙、丁三图整体上气压值较低,且有许多低压中心存在,不可能出现在冬季。
答案 (1)C (2)B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锋面气旋的判读(北半球)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INCLUDEPICTURE
"../../D34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6.tif"
\
MERGEFORMAT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作逆时针移动。
第二步,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第三步,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第四步,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
[交流讨论]
下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4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7.tif"
\
MERGEFORMAT
(1)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  )
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
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
(2)该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  )
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天气转阴,气温下降
D.天气转阴,气温升高
解析 第(1)题,图中气旋水平气流方向为顺时针,应该是南半球,锋的符号为冷锋,因此是南半球的冷锋。第(2)题,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答案 (1)C (2)B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下图为气旋和反气旋图,读图,完成1~3题。
INCLUDEPICTURE
"../../D34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8.tif"
\
MERGEFORMAT
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四幅图,与丙图特征对应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49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9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9B.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49B.tif"
\
MERGEFORMAT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丁符合;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是由北半球的反气旋控制形成的,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甲符合;丙为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过境时气压最高,②④符合。
答案 1.D 2.A 3.D
INCLUDEPICTURE
"../../D35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0.TIF"
\
MERGEFORMAT
读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回答4~5题。
4.有关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吹西南风
B.乙地气温较高
C.丙地风速最大
D.丁地气压最低
5.图中戊地的天气系统为(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吹西北风;乙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丁地的气压最高。第5题,戊地暖气团推着冷气团前进,为暖锋。
答案 4.B 5.C
6.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INCLUDEPICTURE
"../../D35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1.tif"
\
MERGEFORMAT
(1)根据图中字母A、B、E所示的位置,判断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部)。
(2)判断C、D两点的风向。
(3)比较D、E两地风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4)分析F、G两地的天气状况?并简述理由。
解析 第(1)题,依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确定A为高压中心,B为低压中心,进而确定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第(2)题,先确定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找准C、D两处的等压线走向及气压变化状况,再确定风向。第(3)题,根据D、E两地等压线的疏密状况进行判断。第(4)题,图中出现了锋面气旋,依符号可判断锋面类型,依气旋水平气流运行方向,确定锋面运动方向,进而确定F、G的天气状况。
答案 (1)A为高压中心;B为低压中心;E为高压脊。
(2)C地吹西南风;D地吹西北风。
(3)D地风力大。D地的等压线比E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较大。
(4)F地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因F地处在暖锋后的暖气团一侧,暖锋的云雨区在锋前。G地阴雨,气温较低;因G地处在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冷锋的云雨区主要在锋后。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极端天气频发,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等此起彼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示意图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5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2.tif"
\
MERGEFORMAT
2.盛夏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的成因是(  )
A.受气旋控制
B.受反气旋控制
C.受寒潮影响
D.受台风控制
解析 第1题,气旋中心气压较低,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故为A图。第2题,盛夏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称之为伏旱,主要是受反气旋控制形成的。
答案 1.A 2.B
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
"../../D35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3.TIF"
\
MERGEFORMAT
3.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暖锋过境
B.乙是低压过境
C.丙是冷锋过境
D.丁是高压过境
4.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寒潮
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C.丙—台风
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解析 第3题,根据气压变化曲线,可以判断甲为低压过境,乙为高压过境,丙为冷锋过境,丁为暖锋过境。第4题,寒潮是冷锋过境带来的,伏旱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台风实际上就是低压系统,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有关。
答案 3.C 4.B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
km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5~6题。
INCLUDEPICTURE
"../../D35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4.tif"
\
MERGEFORMAT
5.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解析 第5题,据图中比例尺及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可判断,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向西,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故B项正确。第6题,读图文材料(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比例尺)可知,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较快,说明低气压势力较强;在30~48小时时段内,甲地分别位于低压槽的东侧和西侧,说明在该时段甲地受势力较强的低压槽控制。故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答案 5.B 6.C
下图示意某气象站测得的本站某日气温和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7~8题。
INCLUDEPICTURE
"../../D35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5.tif"
\
MERGEFORMAT
7.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8.这一天,该地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午后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小
B.受冷气团控制
C.云层的反射作用强
D.大气逆辐射弱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受该天气系统控制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和气压基本上得以恢复。因此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不可能是锋面,应该是气旋。第8题,该地午后受到气旋控制,形成阴雨天气。云层的反射作用强,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
答案 7.C 8.C
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读图,完成9~10题。
INCLUDEPICTURE
"../../D35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6.tif"
\
MERGEFORMAT
9.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5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7.tif"
\
MERGEFORMAT
A.①
B.②
C.③
D.④
10.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  )
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
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
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
D.乙地连日风雨交加,气温升高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锋面坡角较大,为冷锋,而乙处锋面坡角较小,为暖锋,再结合题文“我国”,说明为北半球,因此锋面气流方向为逆时针,西侧为冷锋,A项正确。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此时为4月份,不可能出现大雨滂沱,只能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较低,因此A项错,C项正确;乙地位于暖锋锋前,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但不会有大风天气,B项和D项错。
答案 9.A 10.C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完成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5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8.TIF"
\
MERGEFORMAT
(1)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情况是地面的还是高空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
(3)上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育在________线附近。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哪几处?
解析 由图中风吹向中心附近,并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可判断为北半球的近地面的低压中心,即气旋系统。甲地纬度相对较低,在暖气团控制下。根据气旋的气流流动状况可知,甲地将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过程。在气旋中,锋面常形成于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处,即低压槽线附近。冷锋的降水集中在锋后,而暖锋的降水则出现在锋前。
答案 (1)北半球的近地面。 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 气旋 (3)暖 冷锋过境
(4)低压槽(槽) A地吹偏北风,C地吹偏南风。 (5)A处和D处。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5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59.tif"
\
MERGEFORMAT
(1)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
(2)此时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西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4)A、B两地的气温将明显下降的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知,A、C在冷锋前,D在暖锋后,都处在暖气团控制之下,而B在暖锋前,则处在冷气团控制之下。第(2)题,图中西北地区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第(3)题,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低气压(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第(4)题,A在冷锋前,B在暖锋前,A地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将明显下降。
答案 (1)B
(2)① 西北地区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
(3)气旋 阴雨
(4)A
13.下图为2019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时图示区域大部分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INCLUDEPICTURE
"../../D36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0.tif"
\
MERGEFORMAT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压线图确定出高、低压中心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据图看出,高压中心位于区域西南部和东南部,低压中心位于区域中部偏北的位置。第(2)题,4月份为春季,虚线范围内有冷锋过境,带来大风天气,结合“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可以判断不是暴雪而是沙尘暴。分析沙尘暴的天气条件可从动力、沙源两个角度进行。
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共22张PPT)
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会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区域认知)
2.能根据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关系判别气候类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能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及判断气候类型。(综合思维)
一、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气候特征:是热量、水分、______等状况的综合表现。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__________、地面状况等。
二、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查阅气候类型
1.依据:气候类型分布图表示各种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
,揭示气候类型的__________

光照
大气环流
分布范围
分布规律
2.查询的基本步骤
查找合适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分布图上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______→根据____________确定查询地点或地区的气候类型。
三、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判别气候类型
1.依据:气压带、风带及其_________对气候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判别的基本步骤
明确地点或地区在全球的_________
→分析该地所属的气压带或风带→分析该地是否受气压带、风带_________的影响→分析该地的_________
,推知气候类型。
位置
图例或注记
季节移动
地理位置
季节移动
气候特征
四、根据气温与降水量指标推断气候类型
1.依据:世界不同气候类型均有特定的气温与降水量指标。
2.推断的基本步骤
明确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______→读取需判别地点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数据→根据__________判断该地所处的半球与热量带→根据降水量__________分析该地所属的降水类型→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推知气候类型。
五、根据_______、土壤的类型间接做出判断。
指数
气温变化
月季分布
植被
[导图构建]
探究点 气候类型的判断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 这里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干上缠绕着许多藤本植物,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树上栖息着善于攀援的猩猩,在河里可以看到皮厚耐热的河马。
材料二
[素养设问]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根据材料分别判断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 材料一为热带雨林气候,材料二为寒带冰原气候。
知能升华
1.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三步曲”: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形状判断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冷(热)
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0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3)根据某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首先,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温度带;其次,根据海陆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大陆的东岸或西岸;最后,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确定其气候类型。
(4)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例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1
500
mm)
(7月份降水可超过600
mm)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长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多,年降水量少
素养凝练
下图是“某地气温和降水状况(虚线所示)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有关该地气候类型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B.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C.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风影响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且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0
℃,为亚热带气候,因1月降水较多,即低温多雨,7月高温少雨故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
答案 (1)B (2)B
了解东非动物大迁徙
每年6月前后,东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会长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场面。参与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斑马,紧跟其后的是角马,殿后的是瞪羚。兽群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北上,迁徙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猎豹等凶猛食肉动物伏击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随时可能出没的鬣狗,以及在马拉河聚集的鳄鱼。到达终点两三个月后,这支野生动物大军将再次不辞辛劳地返回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
[交流讨论]
(1)为什么东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
(2)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
提示 (1)东非草原地跨南、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时,降水丰沛,草原上水草丰茂,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干季时,降水量骤减,生存环境变得恶劣,众多野生动物会因此迁移到别处。1月份北半球的热带草原处于高温少雨的干季,南半球为高温多雨的湿季;7月份正好相反,降水季节的不同,导致了草原动物的大规模迁徙。
(2)7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到赤道以北,受其控制,东非草原位于北半球的部分降水多,为湿季;东非草原位于南半球的部分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为干季;1月份,正好相反。单元小结3 大气变化的效应
INCLUDEPICTURE
"../知识网络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知识网络构建.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专题归纳整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专题归纳整合.tif"
\
MERGEFORMAT
专题1 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D41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7.tif"
\
MERGEFORMAT
5.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如下面左图表示盆地的等温线分布,右图表示山地的等温线分布。
INCLUDEPICTURE
"../D41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8.tif"
\
MERGEFORMAT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会经常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INCLUDEPICTURE
"../D41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19.TIF"
\
MERGEFORMAT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INCLUDEPICTURE
"../D4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0.TIF"
\
MERGEFORMAT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INCLUDEPICTURE
"../D42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1.tif"
\
MERGEFORMAT
9.判读数值大小
数值大小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D42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2.tif"
\
MERGEFORMAT
若a>b,则[a+(a-b)]>甲>a,[b-(a-b)]<乙乙>b
“凸大值小,凸小值大”规律
INCLUDEPICTURE
"../D42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3.TIF"
\
MERGEFORMAT
若等温线向数值变大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偏小,反之偏大。如右图:若等温线数值a>b>c,则MN沿线温度较两侧偏低
[对点训练]
1.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42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4.tif"
\
MERGEFORMAT
(1)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处气温在10
℃以上
C.P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P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解析 第(1)题,等温线数值向北变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海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大值小”规律,说明海洋上的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低,故该地为夏季。第(2)题,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结合相邻等温线的数值之差,P处温度大于0
℃,小于10
℃,地形上表现为一座山,山上不会有冰川分布,再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将温差换算成高差,P山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为0~1
700
m,故P山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答案 (1)C (2)D
专题2 影响气候的因素
INCLUDEPICTURE
"../D42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5.tif"
\
MERGEFORMAT
1.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的分析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纬度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的分析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对点训练]
2.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D42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26.tif"
\
MERGEFORMAT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解析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受附近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第(2)题,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冬季,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答案 (1)D (2)B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综合思维)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运用相关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区别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观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一、大气环流
1.含义: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
(1)概念: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气温和气流的运动情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区域,这些气压区域大致上平行于纬线呈带状分布,故称为气压带。
(2)气压带的分布与成因
气压带名称
纬度位置
形成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地区
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地区
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30°纬度附近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极地东风,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来的中纬西风相遇,在60°纬度附近形成锋面,此处大气辐合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
2.风带
(1)概念:地球近地面七个高低气压带之间,由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呈带状分布的大气水平运动,称为风带。
(2)风带的分布与成因
风带
分布
形成原因
信风带
低纬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存在着较稳定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大气常年向较低纬度地区运动。由于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在南北半球分别形成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中纬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驱动大气向较高纬度地区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下,西风在北半球偏转为西南风,在南半球偏转为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
高纬地区
由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而形成,在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下,东风在北半球偏转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偏转为东南风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思考]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同是低气压带,成因是否相同?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同是高气压带,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
三、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气压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气压带名称
大气运动状况
气候类型或特征
景观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受其控制地区,空气湿热,对流显著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
全年受其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候,太阳辐射强
炎热干燥的气候
多出现荒漠景观
副极地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的地区,受极锋影响,雨、雪天气多,但降水总量不大,太阳辐射较弱
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极地高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太阳辐射最弱,干冷空气下沉
酷寒干燥的冰原气候
冰原景观
2.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信风控制的地区
①一般: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
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
(2)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受海洋影响大,终年温暖湿润,气温年变化小,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3)极地东风控制地区: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气压区,性质干冷,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
纬度位置
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
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
南北纬10°~25°大陆西部地区
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丰沛;受信风影响时,干燥少雨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叶林景观
[思考] 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与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
提示 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特征稳定,季节变化小;不同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季节变化明显。
[导图构建]
INCLUDEPICTURE
"../../D3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2018年11月18日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向南极大陆航行,开始穿越海况恶劣的“魔鬼西风带”。穿越西风带期间,将遇到平均7至8级的大风和波高3至4米的海浪。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按计划,“雪龙”号前往南极行期为162天,将6次穿越“魔鬼西风带”。
[素养设问]
(1)(地理实践力)说出雪龙号途经西风带的风向。
(2)(综合思维)说明“魔鬼西风带”风力大的原因。
(3)(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球上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参考答案 (1)风向为西北风。
(2)风力大的原因:海面宽阔,没有陆地的阻挡;海面摩擦力小。
(3)南北纬5°之间和南北30°附近的海区。
知能升华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INCLUDEPICTURE
"../../D36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2.tif"
\
MERGEFORMAT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INCLUDEPICTURE
"../../D36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3.tif"
\
MERGEFORMAT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INCLUDEPICTURE
"../../D36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4.tif"
\
MERGEFORMAT
素养凝练
1.读下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6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5.tif"
\
MERGEFORMAT
(1)图中数字⑥代表的风带所在半球和风向分别是(  )
A.北半球、东北风
B.北半球、西南风
C.南半球、西北风
D.南半球、西南风
(2)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解析 第(1)题,根据⑥所在的位置,可知⑥是中纬西风带,风向向右偏转,因此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均向北移动。
答案 (1)B (2)C
探究点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2)(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答案 (1)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知能升华
1.下图示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的形成
INCLUDEPICTURE
"../../D36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6.tif"
\
MERGEFORMAT
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地中海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素养凝练
2.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3)题。
INCLUDEPICTURE
"../../D36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7.tif"
\
MERGEFORMAT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2)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3)受①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高山气候
解析 第(1)题,①②两股气流相遇后,①在锋面之上,说明①是暖性气流,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为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①为西风带,②为东风带,①②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皆有分布。第(3)题,①气流为盛行西风,终年在其影响下的地区可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半年受其影响(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一些高山如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等,虽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迎风坡),但由于海拔高形成了高山气候。
答案 (1)D (2)D (3)B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热带雨林气候
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
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集中分布区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地区发育的河流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的河流,其长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
[交流讨论]
(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
(2)为什么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3)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提示 (1)亚马孙河: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2)刚果河: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冰期(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水流急(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水量大、水流急)。
(3)马来群岛河流:河流短小急促(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含沙量小(植被覆盖好),无结冰期(全年气温高),无明显汛期(全年降水多)。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D36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8.tif"
\
MERGEFORMAT
1.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6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69.tif"
\
MERGEFORMAT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根据地球呈顺时针的方向自转,可知该图所示为南半球部分区域。第1题,C气压带位于南纬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D处风带为南半球的西风带,判断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 1.C 2.B
下图为“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局部)”。读图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37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0.tif"
\
MERGEFORMAT
3.图示区域表示的半球和季节分别是(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冬季
4.图示(  )
A.N为低纬信风带
B.P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M给大陆西岸带来降水
D.M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 第3题,根据风向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的特点分析,图示为高气压带。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大气向南北两侧吹可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位于30°S以北,说明气压带北移,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南半球的冬季,故答案选D。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N为西风带、P为副热带高气压带、M为东南信风带,故B正确。
答案 3.D 4.B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7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1.tif"
\
MERGEFORMAT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过程,掌握近地面的风带、气压带分布及其变化影响。从图示看出,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的规律,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另外,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A从低纬流向高纬,是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低处,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C气流来自暖热的30°S上空,至60°S附近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从图示看出,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两者上升的原因不同,赤道因气温高,气流对流旺盛;南北纬60°因不同性质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被迫抬升。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的原因不同。极地因气温低、空气冷重而下沉;南北纬30°则因空气在高空聚集,密度增大而下沉。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处(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地区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
INCLUDEPICTURE
"../../ZJJ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ZJJ4.tif"
\
MERGEFORMAT
1.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2.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
A.甘蔗
B.葡萄
C.香蕉
D.牧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确定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上升;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下沉,两个气压带的成因均属于动力原因。故A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该风带为盛行西风带,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甘蔗和香蕉为热带、亚热带农产品,葡萄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农产品,故A、B、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1.A 2.D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37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4.tif"
\
MERGEFORMAT
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第3题,甲图示意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0°~10°N不可能盛行下沉气流,10°N~20°N盛行东北风,20°N~30°N盛行下沉气流,30°N~40°N盛行西南风。第4题,乙图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答案 3.D 4.B
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5~6题。
INCLUDEPICTURE
"../../D37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5.TIF"
\
MERGEFORMAT
5.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
A.盛行西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6.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C.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皮肤
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解析 第5题,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多热带沙漠气候,是常年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第6题,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地面多沙漠,白色衣服对太阳辐射反射强、能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答案 5.D 6.B
读图,回答7~8题。
INCLUDEPICTURE
"../../D37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6.TIF"
\
MERGEFORMAT
7.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8.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盛行西南风,图中风带为中纬西风带。第8题,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 7.B 8.C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9~10题。
INCLUDEPICTURE
"../../D37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7.tif"
\
MERGEFORMAT
9.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10.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第10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该气压带影响,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但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的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图中的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
答案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INCLUDEPICTURE
"../../D37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78.tif"
\
MERGEFORMAT
(1)写出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点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甲中B处风带的名称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填“a”或“b”)风带风向相一致。
(3)写出图甲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判断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
(4)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5)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E分别为30°和60°纬线。第(2)题,图甲中B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根据图乙中风向右偏可知图乙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由此可知,B处风带的风向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第(3)题,图甲中C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西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根据图乙中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可知图乙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第(4)题,N为极地高气压带,它的成因是:极地地区气温低,气流下沉,空气在近地面积聚形成高压。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成因是:北上的西风带与南下的极地东风带在此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低气压。第(5)题,此季节为北半球夏季,b处位于东亚,此时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
答案 (1)C E (2)东北信风带 a (3)C副热带高气压带,D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4)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N)。寒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西风相遇,暖湿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使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E)。(5)高温多雨
12.读“世界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57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57A.TIF"
\
MERGEFORMAT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②地常年盛行风是__________风,该地的盛行风__________(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3)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
INCLUDEPICTURE
"../../D57A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57AA.TIF"
\
MERGEFORMAT
表示高压带,
INCLUDEPICTURE
"../../D57B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57BA.TIF"
\
MERGEFORMAT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解析 第(1)题,图中②地和④地分别位于大陆西岸和东岸,再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出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然后回答其他问题。第(2)题,②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第(3)题,绘图时,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南偏;二是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
答案 (1)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2)西南(西) D
(3)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d58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58A.TIF"
\
MERGEFORMAT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8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0.tif"
\
MERGEFORMAT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
(5)在下面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
INCLUDEPICTURE
"../../d38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1.tif"
\
MERGEFORMAT
表示高压带,
INCLUDEPICTURE
"../../d38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2.tif"
\
MERGEFORMAT
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INCLUDEPICTURE
"../../D38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3.tif"
\
MERGEFORMAT
解析 第(1)、(2)题,①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而④地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所以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①②地。第(3)题,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只有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第(4)题,当③地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对应北半球夏季,东亚季风区此时高温多雨。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要偏南(与二分日比)。
答案 (1)④地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①②地 ①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是由于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INCLUDEPICTURE
"../../D38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4.TIF"
\
MERGEFORMAT
(3)③地 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4)高温多雨
(5)如图,要求一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偏南;二是两个风带的风向无误。第2课时 季风与季风气候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运用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运用资料,说明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前自主预习案.tif"
\
MERGEFORMAT
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连续的带状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形成
(1)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2)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形成高气压。
(3)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①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②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3.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4.气压中心的影响:①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②最显著的影响是亚洲东部季风的形成。
[思考] 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多西北风,与哪一气压中心有关?
提示 亚洲高压。
二、季风的形成
1.概念: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盛行风,叫做季风。
2.亚洲东部季风
(1)冬季:强大的亚洲高压与阿留申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形成干燥寒冷的偏北风。
(2)夏季:太平洋湿润气流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陆地,形成暖湿的东南风。
3.季风的成因
(1)主要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思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
提示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欧亚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三、季风气候
1.亚洲季风
(1)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性质寒冷干燥。
(2)夏季风:来自低纬海洋,性质温暖湿润。
2.季风气候
(1)成因: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
(2)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分布:自南向北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思考] 盛行季风的地区一定形成季风气候吗?
提示 不一定。季风较为普遍,但是季风气候只形成于亚洲地区。
[导图构建]
INCLUDEPICTURE
"../../D3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合作探究案.tif"
\
MERGEFORMAT
探究点 季风与季风气候
情境探究
[情境材料]
材料一 公元208年农历11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施苦肉、献连环、借雕翎、杀蔡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二 等压线分布图。
INCLUDEPICTURE
"../../D38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6.tif"
\
MERGEFORMAT
[素养设问]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2)(综合思维)材料二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为北半球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3)(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图中A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哪个气压带被切断?
参考答案 (1)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盛行西北季风。
(2)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冷高压,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
(3)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知能升华
1.海陆气压中心形成
(1)基本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INCLUDEPICTURE
"../../D38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7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7A.tif"
\
MERGEFORMAT
(2)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D38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8.tif"
\
MERGEFORMAT
(3)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D38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89.tif"
\
MERGEFORMAT
2.亚洲季风及季风气候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素养凝练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1)~(3)题。
INCLUDEPICTURE
"../../D39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0.tif"
\
MERGEFORMAT
(1)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A地高温多雨
B.正值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盛行西北季风,D对。A、B、C错。第(2)题,读图,可以判断B地位于南亚,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风性质暖热、湿润,A错。冬季风是东北季风,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B错。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C错。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D对。第(3)题,图中,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此时正值1月份左右,B对。A地寒冷干燥,A错。C地此时是低压中心,C错。B地温和少雨,D错。
答案 (1)D (2)D (3)B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余活动拓展案.tif"
\
MERGEFORMAT
海陆热力差异实验
实验步骤:取两个烧杯,一杯放水,一杯放等量的细沙,在两个烧杯中均插入一支温度计。把两个烧杯同时放在太阳底下晒一定时间后,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再把两个烧杯移入室内,过一定时间后,再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细沙要小,说明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交流讨论] 试对上述结论进行说明解释
引起温度变化不同的原因是水和细沙的比热不同。水的比热大,而沙石的比热小,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温度升高的就比较小,而细沙升高的就比较多。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堂学业达标案.tif"
\
MERGEFORMAT
1.当欧亚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
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解析 当欧亚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正处于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答案 B
2.7月欧亚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7月正处于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欧亚陆地较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气压较低,形成了亚洲低压,也称为印度低压。
答案 C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3~5题。
INCLUDEPICTURE
"../../D39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1.tif"
\
MERGEFORMAT
3.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图示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答案 3.B 4.A 5.C
6.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9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2.tif"
\
MERGEFORMAT
(1)此图为_____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欧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欧亚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课后质量评估案.tif"
\
MERGEFORMAT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39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3.TIF"
\
MERGEFORMAT
1.有关右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份,亚洲低压
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
D.1月份,亚洲低压
2.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
解析 第1题,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欧亚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份,A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第2题,①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②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润,但势力不相同。
答案 1.A 2.C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3~4题。
INCLUDEPICTURE
"../../D39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4.tif"
\
MERGEFORMAT
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第4题,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3.A 4.B
5.下图中近地面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与下图所示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INCLUDEPICTURE
"../../D39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5.tif"
\
MERGEFORMAT
A.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
B.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
C.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
D.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
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和等压线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出该地区受高气压控制,中部温度较低。七月份出现的亚洲低压和一月份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气压中心均为低压,故A、D两项均错误;七月份出现在中国的副热带高压造成近地面气温高,故C项错误;一月份出现的亚洲高压近地面的气温低,故B项正确。
答案 B
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6~8题。
INCLUDEPICTURE
"../../D39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6.tif"
\
MERGEFORMAT
6.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7.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8.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而形成的高原季风(  )
A.削弱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削弱了东亚季风,加强了南亚季风
C.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D.加强了东亚季风,削弱了南亚季风
解析 第6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7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第8题,图示高原季风与东亚、南亚冬夏季风风向一致,则加强了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答案 6.D 7.B 8.C
东亚季风指数用来表示东亚特殊的海陆热力对比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其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占优,小于零表示冬季风占优。读东亚季风指数(实线)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虚线)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季风指数和副高脊线纬度),完成9~10题。
INCLUDEPICTURE
"../../D39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7.tif"
\
MERGEFORMAT
9.东亚季风(  )
A.夏季风占优的月份多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
B.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不同
C.夏季风7月最强,冬季风1月最强
D.夏季风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高低相关联
10.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  )
A.东亚夏季风减弱
B.东亚冬季风增强
C.我国夏季北涝南旱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显著增大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夏季风占优的月份等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东亚地区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东亚地区夏季风在8月份最强,冬季风在1月份最强;在夏季风占优的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越高,夏季风越强,D选项正确。第10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东亚夏季风将增强,冬季风将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将使夏季风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程度加大,锋面雨带在北方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北方地区降水增多,而雨带过快地向北推移,将导致南方地区降水减少,从而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东亚冬季风减弱将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偏高,我国南北温差减小。
答案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9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8图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8图2.tif"
\
MERGEFORMAT
(1)当气压带如图1中甲所示位置时,简述A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说出与A海沿岸地区相对应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成因。
解析 第(1)题,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第(2)题,30°N~40°N大陆东岸,由于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炎热干燥。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39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399.tif"
\
MERGEFORMAT
(1)我国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反映了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季风环流。
(2)乙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丙处的风向为________风。
(3)此季节,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________(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冬季陆地上气温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而同纬度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近洋面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据此分析,该图反映的应该是北半球冬季。第(2)题,乙处此季节吹西北风,丙处吹西北风。第(3)题,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偏南,该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多,此刻丁处高温多雨。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
(2)西北(或偏北) 西北
(3)南 高温多雨
13.读甲、乙两国简图,回答有关问题。
INCLUDEPICTURE
"../../D40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0乙图.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400乙图.TIF"
\
MERGEFORMAT
(1)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澳大利亚,乙为日本。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第(2)题,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
答案 (1)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偏转成西北风。
(2)乙国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导致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