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春来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一单元《春来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22 19: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来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四册第一单元《春来了》综合课
教学分析:
“一年之计在于春。”本围绕“春”的主题,引导同学们在听赏中感受春天,歌唱中体验春天,活动中表现春天,生活中珍爱春天。通过音乐,抒发对春的喜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本单元的学习具有比较性。两首《春晓》歌曲题材、内容相同,但音乐的情绪、风格迥异,启发了对“春”不同的感悟与理解。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鼓励孩子们“以音乐为载体”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让经典诗词咏流传,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音乐中春天,乐于表达对音乐、对春天的喜爱。经典咏流传,诗词赞春天,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2.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欣赏两首《春晓》,学生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歌曲速度、情绪、内容、演唱形式的感受。相约经典,诗词传唱,尝试体验配乐吟诵、古诗吟唱、古诗新唱的音乐活动。
3.通过综合性创造活动,鼓励学生能用音乐的方式表现,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欣赏两首《春晓》,学生能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歌曲速度、情绪、内容、演唱形式的感受。
教学难点:
相约经典,诗词传唱,尝试体验配乐吟诵、古诗吟唱、古诗新唱的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数个。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师唱《音乐时光多美好》第一段歌词和学生打招呼。
2.生唱《音乐时光多美好》第二段歌词和老师打招呼。
【设计意图】以歌曲《报春》的旋律填词新唱。既是考验学生对己学歌曲的旋律温故,也是对师生问好的知新体验,同时也是鼓励和培养小朋友们能进行即兴创编歌词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一)配乐诗朗诵 感受春之韵
春意暖暖,诗意浓浓,师生分享春天的古诗。
1.生古诗分享。
2.师配乐诗朗诵,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1)加入音乐有节奏的读。
(2)古诗最后两句重复诵读了一遍。
(3)前面四个字读得比较短,后面一个字比较长
3.生配乐诗朗诵,感受诗意。
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美景)
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设计意图】古韵悠悠,春意浓浓,配乐诗朗诵一下子让小朋友在音乐齐唱版慢速的《春晓》伴奏中,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诵古诗。以情带声,孩子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所描绘的雨夜过后,春天早晨的一派鸟语花香的美景。激发了他们对春的喜爱。
(二)器乐齐伴奏 聆听春之声
春天里,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1.老师想用沙球来模仿“春雨沙沙”的声音。(每一乐句最后一小节加入 ︱0 XX X X ︱)
2.鼓励学生创作乐器即兴伴奏,模仿春天里的声音。
三角铁、碰铃—— 春风吹响了风铃,悦耳动听。
布谷鸟的叫声—— O 布谷 布谷 O
3.春天的使者们奏响了春的旋律。
师生分组合作(风铃组、诵读组、春雨组)
【设计意图】“春雨沙沙”“鸟鸣声声”“春柳拂面”“小河流淌”……春天就是一本会唱歌的书。结合生活,鼓励孩子们来和小乐器一起分享“春之声”。乐器体验分享时,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对春的理解来选择合适的小乐器,并配上简单而合适节奏来给音乐巧伴奏。在乐器体验过程中,孩子们的节奏感、韵律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新授学习
(三)听赏春之歌,说说乐之语
1.初听齐唱版《春晓》,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演唱形式,完成填表。
2.二听齐唱版《春晓》,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完成填表。
【设计意图】乐器巧伴奏的音乐铺垫顺理成章地进入欣赏歌曲环节,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演唱形式。说一说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具有审美性,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情境使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情境律动美,体验春之舞
1.初听合唱版《春晓》,老师加入舞蹈。
对比听赏《春晓》速度、情绪、内容。
2.二听合唱版《春晓》,师生律动,听辨演唱形式。
3.介绍曲作者谷建芬,新学堂乐歌。
4.三听合唱版《春晓》,师生律动,听出现了古诗词出现了几次。(分组轮流律动)
5.跟琴学唱《春晓》主旋律乐段。
【设计意图】音乐具有实践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本环节安排的第二首合唱版稍快的《春晓》以老师舞蹈配乐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是视觉的冲击,又是听觉的变幻。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老师就要善于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采用舞蹈的形式来进行直观教学。视听觉的感受体验,使孩子们感受两首不同版本的《春晓》,它们各自的速度、情绪、内容、演唱形式。与此同时,学生在亲身参与舞蹈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体会出古诗在歌曲中出现了六次。所谓实践出真知。
(五)玩音乐游戏,唱出春之曲
1.师读歌词与音乐二声部。(唱与诵)
2.生读歌词与音乐二声部。
3.师与音乐回声游戏。(唱与唱)
4.生与音乐回声游戏。
春天是一幅五彩的画,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5.师唱《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编歌词唱)
6.生尝试哼唱歌曲《春天在哪里》片断。
7.师生合作唱《新春晓》
加入舞蹈、换歌词、卡农
【设计意图】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1.卡农游戏引导孩子们用古诗诵读与音乐演唱进行游戏。2.卡农游戏的铺垫进一步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回声游戏,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效果。3.相同的伴奏音乐换上孩子熟悉的《春天在哪里》歌词,感受音乐奇乐无穷。
四、拓展欣赏
(六)经典咏流传,诗词赞春天
1.小朋友作为经典传唱人,把《春晓》唱给你听。
古韵悠悠,配乐吟诵。
古诗吟唱,器乐声声。
古诗新唱,综合表演。
2.余老师作为经典传唱人,把《春晓》唱给你听。
经典传唱,拥抱未来。(《但愿人长久》音乐伴奏)
【设计意图】古韵悠悠,配乐吟诵。古诗吟唱,器乐声声。古诗新唱,综合表演。经典传唱,拥抱未来。师生作为经典传唱人,分别把不同版本的《春晓》唱给大家听。音乐与文化的冲击,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继续传承、保护、发扬光大。
五、总结下课。
师: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