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案(3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 学案(3课时,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9-22 18:1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导学案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
任务一:自学课本P30页,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任务二:互助探究,观察实验,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思考: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观察实验,完成
物质 反应现象 文字表达式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

铁丝

蜡烛





3、实验思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任务三:认识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
1、缓慢氧化:在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 、金属的 、食物的 、有机肥的 等变化过程中都是包含缓慢氧化作用。
2、剧烈氧化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共同点: ;
不同点: 。
任务四:总结思考

任务五:当堂检测,提升知识运用能力(1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易溶于水 B.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跟物质反应时都能发光、放热
2.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铁制品锈蚀 C.食品腐烂 D.电灯发光、放热
3.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实验事实 ( )
A.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
B.将盛有蜡烛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白色的火焰
C.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D.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4. 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
A.铁丝 B.木炭 C.红磷 D.蜡烛
5.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 __._____ _ _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6.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
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中,但不见铁
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A.? ;B 。
7.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2)硫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 (4)磷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预习检测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仪器装置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及导管、橡皮塞
2、氧气的收集方法:
⑴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
3、给你一瓶气体,你怎么知道这瓶气体是氧气?(如何检验氧气)

二、课堂检测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除尘净化 (液态氧) 控制温度蒸发 液态氧(保存起来)
空气---------液体空气 ---------------
降温加压 (液态氮) 氮气(蒸发出去了)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属于什么变化?
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原理:(文字表达式)
步骤:查、定、点、收、利(离)、息(熄)
(1)检 查 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2)装药品,固 定 试管
试管口放棉花(原因):防止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3)点 燃酒精灯,加热药品:(方法: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4)收 集气体:收集方法: 法和 法
检验方法:
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时机
验满方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撤 离 导管
(6)熄 灭酒精灯 (5) 、(6)两步不能颠倒的原因:

三、课后检测
1 .实验室制取氧气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给试管加热,排出试管内空气,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用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瓶内气体以充满的方法是( )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部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底部
3.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向上排空气法 (B) 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4.一氧化氮气体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那么我们收集一氧化氮应该使用什么方法( )
(A) 向下排空气法 (B) 排水法
(C)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5.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水槽中的水颜色变成红色,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中,试管炸裂,
其原因可能是: 、 、

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3课时)
【目标】
1.了解空气的成分,氮气及稀有气体的性质。
2.了解各成分的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治理方法,培养社会责任感。
【预习】自学课本28-31页,完成下列内容:
1.如何把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2.总结各种气体的主要用途:
氮气 、
稀有气体
【试验探究】
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确实是存在的?


2.各组准备一个塑料瓶,想一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取教室里的空气样品。

3.如何去取菜窖底部的空气样品?说明菜窖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大的原因?如何验证菜窖里二氧化碳的浓度大?


4.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 ____ 、______ ____、 _ _____。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为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 、
【课堂练习】
1.桌上放一只“空”玻璃杯,小芳说:“玻璃杯内没任何物质,是空的。”小明说:“玻璃杯内有物质。”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若用大型遥控飞艇作广告。为了安全,艇内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 B.氧气 C.氦气 D.二氧化碳
3.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带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4
.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5.有下列几种气体①汽车排放的尾气 ②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③海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④烧煤产生的烟气 ⑤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其中都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
6.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二氧化硫污染
7.近几年,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造成“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沙尘暴天气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