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二)
一、选择题
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片岩)堆叠而成。图1为蘑菇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287.tif"
\
MERGEFORMAT
1.图1所示“蘑菇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a
B.b
C.c
D.d
2.“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
"../D288.tif"
\
MERGEFORMAT
3.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6题。
INCLUDEPICTURE
"../D289.tif"
\
MERGEFORMAT
5.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INCLUDEPICTURE
"../D290.tif"
\
MERGEFORMAT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两图是相同比例尺同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完成7~8题。
INCLUDEPICTURE
"../D291.tif"
\
MERGEFORMAT
7.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8.该地区( )
A.背斜储水
B.向斜储油
C.背斜下部开凿隧道比较安全
D.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INCLUDEPICTURE
"../D292.tif"
\
MERGEFORMAT
9.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10.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1~12题。
INCLUDEPICTURE
"../D293.tif"
\
MERGEFORMAT
1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1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13~15题。
INCLUDEPICTURE
"../D29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5.tif"
\
MERGEFORMAT
13.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1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1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级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U”形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上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INCLUDEPICTURE
"../D296.tif"
\
MERGEFORMAT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山(图1)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图2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INCLUDEPICTURE
"../D297.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18.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298.tif"
\
MERGEFORMAT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指出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2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INCLUDEPICTURE
"../D299.tif"
\
MERGEFORMAT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单元质量检测(二)
一、选择题
贵州梵净山的“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主要为板岩、片岩)堆叠而成。图1为蘑菇石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INCLUDEPICTURE
"../D28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87.tif"
\
MERGEFORMAT
1.图1所示“蘑菇石”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
A.a
B.b
C.c
D.d
2.“蘑菇石”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抬升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解析 第1题,外力作用指向沉积岩,故d为沉积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互相转化,故c为变质岩,b为岩浆岩,a为岩浆。根据材料,“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堆叠而形成,对应C。第2题,根据材料,“蘑菇石”由层状变质岩堆叠而形成,说明先沉积形成沉积岩,后发生变质作用,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受风化侵蚀形成。
答案 1.C 2.A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3~4题。
INCLUDEPICTURE
"../D28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88.tif"
\
MERGEFORMAT
3.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⑥④③②①
C.④③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解析 第3题,一般下面的沉积岩先沉积、上面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晚;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故C项正确。第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带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会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 3.C 4.B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6题。
INCLUDEPICTURE
"../D28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89.tif"
\
MERGEFORMAT
5.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6.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INCLUDEPICTURE
"../D29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0.tif"
\
MERGEFORMAT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5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第6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项。
答案 5.D 6.C
下面两图是相同比例尺同一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完成7~8题。
INCLUDEPICTURE
"../D29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1.tif"
\
MERGEFORMAT
7.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8.该地区( )
A.背斜储水
B.向斜储油
C.背斜下部开凿隧道比较安全
D.图中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解析 第7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且有河流发育;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地层由中心向两翼岩层由老到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第8题,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河流流向为由北向南(水往低处流)。
答案 7.B 8.C
下图为某地沉积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9~10题。
INCLUDEPICTURE
"../D29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2.tif"
\
MERGEFORMAT
9.下列关于该地岩层结构形成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A.沉积—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沉积—断裂—褶皱—沉积—侵蚀—下沉—沉积
C.褶皱—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褶皱—断裂—侵蚀—沉积
10.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构造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④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D.如果要修建隧道①处最为理想
解析 第9题,图示下层存在部分沉积岩层,曾发生沉积作用,岩层存在褶皱、断层,说明岩层受到挤压,褶皱、断层顶部受侵蚀,是抬升后外力作用的结果,上层又存在水平沉积岩,说明岩层下沉,再沉积形成。第10题,①处为背斜构造,可以修隧道。
答案 9.A 10.D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1~12题。
INCLUDEPICTURE
"../D29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3.tif"
\
MERGEFORMAT
1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1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第1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答案 11.D 12.C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该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总量与高程分布图及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完成13~15题。
INCLUDEPICTURE
"../D29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5.tif"
\
MERGEFORMAT
13.图示信息显示( )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
B.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C.5
000
m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14.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15.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
A.与村级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
m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
m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14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15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
答案 13.C 14.B 15.A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形谷,如挪威峡湾;有“V”形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U”形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上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INCLUDEPICTURE
"../D29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6.tif"
\
MERGEFORMAT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形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形河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
答案 (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形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形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条件;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华山(图1)是我国著名的山峰之一,北邻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图2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INCLUDEPICTURE
"../D29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7.tif"
\
MERGEFORMAT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填充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成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有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坡,为断块山。第(3)题,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18.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
"../D29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8.tif"
\
MERGEFORMAT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指出甲处地质构造的名称,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岛屿是由岩层褶皱隆起露出海面而形成的。第(2)题,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的影响,岩层破碎,抗侵蚀能力弱,在流水等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答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背斜。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受流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3)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曲流大多发育在地表相对平坦、物质软硬适度的区域,其形状似希腊字母“Ω”,但在太行山崇山峻岭的峡谷中竟然也穿行着这种曲流。考察发现,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后期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2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INCLUDEPICTURE
"../D29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D299.tif"
\
MERGEFORMAT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曲流主要形成于地形平坦地区,河流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的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摆动。在地势平坦的平原或高原上河流侧蚀,凹岸形成;凸岸堆积,河流曲流形成;但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凹岸一般不会被切穿,河流曲流得以保存。因此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地质史上太行山区曾经是平原,分布着许多河流,初期容易形成河流曲流,后期受地质抬升作用缓慢隆起形成高大山地,河流落差增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河道变深形成峡谷,曲流形态被保留在峡谷中。第(3)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河流侧蚀和堆积作用明显,理应形成较多曲流。但是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农耕便利,社会经济发达;该地区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为防御自然灾害,人们对河流的改造较多。比如修筑防洪堤坝使河流的侧蚀和堆积减弱,难以自然形成曲流;对已经的形成的曲流进行裁弯取直以便于泄洪和航运,曲流消失。
答案 (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草原土壤多植物根系固结,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
(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
(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