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和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周练(一)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作铺垫。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十二个字,把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C:“层林尽染”四个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了红色。这四个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D:
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舟楫(jí)
参省(xǐnɡ)
木直中绳(zhōnɡ)
B:
砥砺(lì)
槁暴(bào)?
锲而不舍(qiè)
C:
驽马(nú)?
跬步(kuǐ)
金石可镂(lòu)
D:
蛟龙(jiāo)?
骐骥(qí)
?跂而望矣(jī)
3、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吾尝跂而望矣
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⑦君子生非异也
A:
②④⑤⑦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⑤⑦
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学不可以已
B: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5、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25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 , 。”?
(2)本词中词人描绘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的句子是:“ , ; , 。 , ,
。”?
(3)本词中面对壮丽秋景,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
(4)本词中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 。 。”?
(5)本词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是:“ , , ?”?
(6)荀子“
,
”。强调了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现在人们常用《劝学》“
,
,
。”来形容徒弟或后辈的才能胜过师父或前辈。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本字,加以解释。(6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8、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并加以解释。(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词。(18分)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木直中绳(
)
(4)金就砺则利(
)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6)假舆马者(
)
(7)骐骥一跃(
)
(8)风雨兴焉(
)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四、翻译?(共10分)
10、(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1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艺
孙如静
老罗头从县城回来了。前些日子,他总觉得日子过得不太顺心,像是缺少些什么东西。按理来说,儿子当上了副县长,儿媳妇刚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日子一天天好过了,可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呢?
一天,他无意中看到家里有一个漏水的盆子,他举起盆子,一线阳光透过小孔落在他昏暗的眼睛里,多么熟悉的动作,多么熟悉的感觉啊。老罗头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乐不起来了,他怀念自己的手艺——补锅。
晚上,老罗头连夜收拾包袱,他恨不得长出翅膀飞回老家。
终于回到老房子,老物件还在,老罗头简单地收拾一下,中午时分,就在门口架起了火炉,抽起大风箱,清清嗓子大声喊,“补锅啰一,补锅啰一”。这两嗓子把隔壁的长河老爷子喊出来了,老爷子一看到老罗头,顿时脸上乐开了花。来到老罗头的小摊前,咣当一声,好家伙,几个盘子,一个水壶,两口铝锅,全撂了下来。老爷子笑着说,老伙计,你不在的这几年,我把家里漏水的锅碗瓢盆都攒起来了,就等着你的大风箱又抽气了。一声老伙计,让老罗头听着心里暖暖的。
老罗头使劲地抽了抽大风箱,火炉伸出长长的舌头,火舌欢快地舔着黑黑的锅底,老罗头将碎的铁锅片放进一只小小的坩蜗,再把坩埚埋进火炉中间,等了许久,铁锅片熔化成红通通的铁水,他迅速舀出铁水,倒在一块柔软圆圆的毡子上,晃了几圈,铁水就变成了一粒圆圆的金属球,然后把金属球对准盘子的漏洞,轻轻一挤,用力一压,漏洞瞬间消失了。接下来是进一步验证,用补好的盘子舀上半勺水,高高举起,“看,滴水不漏!”老罗头得意地说。长河老爷子说,老罗头.几年不见,看来你的手艺还够火候哦。老罗头拍拍胸脯说,“功夫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啊!’’
老罗头每天从大清早坐到傍晚,路人就像一阵风一样从他眼前飘过。除了长河老爷子和几个老伙计偶尔来陪他说说话以外,几乎没有人在他小摊上停留。当年老罗头的手艺可是个绝活啊,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呢。
看着满脸愁容的老罗头,长河老爷子叹了口气说,现在人家都用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了,那些家用电器五花八门的,哪还用得着我们那个年代的大铁锅啊。哎,也只有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喜欢那股烟火味了。这番感慨让老罗头心里有了郁结,没两天,竟然病倒了。
这下可把他的儿子急坏了,心想,老头子不跟着自己好好享福,一个人跑回老家瞎折腾,把自己折腾到医院来了。住了几天医院,找不到病因,却也不见好转。
最后,还是长河老爷子说了一句,你爸这是,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啊。儿子吩咐一声,手下人立刻到镇上各家各户,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索,去收购,很快给老罗头找未了活。
听说有人找他补锅,老罗头腾的一下从病床上坐起来,病全好了。一只小火炉,一个大风箱,老罗头的补锅小摊又开张了。
原以为一切恢复平静。没想到有好事者在闲聊中提到,老罗头补的锅都是他儿子高价收购来的。偏偏这些闲聊又被老罗头听到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阵急火攻心,老罗彻底倒下了。老罗头临终前,给儿子留下一句话,不要把我放到那些坛子罐子里,要把我放到补好的锅里,那里暖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老罗头补锅的过程描写详实、细腻.这既表明了老罗头技艺的娴熟,又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B.长河老爷子对时代的感慨让老罗头心中郁结并病倒,可见老罗头执着念旧,无法面对自己手艺将逐渐被淘汰的现状。
C.从当年“多少人想拜师学艺’’到如今“几乎没有人停留”,鲜明的对比,巨大的落差,表明了时代变迁的必然。
D.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本是尽孝,却由于好事者们的闲聊而使老罗头一命呜呼,小说借此表明了人言可畏。
E.死了要把自己装在“补好的锅里”,因为“那里暖和”,老罗头的临终遗言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对补锅手艺的自信。
(2)文章写儿子收购铁锅为老罗头治病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4分)
(3)小说以“手艺”命名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单选题
1、A【解
析】选项A“作者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误,原文仅仅是说毛泽东独自游览,而非孤独,此分析属于无中生有。
2、C【解
析】A项,“中”应读zhòng;B项,“暴”应读pù;D项,“跂”应读qǐ。选C项。
3、D【解
析】题中②“輮”通“煣”;③“有”通“又”;⑤“知”通“智”;⑦“生”通“性”。
4、A【解
析】A项,“可以”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B项,“以为”,把(它)做成……;今义:认为。C项,“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D项,“寄托”,寄身,安身;今义:把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
5、D【解
析】D项中的“焉”为语气助词,“了”。其他三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此”。
名句默写
6(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有:通"又"。(
暴:通“曝”,晒。
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生:通"性",资质,禀赋。?
(3)知:通"智",见识,智慧。
8、(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上,名词作状语,向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一,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专心。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3)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9、(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提取。
(3)合乎,符合。
(4)接近,靠近。
(5)检验省察。
(6)借助。
(7)骏马
(8)兼词,相当于“于此”。
(9)因为。
四、翻译
(1)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烘烤把它制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了。
(2)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五、现代文阅读
(1)D、E(答出一项2分。D项“表明了人言可畏”属于臆断;E项“对补锅手艺的自信”分析错误)
(2)①表现儿子的孝顺。(1分)②凸显老罗头嗜手艺如生命的形象。(1分)③推动了老罗头得知儿子收购铁锅而病好这一情节的发展,同时为老罗头得知真相而倒下埋下伏笔,使文章更有波澜。(2分)(意思相近即可)
(3)①凸显人物形象。老罗头是民间手艺人,手艺是他一生的寄托,技艺高超、坚守手艺是老罗头最大的特点。②统领全文(或:以“手艺”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小说主要围绕老罗头补锅手艺在时代变迁中受到冷落的现实展开。③暗示主题。小说从补锅“手艺”写起,引发对传统手艺命运的思考。(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和诚
高一周练(一)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