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一篇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这三篇文章都是中国民间故事的经典之作。《猎人海力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讲述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
字词句
◎认识2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25字,会写31个词语。
◎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阅读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能根据需要,简要介绍故事。
◎交流、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
◎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背诵古诗《乞巧》。
◎能产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民间故事的兴趣。
◎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口头表达
◎能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情节和细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书面表达
◎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1.本单元为民间故事单元,这一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 )
◎结合“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民间故事进行教学,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开展搜集、整理、讲述民间故事的相关活动。
2.本单元要重点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关于这一语文能力,您的理解是( )
◎这是让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的“详细复述”、四年级学习过的“简要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
◎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可以脱离文本,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
◎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可以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丰富、有吸引力,还可以变化口吻讲故事,变换情节顺序讲故事等。
◎理解故事内容是创造性复述的基础,要找到故事中适合“添油加醋”、适合创造性想象的地方。
3.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您认为缩写故事的关键点有哪些?
内容
猎人海力布
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二)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课时
2
2
1
1
2
2
机动
9
猎人海力布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2.能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3.能简单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的来历。
习作:
学会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人文主题
学习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以海力布或者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难点:能简单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的来历。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时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会写“猎物、酬谢”等18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教学过程
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导入: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猎人海力布》这样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2.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默读课文。
(1)运用上一单元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
(2)读完之后,能回答课后第一题,了解故事涉及哪些人物,围绕主要人物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检查阅读效果,理清故事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围绕海力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填空)
(2)交流后呈现:
提示:能不能把一些内容进行合并,把故事读简单?
(3)抓住信息,概括大意。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海力布救了白蛇,得到了龙王的酬谢——一颗宝石,从此能听懂动物说话。有一天,海力布听到了村里有灾害的消息,为了救乡亲,说出了真相,变成了石头。)
二、熟悉故事情节,练习详细复述故事
1.复习详细复述故事的方法。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如:可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复述,不遗漏重要情节;遇到人物的对话,可以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
(1)提问:课文围绕海力布写了哪几件事?刚才同学介绍的主要情节,我们可不可以用更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顶设:主要写了“救白蛇得到宝石”“救乡亲变作石头”两个故事。
(2)组织学生交流:“救白蛇得到宝石”“救乡亲变作石头”这两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第一个故事讲述了海力布因救助小白蛇得到宝石,从而获得神奇的能力,但使用宝石是有禁忌的,这些为第二个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组织学生练习详细复述课文。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讨论:这两个故事中,哪些关键信息不能遗漏?
根据学生对具体情节的梳理,相机板书故事情节:猎人海力布热心助人——救小白蛇得到宝石——小白蛇反复强调宝石的禁忌——海力布听到灾难将临的消息——劝不愿搬家的乡亲——为救乡亲变作石头。
(2)引导学生交流: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如何转述?
以小白蛇感谢海力布救命之恩说的两段话为例,引导学生练习转述。
预设:
原文,改为转述 “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小白蛇说,她是龙王的女儿,她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海力布的。海力布要什么珍宝都可以,如果不喜欢珍宝,可以要龙王含在嘴里的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但是动物说什么话,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小故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板书提示,练习详细复述课文。
三、分类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11个生字,观察归类,指导书写。
提示:11个字可以分成三类。“酬、珍、叮、嘱、塌、谎、悔、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重点强调“塌、谎”等字的部首和笔顺,避免写成上下结构。“延”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焦、誓”是上下结构的字。“誓”字书写时要强调关键笔画:“言”的一横拉长,托住上面的“折”。
2.学生独立写字,交流反馈。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本课预习卡,互相听写重点词语。
2.预习课后第二题,思考如何创造性复述“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的故事。
课时目标
1.能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2.能简单介绍那块叫“海布布”的石头的来历。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兴趣
1.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还记得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吗?
教师相机板书:救白蛇 得宝石 救乡亲们 变石头
2.激发学生创造性复述的兴趣。
创设情境:民间故事大多通过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好多民间说故事的艺人都会讲这个故事,你会发现,他们讲这个故事时主要情节都差不多,但又都不太一样。如果今天要举办“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比赛,你是一个民间说故事的艺人,会怎么讲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故事情节图
热心助人 赢尊重
↓
救助白蛇 得宝石
↓
得知消息 心焦急
↓
劝说搬家 被误会
↓
解释真相 变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
3.小结:我们有时候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让我们的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让听众觉得更有趣,但又不改变主要情节,这就是创造性复述故事。
二、学习创造性复述课文
1.聚焦语言,朗读体会。
(1)民间故事主要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要讲好《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哪些内容很重要?默读课文,找一找。
(2)聚焦海力布的语言,体会人物形象。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①关注语气词和标点,读出海力布内心的着急。
②圈出表示心情的词语,体会海力布心情的变化。
③全班交流,出示:
急忙 急得掉下了眼泪 镇定
④朗读感受海力布心情的变化。
⑤体会“镇定”的伟大,理解“牺牲”的意思。
提示:“牺牲”不同于一般的死亡,文中指海力布为了保护乡亲们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2.聚焦片段,详细复述。
(1)借鱼骨图理清情节。
(2)详细复述片段。
3.尝试运用,学法迁移。
用上这样的方法,复述其他片段。
三、角色扮演,创造性复述
1.扮演“海力布”,演一演救乡亲的片段。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你就是海力布,给大家原原本本照实说说事情的经过吧!
2.扮演“乡亲”,讲一讲自己得救的故事。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你就是其中一位村民。当听见惊天动地的巨响,发现村子被洪水淹没了后,你看着这块石头,又会怎样跟别人介绍这一天的危险经历呢?
3.扮演“石头”,写一写自己的来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你就是这块石头,根据课文内容,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来历。
四、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简要介绍“海力布”石头的来历。然后把这个故事说给家人或者朋友听。
2.完成本课随堂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它体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便于理解;情节引人入胜,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人物形象生动,感人至深。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单元总体目标与学生实际,设计了这堂课。
1.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变化的词语“大吃一惊、急忙、焦急、急得掉下眼泪”,体会海力布的内心情感,感悟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2.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学生的读应体现从理解到感悟的过程。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读,品味文本语言,学生能在读中了解民间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一般特点及其特有的感染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旨在复习巩固第二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可通过回顾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的方式检验阅读效果。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确保能详细复述课文,为下节课创造性复述课文和缩写故事作准备。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海力布、乡亲,还原故事情景。这里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对故事片段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变换口吻的讲述带给人的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