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首义中山纪念学校
备
课
本
科
目
语文
班
别
四一、四二
任课教师
张苏琼
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一、《观潮》
教
学目
标
1.自主识记生字词,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等观察方法进行写作。3.反复诵读,通过边读变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
反复诵读,通过边读变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等观察方法进行写作。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一走进班级就发现咱们班同学精神面貌特别好,书本也都拿出来放在桌面都左上角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你们听得真仔细,这就是潮声,今天请所有同学都当央视的新闻外景记者,咱们前去钱塘江一起“观潮”(板书)。讲授新课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识记生字,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老师有个问题,有谁知道“观潮”中的“观”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观看的意思,你们看当张老师的学生多幸福,第一节课老师就邀请你们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章中你认为“特别”的生字词,稍后和大家分享,为什么你认为这个字特别,你是如何识记的,有什么方法技巧吗?交流识记方法、认识、理解词语字词。出示生字、多音字:薄、笼出示词语:盐官镇 屹立 昂首东望 顿时人声鼎沸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霎时 余波词语理解(查字典):屹立:高耸挺立。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出示近义词、反义词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1.思考:作为新闻外景记者,到目前为止,你是否已经知晓了今天工作的时间和地点了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观潮,为什么要今天观潮?答:农历八月十八,在海宁市的盐官镇观钱塘江大潮。(链接资料袋)2.(课件出示问题)作为外景记者的你也是第一次观潮吧?现在让我们跟着作家赵宗成、朱明元的脚步,看看他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观潮时这一事件的,看看他们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知晓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各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时间顺序,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第一部分:潮来前(第1.2自然段):时间关键词:这一天早上。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和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第二部分:潮来时(第3、4自然段):时间关键词:午后一点左右。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三部分:潮过后(第5自然段):时间关键词:过了好久。大潮离去时的景象。精读课文,品文赏潮1.学习第一部分,潮来前(1)品读第1-2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师:既然是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那么我们此时直播的盐官镇,在潮来之前的江面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那慕名而来观潮的人们心情又是如何的呢?请接通我们现场的外景记者。(找一生读第二段)(2)找一找描写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的词句:想一想涨潮前的江面是怎样的?请用两个词概括。(引导学生抓住“薄雾、笼罩、宽阔、若隐若现”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江面宽阔平静,薄雾笼罩的特点。找一生有感情朗读,语气富有轻重变化,读出江面宽阔、薄雾中若隐若现的缥缈之感。)(板书:薄雾笼罩、风平浪静、人山人海)(4)既然此时的江面的情景我们已经通过文字看到了,那么此时的观潮场面如何?在潮来前等待着的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呢?找出关键词语。(板书:“人山人海”(场面))“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心情急切),可做动作。潮未来,人已至,人皆为潮而来,现场的小记者们,请你们给我们描述一下此时现场焦灼等待的观众们都在干什么,方便的话采访一下现场观众,让他们描述一下现在的激情。想象画面,深入情境)(4)教师小结:潮来前,作者通过对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这让我们更迫不及待想要一睹钱塘江大潮的真面目了。瞧,它来了!
教学过程
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课件出示:请阅读文章第3.4段,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怎样涌过来的?在文中圈出表示方位变化的词,再读一读这些词语,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通过这些方位词可以知晓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2)请同学们再次阅读3.4段,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的?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词语。声音: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正面描写)(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夏季午后的闷雷>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闷雷声音逐渐变大,越来越响>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闷雷爆破,震耳欲聋>)(板书:声音,闷雷滚动、震耳欲聋)样子:一条白线;两丈多高的水墙;横贯江面;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侧面描写)(板书:样子,万马齐奔、浩浩荡荡)3.学习潮过后,了解大潮的余威。(1)请同学们品读最后一段,借助重点词语,想象潮头过后的画面,然后履行你小记者的义务,为屏幕前的观众实时播报现场的景象。(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出示刘禹锡的古诗,让借助“吼、数丈、触回山”等词语想象画面,谈谈大潮给自己的一些感受并在文中找出与诗内容相关的语句吗?(提示:4.5段中的句子)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学堆。课外延伸,美文链接师:是啊,面对这样的“天下奇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深深地被它所折服,那么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搜集一些关于“观赏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美文,进一步感受钱塘江大潮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景象。
布置作业
1:课文搜集关于观潮的古诗、美文2:背诵课文3、4自然段,边背边想象画面。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堂氛围浓厚,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但是教学内容过多,对于过难得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找到,比如:找出方位词,知晓第三四自然段是按照由远及近的手法描写的,这对于学生来说学得稍有吃力。对于此部分难点的教学,应该再深入钻研,寻找学生更容易发现的方法。
第
1
周
星
期
三
第
一、二
节
2020
年
9
月
2
日
天下奇观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潮过后:余威犹在、恢复平静
潮来时:声音、样子
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