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 《再别康桥》 实用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课 《再别康桥》 实用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2 21: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课件内容:高中语文第二册《再别康桥》
课件制作平台:PowerPoint2003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
课件类型:自主学习型或课堂辅助型
进入课件
结构图
帮助
退出
退出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
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退出
返回
“再别康桥”组织结构图
再别
康桥
作者
简介
作品
分析
本文
小结
课后
练习
点击
链接
退出
返回
点击鼠标或按键盘上的“
”键,出现下一项内容
在有下划线或当鼠标变成手指型时,点击进入。
进入下一张幻灯片可以点击幻灯片下面的箭头或继续标志等,也可以直接单击鼠标,还可以按键盘上的“
”键。
返回上一层内容,点击幻灯片右下角或左下角的箭头、返回、退出等标志。
点击进入作品朗读,作品朗读完毕之后,可按Esc键退出。
返回
退出
返回
退出
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笔名南湖、云中鹤、诗哲等。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1开始创作新诗,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等,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徐志摩(1897~1931)
退出
返回主页
徐志摩相关图片
前后与林幼仪、林徽音、陆小曼有过爱情故事,并先后与林幼仪。陆小曼有过婚姻关系。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上一页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林徽音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主页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8年秋诗人重到英国、再次见到康桥,而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作品朗读
生字表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生字表
青荇
(xìng)
长篙
(gāo)
漫溯
(sù)
笙箫
(shēng
xiāo)
返回
退出
返回主页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而《再别康桥》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赏析的。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
志摩的这首诗对比一下,在送别的对象
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退出
返回主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
(一)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哪些诗词呢?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退出
返回主页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A、
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云彩
金柳
柔波
青荇
青草
星辉
……
退出
返回主页
B、我们来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用?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
美丽的新娘

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
柳树
倒映在
康河的柔
波里
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镀上了
妩媚的金黄色
随风轻轻摇摆
影子倒映在水中
退出
返回主页
波光里的艳影
在水中荡漾
也在
诗人的心头荡漾
绿油油的水草
柔波里招摇

向诗人招手示意
仿佛
晚上泛舟归来
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
由此,诗人情不自禁地“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退出
返回主页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
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在一起。
退出
返回主页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
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
绘画美
建筑美
音乐美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A
、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绘画美: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B、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返回
音乐美:
A,
押韵,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
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韵脚为:来,彩;娘,漾;
摇,草;
虹,梦;溯,歌;
箫,桥;来,彩。
退出
返回主页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建筑美:
返回
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退出
返回主页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这首诗歌的形式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是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徐志摩是崇尚这种形式而加以运用的。
退出
返回
返回主页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退出
返回主页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退出
返回主页
徐志摩名作欣赏:http://www.shulu.net/swsg/xzm/xzm.htm
关于徐志摩:http://www.zhs2008.com/xzm/xu_zhi_mo_de_chuang_zuo_119.htm
参考阅读
对比阅读
返回主页
退出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http://www.shulu.net/swsg/xzm/042.htm
我所认识的诗人徐志摩——苏雪林
徐志摩和他的三个女人
退出
返回主页
返回
对比阅读:
徐志摩和闻一多都属于“新月诗派”,而且徐志摩诗歌里所体现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是闻一多先生提出来的。下面是一个网站提供的闻一多先生的简介和他的几首诗,给同学们课后阅读,体味他们的异同点。
http://www.lingshidao.com/xinshi/wenyiduo.htm
返回主页
退出
返回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1、
背诵课文。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退出
返回主页
返回
3、知识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