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五课《苏轼词两首》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五课《苏轼词两首》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2 21:0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苏轼词两首
第 二 单 元
诗海拾贝
[思考] 从抒情方式角度,简要分析这首词寄寓的情思。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文本名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语林撷英
二、苏轼诗词名句
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3.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临江仙》)
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5.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7.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阮郎归》)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江城子》)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江城子》)
“尊”,同“樽”,酒杯
形容词,旧的
名词,有交情,交往
副词,故意,特意
副词,刚才
名词,过去,往昔
动词,面朝,面对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递进
副词,将要
副词,将近
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
名词作动词,骑马
长江
旧地
刚才
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
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
[作者卡片]
姓 名
苏 轼
时 代
(生卒年)
北 宋
(1037-1101)
字号称谓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籍 贯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相关材料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官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为人正直,性情旷达,才华横溢,除诗词文赋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背景呈现]
[知识链接]
1.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
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
石、曾巩。
2.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
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
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
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阕先总写长江气势,接着缅怀历史长河中的英雄,然后写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最后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
2.《定风波》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对下文
有什么作用?
[名师指津] 思考开篇的情感基调,并分析对下文的作用。
[我的理解] 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
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
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景物描写上有
何特点?
[名师指津] 先从感觉方面来分析,再找出最富有特色的动
词来赏析。
[我的理解]  这十三个字,从形、声、色几个方面正面描写
赤壁地势的险要、景色的雄奇壮丽,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
魄的奇险境界,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穿”
“拍”“卷”等动词使画面形声兼备,又有磅礴的气势,
从而使“豪杰”的出场有一个与之匹配的环境和氛围。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
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名师指津] 可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概括周瑜的形象。作
者写周瑜,其实是为了与自己进行对比,来抒发怀古幽思。
[我的理解] 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
形象。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
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多岁,不
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戴罪被贬黄州。作者怀古思今,感慨
万千。
[名师指津] 从“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这些词句即
可概括出苏轼的形象。加点的词语更能衬托出词人的与众
不同。
5.有人评价《定风波》这首词是“于简朴中见深意”,请
联系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名师指津] 所说的“简朴”是指词人所写的雨后天晴的平
常自然之景,“深意”则是作者在自然之景中所要表达的
情感深厚。
[我的理解]  词中记叙了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描写了“
春风”“山头斜照”等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
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现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
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
6.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
是豪放派和婉约派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试比较二者的艺
术风格。
[名师指津] 可从选取的意象、所叙之事、抒发的情感和
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赏析比对。
[我的理解]
《念奴娇 赤壁怀古》
《雨霖铃》
意象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
壮美
寒蝉、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
凄美
叙事
指挥若定,谈笑却敌
豪迈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
缠绵
情感
壮志难酬之情
悲愤
清秋离别之苦
凄凉
风格
豪放
婉约
有人说《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词句“人生如梦”表现
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名师指津] 苏轼在这首词中既要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又要写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苦闷、无奈和愤慨之情,因
此,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应该是多方面的。
如何运用衬托的手法
?写法指导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之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
衬来突出某一事物的艺术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
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类。
正衬就是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如用“高
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正衬
具体还可分为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美衬美,以丑衬丑;
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等。
反衬就是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来衬托另一事物,如以动衬
静,以声衬静,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以丑衬美等。
?范文示例
[适用话题]
【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苏轼的肩膀是“厚实”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苏轼不仅能担起对亡妻的思念,更能担当起
对祖国的忠诚和国计民生的大任。(或:苏轼的肩膀能上承百姓国家,下接相思之情)
2.文章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赞扬苏轼?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对比,以陶渊明“躲”“独享”,杜甫“慨
叹沉重”“放弃”,陆游、辛弃疾“惆怅满怀”“鬓发先白”“肩膀弱不禁风”等等,来衬托突出、反复点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有力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