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一、个人介绍
省份
江苏
二、教案背景
面对学生:高中
学科:美术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本科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视频。
三、教学课题
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理性思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教学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把枯燥的理论加以“软化”,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四、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五、教学方法:
展示法、教学目的、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
六、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形式。
2.技能目的: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3.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修养与能力。也为今后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热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和尊重外国的优秀文化。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更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影片《清明上河图》http://video.sina.com.cn/v/b/21062092-1504369030.html
画面上都有什么?我们都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提问学生: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从作品中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结论:为什么不同的同学观察的结果不一样?
因为不同的同学,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故而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正确的观察和欣赏一个人或一件美术作品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并出示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由此可见,欣赏一幅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且不同的欣赏角度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二)探究赏析
1.感悟式鉴赏
活动一:教师提示性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
http://baike.baidu.com/albums/104913/104913.html#0$2cb4fefed20985715c6008c9
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图连线,从而加深理解教师总结: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
(?http:?/??/?baike.baidu.com?/?view?/?256997.htm"
\t
"_blank?)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和无限激情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如国画)。
活动二:学生自主鉴赏《荷花影》以学生自由鉴赏为主。齐白石是有意的突出荷花的美好,从游动的蝌蚪的动态间接的道出了荷香。
http://baike.baidu.com/view/1193770.htm
教师总结:画面布局也极为考究,荷花在上,背景空白,是天空;花影在下,数条波纹,是池水,而且上静下动;荷花用浓色、焦墨和渴笔
(?http:?/??/?baike.baidu.com?/?view?/?478744.htm"
\t
"_blank?),求其实;花影用浅色、淡墨和湿笔,求其虚。上边的荷花只画半朵,下连的花影却画整朵,避免重复,中间以题款隔开,拉开距离,造成对比……如此讲究、简练和鲜明的绘画语言,更令人钦慕不已。
活动三:将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式鉴赏《什么是快乐》与《写生珍禽图》。
前者黄永玉的作品是大写意,墨色交融,还赋予眼神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生动活泼性。后者是黄筌的工笔画,严格按照画工笔画的程序,各类珍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活动小结:在美术鉴赏过程中运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对美术作品进行了用心的观察,发现这四幅作品都是中国画的代表作。我们同学在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荷花影》运用了感悟方式进行了很直观的鉴赏。同时,同学们还运用了比较方式将《什么是快乐》与《写生珍禽图》进行了比较性鉴赏。
活动四:引导学生先独立鉴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http://wenku.baidu.com/view/8d73b808f78a6529647d5389.html
与莫奈的《莲池》
赏析莫奈的《莲池》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P-7w-OsLlw?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给他们时间仔细观摩。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小结:我们在这两幅油画作品中,认识到写实的具象美术和印象美术的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笔法、构图、形体等,形式鉴赏偏重于对作品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形式的分析和把握当我们了解到《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试问达芬奇为什么要花四年时间来完成呢?她的神秘在那呢?在这里我们需要社会学式鉴赏方式对其深入鉴赏。
2.什么是社会学式鉴赏呢?通过鉴赏《扶锄的男子》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albums/1562150/1562150.html"
\l
"0$3c2c4bfb6d8301526d22eb9a"
\t
"_blank"
http://baike.baidu.com/view/20867.htm
《扶锄的男子》时间:1863年;油画;旧金山
(?http:?/??/?baike.baidu.com?/?view?/?7407.htm"
\t
"_blank?)私人收藏
3.我们将在美术鉴赏活动中的方式进行概括如下:(3分钟)
(1)感悟式鉴赏:将思维与激情深切投入到画面进行观看。(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例如:《荷花影》
(2)形式鉴赏:主要是指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形式角度鉴赏(较适合表现性或抽象性的艺术作品)例如:《睡
莲》
(3)社会学式鉴赏: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进行鉴赏。(较适合于再现性、故事性或情节性较强的美术作品。)例如:《倚锄的人》
(4)比较式鉴赏:有比较的鉴赏。(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例如:《丽人行》与《宫女》
丽人行
宫女
题材
材质
构图
色彩
线条
人物
画风
活动六:思考与交流。将《秋的节奏》、《红楼梦》、《九色鹿》进行形式鉴赏并尝试对号入座。(3分钟)
连环展开式构图(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平涂(
)
敷色清丽(
),线条与色彩互相重叠与渗透(
)
再一次展示作品《蒙娜丽莎》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35854809
从形式角度观察作品,从社会角度研究作品,用感悟式鉴赏方法理解作品。
九、作业布置:
尝试运用所学美术鉴赏方法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进行美术鉴赏。可以通过书籍、报刊及网络资源进行收集材料,写200字左右的认识、分析与评价。(1分钟)
十、教学小结:(2分钟)
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文学作品如此,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一样。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待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今后我们要学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我们面对美术作品不再只是简单的说好看否喜欢否,将尝试着通过作品来解读更多的信息和丰富的内涵。希望在今后的美术鉴赏活动中,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审美中。美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与探索。
十一、教学反思:?
课主要是贯彻德育为先,教师的主导性为原则,在导入部分设置了讲述了贴近现实的新闻,一下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艺术作品的欣赏当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并且介绍几种不同的鉴赏方式,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最终学会运用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学会用多种鉴赏方法从多角度去鉴赏美术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