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考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础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清晰地显示出数据增减变化。
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看懂单式、复式统计表,会画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已经具有一定的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2、这个单元的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3、学生可能会对“折线”这个新词感到陌生,但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看到过股票图、气温变化图或者心电图等,能唤起学生的熟悉感。认识到这些就是折线统计图。
设计理念:确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赋予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⑴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理解和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
⑵会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合理分析,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推测。
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合理地分析、预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谈话引入
大家感觉今天的气温怎样?今天我们的课就从气温说起。为了研究最近的气温情况,气象小组的同学把 4月12日观测到的气温制成了一份统计表。
某地 4月 12 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温度/℃
5
8
15
18
14
4
2
从这份统计表里,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复习条形统计图
(1)这样的统计信息,我们还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条形统计图)。跟统计表相比,它的优点是什么?在条形统计图里,我们一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2)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每个时刻的温度,而且相互间也容易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观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唤醒学生已经的统计经验,为引入“折线统计图”做好铺垫。同时,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历数据产生的过程,感受统计的意义。)
有效引领、自主建构
1、逐步简化,引入折线统计图。
大家觉得当日白天的气温变化大吗?你能用手把气温的这种变化比划出来吗?谁愿意到图上来比划一下。
从刚才这位同学的比划中,我们可以看出顺着条形的顶端进行观察,就能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那是否可以将条形简化一下呢?请看。我们把条形变成了一个点,这样表示的温度变了吗?(演示:条形自下往上缩短,直至变成一个点。)
同理,其他几个时刻的温度也都可以用这样的点来表示。(继续演示:其余的几个点。)
现在还能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如果把表示温度的点用线连起来,就能更清楚地表示当日气温的一个变化情况。(课件同步把各个点连线。)
当然最后我们还要标上相应的一些数据。
揭示课题:这样的统计图以前见过吗?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
介绍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描点、连线、标数。
(设计意图:在解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用手势笔划气温的变化趋势,然后逐步简化,自然生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折线”的形成过程,进而了解到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问题驱动,深入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来进一步研究折线统计图是怎样具体表示气温的变化的。
出示:
问题 1 :看看这幅统计图,气温升高是从几时到几时,气温降低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出:折线上升表示气温升高,折线下降表示气温降低。)
问题 2: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你是想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充分交流想法:数格子、计算、看线段的长度等。引导学生用手比划折线,感受折线陡峭程度的不同。小结:折线越陡峭,说明气温变化得越快。
问题3:估计下午13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问题4:预测一下22时的气温,说说自己的想法?师:那24时呢?气温会这样一直持续下降吗?(科普知识:一般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会出现在下午2时,而最低气温会出现在次日的凌晨,日出前后。
(设计意图: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离不开亲身经历和直观体验。在深入解读统计图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在掌握了数据基本统计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根据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在学生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观察对比,归纳折线统计图特征。
对比折线统计图与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而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点又主要体现在哪里?(同桌讨论交流)
归纳小结:(1)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2)用折线将各个点依次连接起来,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
总结:当我们读到一张折线统计图时,不仅要关注的是数量的多少;更要关注的是增减变化的趋势,还要学会依据这种趋势做出一些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比两种统计图,不仅要从外形上加以区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中“点”和“折线”的作用,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除了气温之外,大家见过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折线统计图吗?(出示股票分时图、心电图、体温记录图等。)
出示小薇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学生看图独立回答问题:
这里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2)小薇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她的体温最高出现在( )月( )日的( )时,是( )℃。
(3)从这份体温报告中,你还能读到哪些信息?(写出至少两点)
3、猜一猜,选一选,下面这幅没有标题和数据的折线统计图可能统计的是什么?
A同学:杭州市1-5月份的平均气温
B同学:某同学跳绳后5分钟的心跳次数。(链接:相关图片)
C同学:某同学最近5次数学测试的成绩。
思考:如果你是D同学,你认为这样的折线统计图统计什么也是比较合适的?
老师这里也收集整理了一些,请看。穿插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内容。
4、出示两位同学近五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折线统计图。以前半学期某课为例,你的统计图又是怎样的呢?能给我们比划一下吗?谁来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成绩。
小结:像这样在同一张统计图中出现了至少两位同学(即两个统计对象)的折线统计图,我们称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是我们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5、出示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统计图。(机动)
(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通过精选素材,精心设计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读懂折线统计图,并根据数据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进一步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其实是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了什么认识?(指导从怎么画、特征和意义等方面并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预测
条形:数量的多少(直观)
折线:数量的多少,增减变化趋势 陡 缓
步骤: 描点 连线 标数
五、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我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数,但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比如说每天的气温,他们会更乐于理解接受,这就是非常好的素材。先用条形统计图呈现,请学生分析这张统计图,在学生分析完条形统计图之后,再把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到另外的世界,“这样的数据还可以用别的形式的统计图呈现吗?”使学生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讨折线统计图的欲望。
(二)在探索中认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对比中体会折线统计图
学生刚刚认识折线统计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学生自然地在辩论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和区别,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好的认识。
在练习中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数学源于生活。在练习部分,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用处确实是很广,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