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3 20:19: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8.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失魂落魄”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我鼻子一酸”的经历和场景,感知母亲的辛劳以及她对我的爱。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了解“我鼻子一酸”的经历和场景,感知母亲的辛劳以及她对我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类学词,整体把握
1.抓住“深”字,读好课题。
(1)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关注“深”字,再次读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标小节,轻声读,读准新词,在不懂的词句旁边打上问号。
(2)学生自读。
3.分类学词,串联文意。
(1)呈现三组词语。
怂恿
竟然
攥着
失魂落魄
鼻子一酸
疲惫
龟裂
塞钱
脊背弯曲
机械忙碌
压抑
颓败
噪声
身在蒸笼
震耳欲聋
(2)读准字音(先自读,再指名正音,最后齐读)。
(3)启发思考:读了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这三组词分别写了“我”“母亲”和“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4)引导学生分别用每一行的词语说说与之相关的课文内容。
4.抓住关键,把握脉络与内容
(1)提出要求:从上面三组词语中选出关键词,说说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2)学生练习后交流。
示例:“我”想要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在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挣钱的地方,亲眼目睹了她在震耳欲聋的车间艰辛地忙碌着。当母亲用龟裂的手将“我”要的钱塞给“我”时,“我”不由得鼻子一酸,放弃了买书念头,攥着钱跑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学习活动二:品读场景,领悟深情
1.提问激疑,引导探究。
激疑:“我”要钱买《青年近卫军》的愿望原本是非常迫切的,母亲也慷慨地将钱给了“我”按理说如愿以偿后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可是“我”为什么又“鼻子一酸”呢?请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将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两句话写上自己的感受。
2.默读批注,行间巡视。
3.交流品评,感悟深情。
(1)聚焦环境之“恶”,感受挣钱不易。
①引导学生读、品第7、9自然段。重点关注如下文字(“语段一”)。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读到这些文字时有怎样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反复出现的“七八十”中体会压抑、拥挤、闷热难耐等感觉,理解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渲染了环境的恶劣)
②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强化其情感体验。
今天的母亲是在这个环境中工作的。
昨天的母亲又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呢?(生齐读“语段一”)
明天的母亲还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齐读“语段一”)
炎炎夏日,母亲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凌冽的冬天,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齐读语段一”)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母亲都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齐读语段一”)
③引导学生关注与“反复”出现的“七八十”相照应的“大声”。
提问:这样的噪声,这样的环境,一直都没有停歇,你能从下文中找到依据吗?请快速浏览课文。(大声嚷、大声说、大声问、喊、大声回答)
学生交流下文中与噪音相照应的句子后,教师小结:是啊,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叫”,分明是在告诉、提醒我们—(学生齐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④回扣“鼻子一酸”。
“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母亲长年累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难怪后来会——“鼻子一酸”。
(2)聚焦环境中的“人”,感受挣钱之苦。
品读“语段二”。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①学生自读,发现句式特点。
(每一句话中都有“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3次)
②对比句式,感受不同。
出示改句: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启发比较:两个句子的意思没有变化,但是味道却感觉不一样。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来体会不同。
交流点拨:“语段二”以一组连续的慢镜头清晰地刻画出母亲转过身时的动作、神态,强调在恶劣环境下劳作的母亲十分疲惫与辛苦。倒装手法的运用凸现了母亲在极其疲惫的劳作中缓慢而艰难地直背、转身的细节,它深深刺痛了“我”的眼,震惊了“我”的心,“我”情不自禁地反复发出呼唤——“我的母亲”。
③教师深情朗读“语段二”,引导学生想象、言说。
听了第一句“我的母亲”:想想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而印象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听了第二句“我的母亲”:你能想象到这是一张怎样的脸,而这张脸曾经是怎样的。
听了第三句“我的母亲”:想想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
追问:“我”的母亲也曾年轻过,可那个年轻的母亲到哪里去了呢?
(被艰难的时光消磨掉了,被辛劳的工作消耗掉了,被恶劣的环境夺走了,被沉重的生活吞噬了……)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二”
工作的煎熬,生活的艰辛,让母亲的背不再坚挺,让母亲的脸不再红润,让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也让“我”生出了一种酸楚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动情的文字。
品读“语段三”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①词典中“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既然“立刻”有这么多的同义词,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呢?你们看!
出示: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②启发思考:这样多好!第一,显得词汇丰富;第二,整句话显得不呆板,显得有变化,你们说对吗?
③引导辨析,相机点评。
(文章连用4个“立刻”,形成一股很强的语流、一种很强的语势,旨在突出母亲为了多挣钱不辞辛劳、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说明在长期艰苦的劳动中,母亲已经习惯了机械忙碌的状态,变成了“机器”一样的人)
④回扣“酸”字,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母亲完全是在拼着命挣钱啊!难怪我会——“鼻子一酸”
请带着非常急促、忙碌的感觉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朗读中想象和再现课文描写的场景和细节,领会和传递其中蕴涵的感情。
3.理解课文“反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描述“我鼻子一酸”的经历和场景。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想象和再现课文描写的场景和细节,领会和传递其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反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运用这一方法描述“我鼻子一酸”的经历和场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打通全篇,探寻心路
1.抓住“这么多钱”启发探究。
提问:本文中“钱”贯穿全篇,尤其是“这么多钱”以及与此同义的词语或词组(一元多钱、一卷毛票等)在文章的不同部位反复出现,每一次出现时“我”对“这么多钱”的感觉一样吗?我”的行为又有什么变化?请通览全文,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中找出含有“这么多钱”及同义词语或词组的句子,思考刚才的问题。
2.交流探究心得
(1)交流在事情起因中的探究心得。
①提问:在事情的起因中,“我”对“这么多钱”的感觉是什么?做出了什么行为?说明了什么?
(在“起因”部分反复提到“这么多钱”,这是“我”从以往的经验中生出的感觉一“我”觉得一元多钱“数量很多”。但“我”想《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最终还是怂恿自己去向母亲要钱。说明此时的“我”还处在完全被自己欲望左右的“小我”中)
②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出“失魂落魄”的感觉。
(2)交流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的探究心得。
①提问:在要钱的过程中,“我”对“这么多钱”有了什么新感觉?
(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作者写了母亲“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并“将钱塞在我手里”。此时“我”已看到了母亲用命挣钱的情境,所以那“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在“我”的手里和心里不只是“数量很多”,而且“分量很重”一感觉它沉间甸的,浸透着母亲的心血和生命。此时“我”对“这么多钱”的感觉变了。这是事情发生转折“我后来放弃买书的原因)
②聚焦“塞”字,体会深情。
启发:母亲是在用命挣钱,每一分钱都浸透着血汗,可她依然毫不犹豫地塞钱给“我”,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理解“深”的内涵)
拓展:
慈母的“爱”不仅是真挚的,而且是深远的。在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的前半部分写了这样一件事:“我”的小人书被警察没收了,“我”急得撞墙。母亲陪“我”去派出所要书,警察不给,她就搂着“我”在派出所前的石阶上静坐,抗争了4个小时,最后帮“我”要回了书。
梁晓声曾深情地说过这样的话(出示文字,学生齐读):
母亲也是文盲。但母亲与父亲不一样,父亲是个崇尚力气的文盲,母亲是个崇尚文化的文盲。对我们几个孩子寄托的希望也便截然对立,父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靠力气吃饭,母亲希望我们将来都能成为靠文化自立于社会的人……母亲的教育对我成为一个作家、对我为人处世具有深远影响。
提问:一个“塞”字承载着母亲对“我”的希望,不仅如此,从这个“塞”字中还能看出“我”此时的心理、神态和动作,聪明的你想出来了吗?
预设:此时的“我”一定是低着头,红着脸,缩着手。因为“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在非人的工作环境中拼命挣钱,女工的话更让“我”感到内疚自责。母亲大概是看出了“我”的窘态,所以主动将钱“塞”给了“我”。
③引导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受读第29-31自然段。
(3)交流在事情的结果中的探究心得。
①启发:事情发展到最后,“我”握着“这么多钱”时又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还采取了怎样的行动?说明什么?
②在交流中点拨学生达成新的理解。
事情发展到最后,“我”攥着母亲给的钱“鼻子一酸”。之所以“酸”是因为“这么多钱”对“我”的心灵撞击后产生的复杂情感——内疚、惭愧、懊悔、难受、自责、心疼、感动等,交织着涌上心头。于是“我”放弃了买书念头,用“这么多钱”为母亲买了水果罐头。这出乎意料的举动意味着“我”已经从只会想着自己的“小我”,成长为体恤母亲、懂得感恩的“大我”了。
③出示梁晓声曾经说过的话。
一个人如果懂得体恤父母了,则标志着他长大了。
3.小结:“这么多钱”及其同义词语或词组贯穿全篇,使人物心灵的变化历程得以清晰展现,文章的情感也随之不断升华,最后达到沸点。
学习活动四:引发共鸣,学以致用
1.深情讲述,以情激情。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最爱我们的那个人。远行时,母爱是“临行密密缝”的针脚;疲惫时,母爱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迷途时,母爱是闪烁的北斗星光;受伤时,母爱是温暖心田的春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每想起母亲慈祥的脸庞,亲切的话语,想起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我都会不由得“鼻子一酸”这就是“妈”!这就是“母亲”啊!课前,我采访了我们班几位同学的妈妈,请她们敞开心扉,对自己的孩子说上几句心里话。想听听这些妈妈的声音吗?(播放录音)
2.打开思路,练笔实践。
布置练习:
孩子们,听着妈妈们的话语,我们难免思绪万千,一幅幅画面会在脑海中浮现,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如果要给这些画面命名,我想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慈母情深。
生活中,你的母亲一定也为你做过许多事情,也许不惊天、不动地,但却一定会定格成个个镜头,烙印在你的心灵深处,让你想起来会不由得“鼻子一酸”。请选择让你“鼻子一酸”的一个画面或一个场景写一写,如果能恰当用上“反复”的手法就更好了。
3.交流品评,互学共进。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精彩片段
师:(深情回忆自己母亲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每想起母亲慈祥的脸庞、亲切的话语,想起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我都会不由得“鼻子一酸”这就是“妈”!这就是“母亲”啊!课前,我采访了我们班几位同学的妈妈,请她们敞开心扉,对自己的孩子说上几句心里话。想听听这些妈妈的声音吗?
生:想!
(播放录音,相机采访)
师:小刚,男儿有泪不轻弹,你为什么哭了?
生:我一直以为妈妈做这些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今天听到妈妈的声音,我就是很想哭,很想抱抱妈妈,告诉她我爱她。
师:小管子,擦擦眼泪。你为什么这么伤心?
生:我脾气不好,妈妈脾气也不好,我总认为我们母女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可是,妈妈其实真的很爱很爱我,总是尽全力给我最好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师:轩轩,好孩子,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生:我想对妈妈说:您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好的妈妈!妈妈,我永远爱你!
师:孩子,你怎么也哭了?
生:我想到了妈妈对我的好—她爱吃芒果,可总是把肉给我,自己啃核。
生:我妈妈很久不买新衣服了,可是我和弟弟的衣服是年年买,其实她也很爱美的。
师:生活中,你的母亲一定为你做过许多事情,也许不惊天、不动地,但却一定会定格成个镜头,烙印在你的心灵深处,让你想起来会不由得“鼻子一酸”。请选择让你“鼻子一酸”的一个画面或一个场景写一写,如果能恰当地用上“反复”的手法就更好了。
(学生开始写作)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用心感受感受人间的真情。
生:每当想起那些场景,我总会鼻子一酸—在我刚转学过来的那段时间,有一个人经常在门口看着我上课,那是我的母亲;有一个人经常来教室门口接我放学,那是我的母亲;有一个人经常会在我委屈失落的时候拥抱我,那还是我的母亲……
师:最牵挂你的,是母亲。
生:在炎热的夏夜里,是谁手持一柄扇子给我扇风?是我的妈妈;在放学时,是谁在门口翘首盼望着我的出现?是我的妈妈;在我旅游时,是谁用相机默默记录下我成长的每一刻?还是我亲爱的妈妈。每当想起这些,我都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师:是你,是你,还是你,我们亲爱的母亲。
生:记忆中,她总是弯着腰,用笔在纸上圈圈画画,让我舒舒服服地坐着,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那个弯曲着背的身影是谁?是母亲。母亲弯着腰的身影,很美!那个雨夜,那个角落,那是个令人心痛的时刻电动车剧烈摇晃起来,倒了。那个瞬间,我蒙了,母亲最先反应过来,在我即将坠地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我……母亲痛倒在地,而我却毫发无伤。母亲挡住我的身影,很美!还记得有个夜晚,夜深了,她低着头,手指飞快地点着手机屏幕,我知道,那是母亲在替我录入作文。虽然我看不到她的脸,眼前却总浮现出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唉,母亲又要为我熬夜了。母亲为我低头打字的身影,很美!……那么美的身影,我一想起来就会不由得鼻子一酸。
师:一咏三叹,直击人心,真是一首“散文诗”啊,让我们知道了人世间最美的身影是母亲的身影,最爱我们的人是母亲,最在乎我们的那一个,还是母亲。(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点评: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深情回忆了自己的母亲,以情激情,来唤醒儿童相似的情感体验。随后播放了几位家长给孩子的话,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情动而辞发,写出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能描述感人细节,而且能恰当运用反复手法,情感和语言可谓和谐同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