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悄、累”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理解“面面相觑”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抓住寻月线索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孩子们在寻月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3.能体会文本情趣及作者细腻的感受与动人的描写,并能用恰当的朗读表达出来。
4.能感受寻月带来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内容,感受寻月带来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能体会文本情趣及作者细腻的感受与动人的描写,并能用恰当的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聚焦“追寻”理文路
1.根据任务,自读课文。
学习任务:
(1)把下列词语读正确,读好儿化音。
袅袅
嫉妒
倏忽
面面相觑
锨刃儿
瓷花盆儿
悄没声儿
累累的骨朵儿
(2)思考:“我们”在哪些地方寻找月迹?在追寻月迹的过程中,哪些情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2.自主阅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3.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词语
要重点提醒“嫉妒”的读音(ji
du)与“忌妒”相区别(ji
du)。
(2)识记多音字
悄:悄(qiao)没声儿
悄(qiao)然无声
静悄(qiao)悄
累:积累(lei)
硕果累(lei)
累劳累(lei)
4.理清文路。
(1)交流:“我们”在哪些地方寻找月亮的踪迹?哪些情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
(2)梳理总结。
地点的转换:中堂里—→院子里—→河滩上。
随着地点的转换,“我们”有了不同的美的感受。
月亮溜进屋的动态之美—→院中月带来的想象之美—→月亮无处不在,美也无处不在。
学习活动二:关注奇妙品情趣
1.明确自主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2)在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处简要写下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评。
预设1:品味月亮爬上窗帘和镜子的情趣。
引导学生说出这部分描写带给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品味到的情趣表达出来。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
,它
。
理解:
月亮像顽皮可爱的孩子:它“长了腿”“悄没声儿地溜进来”,还在窗帘格儿上慢慢往上“爬”——生动的拟人;
月亮的形态变幻莫测——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然后是“满盈”,接着慢慢变“亏”,最后“全没了踪迹”细腻的白描;
“我们”的心情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月圆时“我们都高兴起来”,还“屏住气儿”,生怕它“跑了”;月亮“全没了踪迹”时,“我们”都很失望——细腻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童真童趣。
预设2:感受月亮带来的奇幻的想象之趣。
(1)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用“玉玉的”“银银的”来形容月光,让人想起了宝玉、白银,联想到它们晶莹的色泽。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院中看到的月光像宝玉一般温润晶莹,像白银一般锃亮。
(2)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
想象很神奇——月光下累累的骨朵儿像天上的繁星,真多啊;月光下的骨朵儿如繁星一般闪闪烁烁,真奇妙啊!所以“我”疑心这累累的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
(3)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感受与想象很奇妙——那看不见的桂香变得像烟雾一般有了形态,居然能在身后“袅袅”;那香气仿佛从“我们”身后飘袭过来,触到了头发梢,竟然使人产生了“痒痒”的感觉;“我们”恍恍惚惚的,似乎已在月里。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将如梦如幻的奇特感觉写了出来。
预设3:体会月亮到处都有的意趣与含义。
品读第20-23自然段。
(1)体会“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所表现出的情趣。
(2)引导学生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见上文解读)
4.总结:月亮爬上窗帘和镜子的动态景象是有趣而美好的;月亮带来的奇妙想象是有趣而美好的;月亮到处都有的情景是有趣而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化身,寻找月的过程,也是寻找美的过程。作者眼中看到了月,心中装下了月,更和月融为一体了。
学习活动三:比较诗文品独特
1.交流背诵过的写明月的诗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比较不同的写月诗文,发现本文的独特之处。
提问:同是写月亮,诗人都借着月亮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思念家乡、抒发寂寥之感、赞美月下美景、思念亲人、祝福有情人……)
提问:本文借助写月,表达了什么?有何独特之处?
3.出示作家吴然对本文的评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悟文章的写作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
作家吴然说,以月亮为题材的散文很多,而且多写月光的柔美或借月光思乡感怀,但这篇美文则独出心裁,写的是孩子们寻找“月迹”。孩子们在寻找“月迹”的过程中的天真童趣,以及所获得的美感和快乐,像月光一样铺满纸面,荡漾在字里行间。
4.推荐阅读赵丽宏的《望月》。
板书设计
24.月迹
中堂里—→院子里—→河滩上
长了腿儿
奇幻
无处不在
有趣
美妙
精彩片段
师:寻月的过程,一定给了同学们许多有趣而美妙的感受,将这些文字划出来,读一读,说出你的感受。
(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师:有了发现,就与伙伴分享分享。请四人小组把每个不同的发现都汇总起来,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找到的文字,畅谈自己的感受)
师:请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来谈自己小组的发现,谈本小组的同学读了划出的话以后的感受。每个小组每次汇报本小组的一个发现。
生:我们小组发现作者的想象很奇特,有趣而美好。请大家看这段文字:“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作者怀疑桂树上的花骨朵是天上的繁星变的,这很奇妙,我们平时就没感觉到桂花像星星。
师:月光下的桂花与繁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桂花和繁星一样很多很多,满树都是。
师:所以这繁花恰似那满天繁星。还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月光如水一般洒下来,桂花上闪着银光,好像星星一闪一闪的。
师:这景象真美啊,如诗如画!
师:请其他小组继续介绍自己的发现。
生:第14自然段里作者想象月亮里的景象也很奇妙。
师: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课文第14自然段)
师:地是银铺的,墙是玉砌的,里面还有一个漂亮的女子,这月亮的确惹人喜爱。有了想象的参与,我们便看到了一轮“奇妙的月”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第2自然段写月亮爬上镜子的动态景象,我们觉得非常有趣。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又仿佛看到了一个优雅的女子。
师:作者把月亮的动态变化描摹得很生动,很有趣。
生:月亮到处都有,这也很奇妙,很有趣。
师:你们从哪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的?
生:课文的第20-23自然段写“我们”找到了更多的月,连人的眼睛里也有小小的月亮,真有意思!
师:仔细读一读下面这句话: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师:表面看,作者在说月亮之多。再往深里想一想:还有什么如月亮,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生:美术老师告诉过我们: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觉得只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美也和月亮一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
生:善和美一样,只要我们去追寻,就会拥有它。
师: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只要我们去追寻它,总会拥有它。所以,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月亮不只是月亮了,它还象征着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追寻月亮,也就是在追寻那一份美好哇!
点评:
教师紧扣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去触摸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意蕴,把趣和美融进了学生的心田。学生畅谈自己读文章所感受到的趣与美的过程,就像是“寻月”的过程一样。在丰富多样的趣与美的感受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心境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