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2)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 理解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胶体
(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
分散系: 叫分散系。
分散质: 叫分散质,分散剂: 叫分散剂
(2)、胶体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 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于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浊液(悬浊液或乳浊液)。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小于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溶液。
胶体和溶液外观上没有区别,都是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分散系。
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3)、胶体和溶液的鉴别方法
用一束 照射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由于胶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胶体里出现 ,这个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鉴别胶体和溶液。
(4)、胶体可作净水剂:胶体具有吸附性,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使水澄清。
分散系分类 溶液 胶体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直径 <10-9m能透过半透膜 10-9m~10-7m能透过滤纸 >10-7m不透过滤纸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小分子和离子的聚集颗粒或高分子颗粒 固体小颗粒 小液滴
分散质状态 固、液、气 固、液、气 固 液
主要特征 均一、透明、稳定, 均一、透明、较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实例 NaCl溶液 蛋清、Fe(OH)3胶体 泥浆水 苯酚与水
鉴别 无丁达尔现象 有丁达尔现象 静置沉淀 静置分层
分离方法 蒸发、结晶 渗析、盐析 过滤 分液
【例题】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nm=10-9m),因此将纳米材料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C.将含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形成胶体,得到Fe(OH)3胶粒为NA个
D.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以除去胶体中的Cl-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凡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以直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该酸的酸酐 D.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二、化学反应分类的方法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与——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反应的程度——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二)物质的转化
【巩固练习】
1.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3.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② B.①③ C.⑤⑥ D.④
4.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
C.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5.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课时3)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基本概念
物质的量: ,符号 单位
阿伏加德罗常数 ,近似值 符号 单位
2.物质的量与粒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二、摩尔质量
1.概念: 符号 单位
2.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 或 相等。
3.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间的关系为 。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 ,符号 单位
(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要点
①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是气态 ,不适用于固体、液体 。
②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 。
③必须指明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即温度、压强。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是:Vm=V/n。近似值 单位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1. 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推论
类型一:同温同压 V1/V2= ρ1/ρ2=
类型二:同温同容p1/p2=
【典例1】 (2011·广州模拟)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组成的28 g混合气体中含有4NA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 mol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个Fe3+
【典例2】(2011·青岛模拟)标准状况下,m g A气体与n g B气体分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m∶n
B.25 ℃时,1 kg气体A与1 kg气体B的分子数之比为n∶m
C.同温同压下,气体A与气体B的密度之比为m∶n
D.标准状况下,等质量的A与B的体积比为m∶n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江苏高考·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NA
2.(2011·广东高考·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 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含有个NA个CCl4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巩固练习】
1.(2010·上海·7T)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2.(2010·江苏·5T)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
3.(2010·四川·7T)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个
B.盛有的密闭容器中含有个氧原子,则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个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个,则阳极质量减少64g
4.(09·福建卷·8T)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A
5.(09·广东·6T)设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A
6. (2011·珠海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 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②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
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④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A.①③⑤ B.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⑥
www.PAGE
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时1)
【考纲要求】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组成
【例题】1、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开幕式都要举行隆重的火炬接力仪式。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即使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丁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C.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4:10 D.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氢原子构成
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方式不同,重点掌握根据物质组成进行分类:
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⑴物质分类的方法①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 净 物 混 合 物
①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②有一定的熔、沸点③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无固定组成和结构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化学性质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混合物
漂白粉
碱石灰
水玻璃
福尔马林
各种石油分馏产品
合金
铝热剂
天然油脂
几种气:天然气 石油气 裂解气
焦炉煤气 水煤气
几种水:氨水 氯水
溴水 王水
【例题】1、下列物质有固定熔沸点的是
⑴、煤 ⑵、石油 ⑶、苯 ⑷、汽油 ⑸、煤油 ⑹、98%的浓硫酸 ⑺、玻璃 ⑻、液氯 ⑼、氯水 ⑽、水银 ⑾、漂白粉 ⑿、金刚石 ⒀、福尔马林溶液 ⒁、冰水混合物 ⒂含氧40%的氧化镁 ⒃、硬脂酸甘油酯 ⒄、铝热剂 ⒅、密封保存的NO2气体 ⒆、TNT
【例题】2、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次排列,正确的是( )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乙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例题】3、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化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纯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干冰
B.聚氯乙烯、漂白粉、苛性钠、氢硫酸、三氧化硫
C.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钡、氢氟酸、氯气
D.冰水混合物、胆矾、氯化钾、次氯酸、乙醇
2.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肯定属于纯净物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电中性的原子
D.有新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全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
4.今有下列两组单质:Ⅰ.F2、S、Cl2、Br2;Ⅱ.Fe、Na、Al、Si。
(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使它跟其他单质属于不同类。将挑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组别 第Ⅰ组 第Ⅱ组
被挑选出的单质
挑选依据
(2)Ⅱ组中有一种物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写出该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PAGE专题一第一单元物质的量浓度(课时4)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1.概念 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2.表达式: 3.单位:
注意:
(1)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里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密度、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也相同的任何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但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同。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1. 所需实验仪器
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取溶质的体积
(3)溶解:将称量或量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4)移液: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7)摇匀: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如图。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c(B)=
4.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1)稀释定律:c1V1=c2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c1V1+c2V2=c(混)(V1+V2)。
(3)混合后溶液体积改变:c1V1+c2V2=c(混)V(混) [V(混) =m(混)/ρ(混)]。
【例1】用1000g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浓度叫做质量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kg。5mol/kg的硫酸的密度是1.2894g/cm3,则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A.3.56mol/L B.5.23mol/L C.4.33mol/L D.5.00mol/L
三、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1.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规格特点: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容量瓶常见规格有 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2)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其程序为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观察。(3)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释,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作试剂瓶(即不能久贮溶液)。
(4)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得用所配溶液润洗,而要用蒸馏水润洗
(5)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能将过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配制溶液时应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应遵循“只能大不能小”的原则
2.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以配制NaOH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
【提醒】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典例2】(2011 年广东联考)配制 0.1 mol/L 的 NaOH 溶液,下列哪些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用滤纸称量 NaOH 固体 B.移液前容量瓶内有水珠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巩固练习】
1.(2011·海南高考·10)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A
2.(2011·新课标全国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 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 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3.(2010·四川)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C=1000Vρ/(17V+22400)
4.(2011·湛江模拟)人体血液里Ca2+的浓度一般采用g/cm3来表示。抽取一定体积的血样,加适量的草酸铵[(NH4)2C2O4]溶液,可析出草酸钙(CaC2O4)沉淀,将此草酸钙沉淀洗涤后溶于强酸可得草酸(H2C2O4),再用KMnO4溶液滴定即可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步骤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如图是配制50 mL KMnO4标准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_ _(填序号);
(2)其中确定50 mL溶液体积的容器是______(填名称);
(3)如果用图示的操作所配制的溶液进行实验,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测定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抽取血样20.00 mL,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草酸,再用0.020 mol/L KMnO4溶液滴定,使草酸转化成CO2逸出,这时共消耗12.00 mL KMnO4溶液。(4)已知草酸跟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 ==== 2 Mnx++10CO2↑+8H2O
则方程式中的x=_____。(5)经过计算,血液样品中Ca2+的浓度为_ _m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