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多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其多列》,背唱歌曲。?
2、?能力目标:体会《其多列》这首歌曲的欢快情绪。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歌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学唱歌曲,体验、感受哈尼族民歌的音调特点。
2. 难点 学唱并背唱歌曲。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其多列”是哈尼语“快来”的意思,歌曲短小、精练,音乐形象鲜明。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两个乐句的结构是成对比的,犹如一问一答,旋律以1、3、5三个音为主,第一乐句最后一个音和第二乐句的第二小节最后一个音的结束在商音上,暂时偏离主音,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寻求结束的愿望,直到最后一个音才结束到主音,全曲一气呵成,欢快、流畅。
教学过程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柯尔文手势
2、学生听辨打击乐的声音来寻找东西
3、节奏游戏
4、读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听、说、动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想象、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积极性。通过一系列音乐有效活动,巩固音乐强弱的知识点,也为下面学习新歌作好铺垫。
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2、师?范唱《其多列》
情绪?心情怎么样??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其多列什么意思?(其多列是“快快来”的意思)
?师:哈尼族姑娘说了,谁先学会歌曲,她就送礼物给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其多列》这首歌,比比看谁最先学会。
4、带领大家走进哈尼族,了解哈尼族概况和节庆。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对哈尼族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利用课件,配上哈尼族文化艺术、歌舞、乐器等优美图片,从而了解哈尼族,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同时,用简单的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能从视觉、运动觉的角度更好地感受音乐。
三、《其多列》歌曲学习
1、读节奏
2、读歌词并分析歌词
第一段:表现哈尼族小朋友,勤劳,热爱生活;
第二段:表现哈尼族小朋友,乐天,热爱生活;
第三段:表现哈尼族的民族特点,如小朋友热爱艳丽的衣服、玩具一样,他们也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服饰。
3、跟琴唱歌词,跟音乐唱词
4、跟音乐伴奏唱
5、歌曲情绪处理。
(1)接龙唱(2)轮唱(3)打击乐演唱
6、全班随歌曲《其多列》伴奏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借助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感受歌曲、演唱歌曲、舞蹈声势表演等活动,结合接龙唱、轮唱、打击乐器等演唱形式,进一步感受体验哈尼族音乐的特点,培养了稳定的节奏感和团结协作能力,升华了音乐歌曲的主题,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拓展
1、同学们,你们想和哈尼族小朋友交朋友吗??<想>那我们可能写信寄给他们。
2、你知道这信是谁送到你家的吗??<邮递员>
3、我们这里交通比较发达,邮递员都是怎么送信的?
4、以前由于交通不发达,邮递员会怎样送信呢?(引出《邮递马车》图片)
〈走路〉
5、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邮递马车》
师:大家闭上眼睛,感受美妙的歌曲。?
6、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
提问:(1)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很欢快?>
(2)你听到马车发出了什么声音?<铃铛的声音、马蹄的声音>?
(3)除了马车发出的声音,还唱了些什么?
?<马车带来快乐的信息、聚精会神的听>
7、听听说说:?欣赏歌曲《邮递马车》,根据歌曲旋律简介歌曲。?
8、听听动动:?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
(2)学习节拍。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哈尼族民歌《其多列》,大家能有感情地把歌曲给演唱了下来,还欣赏歌曲《邮递马车》,大家非常棒!课后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首歌唱的更好听些?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最能体现歌曲的美育意境??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在分段聆听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发表聆听后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五、课堂小结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哈尼族村寨,和哈尼族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非常开心,希望大家课后收集一些我国优秀的少数民族儿童音乐作品唱一唱,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无穷的魅力。
设计意图:感受了解少数民族儿童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后,在总结歌曲中,充分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快,本环节设计体现了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生活,使这节课有了首尾呼应的逻辑回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