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09-10 18: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及由此决定的南北战争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2)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双方力量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酷野蛮的统治始终是要被推下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
(3)通过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这场战争是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斗争的结果,是美国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取消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内战没能彻底消灭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待遇。
教学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板书设计: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1861.4—1865.4)
一、原因: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南方: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
二、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三、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四、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北方失利(1861年4月)
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3?结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1865年4月)
五、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六、意义:1、维护了美国统一;
2、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
3、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课件展示)
学生:朗诵。
老师:“谢谢同学的精彩朗诵。这首诗所要纪念的‘船长’指的是谁呢?”
学生:“美国16任总统林肯!”(课件出示林肯像)
那么“其中的‘可怕的航程’又指的是什么?”
学生:“美国南北战争!”(顾名思义:就是美国南部和北部的战争)
老师:“对,就是差一点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又叫做‘美国内战’。”(课件显示课题)
林肯的名字就是与美国历史上这场伟大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过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团结战斗才赢得了独立的南北双方,这时为什么互相打了起来啦?我们来了解。
学习和探究新知
一、南北战争的起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老师:我们知道,美国独立时只有13个州20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但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发展,美国版图也急剧扩大。我们看是怎样扩大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扩张方式、方向、结果(由东向西从大西洋扩展到了太平洋)。
思考:领土扩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资源和国内市场,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南北两种经济的矛盾,加剧了南北战争的爆发。为什么这么说呢?
2、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老师:请同学回顾美国独立前,北美经济发展的特点。
学生:北方是资本主义工业发达,南部是奴隶主种植园经济。
老师:美国独立后,仍然保留了这两种经济形式,北方实行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的是落后的奴隶种植园经济制度(即一国两制),美国独立后,北方和南方的经济都发展起来,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后来扩展到美国,造就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行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园制越来越成为它的障碍,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闹得不可开交。我们看有哪些矛盾不可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课件出示材料)
教师:1、北方迅速发展的工业,首先要更多的原料,北方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料。而南方却更愿意把原料卖给英国,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矛盾?
学生:原料。
2、北方需要南方广阔的销售市场。而南方种植园主却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这样南方的市场被英国占据。同时北方主张解放黑人奴隶,提高黑人的待遇,让他们也能买得起北方生产的产品。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矛盾?
学生:市场。
3、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市场免受英国的冲击,主张提高关税,而南方种植园主出于向英国出口棉花和向英国进口廉价工业品的需要,又主张降低关税,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矛盾?
学生:关税税率。
4、北方资本主义进行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他们对于南方种植园以野蛮而残暴的方式占用大量的奴隶从事棉花、烟草种植深感不满,强烈要求解放黑奴。扩充自由劳动力,这反映的是哪方面的矛盾?
学生:劳动力。
5、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南方奴隶主则力图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主张把新州确定为蓄奴州,(课件出示漫画图)图中右侧背上写有‘南部’二字的人推动着一个大球。球上有个骑着马、手持皮鞭的西部牛仔,还写有‘奴隶制的扩张’几个字。南部的人想把大球(即‘奴隶制’)推到西部土地上,北部的人则拼命顶住这个大球。”它形象地说明了南部和北部在西部土地上关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的斗争。这反映的哪方面的矛盾?
学生:处理西部土地上
由此看来,北方资本主义工业要发展,从原料、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都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主张废除奴隶制,而南方的奴隶主认为使用黑人奴隶生产棉花在经济上有利可图,拼命维护当时已经是十分落后的奴隶制度。并且还想在西部扩大奴隶制。企图建立一个奴隶制联邦。
所以南北矛盾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学生:奴隶制的废存。
老师: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就只能通过战争。所以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两种不经济制度的矛盾。(课件显示)
二、南北战争的导火线
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没有人提出很好的办法。1860年林肯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我们看林肯的态度。(课件出示林肯竞选演讲材料)
老师:这些材料说明林肯对奴隶制是什么态度?
学生:反对,但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主张不立即废除,而是逐步限制其发展,慢慢采取和平的方式废除。
老师:林肯的主张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得到民众的支持,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16任总统。但南方种植园主代表只投了1票,这说明什么?
学生甲:“种植园主不愿意让一个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人当总统。
老师:他们是怎么做的?
学生乙:他们发动叛乱“他们建立了一个‘南部联盟’,定都里士满,想从美国分裂出来成立一个独立国,竭力维护残酷野蛮的奴隶制,美国发生分裂。”
所以战争的导火线应是: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课件显示)
三、南北战争的进程
1、战争初期
老师:“1861年4月,南方不宣而战,占领了由北部政府军把守的萨姆特要塞,战争爆发了。那么,战争初期的战况如何呢?”
老师:这场战争谁占优势?(看力量对比图,课件展示)
学生:北方在人力物力方面占绝对优势。
老师:南方搞分裂、扩内战、维护奴隶制,奴隶主不得人心,所以,北方还占有政治上的优势。但战争初期北方却节节失利,为是为什么?
学生:“由于南部联盟对内战准备很久,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又得到英国的援助。所以战争一开始就能先发制人,给北方以猛击。而北部对战争毫无准备,战争开初林肯还抱有幻想,犹豫不决,企图通过对南方让步解决纠纷,只求维持统一的局面,既不号召群众去为解放奴隶而战,也没有采取措施满足人民对西部土地的要求,这样就降低了工农群众的积极性。所以战争之初连连失败。南方军队甚至打到了华盛顿附近。”
2、战争转折
老师:“北方人民对战争形势强烈不满,要求林肯总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扭转战争的不利局面。如果你是林肯你会怎样决策?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老师总结几条展示。
老师:请同学们看林肯政府采取了什么办法?
学生:林肯总统于1862年先后颁布了两个法令《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课件显示)
老师:两个法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们的颁布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甲:“《宅地法》规定,只要交纳10$手续费,所有美国人都可以得到西部的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这块土地就成为他的私人财产。”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课件显示)
学生乙:“《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解放黑奴,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黑人参加北方军队。”不仅使南方种植园主后院着火,破坏其经济,而且也调动了黑人参加战斗的积极性。(课件显示)
学生丙:“这两项措施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热烈支持,各国工人阶级都支持林肯政府的这一行动,革命导师马克思还亲自写信给林肯,向他表示祝贺。广大黑人欢庆解放,南方更多的黑人奴隶逃离种植园参加了联邦军队。拼死作战,1863年林肯政府还专门组织了黑人作战部队,使北方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北方开始进行反攻。”
3、战争结束
老师: “回答的非常好! 1864年北方发动全面进攻,直插南方军队后方,北方军队打到哪里,就解放哪里的黑人奴隶。被解放的黑隶夺取种植园奴隶主的粮食和武器,支援北方军队。北方军队所向披靡,1965年4月攻占“南部联盟”“首都”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北方胜利有什么作用?(一边讲解一边出示课件)
学生:南方分裂国家的计划没有得逞,美国的统一得到维护。
老师:那么,北方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1.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
…………………(见幻灯片)
老师:“大家讨论得很好!”
(推荐电影《光荣战役》)
老师:“林肯作为黑人奴隶解放的象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奴隶主却对他十分仇恨。就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五天,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看戏的时候,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暗杀,终年56岁。”(课件显示)“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肃立在道路两旁向灵车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课件显示)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林肯名列榜首,罗斯福次之,‘美国之父’华盛顿名列第三。
《哦,船长,我的船长》就是为了纪念缅怀林肯而作的,美国在首都华盛顿修建了林肯纪念堂。是用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外廊四周有36根石柱,象征林肯在世时美国的36个州。56级台阶象征林肯一生56年。纪念堂内迎面是庄严、洁折的林肯坐像,(课件显示)所以,推动历史进步、维护民族利益、为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看课件)他被列夫托尔斯泰评价为“音乐中的贝多芬,诗歌中的但丁,绘画中的拉斐尔和人生哲学中的耶稣” 我们怎样评价林肯?(教材上)
除此之外,林肯还有哪些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呢?”(课件显示林肯一生简介)他的人生经历艰辛、坎坷,堪称“民平总统”他的成功为19世纪美国人树立了自我奋斗追求理想的榜样。
学生:看简介讨论发言。
老师小结课件展示
1.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
2.关心百姓疾苦,对黑人奴隶制度深感不满;
3.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
4.热爱祖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直至为国献身。
四、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师:那么美国内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呢?(从原因分析)
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为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战争,因此应该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师:那么它应该是美国历史上的第几次资产阶级革命?
生:第二次。
师: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哪一事件?
生:美国独立战争。
师:如果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除的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那么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它扫清的应该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还是内部障碍呢?
生:内部障碍。
老师:那么,这场战争有何历史意义呢?”为维护统一而战,可取得了多项结果,1、维护了统一2、废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奴隶制,为以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美国进入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狂飙时期,迅速赶超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乃至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总结意义:(课件动态显示)
课后小结
老师:“现在,我们来对本课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出示幻灯片,逐项投影,学生边回答老师边出示答案)
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的矛盾。
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其实质是国家有分裂的危险。
导火线: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开始:南方独立并挑起内战。
转折: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结束:北方军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
性质: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维护了美国统一,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课堂延伸:谈谈美国内战给中国的启示。
老师:现在我们国家也实行了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指导下,港澳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可台湾还未回归,阻力在哪里?
学生:台独分子、美国干涉。
“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和了解,这场战争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呢?对我们认识现实问题有什么帮助呢?最后请同学们针对当前海峡两岸的局势分别向台湾当局、中国大陆和美国政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学生小组讨论后个别发言,由老师总结。)
对台湾方面:不要轻易否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更不要有独立的企图。拒绝一国两制,结果只会是战争。要想避免战争,一国两制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安排。
对大陆方面:“一国两制”的主张不能轻易放弃。但是,对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必须始终高度警惕。如果台湾当局胆敢宣布独立,就要有武力平叛的决心。13亿人民(大陆,台湾,海外)的支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
对美国的劝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应该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不要低估中国人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美国自己不允许国土分裂,也就没有道理试图分裂他国领土。美国自己会用武力维持统一,也就没有理由反对他国用武力维持领土完整。考虑到华人曾经为了维护美国国家统一而参军打仗,从情理上看,美国就更没有理由阻挠中国的统一了。
帮你记忆:
美国南北战争
独立以后扩领土,南北矛盾日突出。
奴隶制度废与除,不可调和起冲突。
一八六O至五六,内战结果北胜出。
资本主义迅发展,又一障碍被清除。
巩固练习:(课件显示)
布置作业:
1、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2、完成实践与探究丛书本课练习题
推荐读物
1、《汤姆叔叔的小屋》
2、电影《光荣战役》
教学设计分析
我这篇教学设计在编写立意上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全面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立历史知识系统结构,培养学生历史唯物观的思维方式,和用历史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适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对于重难点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①讲述法。结合多媒体向学生阐述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情景交融。②讨论法。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其展开讨论,一则可加深印象;二则可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③读图法。通过学生读图培养其分析、归纳、理解材料的能力。④演示法。用多媒体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采用幻灯片演示的方式,运用电教媒体,“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授课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各部分感官,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达到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认知的内趋力,培养学生求知欲望。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结合我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才能备好一堂课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1. 首先,教者要读懂本堂课的内容。博览与本堂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参及其它相关资料,并能掌握,从而使教者具有一桶水,这样才能轻松地给学生一勺水。
如我教授《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先读教材,再读大纲、教参。掌握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并弄懂教材的组成和脉络。本课的基础知识就是讲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爆发、战争经过、结果、性质、意义。着重叙述了林肯政府的作用、战争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2. 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确定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案。
通过分析,本课的重点是: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引导学概括林肯的功绩,分析这些事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什么作用,从而突出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北战争的起因。通过回顾旧知、看自由阅读卡提供的资料“美国领土的扩张”老师引导,突破难点。
3.思考好本堂课的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禁满堂灌。
4、寻找相关资料,制作好课件。
5. 完整地书写好教案。这就包括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
6. 对本堂课各个环节教学时间作一个初步的规划和估算。
7. 选择好课堂练习题及课外作业题。为了把题目选恰当,教者必须把教材练习与本堂课有关的题目先自己做一遍,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题目,根据学生程度不一的实际情况,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使潜能生“受得了”,优等生“吃得饱”,可按作业题难易的层次分必作题、选作题。
8. 做好作业讲评的准备。在批阅上堂课的学生作业时,若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同性问题,或与重要概念公式相关的问题,教者要准备讲评。
9. 设计好板书。板书的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的学习起到启迪、引领、串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