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3 10: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ó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níng)之????
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撒盐空中/差可拟??????????C.?陈太丘/与友期/行??????????D.?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B.?公欣然曰???????????????????C.?待君久不至,已去???????????????????D.?相委而去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
)
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
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
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6.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7.下面是对文章《陈太丘与友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8.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二、填空题
9.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三、文言文阅读
10.课内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未如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4)对课文相关内容理解的选择题。
①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
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②《咏雪》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11.比较阅读
【甲】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

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
②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________
④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不”读音应为“fǒu”。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期行”应连读,意为“相约同行”。也是句子的谓语。
故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中的“欣然”古今意义相同,都是“高兴的样子”。
故答案为:B
4.【答案】
B
【解析】【分析】“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故答案为:B
5.【答案】
A
【解析】B元方责骂完友人,并不是心里有些害怕。C元方并非不懂礼貌,D并不是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6.【答案】
C
【解析】A是友人失约,不是陈太丘不讲信用。B是友人失约,并不是陈元方傲慢无礼。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7.【答案】
C
【解析】C错,“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8.【答案】
B
【解析】【分析】“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二、填空题
9.填空。
【答案】
南朝宋;刘义庆;冬雪纷飞的日子里;谢太傅的家里;谢太傅及他的儿女;讲论文义
【解析】【分析】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公元403—444
年)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刘义庆是刘宋王朝的宗室,袭封临川王。历任重职,喜好文辞。书中主要记载东汉未至魏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琐语,而以晋代为主。但是书中谈到的人物不只士族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庶憎侣,
“寒雪日”交代时间是一个下雪的日子;从内集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有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们;事件是讲论文义,即讲文章的义理。
三、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1)乘;通“否”;约定;回头看
(2)B
(3)①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②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4)①D②C
(5)①
陈元方
通过语言描写和友人行为的反衬。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因”“去”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不”是通假字。
⑵A离开;B代词,代指元方/王凝之是人名;C判断动词,表示肯定;D和。
⑶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速),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②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
⑷①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安,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其实是主讲人出题考听众。主讲人何以有此雅兴?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俄而雪骤",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于是"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故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的说法是错误的。②A陈太丘和友人约在中午,他等待友人等到中午友人没有到,他才自己先走了,因此D理解不正确。B从陈元方的语言“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看出B说法错误。C正确。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他觉得自己理亏,想暖和当时的尴尬气氛。另外也非常佩服小小年纪的元方。
?⑸①这篇文章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因此主要人物是陈元方。语言描写,文章写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有三句。第一句“待君久,不至,已去。”这是针对友人的问话而答的。元方不是正面回答友人提出的问题,在,还是不在。而是先说“等君久”“不至”,再说“已去”,把父亲的
“去”与“等君久”和友人的“不至”联系起来。这样的回答,不仅把父亲为什么走说清楚了,为后面批驳友人的怒斥作了准备,而且话中有话,流露出对友人失约的反感。第二、三两句是对友人无理怒斥的反驳。第二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这是针对友人强调“期行”而说的。守信还是失信,关键在于“期日中”,“日中不至”,当然就是失信了。使友人失去辫驳的根据。第三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是针对友人出言不逊而说的。在指出友人“无信”的基础上,又指出友人“无礼”。一步紧逼一步,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以至最后不得不“惭”而“下车引之”。由于这些对话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元方—陈太丘性格的折光,是多么聪颖仁慧、知书达理。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下雪天一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家人是多么的和睦,再从“公欣然曰”“公大笑乐”等可以看出一家人聚在一起谈论文义是温馨、和谐愉快的气氛。
11.比较阅读
【答案】
(1)中午;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用来……方法(手段等);用袖子装
(2)①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②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3)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4)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
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日中”“所以”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耻”“袖”属于词类活用。
⑵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②蚁:像蚂蚁一样。趋:争抢。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甲】友人怒斥陈太丘不讲诚信,其实是他自己不讲信用,而且还当着别人的面骂别人的父亲,陈元方正是抓住他的这两点进行反驳,最后把他驳斥得哑口无言。猴子爱吃毛栗子,巴童正是抓住猴子的这个弱点而使猴舞“败”。据此概括答题意対即可。
⑷①【甲】根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在修身方面应该“诚信”和“礼仪”;②【乙】根据“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可知郁离子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