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活动三 图像的色彩调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活动三 图像的色彩调节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3 10:5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图像的色彩调节
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时数 1 授课班级
设计者 指导教师 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理解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
第二部分:掌握图像色彩调节的基本方法
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颜色和相关知识,是图片处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图像进行色彩调节等美化处理,为后续的平面设计打下了基础。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图像色彩调节技术的作用。
2、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
3、掌握“颜色替换”命令的使用。
4、初步掌握利用这些工具对图像进行简单的修饰和调整。
5、能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像和图片的问题。
教育技术标准:
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对象为莆田擢英中学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富有个性,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主要还是感性的、具体的认识,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
信息素养:
学生已经对色彩的一些相关术语如“曝光”“色彩和色调”“三原色”等有所了解;懂得如何应用工具栏属性面板堆常用属性进行设置;能够运用画笔工具、油漆桶工具、橡皮擦工具、缩放工具等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饰;已经具备最基本的图像处理能力。由于本节课中介绍的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对于刚接触图像处理不久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
2、能够应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和“颜色替换”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亲身感受图像色彩调节的神奇效果的过程中,了解图像色彩调节中常见的术语,如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等名词。
2、通过任务驱动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图像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析,作出合适的修改方案,再动手操作,完成对图像色彩调节等处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图片的处理,体验图像色彩调节的神奇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2、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完成创新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培养探究精神与独立操作操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学校、对学习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了解 了解图像色彩调节技术的作用。
2 理解 理解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
掌握 学会利用“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和“颜色替换”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
3 迁移 迁移图像色彩调节的技巧,能够举一反三。
4 体验 体验图像色彩调节的魅力,提升动手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的概念。
2、能够应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色相”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 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来理解。
教学难点 1、理解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相的概念。
2、体验图像色彩调节的技巧,能够举一反三。 师生共同总结术语及图像色彩调节的技巧。
教学环境设计
1、在学校机房上课,每位学生都有一台电脑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电脑中安装必备的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 2、教师准备上课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3、机房中教师机安装有教学广播系统等。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了解 文本
图片 “校园风景——银杏树” B B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图像色彩调节技术的作用 3 自制
2 理解 文本
图片 色彩调节的术语 A
J B
F
G 理解亮度、对比度
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 5 自制
掌握
体验 文本
图片 任务探究 G
J F 能够应用“亮度”等命令对图像进行简单的调整。 2 自制

文本
图片 实践应用一 G
J B
F 完成任务:对旧封面焕发新光彩 15 自制

文本
图片 实践应用二 G
J B
F 完成任务:给物体换颜色 10 自制
3 迁移 文本
图片 创新活动 A B
F 完成任务:给男孩的衣着换颜色 10 自制
①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一、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 1、:亮度:是指图像中各种原色的明暗度。
调节值为负值时,图像变暗;调节值为正值时,图像变亮。
2、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与最暗部分)的差异程度。
调节值为负值时,图像的颜色变淡;调节值为正值时,图像的颜色变深。
3、色相:是颜色的一种属性。
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色相。
4、饱和度:指图像中色彩的纯度。
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越低,表现则较暗淡。
二、图像色彩调节的实践应用
1、对图像让旧封面焕发新光彩
①边角的地方怎么处理更快?
②灰白色变白色,用哪种方法合适?(画笔、橡皮擦、油漆桶)
③头发边上印章线条,怎么处理更协调?(缩放、吸管、画笔)
2、给物体换颜色
①“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命令
②“图像调整”——“替换颜色”命令
三、创新实践:给男孩身上的领带或裤子换颜色
1、替换颜色时,默认对色调在容差范围内的所有像素一起调整。
2、利用选框工具或套索工具选区一个操作范围,再进行颜色替换,这样可将要替换颜色的区域限定在指定范围内。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主要采用先学后教、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策略,并辅以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边演示边讲解等策略: 1、先学后教策略: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学生归纳总结,加上教师适时点拨。
2、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3、任务驱动策略:以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相应任务的完成,最终学会图像的色彩调节。
3、情境教学策略: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对比,感受图像色彩调节技术的神奇效果。
5、小组合作讨论策略:组织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小组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边演示边讲解策略:知识技能的介绍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形象直观。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 设计意图、依据
回顾 旧知 提问:在上节课中我们完成了“快乐男孩.jpg”图像的润色加工,回想一下都用到了哪些工具? 回答:油漆桶、魔棒、画笔、橡皮擦、缩放、吸管、抓手、铅笔。 图片
文本 回顾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学校大门口银杏树的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并对比有哪些不同,让学生感受图像色彩调节的神奇效果。
引入课题:图像的色彩调节 欣赏,观察并对比图像的差异,感受图像处理的魅力。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图片 通过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归纳总结
讨论交流
传授新知识 1、活动探究:什么是亮度和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
(1)任务探究
在风景文件夹中,选一张风景图并打开它,利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亮度/对比度”命令和“色相/饱和度”命令,调节并观察图像画面的变化情况。
结合课本26页探究活动的内容完成任务。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初步了解什么是“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及如何调节“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和“色相”。 图片
文本 通过实践,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归纳总结
①亮度:是指图像中各种原色的明暗度,亮度调整也就是对明暗度的调整。
当亮度的调节值为正值时,图像变亮;当调节值为负值时,图像变暗。
②对比度:是指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与最暗部分)的差异程度。
当对比度的调节值为负值时,图像的颜色变淡;调节值为正值时,图像的颜色变深。
③色相:它是颜色的一种属性,调整色相也就是改变颜色。
④饱和度:是指图像中色彩的纯度,纯度越高,表现越鲜明,纯度越低,表现则较暗淡。纯度调到最低,图像会变成灰度图像。 进一步了解 “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作用及用法。
图片
文本 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图像处理作准备。
(3)讨论交流
如何综合应用“亮度/对比度”和“色相/饱和度”等命令来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时进行指导。 交流谈论“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调节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解这些工具的适用范围。 文本
图片 通过讨论,加深理解。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师演示
交流讨论
完成范例
1、实践应用一:“让旧封面焕发新光彩”
(1)任务解析
①打开“彼得与狼”连环画旧封面的照片,对比照片处理前后效果的变化情况。
②若要使旧封面焕发新光彩,要注意到哪些地方,又该如何操作?
小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代表发言。 认真观察,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自己可能采取的方法,其他同学倾听。
图片
文本 通过交流谈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完成探究活动的操作实践作准备。
(2)任务探究
①自主探究,阅读教材中的p27-28的内容,探究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若个人完成任务困难,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②通过电子教室系统的“学生演示”功能对学生演示屏幕进行转播,组织其他学生观察学生代表的演示,师生一起对其作品进行点评。
③引导学生注意油漆桶工具、吸管工具和缩放工具的使用方法、使用技巧及属性面板中的一些常用属性的设置方法。 学生代表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点评其作品。
倾听教师点评,与自己采取的操作比较,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图片
文本 探究实践,完成相应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成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适当进行讲解。
(3)讨论交流
①什么情况下要应用裁切工具来处理图像?
②什么情况下使用油漆桶工具填色?什么情况下使用画笔工具填色?
③使用油漆桶工具填色时,如何对不连续的区域填色?
④使用吸管工具取色和使用前景色/背景色工具设定画笔颜色有何不同? 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与交流,加深理解课堂中学习的内容,提升操作能力。
文本
通过交流谈论,巩固知识技能,
提高认知灵活性。
2、实践应用二:“给物体换颜色”
(1)任务探究
①在“换色”文件夹中选中一张图像并打开,尝试利用“图像”——“调整”菜单中的“替换颜色”命令给物体更换颜色(教师演示时,以垃圾桶为范例)。
②利用滴管工具选择或增加要替换颜色的选区范围。
③拖动“替换颜色”对话框中的色相、饱和度、明度滚动条,更改选区中的图像的颜色。
④通过电子教室系统的“学生演示”功能对学生演示屏幕进行转播,组织其他学生观察学生代表的演示,师生一起对其作品进行点评。 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操作,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实际任务。
学生代表演示,其他学生观察并点评其作品。
倾听教师点评,与自己采取的操作比较,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文本
图片
对知识及操作进行解释,讲解演示要适可而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后留出给学生合适的探究和尝试的空间。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适当进行讲解。
(2)谈论交流
①“选区”、“选区加”和“选区减”工具有何作用?
②“预览”选项中作用?
③如何直观、完整地选择需要替换颜色的图像范围(选区)? 小组谈论,班级交流,加深认识。 文本
图片 鼓励孩子进行知识迁移,力求做到活学活用。
创新实践
延伸知识 利用“替换颜色”命令,完成P29-P30中的创新内容,将男孩身上的领带或裤子的颜色替换成自己喜爱的颜色。
替换颜色时,默认对色调在容差范围内的所有像素一起调整。
操作时,可先利用选框工具或套索工具选区一个操作范围,再进行颜色替换,这样就可以将要替换颜色的区域限定在指定范围内,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完成“创新活动”。 文本
图片 通过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 梳理知识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一、亮度、对比度、色相和饱和度的概念
二、图像色彩调节的实践应用
1、“让旧封面焕发新光彩”
2、“给物体换颜色”
三、创新实践:给男孩身上的领带或裤子换颜色 回顾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文本 归纳小结,梳理本课知识,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