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利用选取对象工具获得素材—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在这一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利用抠图工具(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进行抠图,完成图片的加工处理得到相应的素材,从而实现图像的合成。选区工具的应用是photoshop学习的基础,也为后面图像的修饰做好铺垫。它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抠图工具(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创建选区,完成图像的融合。
2、背景图层的建立和删除。
3、选区的调整和羽化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案例,明白抠图工具的作用。?
2、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实践,小组合作完成,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抠图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抠图工具创造作品的乐趣。?
2、通过具体实践,体会多媒体作品带来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
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使用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进行抠图的操作。
2、背景图层的建立和删除。
教学难点:选取的调整和羽化的设置。
四、学情分析
前面两节课学生已经学过一些Photoshop的基本知识,对图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对图像进行初级处理和简单图像合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主要采用提问和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教学。针对抠图(魔术棒、套索)工具知识点的使用特点,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展示作品,发现问题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1、 本课通过情景导入、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以任务驱动穿插新知的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网络机房、电子教室软件?
资源准备: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学生素材图片、多媒体课件、拓展素材图片
七、设计思路
教学阶段及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 信息技术的应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2分钟)
设置情景:教师展示原始图和效果图(通过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创建选区组合形成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加工保存素材图片(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的使用)
学生观察图像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积极
思考 投影仪
学习任务
17(分钟)
学习新知(9分钟)
1.布置任务一:利用魔术棒工具或套索工具,获得“金鱼”、“花朵”和“星形”的素材,完成后将文件以PSD格式保存到E盘下。来装扮鱼缸和卡片。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一。
3.教师展示三名学生的制作过程。
4.抠图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术棒工具)的区别。
学生依据教材57——58页的操作提示和知识拓展来完成操作。
同学进行展示
学生观察分析表格
学生认真
操作
学生认真观察 网络广播
基本操
作学习
(9分钟)
布置练习任务二:
自选教师所给素材来妆扮春天!
2.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二。
1.?结合任务一的练习,学生完成任务二。
知识
归纳
(2分钟) 1.选区的调整。
2.羽化的设置。 通过解决2个问题得到结论,从而完成知识归纳。 学生互相
讨论 网络广播
综合任务
(12分钟) 1.布置练习任务三(3分钟):
根据供选择的图像素材,制作出具有一定意义的作品。(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作品)
要求:作品能突出主题,更好地表达信息。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完成 PPT投影
任务反馈 学习评价
(8分钟)
1.完成作品的同学,演示作品进行创作说明。
2.组织学生欣赏他人作品,做出评价。 欣赏优秀作品
学生主动讲解创作思路
学生积极作出评价
课堂总结 (2分钟)
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分钟)
同学们自己搜集素材,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Photoshop图像合成的魅力。 学生认真倾听熟记任务,了解意图。
使用PPT和多媒体教学系统展示主题和制作要求
板书设计
3.2.2利用选取对象工具获得素材
——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的使用
用魔术棒工具和套索工具创建选区。
建立背景图层。
删除背景图层。
选区的调整。
5.羽化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