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9-10 19:36:20

文档简介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
3.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4.综合运用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 本质:
①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
3、氧化剂与还原剂
①氧化剂: ②还原剂:
4、氧化还原反应中量的关系
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 =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小结:
二. 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
1.单线桥法: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例:
MnO2 + 4HCl(浓)MnCl2+Cl2↑+2H2O
2.双线桥法: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说明:注意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例:
3Cl2+6KOHKClO3+5KCl+3H2O
②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例:
KClO3+6HCl3Cl2↑+ KCl +3H2O
三.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F2、Cl2、Br2、I2、O2、O3 ;
②元素处于高价态的化合物:KClO3、KMnO4、 K2Cr2O7、HNO3、浓H2SO4;
③高价态的金属阳离子:Fe3+、Ag+、Cu2+ ;
④其它:HClO、漂白粉、MnO2、Na2O2、H2O2、NO2、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
2.还原剂:
①金属单质:K、Ca、Na、Mg、Al、Fe、Zn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
③元素处于低价态的化合物:CO、SO2、HCl、HBr、HI、H2S、Na2SO3、FeSO4、Fe(OH)2
【巩固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B、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D、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 某种飞船是以N2H4和N2O4为动力源,反应式为:2N2H4 + N2O4 = 3 N2 + 4H2O ,反应温度可高达2700℃,对于该反应,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N2H4是氧化剂
C、N2O4是还原剂 D、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 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 + N2 +3C 2AlN + 3C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 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摩氮化铝, N2得到3mol电子
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氮化铝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5.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6.在反应3BrF3 + 5H2O = HBrO3 + Br2 +9HF + O2↑中,若有5molH2O做还原剂,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课时6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要求】
1.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方法。
2.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3. 运用化合价升降关系配平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
4. 能够依据一些条件,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一.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 ;
元素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 ;
元素化合价处于 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则:氧化性: > 还原性: >
如: Cl2 + 2Fe2+ = 2Cl— + 2Fe3+ 则:氧化性: > ;还原性: >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如: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周期律:
二.探究铁及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
1、预测与假设
(1)只有氧化性的物质:Fe3+处于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
(2)只有还原性的物质:Fe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实验方案
(1)证明Fe3+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铁粉、铜粉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氧化性,加入氯水等氧化性的物质后不反应,说明其无还原性。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 Fe = 3Fe2+ 、2Fe3+ + Cu = 2Fe2+ + Cu2+
(2)证明Fe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FeCl3溶液、稀酸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还原性。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 Fe = 3Fe2+ 、 Fe + 2H+ = Fe2+ + H2↑
(3)证明Fe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锌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有还原性。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稀硝酸等与之反应,以证明其还原性。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 + Zn = Fe + Zn2+ 、2Fe2+ + Cl2 = 2Fe3+ +2Cl— 、3Fe2+ +NO3—+4H+ = 3Fe3+ + NO↑+ 2H2O
例题1.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能发生:
X2+2W2+ = 2X— + 2W3+ 、Z2 + 2X— = 2Z— + X2 、2W3+ +2Y— = 2W2+ + Y2
则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三个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的是 ( )
Y2 + 2X—=2Y—+ X2 ②Z2+ 2Y— = 2Z— + Y2 ③ 2W3+ + 2Z— = 2W2+ + Z2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② D、②和③
例题2. (2011 ·惠州调研)ClO2 是一种常用的预防“禽流感”的消毒剂,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未配平):
KClO3+H2C2O4+H2SO4→ClO2↑+K2SO4+C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 作氧化剂
B.ClO2 是氧化产物
C.H2C2O4 被氧化
D.每消耗 1 mol KClO3 就有 2 mol 电子转移
【巩固练习】
1. 过氧化氢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涉及H2O2的反应(未配平),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 )
A、Na2O2 + HCl → NaCl + H2O2 B、Ag2O + H2O2 → Ag + O2 + H2O
C、H2O2 → H2O + O2 D、H2O2 + Cr2(SO4)3 +KOH → K2CrO4 + K2SO4 + H2O
2. 有M、N、P、E四种元素,有下列实验事实:( )
(1)M + N2+ = M2+ + N (在溶液中反应)(2)P + 2H2O(冷) = P(OH)2 + H2↑
(3)N和E相连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为:E2+ +2 e— → E 、 N—2e—→ N2+
根据以上事实,试判断它们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M N P E B、M N E P C、E P M N D、P M N E
3.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 Co2O3、 Cl2、FeCl3、 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的是( )
A、3Cl2 + 6FeI2 = 2FeCl3 + 4FeI3 B、Cl2 + FeI2 = FeCl2 + I2
C、Co2O3 +6HCl = 2CoCl2 + Cl2↑ + 3H2O D、2Fe3+ + 2I— = 2Fe2+ + I2
4. 在一定条件下,RO3n-与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 F2 + 2OH- = RO4- + 2F- + H2O
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4 B、+5 C、+6 D、+7
5. 将一定量的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0mL、1.8mol/L的HNO3溶液中,当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1.12LNO(HNO3的还原产物仅此一种),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若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最少应为 ( )
A.300mL B.400mL C.450mL D.500mL
6.将几滴KSCN溶液(SCN-是“类卤离子”)加入酸性Fe3+溶液中,溶液立即变成红色①,将此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红色溶液中通入SO2时红色也消失③,再滴加KMnO4溶液,其紫色也褪去④,试解释以上画线四部分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