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桥之美》三步学练
吴冠中
第一步 课前预习
◎学法导引
作者吴冠中是当代著名画家,可在课外查阅他的美术作品,大致了解作者的艺术风格,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审美观点。学习时将此文与《中国石拱桥》作比较,可以从表达方式及给人的阅读感受的不同两方面进行比较,反复诵读揣摩本文中蕴涵丰富语句。
◎背景知识
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中国现代画家。江苏省宜兴县人。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有《春雪》及《狮子林》《长城》等。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画选》《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辑》(1~4)及《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天南地北》《谁家粉本》等。
◎识记字音
着重(zhuó)前瞻后顾(zhān)孕育(yùn) 脂粉(zhī)魅力(mèi) 口吻(wěn) 符合(fú)媒介(méi)煞风景(shā)颐和园(yí) 点缀(zhuì)摄影(shè)
◎词语积累
【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审视】仔细看。
【诗境】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煞它风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煞,削弱,损坏。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恰如其分。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着眼】(从某方面)观察,考虑。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纤细】非常细。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水天一色】形容水域辽阔。
【珍视】珍惜重视。
【驻足】停止脚步。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极,尽,达到顶点。
【协同】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
【险峻】(山势)高而险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前瞻后顾】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煞风景(shà)点缀(zhuì)险峻(jùn)销魂(xiāo)
B、孕育(yùn) 纤细(qiān)驻足(zhù)颐和园(yí)
C、和谐(xié)粉脂(zhī)媒介(méi)前瞻后顾(zhān)
D、魅力(mèi)审视(shěn)舒畅(chàng)苍茫(cāng)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①销( ) 俏( ) 峭( ) 削( )
②峻( ) 竣( ) 俊( ) 骏( )
③孤( ) 弧( ) 狐( ) 瓢( )
④魅( ) 魄( ) 魏( ) 魁( )
3、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角色 角落 角逐 B、相处 处所 处理
C、着眼 着重 着陆 D、重叠 重逢 重创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B、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驻足:停下脚步。
C、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 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在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丝毫的失误,也会有千里的差错。
D、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
左右:支配。
5、文学常识填空:
《桥之美》的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
6、桥,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并给人以美感,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那么,请你再举一句有关桥的诗句,好吗!
, 。
参考答案:
1、B (纤xiān)
2、①xiāo销毁 qiào俏丽 qiào陡峭 xuē削弱 ②jùn险峻 jùn竣工 jùn俊俏 jùn骏马③ gū孤立 hú弧形 hú狐狸 piáo瓢泼 ④mèi魅力 pò魄力 wèi魏国 kuí魁梧
3、C
4、C(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毫、厘,计量的小单位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5、吴冠中 画
6、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杜甫)
第二步 课堂学习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由桥的话题引出对“桥之美”的评说。
第二部分(第2~6段),从不同的角度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
第三部分(第7段),点明“桥之美”所在──“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中心思想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挖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交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从而来提高我们的约束欣赏水平。
◎写作特色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有趣。角度新颖。
◎问题探究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作者是位画家,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4、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5、画家眼中的桥美在何处?
在不同的环境中,桥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也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概括地说,在画家的眼中,桥的美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桥本身的构造了,无论桥的结构怎样,它与周围环境构成的诗境之美,富于绘画的形式美已经成为画家眼中“美”的要求和标准,如文中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而出现的石桥轮廓虽然简单鲜明,但却能使空间陡然显得开阔明朗,令人觉得神清气爽。作者就是这样来理解桥的“美”的。
文段专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联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桥在形式上的任务或作用是什么?
2、张择端, (朝代)画家。为什么他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3、为了说明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
4、“高山峡谷间,凭 、 交通。”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5、本文段的语言有何特点?与《中国石拱桥》的语言有何不同?
6、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以画索桥为例,具体说明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
B、文中画线句体现了画家喜欢桥的环境,桥的形、色、声的情感。
C、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D、画家们之所以认为索桥是一道富有弹性的线,是因为这条线有险境相伴,有山岩,树丛、急流等多样线的衬托,因而索桥是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是弹性线。
参考答案:
1、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
2、北宋 因为桥能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能把两岸浓厚的生活情调浓缩到画图中。
3、《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和乡间小桥。
4、铁索桥 竹索桥 总领下文
5、多描绘,形象,生动。《中国石拱桥》的语言平实、准确。
6、C(拟人修辞)
第三步 课后复习
综合训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①着重( )②煞风景( )③纤细( )④孕育( )
⑤和xié( )⑥销hún( )⑦zhù( )足⑧前zhān( )后顾
2、用横线画出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蜜蜜的芦苇。( )
②颐和园里防造的卢沟桥只有17孔。( )
③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博斗。( )
④形象的重从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
3、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
①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 )(摧毁、摧残、毁坏)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②每当其间( )(显出 、显现、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谱出、奏出、唱出)形与色的乐曲。
④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 )(控制、制约、左右)结构之美呢!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美感:
②煞风景:
③孕育:
④前瞻后顾:
5、写出下列诗句的出处和作者。
①小桥流水人家 出处: 作者: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出处: 作者:
③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处: 作者: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 )
②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③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
7、理解下列词语,并将这些词语连成一段话。
史诗 煞风景 美感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②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8、从第①段中找出能说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
9、上述两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是什么关系?
10、第②段作者写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构成和谐的一体,共同组成入画的景致。请你用“││”标出第二段的层次并写出层意。
11、第②段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 与 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 与 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 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 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 。
12、第②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13、“每当期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14、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是( )
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15、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①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②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漫谈桥的美
游览祖国的名胜,也许你醉情于名楼古刹,也许你忘返于名山大川,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那横跨在青山绿水间的仪态万方的桥,常常把人带进一个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多么令人神往。远古的神话,把天上的彩虹说成是“人间天上的桥”;而古往今来的诗人,却爱把人间的桥比做天上的彩虹。
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无论是拱桥、联拱桥、梁桥、开合桥,还是卧桥、浮桥和悬桥,它们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等方面,都十分讲究均衡、对称、变化、和谐,甚至还有韵律和节奏,显示出造型的美。饮誉中外的赵州桥,是我国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一座古代石拱桥。它横跨在河北赵县洨河之上,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却几乎平行。大拱的两肩上,又各驮着两个小拱,拱上加拱,这样不仅减少了水流阻力,减轻桥重,而且使桥身多变化,不呆板,更显美观。整个拱身结构匀称,精巧空灵,雄伟之中见秀逸。历代人们都赞颂赵州桥的美。唐朝张鷟说,远望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宋朝杜德源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今天人们不仅观赏它的巧夺天工的造型美,而且为它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拱肩加拱的“敞肩拱”型桥,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共同构成了桥的美。北京丰台的卢沟桥,桥上的石柱雕刻着狮子四百八十五个。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侧耳谛听,有的凝目远望,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颂此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的石狮,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桥东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亦为桥增色不少。广西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在五座青石桥墩上,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
四层宝塔式楼阁。楼阁间有廊相连,上有屋盖,楼、廊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一条壮丽的水上游廊。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人们称这为“借景”。泰山中天门北的云步桥,驾凌深涧。附近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如在天际。桥北石崖名御帐坪,传说是当年宋真宗观赏云步桥的月色与泉声,凿穴支帐野宿的地方。坪前飞瀑悬挂,穿行桥下,水气蒸腾,金鼓齐鸣。明代诗人陈凤梧有诗赞道:“百丈崖高锁翠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云步桥的高崖、飞瀑、行云、苍松,使此桥脱尽尘埃气,而产生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使人神清气爽。
桥的美,还因为桥本身的特殊经历。典故传说及其引起的思索和遐想,让人产生一种意境美。西安灞桥,是历史上富有诗意的古桥。唐人送客多至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消魂桥。春夏之交,来至灞桥,翠柳低垂,絮花纷飞。口中吟咏着唐朝王之涣的诗句:“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此时此地,诗的氛围和桥的景物水乳交融,产生一种深蕴淡出的意境美。苏州枫桥,唐诗人张继作有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为枫桥竖起一块丰碑。枫桥、寒山寺和寺里的大钟从此名扬海外。诗人通过天脚残月、江畔枫树、渔舟火光、栖鸦夜啼、古刹钟声的描写,使枫桥的夜色显得无比的幽美。杭州西湖的断桥,以其“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而断桥的著名和给人的美感又似乎不在残雪,而在《白蛇传》的民间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断桥相识,互相爱慕,由此而产生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白娘子终因爱情而献身。人们对白娘子的悲惨遭遇,同情、怜悯和赞叹不已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比如神话中的桥。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牛郎织女的故事。那可恶的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织女的美满姻缘,用一道银河,隔断了一对生死不渝的夫妻。是那成人之美的花喜鹤,每年七月初七,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使夫妻俩得以相会。这鹊桥,是爱情之桥,幸福之桥,自然它是十分奇丽动人的。
16、第一段中哪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
17、这篇文章在行文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8、作者从哪几方面表现桥的美?
19、“桥的美,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这里的“多种艺术”指的是什么?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20、下列句中的加粗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理由。
⑴ 这也许就是赞叹赵州桥的歌舞剧《小放牛》至今还流传不衰的缘由吧。
⑵ 桥的美,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
2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要写到一种非建筑桥呢?
参考答案:
1、①zhuó②shā③xiān④yùn⑤谐⑥魂⑦驻⑧瞻
2、①蜜蜜—密密②防—仿③博—搏④从—重
3、①摧毁②显现③谱出④左右
4、①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②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③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④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5、①《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②《雨霖铃》 柳永 ③《清明》杜牧
6、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
7、略
8、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9.总分
10、分四层:第一层 从“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 构成鲜明的对照”写乌镇芦苇丛中的石桥的作用。第二层 从“早春天气…也令画家销魂”写江南乡间石桥与柳丝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第三层:从“湖水苍茫…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写湖面上的长带给你一种史诗般的感觉。第四层:从“广西、云南、贵州到最后”写广西云南等省的风雨桥,是古代的山水画。
11、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
12、列数字: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打比方: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13、拟人 把无生命的苇丛生命化、人格化,显得苇丛更有生机、更有活力,突出石桥的作用。
14、C
15、①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②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
16、“而我,偏爱恋桥的隽美。”
17、一方面说明这座桥非常著名,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种桥的特点;第三,使文章语言生动且丰富。
18、作者从五个方面说明桥的美的:一是桥的美首先在于它的建筑艺术的美;二是还在于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美;三是还因为它往往和周围环境、自然景色互相配合,格局相宜,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美的境界;四是还因为桥的本身的特殊经历;五是还有一种并非属于建筑艺术的桥,它也是美的。
19、“多种艺术”指的是雕刻、绘画、亭阁、工艺美术乃至碑亭中的诗文。文中首先举了卢沟桥的例子:它含有雕刻狮子、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其次举了程阳风雨桥的例子:它的特色是建有五座不同屋顶的四层宝塔式楼阁。
20、⑴ “也许”不能去掉。“也许”表示推测,说明《小放牛》的歌舞剧流传不衰的缘由有这个原因,如果去掉,就变得太绝对了。 ⑵ “往往”一词不能去掉。“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说明桥的美,大多是与周围的景色相互配合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掉极少数不是这样。
21、这种桥虽然不属于建筑艺术的桥,但它也是美的,它是神话中的鹊桥,象征着幸福,象征着爱情。作者最后的这种安排是从实写到虚写,逐渐抽象升华,完成了对我国桥梁的隽美的说明介绍,突出了说明的中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