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生物入侵者》三步学练
梅涛
第一步 课前预习
◎学法导引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首先引出话题(议题),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快速阅读,概括全文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用讨论、辨析、舍弃或调换一些段落对比其产生的不同效果的方法,体会文章的逻辑顺序的好处。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背景知识
1、作家简介:梅涛,当代科普作家。生平不详。
2、生物污染:生物污染已有全球化的趋势。在我国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来自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为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抵制生物入侵迫在眉睫。
3、说明方法:列数字作为说明方法的一种,能用数字化的事实引发读者的想象,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仅几十年的光景,物种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足见生物入侵的危害之大。
◎识记字音
蒲公英(pú) 河蚌(bàng) 劫掠(jié) 栖息(qī) 扼制(è) 藩篱(fān) 归咎(jiù) 五彩斑斓(lán) 无动于衷(zhōng) 酝酿(yùn) 啸聚山林(xiào)
◎词语积累
【寻常】平常。
【难以估量】不容易估计到。
【安家落户】在他乡安置家庭并定居。落户,在他乡安家长期居住。
【种种】各种各样。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失衡】失去平衡。
【节制】限制或控制。
【困扰】围困并搅扰。
【劫掠】掠夺。
【栖息】本指鸟停在树上,泛指居住或停留。
【赶尽杀绝】驱除干净,彻底消灭。比喻残忍狠毒,不留余地。
【与日俱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与,跟着;俱,一起。
【扼制】抑制,控制。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劫,大灾难。
【归咎】归罪。咎,过失,罪过。
【防范】防备,戒备。
【斑斓】 灿烂多彩。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遵循】遵照。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
【监控】监测和控制。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扼(è)制 劫掠(luè)归咎(jiù) 藩篱(pān)
B、蜥蜴(xī) 监控(jiān)归咎(jiù)霍乱(huò)
C、栖息(qī)失衡(héng)栖息(qī) 五彩斑斓(lán)
D、厄运(è)遵循(xún)入侵(qīn) 酝酿(niàng)
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①扰( ) 拢( ) ②损( ) 捐( )
③衷( ) 衰( ) ④竟( ) 竞( )
3、给下列加点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①章会( )计要我转告你,他去市里开会( )去了。
②井下塌方时只要留有空( )隙就会有空( )气的。
③灾难( )过后,我们要尽一切能力去克服困难( )。
④攀越悬崖测量( ),你有胆量( )吗?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①无动于( ): ( )
②( )所欲( ): ( )
③束手无( ): ( )
5、你还能想到课本外的其他种类的生物入侵者吗?举一例即可!
6、请仿照例句用“无动于衷”造一个反问句。
例句:“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参考答案:
1、A(掠lüè,藩fān)
2、①rǎo扰动 lǒng靠拢 ②sǔn损失juān捐赠③zhōng衷心 shuāi衰弱 ④jìng竟然 jìng竞赛
3、①kuài huì②kòng kōng③nàn nán④liáng liàng
4、①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衷,内心。②为;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为,做。③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策,计谋。
5、白蚁 美国大花蚊
6、美国的行径已经危害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此种情况,联合国岂能无动于衷?
第二步 课堂学习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假设情景,引出话题,对“生物入侵”进行解释。
第二部分(2~7自然段),对生物入侵现象及因果进行分析讨论。
第三部分(8自然段),各国都在对生物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心思想
本文从解释“生物入侵”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写作特色
逻辑性强,语言形象,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问题探究
1、本文是按照何种顺序怎样进行说明的。
照逻辑顺序 首先引出话题(议题)——生物入侵者,并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进行解释。接着摆出现象,再探讨因果——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最后讨论对策——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2、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是“不寻常的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等等。但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3.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段已经写道,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4、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遗患,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各当地的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文段专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第①段中画线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
2、第①段中“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中的“无节制”能否去掉 为什么
3、第①段中“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中的“丢弃”能否换成“放弃” 为什么
4、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
5、作者从哪几方面入手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性
6、本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你能找出文中有关表现“生物入侵者”的行为特征的词语吗 (不少于3个)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句子“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中括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第②段中第一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棕树蛇这个“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严重危害。
C、关岛上鸟类濒于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无意中引进了棕树蛇,棕树蛇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D、“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加点的词语“与日俱减” 是“与日俱增”的活用。词语活用能用极少的字表达准确、完整的意思。
参考答案:
1、“前者”是指亚洲的天牛,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是指南美的红蚂蚁,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2、不能,“无节制”指没有限制,写出了繁殖的数量之多,去掉之后,便不能突出这一点,因此不能去掉。
3、不能 “丢弃”一般指失去价值或兴趣而扔掉,而“放弃”一般指丢掉,不坚持,文中的“斑贝”是被人们扔掉,因此用“丢弃”更合适。
4、“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5、从两方面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6、如:“占领”,“疯狂破坏”,“偷袭”,“偷渡”等。
7、C、(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第三步 课后复习
综合训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①繁衍( ) ②吞食( ) ③扼制( ) ④归咎( )
⑤huò( )乱⑥xī( )蜴⑦è( )运⑧qī( )息
2、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①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竟天择的法则。( )
②它很可能会无结制地繁衍。( )
③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厄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
④跨国庞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
3、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它们( )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 )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始料不及: 。
②他们警告说,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在劫难逃: 。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物竞天择: 。
④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为所欲为: 。
5、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
①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②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 )( )( )
③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④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⑤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
⑥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
6、“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7、生物学家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十分重视,这给你什么启示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 )鸟类,( )鸟巢,( )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8、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9、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10、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11、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2、“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是否重复,能否去掉?为什么?
1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三、拓展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将成为新的杀手?
①就在我们不断攻克现有的疾病时,将在21世纪时刻陪伴我们左右的一颗颗新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准备就绪,它们就是天然或者人造的新型病菌。
②我们面临的21世纪无疑将是一场血腥的捉虫大赛。可以肯定的是,各种古怪恐怖的新传染病将此起彼伏,针对这些新病魔的战斗将令我们今日与艾滋病所作的艰难斗争显得微不足道。届时,我们手中早已有了艾滋病疫苗,人们只需花几美元或者根本不用付钱就可以得到疫苗。
③今天,新病毒正走出大自然,“发现”人类。在医院和丛林诊所里,异常强大的变异细菌不断出现,人类根本来不及找出对付它们的抗生素。仅从1994年以来,已有30多种新病毒现身,它们之中像艾博拉出血热、F和G型肝炎、安第斯病毒、法基病毒、比利多病毒、白水旱谷病毒等等已经令医学界一筹莫展。而2003年春季出现的SARS冠状病毒,由于易于传播,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
④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在病毒看来,我们人类无异于一顿越来越丰盛的午餐。在自然界,当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时,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
⑤推动大自然着手实施这项法则的因素之一便是我们正在兴建的超级城市,它们通常都建立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到公元2015年,地球上将有26个这样的超级城市,其中的22个将出现在并不发达的地域。到2030年,世界上60%的人口都将住进城市,届时,一些巨型城市的固定人口将超过3000万。可以设想一下,把所有这些人都塞入一座城市,撤走绝大部分医生,只留下几座医院,而且连最基本的卫生设施也不复存在。这样你得到的就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发作的生物炸弹。现在你要复制8到10枚这样的炸弹,然后把它们分别安放在世界各地。
⑥更糟糕的是,这些炸弹之间是有导火索相连的。人们乘坐飞机四处旅行,把病毒迅速有效地带往世界各地。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下个世纪,这个生物互联网的运行速度只会更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日益频繁地外出旅行,结果自然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⑦除此之外,令人心悸的还有生物武器。20世纪80年代,原苏联曾运用最基本的基因工程技术制造了可以抵抗一切传统药物的黑死病系列病毒,并将这种病毒装入导弹弹头。随着生物技术日臻完善,人类将解开越来越多的生物基因密码,生物学家们也将学会怎样混合不同病毒的基因,从而制造出致命的、非天然的病毒系列,最终用于弹无虚发的新式武器。
⑧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细菌,它被称作“能够抵御辐射的恶魔细菌”。这种细菌在受到伽马射线的轰击后依然故我,同样剂量的射线是人体承受量的数千倍,它足以粉碎玻璃。科学家们在南极纯洁的冰山里发现了恶魔细菌的“死孢子”,它们已经被紫外线灼烤了100多年。这些孢子被放入营养液后,它们的DNA发生重组,再次大量繁殖。如果科学家们成功地将恶魔细菌植入炭疸杆菌,其结果将是一种谁也无法消灭的新病毒。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者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⑨不过我们还是平安度过了20世纪,突飞猛进的经济和科技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同样的局面也可能出现在21世纪。我们对付疾病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在几秒钟内隔离出病毒的新设备也有望研制成功。
⑩不论我们的技术多么先进,我们还得踏踏实实地与细菌做斗争。我们也许赢不了21世纪与细菌展开的大战,但我们也不一定就会输掉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14、结合第④段内容,你认为“我们人类就可以逃过这条自然法则”中的“这条自然法则”指什么?
15、第⑥段中的“人类已经结成了一个高速严密的生物互联网”一句中的“生物互联网”指什么?
16、第②③⑤段分别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不同内容的。
17、新病毒产生的渊源有哪两方面?
18、第④⑤⑥段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说明的?
19、用竖线给文章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第⑧段末句“从生物武器的制造、贩卖和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真是一片光明”。反其意,模仿该句,将下句填充完整。
从 角度来说,未来确实充满危险。
参考答案:
1、①yǎn②tūn③è④jiù⑤霍⑥蜥⑦厄⑧栖
2、①竟—竞②结—节③厄—扼④庞—宠)
3、①不仅 而且②尽管 由于
4、①当初没有料想到的。②这里指该岛的鸟类注定要遭受祸害,要避免也避免不了。③物种的竞争和自然的选择。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①举例子②下定义 打比方 作诠释③举例子、列数字④打比方⑤列数字⑥举例子 打比拟
6、不能够,如果删去,说明人们在清理和更换管道上只花了十亿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反之,更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7、谈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只要从这句生发开去而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行。示例:要有见微知著的思维;要有职业意识;要有社会责任感等。
8、捕食;偷袭;吞食
9、“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10、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11、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12、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不是重复,不能去掉。这句话是说“生物入侵者”不仅对入侵地的其他物种构成威胁,而且对“物种的多样性”也造成威胁,使生物界的物种种类日趋减少。
13、逻辑顺序
14、这条自然法则是指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过高并且过于集中,由病菌引发的疾病势必爆发,有效地减少该种群的数量。
15、指人类相互交往。
16、第②段:作比较,说明与新病菌作斗争之艰难;第③段:举例子,说明新病毒出现之多;第⑤段:列数字,说明人口过于集中。
17、自然界自生的新病菌和人类制造的新病菌。
18、第④段:病毒越来越易于侵入人体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口膨胀;第⑤段:人口的集中也会导致病毒的大量侵入;第⑥段:从人类的交往来说明人类易于新病菌的产生与传播。
1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0、新病菌的产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