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生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3.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劳累,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情感。
人文主题
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情感,懂得应该关心父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睡梦中妈妈的样子,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重难点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要求完成重难点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时目标
1.认识“哄、先、闭、紧、润”等6个生字,写好“哄、脸、沉”3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的样子。初步体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请学生说说妈妈的样子。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妈妈睡了》。
3.教师引导:妈妈睡了,朗读课题时声音要轻柔一些,才不会吵醒妈妈。引导学生用较为轻柔的语气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1自然段,随文识字。
(1)识记生字“哄”:请学生说说“哄”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1)识记生字“先”:这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后)
(2)教师引导:妈妈在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3)指导朗读:妈妈太累了,睡着了,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朗读时要轻一点儿)
3.整体感知,请学生读2~4自然段,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相机板书:美丽、温柔、劳累)
三、细读第2、3自然段,体会深情
1.感受妈妈的“美丽”。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识记生字“闭、紧、润”。请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教师相机点拨:
①识记生字“紧”:说说“紧”的反义词是什么?(松)
②识记生字“闭”:出示“闭”字的金文字形。“闭”指的是两扇门关起来了,中间的“十”字表示门闩。慢慢演变,变成“才”字。
③请学生将眼睛紧紧闭上,在动作演示中感受词语的意思。
④识记生字“润”。说说为什么“润”字偏旁是三点水,思考偏旁和字义的联系。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我”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教师随机出示“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
(3)学习带“的”字的短语。
①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注意把“的”读得轻而短。
②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拓展说话“( )的眼睛”“( )的头发”。
(4)比较句子,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毛长在妈妈红润的脸蛋上。
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提问: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学生交流,自由表达。)
(5)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对妈妈的赞美和爱。
2.感受睡梦中妈妈的温柔。
(1)联系生活,感受“温柔”。请学生说说自己妈妈温柔的事例。
(2)理解妈妈温柔的表现,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①把“等”字读正确,读好后鼻音。
②思考交流:读到哪里,你觉得妈妈很温柔?
③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着,就会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
④想象说话:妈妈在睡梦中微笑着,她还会想到什么呢?
(3)指导朗读,读出妈妈温柔美好的感觉。
四、练习朗读,同桌互评
1.同桌合作朗读第2、3自然段。请同桌每人选一个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
2.把准备好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并请同桌评价。
3.全班齐读第2、3自然段。
4.教师小结: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什么样子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书写指导:“哄、脸、沉”都是左窄右宽结构的字。“脸、沉”左右两部分高低大致相同。“哄”字左右高低不同。教师可用添加辅助线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范写“脸”字,学生书空。
3.练习书写,反馈评价。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重难点本课预习卡,同桌互相听写本课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等、吸”等7个生字,会写“沉、发、窗”3个生字。
2.学习第3、4自然段,感受妈妈的温柔和劳累。
3.体会母子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内容,开始新课学习
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睡梦中妈妈的样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3.过渡:你还发现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向大家汇报一下。
二、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妈妈的“温柔”
1.指名读第3自然段,画出词语“温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妈妈好温柔?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出示句子: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
2.联系生活:你觉得生活中谁是温柔的人?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呢?
3指导朗读:笑是最美的语言,总是给人亲切温柔的感觉。老师再教你一个“朗读小妙招”,你也带着微笑来读读这个句子,试试看。
4.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觉得妈妈在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平时妈妈也常讲故事给我听。
5.学习生字“等”。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等号、等于)
(2)文章中的“等会儿”是什么意思?
6.指导朗读:在这么温柔的妈妈身边,多么幸福呀!咱们再来读读这一段。提示: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带着爱意,轻柔地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妈妈“好累”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词语“好累”,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能够看出妈妈好累呢?
预设1:妈妈的呼吸那么沉。
(1)学习“吸”。反义词识记:呼。引导学生分别做“呼、吸”的动作。
(2)过渡:妈妈这么累,所以呼吸那么沉。
(3)理解字义:“呼吸那么沉”和“这个袋子特别沉”这两个句子中,“沉”的意思一样吗?
提示:文中的“沉”指妈妈睡得好香。
预设2: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细致观察妈妈出汗的额头。
(2)学习生字:这个句子中有三个生字,谁认识?谁愿意做小老师讲一讲?
①预设“粘”。点拨:古时候人们用被叫作“糨糊”的糯米浆来粘连物体,所以“粘”有米字旁,妈妈因为出汗,头发都粘在额头上了,说明妈妈——好累。
②预设“汗”。点拨:你平时什么时候会出汗呢?联想自己的妈妈,猜猜文中的妈妈都会做些什么事?(洗碗、做饭、拖地……)
③预设“额”。点拨:摸摸自己的额头,注意读准“额”的读音。
(3)把生字送回句子中,再读句子。
预设3: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指名读句子。
(2)学习“沙”。
①提问:文中“沙沙”这个词表示什么呢?听音频,感受“沙沙”声。
②提问: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语吗?(哗哗的水流声、呼呼的风声、哈哈的笑声……)
(3)学习“乏”。
①启发思考:文中有一个字也表示“累”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②预设:“乏”。
2.提升感受。
(1)提问:妈妈这么累,这么辛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2)指导朗读:把你的这种感情融入朗读中,读读这个句子。
四、总结拓展,体会母子感情
1.总结:通过小作者的观察,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妈妈呢?(美丽的妈妈、温柔的妈妈、能干的妈妈、好累的妈妈………)
2.引导学生体会:妈妈睡得这样熟,孩子不吵也不闹,就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和思考,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体贴、懂事……)
3.教师小结: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妈妈爱孩子,孩子也爱妈妈,这真是一对幸福的母子。
五、练写生字“窗、沉、发”
1.教师范写“窗”字。
(1)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提示:“窗”字中“穴”宜宽,盖住下面的部分。
(3)学生练写,同桌之间评议;推荐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2.出示“沉、发”2个字。
(1)学生观察这2个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适时强调:“沉”字中“氵”第三笔是提,“冖”起笔低于“氵”。“发”的首笔折笔略上扬,第二笔撇和第四笔捺要写舒展。
(3)学生逐一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评学生写的字,肯定优点,对有问题的笔画予以指导。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重难点本课随堂练。
2.给自己的妈妈画一幅画,并写下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深切的母子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睡梦中的妈妈很累”一段时有目标、有层次地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适时联系孩子自己的生活提问:妈妈为什么这么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踊跃举手回答,达到了教学目的。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学习生字环节,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本课教学,使阅读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