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声波测距避障碍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超声波传感器,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作用。
能够搭建校车模型,了解小车避障的原理。
能够通过Scraino软件编写程序,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小车的自动避障功能。
【教学重点】
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作用,编写Scraino软件程序,实现小车避障。
【教学难点】
利用Scraino软件编写程序,实现小车避障。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 Scraino软件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学生观看无人驾驶汽车的视频,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你觉得无人驾驶汽车与普通的汽车有哪些不同?
无人驾驶汽车带给人的便利有哪些?
无人驾驶汽车的如何实现的?
探究新知
人们在驾驶汽车时,靠眼睛识别前方的障碍物,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做出避让或停车的判断。有了传感器技术和电脑控制处理系统后,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程序进行控制,并对道路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和避避障。
1搭建感应避障车
教师讲解感应避障车各部分硬件的作用。
教师给出感应避障车的模型分析图,一级与Nano控制器的连接图,学生动手操作。
编写避障程序
通过实例学习“如果……那么……否则”积木、侦测积木、超声波传感器积木的使用。
结合“小秘笈”,提出问题:
如何使用程序实现小车前进?
如何使用程序实现车轮的转向?
小组分析讨论,编写程序,使自己的小车动起来。
小组成果展示,班级成员进行展评。
拓展应用
提出问题:
在之前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小车向左转、向右转的避障效果?
如果检测到前方一定距离出现障碍物时,让小车慢慢减速、停止,然后在后退。我们改如何修改我们的程序才能实现这一功能?
汇报交流
各小组选出本组最佳作品进行汇报交流。
评选出班级最佳作品,在教室的作品区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