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学会使用放大镜,能设计并做简单的实验来观察生物,学习做生物实验简单的记录方法。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及各结构的作用。
(2)掌握蜗牛的几种感觉,以及蜗牛作为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能作出的反应。
(3)了解蜗牛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具:蜗牛、课件
学具:蜗牛、烧杯、玻璃板、放大镜、食醋、30%蔗糖溶液、铅笔、滴管(共25组)
三、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是生物入门的第一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观察蜗牛,我觉得这样安排内容有两个好处,第一点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觉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点是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觉得实验中合作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蜗牛已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小学科学中有蜗牛的相关内容),但是不够系统,观察也仅局限于表面。所以在教学中我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系统性的深化。
3.教学策略:我在教学中就提前安排学生去捕捉蜗牛,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哪里能找到蜗牛。还有我把这节内容放到实验室去上,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蜗牛,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只要你有探究的欲望,人人都可以走进实验室,做个小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学生来唱这首歌。问学生这首歌的主角是谁,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爬都很慢。
轻松的音乐引入课题。
新课
那今天我们就要来进一步了解蜗牛,大家把我们的客人请出来好吗?
学生把抓到的蜗牛拿出来。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找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的生活习性首先要表扬我们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把蜗牛抓到了。请学生谈一谈都在哪里找到蜗牛的?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你们喂蜗牛吃什么?
学生回答:草丛中,菜地里。这些地方很阴暗潮湿。我们给它吃菜叶。
板书:1.蜗牛的生活习性:喜阴暗潮湿,食物:植物的茎叶等。
二、观察蜗牛为了更清楚的观察蜗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放大镜,对放大镜你了解多少?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观察放大镜学生回答:放大镜是玻璃做的,中间比周围要厚,作用是放大被观察的物体。
请学生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等待学生观察。
学生拿着放大镜上台演示,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来讲放大镜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板书:1.放大镜的使用:靠近被观察物体,适当远离物或镜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像为止。
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使用放大镜时会东看看,西看看,等会观察蜗牛时可不能这样,观察生物,我们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边讲边演示2.观察蜗牛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
布置观察任务(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各部分组成),两个学生一组,确定实验记录人、发言人。
老师走到学生中去,提醒学生观察蜗牛的口可以把玻璃板翻过来看。还有要珍惜蜗牛的生命。板书:蜗牛的形态结构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观察蜗牛的壳、触角、口、眼、足学生完成课本上蜗牛身体各部分组成。
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建立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
播放PPT7,请学生汇报结果
3min后,学生汇报结果1-壳,2-眼,3-两对触角,4-口,5-足
知道了蜗牛的形态结构,自然引入到蜗牛身体各结构的作用。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猜想蜗牛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从而引出下一个要探究的内容——蜗牛有哪几种感觉。播放PPT8
学生讨论(3min后)汇报:壳有保护作用;足是运动器官;眼用来看的,可能有视觉。触角感知周围的,可能使它触觉。口是用来摄取食物的,可能有味觉。
要弄清楚蜗牛到底有哪几种感觉,下面我们就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究。播放PPT9:合作探究
蜗牛有哪几种感觉?1.
探究蜗牛的视觉(学生先自己设计方案,比较课本上的方案,比较学生方案的不足,课本上这样设计的原因:为什么要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为什么要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在阴影中?)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实验方案确定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播放PPT10,按照探究任务单上的要求探究蜗牛的是否具有视觉?宣布实验开始。老师巡视各组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按照老师的探究任务单观察并记录现象。
老师统计全班14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果学生实验时出现不同的结果,蜗牛并没有向暗处爬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是人云亦云,还是重新实验或多次实验。
(3min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告诉学生,很多时候科学实验存在偶然性,要尊重实验结果,一旦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或者进行多次实验来较小误差。
有了前面探究的经验,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的一些器材,每一小组选择两个实验继续探究蜗牛的感觉。(时间允许可以都做)。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做蜗牛的触觉实验时要注意轻触,做听力要注意0.5米处击掌,做嗅觉时要注意把醋放在蜗牛的“前3厘米处”等等。
学生实验(15min后)请同学按照任务单汇报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板书:3.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触角最敏感),没有听觉。
学生总结蜗牛的几种感觉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几种感觉,你还能观察到了什么?(实验做完后蜗牛爬行过的玻璃板上会留下痕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探究。)猜想白色痕迹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答:有白色的痕迹学生回答:
可能是蜗牛的排泄物可能是蜗牛爬行时足分泌的粘液可能……学生讨论,重新实验确定白色痕迹是蜗牛足分泌的粘液,用来减小爬行时的摩擦。
培养学生做实验的耐心和细心。不要遗漏看似不重要的东西。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我们探究蜗牛的内容还有很多,引导学生还想知道蜗牛的哪些知识?老师知道知识的回答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可以马上通过百度搜索。蜗牛的寿命一般在5~6年。蜗牛有好多种类如白玉蜗牛、散大蜗牛、紫肉蜗牛、亮大蜗牛等,蜗牛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受精的卵生动物。所以如果看到蜗牛四处爬行,目的是寻找食物,或者是为了交配繁殖后代。
学生提问:蜗牛的寿命有多长?蜗牛有多少种类,它们对庄稼是有害的,蜗牛有什么用途?蜗牛是如何繁殖的?怎样养殖蜗牛?一只蜗牛有多重?……
延伸课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同学们,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觉得我们探究知识的欲望不会结束,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或查阅书籍去了解很多科学知识,你会发现其实科学就在你的身边。科学世界是那么的精彩!播放PPT16歌曲《蜗牛和黄鹂鸟》结束。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布置作业
1、作业本第一节第一课时。2、把同学们自己的蜗牛带回家,通过今天学习的知识看谁把蜗牛养的最好。
课后反思
观察蜗牛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作为入门课,我觉得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上。所以我在上课前几天已经布置了抓蜗牛的任务,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不是通过灌输式教学的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主动的学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在小学的科学中已经有所提及,所以我在设计教案时很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建构。很多结论都有学生自己来总结回答,如蜗牛的各个结构及其作用。老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把每个问题的切入口尽量设计的到位,老师切忌不要越厨代庖。把课本上设计的观察蜗牛爬行时留下的痕迹,我把这个问题放到探究完蜗牛的感觉后讨论,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实验时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后面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也是在培养学生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一堂实验课,如何有效的控制实验的时间和课堂的节奏是上课的关键。实验的结果会出现很多可能性,比如探究蜗牛的感觉时,很多学生做不出预想的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怎样科学的引导,以及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及时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观察蜗牛蜗牛的生活习性喜阴暗潮湿,食物:植物的茎叶等。二、观察蜗牛1.放大镜的使用:靠近被观察物体,适当远离物或镜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像为止。2.蜗牛的形态结构:见课件3.蜗牛的感觉: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触角最敏感),没有听觉。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并概括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列举常见的动物与植物,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体验对具体事物的提取、分类、学习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三、教学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
五、设计说明
学生在小学《科学》中已学过《生物与非生物》,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无生命的物体叫非生物,植物和动物都是生物,都会生长,产生后代”等,能初步把日常遇到的物体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也能区分动物和植物。然而他们不清楚生物与非生物还有哪些区别?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同样,对于动物和植物来说,学生也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归纳,总结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从教材的安排和参考了网络上其他的教学设计,常见的设计思路为:先由教师给出问题,由学生举出大量的生物与非生物的例子,并由学生来说明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理由,再对学生给出的判断依据加以归纳、整理,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对于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教学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我在设计该课的时候,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放的较开,在教学中往往是放开容易,收回难,对于年轻教师尤其如此。于是在我的设计中,采用了如下的思路:
每一张幻灯片的设计都是为了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个区别,于是所选择的图片也是很有针对性的,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图片的对比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对比中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比如在说明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特征、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等特征时,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储备并不是很多,这就更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另外由于图片本身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多,学生可能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有目的地说明图片的信息,同时注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正确的观点要表扬,对有偏差的观点要启发引导。在说明植物和动物的主要区别时,要引导学生将“是否需要吃东西”转化为“能否自己制造食物”或“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则不能”等认识,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提炼归纳。
此外,本课建立在学生已完成“观察蜗牛”的实验,从蜗牛的应激性引入,从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在这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掌握。对于“观察蚯蚓”的内容则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尤其是可以开展家庭实验,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提高学生学科学,用学科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观察蜗牛”实验。
思考:1.蜗牛有哪几种感觉?
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无听觉。
2.当我们用铅笔尖轻轻地碰触蜗牛的触角会有什么现象?
触角会缩回,这说明蜗牛具有应激性。
师:像蜗牛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鹿在发现敌人后会迅速逃跑;含羞草在受到触碰后,叶片会合拢。生物具有应激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也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结合右侧ppt说明。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生物具有应激性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生物,也有许多非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还有哪些区别呢?
思考:根据图中的信息,请你判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依次展示一组组图片,请学生进行判断,并要求说明的理由,由此引导全体学生进行互相讨论、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并且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得出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理由,并板书。
【举例1】要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2.生物有生长现象”
使用下列ppt进行讲解:
小鸡能长成大鸡;气球充气能变大;玉米的种子发芽,长成玉米植株。
(板书)2.生物有生长现象
师: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那么还有其他的区别吗?
【举例2】
要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3.生物具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使用下列ppt讲解:
人类的婴儿,大熊猫的幼崽以及植物的果实,这三个可以与石头,汽车进行对比,说明生物能繁殖和发育,而非生物则不能。
(板书)3.生物具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
【举例3】
教学中结合ppt进行说明:生物在生殖时只能生育和自己同一物种的个体,但每个个体与父母又不完全相同。
教师的说明应该围绕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与不完全相同来指导学生,得出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板书)4.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举例4】
关于“5.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教学,可以把新陈代谢简化理解为生物需要营养物质,需要排出体内的废物。这样的处理就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便于教学。可以采用ppt图片结合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教学。
人出汗,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老虎捕食,说明老虎需要营养物质,同时也可让学生思考,牛成长过程中也需要获取营养。而手机需要充电,但这并不属于新陈代谢。
(板书)5.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征
【举例5】
为了说明“6.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可以采用右图所示ppt教学:
在教学中需要简要介绍人类对生物结构的研究,发现生物都是由细胞来组成的,关于细胞的教学在今后就会学习到,而像计算机这样的非生物,尽管也有结构,但是可以随意地组装。此外,此处的教学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教学方式,如展示一段视频,说明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
(板书)6.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
【举例6】
为了说明“7.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征”,教学中采用如下ppt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教学中要指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的样子像叶片,沙漠中植物的形态,以及前一课时中蜗牛的应激性有什么用处。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具有这样的表现,是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自身,有那些适应环境的表现,同时也说明人类的活动影响环境。这样得出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征就比较自然。
小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结合ppt进行)
(板书)
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最本质的区别)
师:生物又可分为动物和植物,那么如何区分动物和植物呢?请你从前面提到的生物中选择7-8种生物,将它们分成动物和植物,填写在书本p35表格中。
(板书)二、动物和植物
(学生活动,教师把学生的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结合ppt展示出来)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区分植物和动物的理由是什么?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由讨论使讨论的结果没有确定性,但是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从所举的例子中描述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比如是否需要吃东西,能否自由快速运动,是否需要捕食,还是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等等。同时也应该结合一些图片进行教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出图片,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得出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归纳: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否能进行自由快速运动。
(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制造营养物质,同时也为动物提供了食物。这也是我们区分动物和植物的主要依据。)
板书: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能否自由快速运动。
(三)课堂小结
本课的知识结构:
动物
生物
1.自然界中的物体
植物
非生物
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四)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第1节练习
2.家庭实验:“观察蚯蚓”,记录在书本p36
说明:观察蚯蚓的实验,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开展家庭实验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经常地指导学生开展此类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