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建立者是_______,建立时间是______________。
2、禹死后,他的儿子_____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最后一位国王是______,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
4、商王____将都城迁到了_____,从此稳定下来。
5、商朝最后一位国王是______,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
6、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______。
7、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
8、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_____,_____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夏朝
禹
启
商汤
盘庚
商纣
夏桀
公元前2070年
世袭制
殷
周武王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周幽王
周平王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用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汉字的源头是什么吗?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一章
大“器”磅礴
——青铜器高超技艺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七角星纹镜
距今4000年
山西陶寺遗址
铜齿轮形器
距今4000多年
我国早在5000-4000年前便开始使用铜器
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
青 铜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阅读教材24—25页了解何为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千年)铜镜、铜刀
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出现。
发展历程: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发展历程:
阅读P25 思考:
青铜器最初主要是用于哪些方面?后来其功能发生什么变化?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请结合P25相关史事和上表,
思考:观察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你有什么发现?
周代列鼎列簋(guǐ)制度一览表
社会有严格的等级界限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1 鼎
2 簋
3 尊
5 编钟
4 钺
6 铲
特点一:种类多
数量多,用途广泛
酒器:
乐器:
食器:
兵器:
工具:
3
5
1,2
4
6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
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
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商周时期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
掌握了青铜合金比例,具体是如何进行铸造?
鼎
戈
剑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特点二:工艺高超
图片所示,工匠们采用的青铜器制造方法叫什么?
结合课文,请说出制造的具体步骤?
泥范铸造法
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
司母戊鼎
1.33米
1.1米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三:规模大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58.3厘米
52.4厘米
重34.5千克
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四羊方尊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代表器物: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特点四:制作精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
——利簋铭文
西周利簋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代表器物:
特点五:史料价值
印证
佐证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毛公鼎铭文
西周的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一说499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P28 知识拓展:
西周 毛公鼎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的文字,被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
金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吗?
金文:
第二章
甲骨文
阅读课本P26——27,思考:
1、什么是甲骨文?
2、首次发现甲骨文的是?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甲骨文记事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王懿荣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商朝时,因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
王懿荣
甲骨文记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甲骨文记事
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人,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
这是一篇甲骨文上记载的内容,该内容是属于哪个方面的?甲骨文有什么价值?
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战争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鱼 云 日 犬 林 木 虎 山
刚刚视频中出现的甲骨文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请你连一连。
谈谈你连线的依据?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象形字
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会意字
指事字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日
月
明
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人 牛 水 日
造字方法与特点:
本
末
(最多)
形声字
假借字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用声符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河
柄
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造字方法与特点: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意义:
(最进步)
二、甲骨文
一、青铜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宏大,采用“泥范铸造法”。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本课小结
1.图片亦可证史。下列三幅图片突出反映了哪一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西周时期,各级王公贵族在祭祀时使用器皿的规制非常严格,特别是在青铜鼎的使用上有明确的规定:“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青铜器在材料中的主要功能是( )
A.酒器 B.礼器 C.兵器 D.乐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达标测评
B
B
3.《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 )
A.鹿皮和虎皮 B.龟甲和兽骨 C.青铜器 D.树皮
4.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下列属于甲骨文造字法的有( )
①象形 ②会意 ③指事 ④形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B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