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
试题卷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溶于稀硫酸,煤的燃烧
B.火药爆炸,粉碎矿石
C.冰熔化成水,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2.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必须要清洗后再放回原瓶
3.
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这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鉴别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4.
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盐酸)
B.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气体中含有少量HCl(浓碱溶液)
D.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SO4(氯化钡溶液)
5.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存在Na2CO3和
Na2SO4
6.
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Cl?、Na+、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Na+
7.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稀硫酸、氨气
B.水、一氧化碳
C.硝酸银溶液、氯化氢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8.
下列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中,不严密的是(
)
A.
取a
g混合物溶于水,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反应,蒸发结晶,得b
g固体
B.
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得b
g固体
C.
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直接通入碱石灰中,碱石灰增重b
g
D.
取a
g混合物溶于水,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9.
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
a至d段硫酸钠质量不断增大
C.
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
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
10.
实验室有98.5g碳酸钡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1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为(
)
A.12.5%
B.19.7%
C.20%
D.25%
11.
关系图中“—”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放出热量
B.
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C.
反应③可得?NaOH?
D.
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12.
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B.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13.
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14.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5.
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
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
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
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
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16.
在一定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90
10
8
2
反应后质量/g
11
59.25
29.75
10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7.
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能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8.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乙物质溶液至过量,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物质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如图曲线描述的是(
)
19.
碳酸氢钠用于烘制糕点,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现取16.8g碳酸氢钠,在敞口试管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4.4g
B.6.2g
C.8.8g
D.10.6g
20.
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区别下列相关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NH4Cl与KCl:观察外观
B.
NH4HCO3与KCl:加水
C.
K2SO4与Ca3(PO4)2:闻气味
D.
(NH4)2SO4与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21分)
21.
由于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治疗胃酸过多的含铝止酸剂正被新药“胃舒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镁)所代替,则服用“胃舒乳”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物质进行实验。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
(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物质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______。
(2)选择______(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锌与稀硫酸反应
B.甲烷燃烧
C.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
过氧化氢分解
23.
下列物质中均含有少量的括号内的杂质,选用一种试剂将杂质除去。(备选用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盐酸、硫酸、硫酸铜溶液)
除杂质试剂
化学方程式
HCl(H2SO4)溶液
KCl(K2CO3)溶液
Cu(Zn)固体
24.
痕检是公安机关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纹的一种重要方法,硝酸银显现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人的手上有汗迹,用手动用白纸后,手指纹线就留在纸上。如果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到纸上,硝酸银溶液就跟汗迹中的氯化钠作用,生成氯化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氯化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银粒和另一种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粒呈灰褐色,随着反应的进行,银粒逐渐增多,由灰褐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显现出黑色的指纹线。
25.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他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他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1)取2.5g水垢按图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______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实验,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有一种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不填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大题,每空2分,共36分)
27.
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中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_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______。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成立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小刚同学认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小阳同学在厨房里,发现3包用相同的塑料袋装着的白色粉末,询问后得知是淀粉、苏打(碳酸钠、Na2CO3)和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为了区分它们,他把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标号为A、B、C后,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1)各取白色粉末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加适量水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C试管内为无色溶液,B试管内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B为__________。
(2)查询资料:碳酸氢钠在加热时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不会分解。
(3)取少食A、C两种白色份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加热A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加热C时无上述现象。可判断白色粉末A为___________。
(4)小阳用碳酸钠粉末又做了以下实验:
根据上述现象,可判断甲溶液是____________。
29.
某无色溶液X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溶液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无色溶液X的成分,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完成: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NaHCO3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猜想与假设】针对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成分:
猜想一:含有Na2CO3
猜想二:含有NaHCO3
猜想三:含有__________
猜想四:是其中两种成分的混合溶液
【实验设计方案】
【综合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无色溶液X是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类比资料信息,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质量比为53∶9的两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
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和玻璃棒。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分析计算题(共3大题,31题7分,32题8分,33题8分)
31.
有一包质量为10g的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10g白色粉末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并过滤,获得5.33g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②在获得5.33g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固体逐渐减少并产生无色气体,固体质量变化与滴加稀盐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③向①获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质量与滴加氯化钡溶液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原10g白色粉末固体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
(2)求出步骤②中产生的无色气体质量及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判断原10g白色粉末固体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及质量。
32.
某化学拓展课堂的主题是:探秘氯化钠样品。
主题I:探究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已知所提供的氯化钠样品中,可能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甲同学的实验探究过程记录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甲同学得出结论:此氯化钠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步骤③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Ⅱ:测定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确定了氯化钠样品中杂质的成分后,甲同学对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称取20.0g氯化钠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2.33g。请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3.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测定由NaCl和Na2CO3形成的固体混合物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0
g固体混合物配成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实验数据见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并计算:
(1)生成的沉淀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10g原固体混合物配成的溶液和足量CaCl2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_g。
(3)m=______g。
(4)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八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C
B
A
C
A
C
B
C
D
D
D
A
D
D
D
B
B
D
B
D
二、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21分)
21.
Mg(OH)2+2HCl=MgCl2+2H2O
22.
(1)无色酚酞试液
(2)①②
CuSO4+2NaOH=Cu(OH)2↓+Na2SO4
(3)C
23.
BaCl2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
稀盐酸
K2CO3+2HCl=2KCl+H2O+CO2↑
稀硫酸
Zn+H2SO4=ZnSO4+H2↑
24.
AgNO3+NaCl=AgCl↓+NaNO3
2AgCl2Ag+Cl2↑
25.
(1)①2NaOH+CO2=Na2CO3+H2O
②吸水
③80%
(2)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进入右边瓶中将Ca(OH)2反应完
26.
H2SO4、KCl
H2SO4、HCl
BaCl2、HCl
KCl、HCl
三、实验探究题(共4大题,每空2分,共36分)
27.
碱
A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猜想①也有同样的现象
28.
(1)淀粉
(3)NaHCO3
(4)稀盐酸
29.
猜想三:含有NaOH
实验设计方案:猜想一正确
无明显现象
无色酚酞试液
综合结论: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
实验反思与拓展:NaHCO3+NaOH=Na2CO3+H2O
30.
(1)CaCO3+2HCl=CaCl2+H2O+CO2↑
(2)将B重反应产生的CO2全部挤入C中,使CO2全部被C中溶液吸收
(3)漏斗
(4)25%
(5)偏大
四、分析计算题(共3大题,31题7分,32题8分,33题8分)
31.
(1)CuSO4
(2)10.95%
(3)BaCl2:2.08g
Na2SO4:2.84g
CaCO3:3g
NaCl:2.08g
32.
(1)验证有无MgCl2
(2)不同意
步骤②中Na2CO3溶液会影响实验结果
(3)92.9%
33.
(1)CaCO3
(2)5
(3)4
(4)5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