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1节 感受信息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1节 感受信息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3 22: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1节
感受信息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
六、课后作业
五、随堂演练
三、新课讲解
二、情景导入
一、学习目标
四、课堂小结
新课讲解
1
新课讲解
1、信息:指对人们有用的音信、消息.
天气预报是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品销售的信息。信息很多,它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军事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息等.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的记录和传播离不开“载体”。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报纸等纸质印刷品和磁盘、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电视、广播、电报、电话、因特网等通信方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新课讲解
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储存器
文字的创造实现人类信息记录的变革
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实现人类信息记录与传播的再次变革
一、信息的记录和储存
新课讲解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文字
新课讲解
影像
新课讲解
录像磁带
录音带
磁盘和光盘
新课讲解
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家通过VCD光盘欣赏精采的电影;把电子老师请回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各种知识;把保存在光盘上的百科全书买回家,建立家庭图书馆;用照相机、摄像机把美好的生活、旅游过程永久记录在磁带或光盘上;通过书报、光盘,我们可以方便地学到大量有用的知识,使人们变得更聪明……
保存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象胶卷、集成电路等等。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存信息。
新课讲解
二、古代信息传播
烽火
信鸽
驿马
喇叭
旗语
长跑
风筝
灯塔
击鼓
新课讲解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新课讲解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通信因此产生。
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相当快了。
新课讲解
信鸽
为了传递信息,
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
新课讲解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信息,
莫尔斯
莫尔斯电码中的“求助信号”
三、现代信息的传播
新课讲解
经过不断改进,又发展了机械式电报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电子式电传机,还有能自动将电码译成汉字的中文电报译码机。用电报传递信息具有经济、迅速、保密、方便等特点。
新课讲解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92年,纽约到芝加哥的电话线路架设开通,贝尔第一个试音。
电话是利用电信号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电话机通常由话筒、听筒、键盘组成。
新课讲解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整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话筒
新课讲解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片.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片有些弯向磁铁.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动.
听筒
新课讲解
原理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引起介质空气振动传播声音→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碳精盘内碳粒忽松忽紧→导致电路中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电流忽大、忽小→从而引起膜片内的振动而发声.
声音使介质空气振动传播→空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听到说话人的声音.
新课讲解
想一想
实际中在电话接通后,听筒和对方的话筒通过电信局的有关设备  在同一个电路里.其原因在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听筒和对方话筒串联才能保证二者间电流强弱变化一致,从而使听筒薄铁片和对方话筒中膜片的振动情况一致,保障听到的声音与对方讲话声音相同.
串联
新课讲解
现代电话机
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话筒外,还有电铃,拔号设备等.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话等等.
新课讲解
随堂演练
2
1.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容量最大?
2.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时间最长?
3.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后读取信息最方便?
4.保存同样多的信息,哪种方法成本最低?
5.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种类最多?
A
竹简
B

C
录音磁带
D
录像磁带
E
磁盘和光盘
随堂演练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结束语
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对应习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对应习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