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3 18: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让我们通过今天《百家争鸣》的学习,领略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人格魅力,体会他们思想的博大精深。
学习目标
1、知道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观点;
2、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联系生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道家——老子
老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顺应自然
②“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 可以相互转化”
③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无为而治,
《老子》(《道德经》)。
“无为而无不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孔子春秋鲁国人,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生于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二、 儒家——孔子
政治上:
1、核心思想“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反对苛政
2、以德治国(为政以德)
教育上:
1.创办私学
2.有教无类
3.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4.推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杏坛讲学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言论记录:
《论语》
文化成就
《论语》书影
樊迟问仁。子曰: “ 爱人。”
孔子关于“仁”、“礼”的言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的学说的影响
1、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他所提出来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曲阜孔庙

孔子学院
某学校祭孔仪式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三、 百家争鸣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家——墨子
墨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③提倡节俭
《墨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
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儒家——孟子
孟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①主张“仁政”
②民贵君轻
③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战国时期
道家
①治国要顺应自热和民心
②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③要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
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 1、时期:
2、派别:
3、主张:
4、代表作:
战国时期
法家
①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②树立君主的权威
③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治理人民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韩非子》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
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不能因循守旧。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坚持改革。
兵家
战国时期
孙武——
《孙子兵法》
孙膑
春秋时期
百家争鸣带来的影响?
1、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儒家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家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法家
墨家
课堂练习
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
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 )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2.《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认识最准确的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B
B
C
课堂练习
4.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
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请儒家真谛
②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已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B
课堂小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春秋》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老子》
庄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墨子》
“仁”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轻”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法治”“中央集权”
“兼爱非攻”
礼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