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聪明的牧童 1(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聪明的牧童 1(沪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3-03 12: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聪明的牧童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本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尊贵的国王,一个是身份低下的小牧童。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常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回答了国王底问题。课文分两个部分:第一节为第一部分,概括写聪明的牧童,远近闻名。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具体写国王提出三个刁钻的问题,聪明的牧童出色地回答问题。国王从一开始的半心半疑到后来被牧童的过人机智所折服。小牧童尽管身份卑微却始终充满自信,落落大方,这些都可以给孩子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7个,积累句子1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牧童回答的话,针对他的回答,学习提出问题,体会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3.联系像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阳光都跑到你的心里去了”的意思。
教学媒体:演示文稿。
课前准备:
教师:幻灯片、录音、小黑板、生字卡。
学生:自学生字;理解“究竟、永恒”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提问、引入新课。
1.师:我们来做一个“智力大冲浪”的游戏。
老师这有三个有趣的问题(出示课文中国王提出的三个问题),谁来读?
(1) 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
(2) 那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3) “永恒”有多少秒钟?
2.理解句中的词义:
“究竟”可通过换词法理解。
“永恒”,你能猜测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
3.读了这三个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4.是啊,确实这三个问题无法正面回答,你们知道吗?这三个问题是一个国王出的,他为什么要出这三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30课。
5.学生齐读课题。
6.出示第一节
理解“牧童”(即“放牛放养的孩子”。)
二、学习课文、回答问题。
1.可是这么难回答的问题,牧童能回答吗?他的回答国王满意吗?轻声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答。
2.牧童的回答一定妙极了,究竟妙在哪里呢?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轻声读课文第二节,用“ ”划出国王的问题,用曲线划出牧童的回答。
同桌对读 、 指名读。
3.让我们来看第一次回答,牧童说:“国王殿下,请您……”大家想一想,国王听了牧童的回答会怎么想?出示说话练习:
听了牧童的回答,国王心想 。
4.总结出:转移法。
国王也为难了,就把问题推给了别人,这叫转移法。
5.还有哪一次也同样使用了转移法呢?
6.那么第三次回答牧童又使用了什么方法使国王听了连连点头,拍手称快呢?出示第三次回答。
7.请你说说你觉得牧童的回答巧妙在哪儿?
8.师总结出举一法。
9.有感情地师生对读(牧童的回答充满自信)
10.师总结:你们看,这个牧童用自己的智慧,有时用“转移法”,有时用“举一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可真是一个聪明的牧童。
三、通过答案,感悟智慧。
1.这真是一个聪明的牧童。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节的这句话。(媒体出示这句话。“因而”下加点。)
“因而”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所以、因此等)换个词再读这句话。
设计两组练习,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一组:
(1)( ),因而远近闻名。
(2)( ),因而( )。
第二组:
(1)( )无论……都……( ),因而远近闻名。
(2)( )无论……都……( ),因而( )。
句式练习并交流。
2.师:牧童的回答令国王折服,齐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妙,妙极了!”)
3.师:你们满意牧童的回答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答案?
四、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牧童的故事我们学完了,你还知道哪些聪明人的故事呢?
2.请大家收集一些关于聪明人的故事,然后我们来开一个小小故事会,好吗?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堵( ) 尼( ) 磨( )
都( ) 泥( ) 魔( )
2.造句
无论……都……( )。
附板书: 聪明的牧童
远 近 闻 名
海洋中有多少滴水?
回答三个问题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永恒有多少秒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