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拜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拜年》是根据湖南花鼓音乐改编而成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五声徵调式。这是一首只有两个对置乐句组成的复合乐段,前奏和中间扩充部分(间奏)用了同一素材;间奏用了模拟锣鼓声的“咚咚锵”衬词,增强了欢庆的气氛。热烈、欢快的旋律,唱出了人们耍狮子灯、闹龙灯、庆新年的欢乐场面,特别是配上打击乐器后,更是锦上添花,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轻快、愉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出歌曲中热闹、喜庆的过年情境,从中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通关模式,在教学中运用聆听感受、歌唱表现、打击乐伴奏等方式, 体验并准确表达歌曲情绪,并能准确演唱歌曲,把握好音准和节奏。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树立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视唱、歌词节奏朗读以及力度设计等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湖南人过春节时的习俗,感受歌曲的欢乐、喜庆气氛,并能用轻快、愉悦的歌声进行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在小组中和组员讨论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小鼓、锣
教学过程:
聆听导入
师: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曲子,请你们听听、看看,并想想,这首歌让你们想到了哪个节日?
(播放《节奏序曲》音乐视频)
生:春节
师:每个地方过春节都有,我们要到湖南去看看,湖南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
(出示课题《小拜年》)
聆听歌曲
初次聆听
师:请大家仔细听听,歌曲里,湖南的人们在过年时都有哪些活动?
生:(各抒己见)
师:在大家所说的这些活动里,最有特点的要算湖南狮子灯了。
(介绍湖南狮子灯)
师:狮子灯表演时需要锣、鼓助兴,在歌曲里也藏了锣、鼓声。
再次聆听
师:请你们用耳朵来找找,锣鼓声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
(播放歌曲录音)
生:在“咚咚呛”部分。
学唱“锣鼓声”
请生按“咚咚 呛 | 咚咚 呛 | 咚咚 呛呛 | 咚咚 呛 | ”节奏模仿锣鼓声。
出示“锣鼓声”部分旋律,请生找出该旋律规律,唱准6和5,并视唱旋律。
完整唱“锣鼓声”,加上动作表演。
4、师生接唱,生唱“锣鼓声”。
四、合作闯关学歌曲
师:热情的湖南小朋友要邀请我们加入狮子灯的表演,可是狮子灯表演需要的锣和鼓,要通过同学们集体合作,用你们的聪明智慧闯过三关,才能得到锣和鼓,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任务一:能准确演唱《小拜年》歌谱
通关秘语:整首歌曲只用了四个音,唱好四个音,唱准附点节奏!
师:湖南小朋友真贴心,还为我们准备了通关秘语,下面,请按照通关秘语的提示,和你的小组伙伴一起开动脑筋吧!
(小组合作讨论,找到歌曲所用的四个音,并找到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四个音是1、3、5、6
师:跟着钢琴、带上手势我们来唱一唱这四个音。
师:再找找,附点节奏出现在什么地方?
生:出现在“狮子”“拜个”上。
师:我们来唱唱这两个附点节奏。
任务二:准确读好《小拜年歌词》
师:这次,通关秘语没有给我们提示,请你先和小组伙伴一起开动脑筋,思考一下怎样才能准确读好歌词。
(小组合作,思考读歌词时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把歌词读好)
生:(按照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的方法,进行歌词朗读)
任务三:为《小拜年》添上不同的力度。
先回顾所学过的mf和f两个力度记号
小组合作讨论,三个括号里应该都上什么力度记号更合适。
请个别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全体按该小组汇报的力度进行演唱。
锣鼓表演
认识锣和鼓,掌握两种打击乐器的敲击方法。
全体学生分为鼓组和锣组,两组进行模拟配合。
请个别学生上台实践,其它学生演唱歌曲。
师进行评价总结。
课后总结
师:请你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各抒己见)
(下课,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