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咏雪》
课题导入:
共同回忆与雪有关的诗句:
1.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基本内容。
二、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作家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一类,主要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一些面貌,是魏晋以来门阀世族崇尚清谈的结果。)全书原八卷,今本共三卷,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改革”、“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类,记述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世说新语》保存了从汉至晋有关社会政治、思想、宗教、文化,以及上层社会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其文学价值在志人小说中也是最高的,它善于刻画人物,往往只记述人物的只言片语或一二举动,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精神世界。
二、重点研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疏通文意,品味内容
1. 初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明确: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差不多,略微。
拟:相比。
未若:比不上,不如。
2.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思考探究
3.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
明确:第二个比喻更好。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抓住雪花飘落的情景如柳絮飞动,写出了雪花纷飞的样子,既有物象,又有意蕴。“撒盐”一喻只描绘出了雪的颜色和形态,无意蕴美。
鹅毛、棉花、花瓣、小水晶等。
4. 思考: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一种赞扬和敬佩,也表明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三、心灵回响
雪
余秋雨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
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
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
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典例精讲:
一、考点链接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要理清
1. 何谓顺序
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
2. 记叙文常见写作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果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3. 考题形式
(1)本文划线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作用/好处是什么?
(2)能否将第×段移至第×段后?为什么?
(3)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答题方法:辨方法+析作用
(1)辨方法:读文章时,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乱现象或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2)析作用
第一步:简述内容,即简要概括文段或句子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作用
①顺叙: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②倒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引人入胜;使叙述有波澜,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主题;为下文作铺垫;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
二、精典例题
流泪的核桃
①迟磊的妈妈迟清歌是市医院的骨科主任,他自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在妈妈手下实习。有一天,他正在查房,忽然被迟清歌叫了过去,让他去给一个胯骨骨折的女病人交住院押金。
②迟磊很纳闷,在市里,他们家并没有什么亲戚啊。这时,女病人的家属——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找到了他,说出事的是他娘,“我娘说找迟主任的,我家是灵寿县大槐乡的,我叫孙小辉……”迟磊如头顶响起一个焦雷。
③那是迟磊被收养前的故乡啊,他原来的名字叫孙大明,父亲因事故去世,母亲无力抚养他们哥俩,于是把他送给了迟清歌抚养,改名叫迟磊。当时,迟清歌还给了母亲一笔钱。
④在迟磊的记忆中,母亲对他很严厉,尽管家里有一棵很大的核桃树,每到秋天总能收获满满两大竹篮核桃,但母亲在弟弟患了败血症以后,总是把刚收获的核桃收起来,说是要卖了给弟弟治病,只留一些破损的小核桃给他吃。有一次,馋嘴的他偷吃了核桃,被母亲撞见后,还挨了一顿狠打。
⑤跟着迟清歌来到市里后,迟磊就再也没缺过核桃吃。而且迟清歌买给他的核桃仁饱皮薄,看得出是精心挑拣的。迟磊在迟清歌身上找到了妈妈的温暖,他心里只有一个母亲,那就是迟清歌。
⑥母亲的受伤入院,让迟磊又勾起了对往事的伤感。当时为了给弟弟治病,母亲连他都卖了。他甚至认为,母亲是为了讹迟清歌的钱,再次找上门的。所以,当迟清歌要求他到医院顶替弟弟照看母亲时,被他断然地拒绝。
⑦“她是你娘啊,你不能这样!”在迟清歌的强烈要求下,第二天,迟磊赌气地来到了医院,见到母亲时也不搭理,甚至说:“当医生也不容易,我妈也没有攒下多少钱,你们以后没事就别来找我们了……”
⑧“哥!你咋能这么和娘说话呢?”孙小辉吃惊不已。迟磊冷笑:“你不用叫我哥,你姓孙,我姓迟!”
⑨“啪!”走进病房的迟清歌抬手打了迟磊一个耳光。她痛心地告诉迟磊,说他母亲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把他送给她的,而他这么多年来吃的核桃,一直是母亲偷偷送来的……迟磊呆住了,一时难以置信。
⑩孙小辉说:“哥,你吃的核桃皮薄,用竹竿打落容易破损,娘是瞅准了大核桃,爬梯子亲手去摘的。这次就是那几只大核桃长得太高了,娘在梯子上站不稳才摔成这样的。我还以为她是为了多卖钱,现在才知道,那些千挑万选的核桃是给你留的呀!”
?迟磊望向母亲,母亲的眼神里闪烁着愧疚,更有疼爱与不舍。迟磊颤抖地伸出手,母亲慌忙紧紧握住。“娘!”迟磊哽咽地叫了一声,母亲微笑着答应:“哎!”笑容还没绽开,泪水已经潸然而下。
文章的3—5段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插叙。交代迟磊的身世以及与生母养母的情感纠葛,为下文迟磊了解生母的病因以及到最后理解生母对自己的爱作铺垫。
拓展阅读: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相互庆贺。(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改悔的想法。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是(怕)自己年纪已经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于是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赏析】《周处》是《世说新语》中所记故事的主人公。周处(238年—299年)据陆机《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周处死于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口语交际:
文言文断句之从语意看停顿
1. 前后语意发生转折地方,要在转折连词前停顿
例: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转折,转折连词“而”前应停顿,处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 今为一词,古代为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停顿
例: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处理为: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语助词,句子开头,强调语气,后应停顿,所以处理为:夫//战,勇气也。
4. 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要停顿
例: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唐雎不辱使命》
为了突出强调“虽千里”(即使千里),所以应在“千里”后停顿,停顿为:虽千里//不敢易也。
友情提示: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会把意思读错。
例: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视”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是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不能断开。“故”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应停顿。最后应读为: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结:
1. 前后语意发生转折地方要停顿。
2. 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停顿。
3.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4. 突出强调的地方要停顿。
5. 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
本课总结:
一、知识清单
1. 字音字形
谢太傅(fù) 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柳絮(xù)
无奕(yì) 道韫(yùn) 王凝之(níng)
2. 词语解释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谈论议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
(5)何所似:与什么相似? (6)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3.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二、总结提升
《咏雪》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撒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谢道韫用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她兄长的地方。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脍炙人口,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于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据《晋书》本传记载,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30分钟)
﹡1. 掌握字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王凝之 ( ) 无奕( ) 道韫( )
2.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家。
﹡3.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欣然: 差:
拟: 未若:
因:
﹡﹡4.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
b.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 “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d. 《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人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e. 请闭上眼睛,想象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1)纷纷白雪像 。
(2)咏雪的古诗句:
﹡﹡5. 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答案:
1. fù zhòu chā xù níng yì yùn
2.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文学
3.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古今异义词,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差不多,略微。
拟:相比。 未若:不如。
因:乘着,就着。
4. a.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b.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 “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仅比喻了雪的颜色。
d.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e. (1)纷纷白雪像白色的花朵、玉般的精灵、上苍派下的天使、大地期盼的神灵……
(2)咏雪的古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3)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