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知识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知识讲义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4 19:5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课题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20世纪80年代末,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目前,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华传统文化将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和孔子思想学说的重要载体,《论语》必定为知识经济熏染的时人含英咀华。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论语〉十二章》。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二、难点
1.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2.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修养。
课文精析:
一、整体感知
1. 背景简介
关于《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关于孔子:
生卒年 前551—前479 名 丘 字 仲尼
朝代 春秋 籍贯 鲁国陬邑
社会
地位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封建社会中被尊为“圣人”。
主要
贡献 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
2. 课文概览

本文主要是谈求知和修养的问题,给人以指导和教育。
二、重点研读
1. 文章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又是讲个人修养的?
明确: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2. 应该怎样看待曾子的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能够经常地反省检查自己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人应该反省的是多方面的,曾参反省的这三个方面是从他的个人经历和认识提出的,的确是很重要的方面。
3. 如何看待孔子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
明确:孔子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过程,有其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 如何评价“温故而知新”这种学习方法?
明确:“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古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5. 孔子是如何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
明确: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仍有其价值。
6. 孔子对颜回的夸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人生追求?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明确:孔子在这里连续两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会自得其乐。
7. 孔子对待荣华富贵的态度如何?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甘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过这样清苦的生活也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道德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接受的,这些东西对他而言如天上的浮云一般没有意义。
8. 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
明确: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这句话,对于指导我们待人处事、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9. 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
明确:“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10.如何看待“博学”与“笃志”的关系?
明确:“博学”与“笃志”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非常关键的两大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知识渊博,犹如一颗好的种子,意志的坚定好像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如果没有一个坚定而正确的方向,知识越渊博,思想越混乱,因为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摇,所以要笃志。
三、迁移拓展
《论语》距今两千多载,今天读来同样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选段,举例谈谈在当今社会学习《论语》的意义何在?
明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则告诉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会自得其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即使在当今社会仍然使我们受益无穷。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
典例精讲:
一、考点链接——成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考点解说:
在中考语文试题中,成语运用一直备受命题者青睐。命题特点一般是把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等与所设置的语境结合起来设置试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方法指引: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训练,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三)看成语的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六)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七)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八)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二、典例精讲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 。
答案:粮食来之不易,我国餐饮浪费食物现象非常严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信息的提炼与概括,以及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信息要抓住材料中的主要语句,加以提炼。如【材料一】中,是大家熟知的一首小诗《悯农》,主要内容是说粮食来之不易。【材料二】从第一句话可知主要讲我国餐饮粮食浪费情况,从“800万吨”“300万吨”“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等可得出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严重。针对此现象,可以得出相应的对策,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经典品读:
名著资料卡
作品 《文化苦旅》 作者 余秋雨
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市),国际著名_?????????_学者、_?????????_、_?????????_、_??????_、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现任_??????è???????????é???§?é?¨???é??_院长、_???é?¨?§?????¤§?????????è????????é??_院长,曾任_?????·?????§???é??_院长、上海剧协副主席、_é?????è??_评委。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_???????????????_初的中国大陆最_???é?????_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_??°???_、_é?????_等地也有很大影响。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_è?????_、有效传播”于一身,以整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为守护和解读_????????????_作出了先于他人的杰出贡献。
作品简介
《文化苦旅》是一本文化散文集。它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了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文化苦旅》走出了往昔散文的靡靡之音,以一种大手法书写历史、感悟人生,重点突出对“人”的思考,以悲悯情怀书写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症结,尽管也难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给人以厚重、以沧桑、以震撼、以启迪。同时他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拘一格的形式来叙事、抒情,博得了外观上的审美愉悦。
名言欣赏
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 《阳关雪》
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沙原隐泉》
山水还在,古迹还在,似乎精魂也有些许留存。最近一次去苏州,重游寒山寺,撞了几下钟,因俞樾题写的诗碑而想到曲园。曲园为新开,因有平伯先生等后人捐赠,原物原貌,适人心怀。曲园在一条狭窄的小巷里,由于这个普通门庭的存在,苏州一度成为晚清国学重镇。当时的苏州十分沉静,但无数的小巷中,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无数厚实的灵魂。正是这些灵魂,千百年来,以积聚久远的固执,使苏州保存了风韵的核心。
——《白发苏州》
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我的家乡山岭丛集,十分闭塞,却有一条河流悄然穿入。每天深夜,总能听到笃笃笃的声音从河畔传来,这是夜航船来了,船夫看到岸边屋舍,就用木棍敲着船帮,召唤着准备远行的客人。山民们夜夜听到这个声音,习以为常,但终于,也许是身边的日子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许是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笃笃笃的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不知是哪一天,他们吃过一顿稍稍丰盛的晚餐,早早地收拾好简薄的行囊,与妻儿们一起坐在闪烁的油灯下等候这笃笃声。
——《夜航船》
本课总结:
一、知识清单
1. 识记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省(xǐng) 罔(wǎng)
殆(dài) 逾(yú)矩 箪(dān) 肱(gōng)
焉(yān) 笃(dǔ)
2.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3. 古今异义
⑴有朋自远方来(古义:指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⑶可以为师矣(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4. 词类活用
⑴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⑵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⑶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内容,新的理解,新的体会)
⑷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⑸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一词多义
6. 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⑵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 成语积累
(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温习。故,旧的。
(2)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比喻到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而不应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
二、技巧总结(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能力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为: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其次,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最后,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⑴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⑵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⑶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⑷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⑸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⑹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5分钟)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愠( ) 三省吾身( ) 逾矩(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不堪其忧( )
曲肱( ) 笃志( )
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 ⑵人不知而不愠
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传不习乎
⑸三十而立 ⑹五十而知天命
⑺六十而耳顺 ⑻学而不思则罔
⑼思而不学则殆 ⑽不逾矩
⑾子在川上曰 ⑿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⒀曲肱而枕之 ⒁必有我师焉
⒂择其善者而从之 ⒃博学而笃志
3. 填空
⑴《论语》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共 篇。孔子,名 ,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表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 。
⑶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欢迎。
⑷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 , 。”
⑸曾子认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⑺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⑻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⑽写出在《论语》中出现过,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⑶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⑴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 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C.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吃粗粮,喝白水,弯曲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 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德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⑵谈谈你对这两个语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答案:
1. yuè yùn xǐng yú wǎng dài dān kān gōng dǔ
2. ⑴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生气,发怒。⑶真诚,诚实。⑷老师传授的知识。⑸站立,立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⑹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⑻迷惑。⑼有害。⑽超越规范。⑾河,河流。⑿以……为乐趣。⒀弯着胳膊。⒁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⒂指好的方面,优点。⒃忠实,坚守。
3. 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 20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家 教育家
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⑸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⑹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⑼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⑽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4. 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知道学习,就会有害。
⑵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⑶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
⑷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5.(1)B(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的不仅仅是能不懂就问,而是能举一反三,能从他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2)一个有仁德的人应该安贫乐道(忧道不忧贫),无论贫富都应当自觉追求精神的完善,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