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16张PPT+教案+1个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16张PPT+教案+1个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4 11:44:02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人教新教材必修上
第八单元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五律
抗战
蓉君
山河含血泪,国难有词悲。
忍辱经年过,偷生忘岁微。
英杰多赴难,勇士马革回。
众志成一快,驱敌虏尽灰。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1927年东方会议
探究一: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原因
材料一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田中奏折》)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原料及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国内不稳,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材料三:1931年7月,蒋介石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剿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即不能御侮;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即不能攘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
材料四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材料五
1937年上半年始,美英法三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1.9%、9.5%和15.5%……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实力,为保持自己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英法美对德意日的步步进逼政策姑息迁就,以赢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日本为什么要侵华?
(1)灭亡中国,称霸东亚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
(4)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实行绥靖姑息政策。
2.日本为什么要首先侵略中国东北?
(1)历史原因
(2)现实因素:地理位置;物产资源。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爱国力量
局部抗战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
东北军民
“九一八事变”后由东北军旧部和民众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1931年,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核心)
国民党
爱国官兵
①“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十九路军淞沪抗战
②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同年,二十九军长城抗战(宋哲元)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爱国民众
工人罢工、募捐;工商业者抵制日货;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到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建立过程
1931年日本侵华(9.18事变;华北事变)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15日庐山会议上中共递交国共合作宣言
7月17日蒋介石发表《抗战宣言》,宣布正式抗战开始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中共军队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
1937年3月,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到全面抗战爆发时,陆军已整理和尚未整理的部队共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加上特种部队,共约170余万人。……到1937年上半年,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山西、绥远、晋察等区第一期防御工事构筑基本完成。并修整江海防要塞,到1937年上半年,南京、镇江、江阴、宁波、虎门、马尾、厦门、南通、连云港等9个要塞区整建完毕。……1936年3月国民政府明令实施兵役法,到年底,征集首批新兵5万名入营训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知识链接:国民党在全面抗战前的军事准备
成立国防决策机构、拟定国防作战计划、统一军队编制等

治:以华治华

济:以战养战

化:奴



学校每周定时升降日本和伪满洲国国旗,向日本天皇和伪满洲国皇帝行90度鞠躬礼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之——史料实证: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被残杀的男女村民的头颅
万人坑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手提人头
日军开展杀人比赛
被日军细菌弹杀死的中国青年
日军在上海开设的慰安所
1931
1937
1945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日本侵华原因
日本侵华历程
日本侵华罪行
局部抗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既定国策
2.经济危机
3.国共内战
4.国际绥靖
九一八事变
东北
一二八事变
上海
伪满洲国
东北
华北事变
华北
政治:以华制华
经济:以战养战
文化:奴化教育
军事:屠杀等
中共
东北军民
国民党爱国官兵
民众
爱国人士等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2.救亡运动高涨
3.中共的推动
4.国民党政策转变高中历史新教材试讲
——从局部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
人教新教材
必修上
中外历史纲要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试讲教材)
教学理念:
本课将以课本内容为基础,以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诗词及音视频材料等为载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史料的展现,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阅读分析能力共同完成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形成对于抗战历程的全面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作为第八单元三课内容的第一课,起到了引领整个单元内容的作用。从宏观上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从三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到四十年代末解放战争胜利的整个过程,同时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民族的牺牲以及和平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教材将抗战的内容分成两课来讲,23课讲的是抗战扩大历程,24课讲抗战胜利的过程,最后25课讲解放战争。
具体看本课教材由“局部侵华”、“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罪行”这三小节内容构成。所以应将授课重点放在日军侵华行为的不断扩大与中华民族的抗争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上。而抗战的胜利与胜利意义应放在下一课讲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宁夏的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主要集中在宁南地区,对于历史课的基础较差,且由于在试讲前未曾学习到原人教版第四单元的近代史内容,所以对本课相关内容缺乏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仅停留在过去影视作品或书籍介绍的认识层次。同时刚上高一一个多月,正确认识历史实质的能力还不足,对于一些专业用语的定义了解也较少,背景知识的把握也还不到位。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情感的引领带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多种材料,尤其是图文音视频材料,从旁指导,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学习和思考。
单元课标要求: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本课课标要求: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
2、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3、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认识日本侵华的原因。
时空观念:认识从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民族的抗争历程。
史料实证:借助史料认识日本侵华的原因,分析西安事变的影响,了解日本侵华的罪行。
历史解释:理解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家国情怀:了解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抗争事迹,培养民族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侵华历程与罪行,中国军民的抗争史实。
教学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通过史料的展现,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阅读分析能力共同完成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形成对于抗战历程的全面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自己撰写的诗词作为情境导入的内容:
五律
抗战
蓉君
山河含血泪,国难有词悲。
忍辱经年过,偷生忘岁微。
英杰多赴难,勇士马革回。
众志成一快,驱敌虏尽灰。
(这首诗写于2018年10月9日,就是为了配合上课使用所写。)
给学生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涵:首联是点明抗战主题,颔联所指是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颈联是说明中国民众抵抗日本侵略的牺牲行为,尾联是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因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
根据这首诗的四联内容分别引导本课内容的讲解,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程和中华民族抗争的史实,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借助这一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文学角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二、新授
1、借助教材导读框中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所提及的相关内容,用地图的方式演示日本侵华的预谋和进程。
2、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向学生解释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的含义。
3、借助史料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
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田中奏折》)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原料及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国内不稳,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1931年7月,蒋介石声称“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故不先剿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即不能御侮;不先剿平叛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即不能攘外。”
——李云峰《二十世纪中国史》
材料四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材料五
1937年上半年始,美英法三国工业生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1.9%、9.5%和15.5%……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的实力,为保持自己的殖民地和海外利益,英法美对德意日的步步进逼政策姑息迁就,以赢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借助这五则材料引领学生总结出日本侵华的原因:
(1)灭亡中国,称霸东亚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
(4)西方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实行绥靖姑息政策。
同时介绍日本率先从东北地区开始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现实因素:地理位置;物产资源。
4、向学生展示抗战的地图,在地图上逐一介绍日本局部侵华的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事迹。
其中日本侵华历程需通过时间轴在黑板上做一演示,而中华民族抗争借助课件进行展示,一方面加强对时间线索的学习和认识,另一方面加强对空间变化的理解。
爱国力量
局部抗战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中国共产党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表抗日宣言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
东北军民
“九一八事变”后由东北军旧部和民众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1931年,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核心)
国民党爱国官兵
①“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十九路军淞沪抗战②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同年,二十九军长城抗战(宋哲元)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爱国民众
工人罢工、募捐;工商业者抵制日货;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到1935年抗日救亡运动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老师可以根据授课情况补充爱国民主人士的抗争事迹,即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的事件。也可补充十九路军福建事件等。
5、在讲完局部侵华和局部抗争的史实基础上,借助教材介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6、总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2)民族危机加剧
(3)中共主动推动统一战线形成
(4)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介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可以补充国民党在三十年代对于抗战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国民党在抗战时的作用:
1937年3月,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到全面抗战爆发时,陆军已整理和尚未整理的部队共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加上特种部队,共约170余万人。……到1937年上半年,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山西、绥远、晋察等区第一期防御工事构筑基本完成。并修整江海防要塞,到1937年上半年,南京、镇江、江阴、宁波、虎门、马尾、厦门、南通、连云港等9个要塞区整建完毕。……1936年3月国民政府明令实施兵役法,到年底,征集首批新兵5万名入营训练。
——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知识链接:国民党在全面抗战前的军事准备,成立国防决策机构、拟定国防作战计划、统一军队编制等
7、进入全面侵华后,日本在华侵略罪行的介绍:
政治上:伪满洲国、溥仪、汪精卫
经济上:掠夺军需、抢夺民财、争购粮食
文化上:奴化教育、学习日语、愚民政策等
军事上:南京大屠杀、在根据地的三光政策、重庆轰炸、细菌战部队、慰安妇等
8、借助日本侵华史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之——史料实证: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B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9、本课知识点总结: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日本侵华原因---日本局部侵华---日本侵华罪行---中国人民反抗行为
10、播放抗战歌曲的视频,培养学生民族感情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感悟家国情怀。
课堂小结:
1、日本侵华野心蓄谋已久,在经济危机、国共内战、国际绥靖的基础上日本开始局部侵华。
2、自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日本侵华范围越来越大,最终到七七事变时形成全面侵华态势。
3、自日本侵华伊始,中国民众就不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反抗侵略的行动。最终在中共的主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4、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全面了解日本侵华罪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所试讲的本课教材,是第八单元起始课,需要将单元导读的内容在上课时也做介绍,整体看来从139页导读到144页正文结束,六页教材,内容极其详细,设置了非常多的史料和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针对高一学生的学情水平将日军侵华史实进行了相对较为详细的介绍,但由于时间问题,对中国军民反抗侵略行为的介绍略有不足,这一方面是试讲时我校高一学生缺乏相关知识基础,二是我采取了传统式授课方式而非翻转课堂或网络教学,三也在于教材设计时涵盖了相对较多的知识点,对于我个人来讲,备课时对教材知识点取舍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毕竟这是相对旧教材来说全新的新内容,不好掌握。
所以我个人认为知识容量还是很大的。但是考虑到现在网络环境的发展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新教材在使用时如果能多利用电子设备、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和课后复习工作的话,新教材的知识容量设计的还是比较合理的。不过考虑到国家各区域教育资源分布及教师学生的水平差异,可能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本课教材通篇渗透着十四年抗战的大概念,引领着师生对于抗战的重新认识。明确的阐释了日本侵略行为的原因和具体的侵略暴行,引领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日本侵略野心和暴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信可以避免近年来个别无知人士对日本侵华行为的扭曲观念,培养他们形成合格国民所需要的理性观念。教材通过对中华民族不屈抗争行为的介绍,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本课内容是非常适合渗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课,也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史的重要篇章。教材对民众抗争的着墨,非常好的结合了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试讲的一些个人感受,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PAGE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