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公开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公开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9-11 19:48:2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3、能初步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简单应用
第四章 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一、质量守恒定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请注意观察以下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2)观察反应产生的现象
(3)反应前和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

演示实验1小结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2小结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     M2
演示实验3小结
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讨论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演示实验4小结
盐酸 + 碳酸钙 → 氯化钙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在密闭容器中
实验中托盘天平为什么不平衡?
想一想
浮力!
  波义耳的实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了什么物质?
动脑筋?
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分子数目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可运用定律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___g。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3
9.6
0.48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C、H
O
B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作业:
1、课后复习本节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完成一课三练习题1~13(共41张PPT)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怎样判断化学反应已经发生?
化学反应的实质:
被破坏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变成 形成
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还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 会发生颜色变化、或生成沉淀、产生气
体等现象。
想一想
下面是什么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你会写它们发生化学变化的表达式吗?
1、铁在氧气中燃烧:
2、硫在氧气中燃烧:
你猜得着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4.5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
(2)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3)点燃白磷,观察产生的现象
(4)冷却后称量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演示实验1小结
M1 = M2
产生的现象为:
得出结论: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
的质量相等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
(1)在烧杯中放入蓝色硫酸铜溶液,
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2)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3)倾斜烧杯,使二者反应。观察现象:
(4)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演示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 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硫酸铜
硫酸钠
氢氧
化铜
化钠
氢氧
演示实验2小结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     M2
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
总质量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实验3: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演示实验3小结
在开放容器中
M1 > M2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讨论
如何证明石蜡和氧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在实验中,石蜡和氧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演示实验4: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前后质量测定
演示实验4小结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在密闭容器中
M1 = M2
演示实验5: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演示实验5小结
M1 >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M1 = M2
观察到的现象:
产生无色气泡。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无盖时(开放容器内)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波义耳的实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增加了,增加了什么物质?
动脑筋?
判断对错:
1.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 )
×
2.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 )
×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2. 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
3.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二、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元素种类变了吗?
元素质量变了吗?
分子数目变了吗?
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种类呢?
分子种类呢?
不变
改变
可能改变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 观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不 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 观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了该定律,对我们有什么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1. 进行有关的计算
2.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3.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可运用定律:
2、 将24.5 g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质量14.9 g,则产生气体____g。
3、加热10 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后称得残留物的质量总和为9.52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1、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3
9.6
0.48
5、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4、已知石蜡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判断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
C、H
O
B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的计算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内容
内容
原因
原因
应用
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小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作业:
1、课后复习本节内容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完成课本P114页《讨论与交流》
3、课本P117页《习题4.3》第1题
2005年11月制作于兴海学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