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含答案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声音的产生与振动有关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东林书院名联,其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
A.气体、液体、固体
B.气体、气体、固体
C.气体、液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4.有经验的木工在购买木梁时,为了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什么选择木梁的(
)
A.空气传声
B.固体传声
C.液体传声
D.真空不能传声
5.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6.(哈尔滨中考)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___传到观众处。
7.遇到大风天气,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由(
)
A.空气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
B.树叶振动产生并由空气传来的
C.树叶振动产生并由大地传来的
D.空气振动产生并由固体传来的
8.小强在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____。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10.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最快
B.空气中最快
C.水中最快
D.钢铁中比水中快
11.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为340m/s
B.空气中声速一定为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D.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2.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比较小,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了
D.桥洞是对称的,回声和原声互相抵消
13.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到听觉神经的
D.饼干太干了
14.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B.只要是入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
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2.5s后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则打雷处距小明________m
16.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璧、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
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17.大音乐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命运》《田园》英雄》等,有些作品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B.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8.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座高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望山跑死马”就是这个道理。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喊,听一下回声,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估计距离。如果一个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后听到回声,那么我们可以断定(
)
A.高山距人大约1700m
B.高山距人大约3400m
C.高山距人大约170m
D.高山距人大约340m
答案
振动
B
A
B
C
振动
空气
B
小
大
小
真空不能传声
理想化实验法
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物体发生时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转换法
D
D
C
C
C
850
回声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