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喜鹊钻篱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5课《喜鹊钻篱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24 07: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喜鹊钻篱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表演唱《喜鹊钻篱笆》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课内容,歌曲《喜鹊钻篱笆》是一首贵州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五声宫调式,4\2拍,单乐段结构。歌曲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欢快的律动展现了彝族儿童游戏时载歌载舞、无比欢快的心情。“阿西里西”为“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求堵啦来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该教学设计力求从音乐本体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诠释音乐。力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体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智慧的学生个体,无论教学导入、教材挖掘还是学生创编活动的设计都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的创新能力。
四、学情分析
少数民族歌曲对学生而言稍感陌生,但律动鲜明,符合低段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们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高,体验音乐的热情高涨。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等,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为主线,创新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寓教于乐,得到美得熏陶。本课一课时完成。
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速度掌握歌曲的节拍特点。
2.能伴简单肢体律动演唱歌曲。
情感目标
感受歌曲活泼跳跃的情绪,通过了解歌曲中彝族语汇的含义,体验彝族儿童游戏的欢快心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自我分析、体验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歌曲欣赏,了解歌曲语言、节拍节奏特点,体验歌曲律动。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载歌载舞的音乐创新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彝族 词汇“阿西里西”“求堵啦来嗡啊”的含义和反复记号。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律动,以欢快的情绪和简单肢体动作载歌载舞。
七:教具准备:
钢琴、音乐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分钟)
1、 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室并做好上课准备
2、 师生问候,一起律动《爱我中华》
3、 56族的兄弟姐妹是一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与文化。唱唱曾经学过的歌。
导入学习彝族歌舞游戏《喜鹊钻篱笆》。
二.新课教学
(一)做一做(3分钟)
1. 邀请3位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全体同学一起练习:
(二)唱一唱
1.仔细聆听,听到彝族小朋友的呼喊声时举手示意。
2.了解喊声意义,学一学。
3.再次聆听,听听他们在唱什么?
①阿西里 西,是什么意思?
②你还听到了什么?
③学一学他们的语言
④分析节拍及其强弱规律,击拍念歌词,理解歌词大意。
将音乐节奏律动贯穿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间。
4.歌曲学唱(20分钟)
①仔细聆听歌曲,老师演唱了几遍?认识反复记号。
②随琴逐句学唱。
③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歌曲。
④完整演唱歌曲。
⑤表情该如何?再次演唱。
⑥边拍手边唱。
5、创新演绎(10分钟)
1.学习彝族舞基本脚步:三步一跳。
2.前奏及各句歌词自主动作设计,
3.跟着音乐演一演
4.拓展欣赏《阿西里西》
5.歌舞游戏表演。①随节拍表演;②随音乐表演。
循序渐进的展开创编,简单设计符合歌曲律动的舞蹈动作。
小伙伴们牵手歌舞,快乐气氛弥漫。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空间,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我体验,自我表演。
三、课堂小结,老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