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过大年 冀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9课 过大年 冀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9-24 07: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
《过大年》




第19课 过大年
一、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大年》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感受过新年的气氛,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模拟过新年的生活场景,如做花馍,蒸花糕,剪窗花及新年娱乐等。因此,我选择制作花馍或点心这一个部分进行教学, 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尝试用搓、压、揉等方法用面或彩泥等材料制作花馍或点心。
2、了解过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感受过年的快乐。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表现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表现欲,制作漂亮的花馍。
活动准备:
1、收集与过年有关的音像资料,图片、儿歌等。
2、了解当地过年的风俗习惯,收集有关过年的民间故事。
3、学具准备:面团、彩泥、制作工具等。
五、学习领域:综合 探索
六、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谣,你们想听吗?(播放课件)
生:想!
师: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歌谣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读歌谣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很快的把他们带入新年的气氛中)
师:好听吗?谁知道歌谣说的是什么节日?
生:新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年是我国最传统、最盛大的节日,那你们知道年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过年我们要做这些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明白了?
播放课件(Flash动画) “年” 的来历
(听故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年的来历,以及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 吸引学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更大范围地关注社会文化生活, 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从中体会过年的欢乐、喜悦的气氛。)
师:传说中“年”是什么?挂红灯笼放鞭炮是为了……( 把“年”吓跑 ) 但这仅仅是一个传说而已,现在人们过年更多地是为了表示喜庆,表达人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在我们家乡过年有哪些习俗?
生1:收压岁钱,吃饺子……
生2:贴对联,放鞭炮,蒸馒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过年太快乐了,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过大年,(板书过大年)我们来做花馍好吗?
生:好
师:好,我们先和老师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花馍。花馍,是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 。重大节日时,人们把面做成各种漂亮的形状,表达喜庆团圆和吉祥之意。老师给大家搜集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打开课本40页,仔细观察一下各地区花馍的形状、样式、色彩等,再看看学生作品。(通过观察初步感知花膜是什么?以及它的形状、样式、色彩、地区差异等)
师总结:通过图片我们了解到,花膜就是我们开设的手工课——面塑的一种。(因为开设了面塑课,所以孩子们对面塑并不陌生,我觉得这节课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巧巧手们,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漂亮的花馍好吗?
生:好!
师:首先,我们护手油擦在小手上,(防止面团粘手),然后,再和老师一起练习基本技法,揉揉搓搓、压压按按、拉拉卷卷。(提示:做造型时面团要揉均匀,不要有裂缝)
分组创作
师:现在我们就分成六组,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自己做出精美的花馍或点心。
学生自由选材并完成各自的任务。
(目的是:一、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二、懂得选择最适合的造型进行制作,三、共同研究制作方法。)
播放课件《喜洋洋》、《恭喜恭喜》等跟过年有关的背景音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技术上的难题,并指导学生把用过的面团黏在原来的面团上,放在课桌最上方,几种颜色拍成一排。(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整洁的习惯)
七、作品展示
师:现在请把你们精心准备的花馍端上来放到展示台上,大家比一比,谁做得好?你喜欢谁的作品?
生积极发言,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表扬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这么漂亮的花馍爸爸妈妈也一定喜欢,如果我们在家里做花馍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蔬菜汁和面。
结束语:新年代表新的目标,新的希望、新的成功。新年快到了,老师提前预祝大家:新年好!希望大家把今天的花馍带回家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并祝他们新年快乐!(目的是希望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通过孩子们的小手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能传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