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教 课标版_选修3-5_1.3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教 课标版_选修3-5_1.3动量守恒定律的案例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5 09:1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实验目的
(1)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2)探究一维弹性碰撞的特点.

复习回顾
动量守恒定律
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问题一:如果要验证此定律成立,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呢?
问题二:哪个物理量不易测?如何解决?所以物理思想是什么?
两个物体的质量,碰撞前后的质量。
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
速度,转换法
为防止碰后反弹:
【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半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
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
【数据处理】
游标卡尺
需验证:

需验证:


本处主要探讨因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偶然误差。
1.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
而造成误差;
2.若两球不能正碰,则误差较大;
3.O、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
不是统一标准。
【误差分析】
1.
图甲
M
N
O
P
m1
m2
(2)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3.在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必须测量的量是( )
A.小球的质量m1和m2
B.小球半径r1和r2
C.桌面离地的高度H
D.小球起始高度
E.从两球相碰到两球落地的时间
F.小球m1单独滚下的水平距离
G.两小球m1和m2相碰后飞出的水平距离
4.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这是为了使( )
A.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槽口
C.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小球每次都能对心碰撞
B
(5)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
 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问题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两车的质量,碰撞前后的速度
问题2:用不用平衡摩擦呢?怎样测速度?
必须平衡摩擦
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 由 算出速度.
实验过程: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图1
必须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
用两摆球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面内.
A
(1)实验操作
(2)数据处理
①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例: (改2008·宁夏高考)某同学利用如图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
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
质量为m A和m B.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
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θ°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为β°.
若在误差的范内,动量定律守恒则:
如图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
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
(1)还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解析] (1) 球1的质量m1,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
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和立柱高h、桌面高H,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