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沪科教 _选修3-5_3.2原子模型的提出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_沪科教 _选修3-5_3.2原子模型的提出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4 10: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其中。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汤姆孙的原子模型
卢瑟福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
a
α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结果: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大于90o,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思考与讨论:
汤姆孙模型能否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
(2)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
(3)极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大于90o,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1)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
以及该元素在周期表内的原子序数
相等。

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2)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米、原子
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


原子核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体育场
原子
原子核
课堂小结
1、 汤姆孙发现电子
汤姆孙原子模型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核的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3、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米,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米。
【反馈练习】
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
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 )
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方向前进
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
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
被弹回
C、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
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
答案:B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
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
上运动
答案:C
3、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很小,核外很“空旷”
B.原子核的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
C.原子的全部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的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答案:A
答案:AD
4、(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
最接近金原子核时, α粒子符合下列哪
种情况( )
A、动能最小
B、电势能最小
C、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很小
D、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5、(多选)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哪些是不可能存在的( )
答案:BC
6、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图下方的字母)
答案:C
7、如图所示,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总功等于零
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