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版(2015)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9.必读书目整理--编辑工作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连版(2015)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9.必读书目整理--编辑工作表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连理工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0-09-24 09:3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编辑工作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课是在第7、8课学生学会建立工作表,并能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修饰的基础上,介绍工作表的编辑方法、行和列的插入和删除等操作。本课所涉及到的操作是表格建立过程中的常用操作,也是后面学习工作表中的排序、统计图表的制作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课在全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内容也是全书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八年级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感兴趣,并乐于学习。
在我校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下,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也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方式,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依然存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任务的设计难度就不宜过大,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增加拓展性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简单编辑工作表。
2、 能根据需要插入或删除单元格、行或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和综合运用、拓展任务。
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单元格的调整方法,行、列的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达到熟练掌握的 目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根据需要插入或删除单元格、行或列。
教学难点
能根据需要插入或删除单元格、行或列。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前准备
教师:1、调试多媒体教室的机器,以保证上课时能正常使用。
2、准备上课所需的课件和资料,以备课堂使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几本书,把书的目录放在了我们刚刚认识WPS表格里。,
展示“好书推荐”WPS表格。
提出问题:这个好书推荐目录的初稿在格式、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问题?
提出新要求:在青春之歌和宝葫芦的秘密这两类书信息之间添加一条稻草人的书目的信息。
今天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好书推荐表的表格形式美观、内容有序。
引入课题,多媒体展示本课标题。
观看课件.
回答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好书推荐表”初稿存在的问题。
举手发言。
主要问题有:
标题太小,且不在正中;单元格中内容对齐方式不一致;
部分单元格内容未显示完整;
有多余的单元格;
添加的信息没地方添加。

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找出问题在于引出本课基本学习任务—“学会工作表的编辑方法”,从而引入课题。

















(一)、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学生齐读“本课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编辑“好书推荐 ”。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观察学生的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参与部分组内交流,关注学生在此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环节 示范、讨论、突破重难点
教师演示讲解 插入删除行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问题:
1、在进行行或列插入时,选定的行或列在新增加的行或列的什么位置?
请1-2名同学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推荐好的作品。全班欣赏。

(一)、齐读“本课学习任务”。
(一)、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编辑“好书推荐”。
各小组组员通过阅读学案,完成操作,解决问题。
然后组内交流任务的操作要点是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
一个同学全班示范“好书推荐”的编辑过程,其余同学观看,并思考问题。
  组内讨论,全班发言。
 观看多媒体展示,理解重难点。
小组推荐作品。相互交流。
通过齐读“本课学习任务”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并发现本课学习内容可解决“好书推荐”中相应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的能力。初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通过实践与小组讨论突破本课重难点。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布置任务:打开“学生成绩表”,展示题目要求。
请一个同学全班展示任务完成操作。
教师根据组长发言和学生展示,给予点评,包括对操作的点评

5分钟内,完成任务。
一位同学全班展示任务完成的操作;
聆听,思考。
综合任务设计,有利于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及融会贯通。







师:回顾本课内容,在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哪些操作?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充。
教师归纳。

一个同学总结本课内容,其余同学思考并聆听,做好补充说明的准备。

学生总结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理清本课知识脉络,培养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