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制作形变动画 课堂类型 新授课
科目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初二年级 课时 1
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 力 通过分析形变动画的例子,理解形变动画的制作原理;
知道图形的概念,及变形对象必须为图形;
知道文字、组合对象、图片、元件不是图形,要参与形变必须分离。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自主探究和教师演示掌握形变动画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欣赏他人作品以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形变动画培养学生对flash动画的学习兴趣。
通过作品评价与交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为初中信息技术编制的,在本册中主要讲授了动画与影片制作的相关知识,由浅入深、由组成部分到整体效果,能够较好地适应初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也存在部分案例太过陈旧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动画信息,如各种动画片、动漫以及相关的电影,但学生对其制作方法与产生的过程并不了解,因此对动画的制作学生兴趣较高,但相关知识薄弱,此外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年半的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习本课内容难度适中。
教学重点 形变动画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识别各种非图形种类、掌握非图形参与形变动画的方法。
主要教法 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实践、小组合作等
教具实验用品 安装flashMX的多媒体机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歌曲《明月几时有》,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并思考:这么美秒的画面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画面对同学们来说很神奇,那么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的种种疑问与困惑来揭开FLASH动画的神秘面纱(板书)。 观看《明月几时有》的动画,并思考这些画面的制作过程。 从学生常见的动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形变动画的原理: 教师播放自制的形变动画(圆变为矩形),让学生注意观察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形变动画的原理。 观察并总结形变动画的特点。 让学生自己总结加深知识内化。
2.图形形变动画的制作:
(1)讲解并演示制作的过程
播放两个形变速度不同的动画并强调速度是由帧频设置的不同决定的。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由蓝色圆变为红色矩形的制作过程(强调圆的绘制方法:先按住“shift”键再用椭圆工具绘制)
制作步骤:
①打开FLASH软件,新建一个FLASH文档;
②设置舞台的大小和颜色;
③在第一帧上用椭圆工具绘制一个蓝色的圆;
④在第四十帧上先插入空白关键帧,然后绘制红色的矩形;
⑤选择两个关键帧之间的任意一帧,在属性面板的动画形式中选择“形状”;
⑥按回车键运行查看效果。 强调:当浅绿色背景上的箭头为虚线时,说明形变动画设计的不正确。
活动一 : 根据教师的演示过程动手制作“月有圆缺”动画。
教师巡视辅导。
强调:绘制“月牙”时可另画一个圆,“粘”出“月牙”来。
多学一手: 当制作的形变动画中间变形过程杂乱无章时,可在动画中添加变形提示点。
(3)作品展示与评价:
各小组选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说明,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3.巩固提高:
活动三:制作一个由图形变为字符或者由字符变为图形的形变动画。
作品交流与评价: 选出有创意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
学生识记帧的概念,并指导帧率决定动画的流畅程度。
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小组展示组内的作品
通过动手操作将基本的操作过程内化为自己的技能知识。
知识传授
知识迁移,加深理解。
通过小组展示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信心。
三、课堂小结 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给予适当的纠正,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课后作业 通过本节课所掌握的制作形变动画的方法,完成课本64页实践与提高中的第1、2题。 学生完成作业 拓展练习
五、课后总结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进行知识回顾
板书设计
制作形变动画
一、 形变动画的原理
二、 图形形变动画的制作
添加变形提示点的操作:“修改”“形状”“添加形状提示”
三、 字符形变动画的制作 字符的分离:“修改”——“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