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利用电脑及软件录音。
2、声音的加工:声音的剪辑及添加效果(如降噪和回声)。
3、了解声音文件的格式及格式转换。
4、获取声音的其他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声音的录制及加工。
三、教学过程:
1、主题活动:
(1)利用课件引入新课:通过动画配上名曲“高山流水”,营造一种诗情意境,体现了声音在多媒体作品的重要作用,音乐可以烘托气氛,衬托主题。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吧!
(2)欣赏配乐朗诵《三峡》、《我的雨巷》体会声音在多媒体作品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声音处理的欲望。
2、操作体验:
(1)体验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声卡、麦克风、音箱等。
软件准备:了解几种常见的软件,本节课以GolgWave为例。
(2)声音的采集:
利用课件介绍GolgWave录音的步骤,配有详细的图文和视频教程,保证学生学会录音的方法。
(3)声音的加工:
利用课件对“声音的剪辑”、“声音的降噪”和“制作回声效果”进行详细的介绍,也配有图文和视频教程,保证学生学会声音的加工方法。
(4)声音的收集:
组织学生讨论,除了录音以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收集我们需要的声音?
组织学生上网搜索音乐资源,并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
声音类型 (歌曲、朗诵或声音素材) 网址
3、实战练习:
让学生进行“录音”和“加工”的练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练习的成果。
4、学习拓展:
主要介绍“常见的音频格式”、“常见的音频格式转换工具”和“音频的合成”。本部以图文形式介绍,以学生自学为主。
5、协作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查找或录制的方式,为“巫山红叶节”制作解说词和背景音乐。在小组内分工并完成相应任务,由小组长填写分工表。
最后将作品保存为“hongyeijie.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