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描绘星际之旅
第三节 实现合成效果 —初尝合成效果
一、案例背景信息
1.学科:信息技术
2.年级:七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
出版单位:中国地图 出版社
编写单位:
4.学时数:
非上机时间 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 35 分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本节开始接触使用Photoshop制作图像,在制作过程中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图层的作用,重点介绍图层的概念、特性及使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应用 Photoshop处理图像的基本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根据学习资源自主探索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对于图像编辑软件的应用之前也学过如画图、ACDsee等,可以说有一定的软件基础。而且在本单元的前两节也学习了图形图象的基础知识,以及图像选取工具的使用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操作,设计加工图像以表达信息;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图层的概念和特性,学习图层的基本使用。
难点:对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灵活应用,实现创新。
五、教学活动
【讲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问:假如我们以“感恩”为主题,那么大家以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个主题? 提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信息表达方式 引出: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种信息表达方式——(图像方式表达)利用Photoshop制作图像。 通过课件展示几幅趣味的合成图像,让学生考虑每张图片是怎样形成的? 得出:看似简单的图片,经过巧妙的加工后就成了具有一定趣味含义的作品,这就是利用Photoshop软件制作的合成图像带给我们的奇妙之处。
学生思考并回答:利用word制作电子报刊(文字方式表达)、利用PPT制作演示文稿(多媒体方式表达) 观看教师广播的图像作品,体会图像合成后的趣味性及利用图像表达信息的方式,同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第一次接受Photoshop软件,由表达主题的方式来引入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欣赏图片,体会合成图片的意义及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动力,创作的强烈欲望,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了初步的学习目标。
活动2 【活动】教师引导讲解演示
教师展示“苹果笑脸”图片并提问:这张图片是怎么形成的呢? 利用课件模拟两张图片合成的效果,突出“图层”的作用,并讲解图层的意义及操作步骤。 利用Photoshop窗口讲解重点步骤及选取工具。 (讲解工具箱,图层面板,添加蒙版图层,在蒙版图层中利用画笔涂黑白颜色的使用)
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回答:两张图片合成的。 明确图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以及图像合成步骤: 1、选取素材 2、编辑素材 3、合成图像 4、美化图像 5、保存图像 仔细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也可以参考学案,边看边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图层概念并明确图像合成的简单操作。 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合成图像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以更好地完成图像作品的创作。
活动3 【活动】布置任务
教师布置活动任务: 任务一:参考教师演示样例来完成简单的图像合成。 任务二:根据教师提供素材,制作“感恩”的合成图像。 教师巡视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辅导,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帮助、增强协作精神。
学生明确自己的活动任务,选择素材图像,依据学案完成合成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询问老师或咨询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资源(教材,教师提供的素材及讲解过程)。支持小组学习与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喜好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相协作创新精神。
活动4 【练习】上传作品自评互评
教师提示学生把作品上传到教师机,组织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点评。(用Lanstar广播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提交自己的作品到教师机。并根据老师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
设计意图:以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有成就感,学生能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欣赏他人和正确评价他人的良好习惯。
活动5 【讲授】课堂总结提升素养
教师:图像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但在我们选择素材时,定要根据主题需求来恰当的选择,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生要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提高自身的信息道德素养,以创作出更好的信息作品。
学生小结自己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