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透明与不透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1 透明与不透明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24 09:4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会区分和描述三种透明程度。?????
科学探究:?
1.通过隔着物体看小方块的方法,学会区分物体的透明程度。?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透明度灯泡的发光现象,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
3.通过讨论和交流,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科学态度: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会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
认识到透明与半透明物体的透光程度不一样。?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玻璃、毛玻璃、瓷砖、小方块、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学生分组材料:有机玻璃(亚克力板)、羊皮纸的PV胶片、木板,小方块\房间装饰贴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聚焦课题
1.创设情境:出示儿童房的装修成品,激起学生的兴趣,争当小装修师,帮老师装修儿童房。 2.我们先来装修窗户。老师这有两种材料:玻璃和瓷砖(出示装修材料)你会选择哪一种材料做窗户?为什么?
3.揭题:在这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11 透明与不透明)
[设计意图:创设“房间装修”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透明与不透明”的
相近意思,引出课题。]
二、实验探究,辨别物体的透明程度
(一)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1.提问:分别隔着玻璃、瓷砖和毛玻璃看小方块,你都看到了什么?
2.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并汇报
3.小结:生活中,有的物体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还有的是不透明的。像玻璃这样,通过玻璃可以看清后面的,我们把它称为透明的物体。像瓷砖这样,通过瓷砖看不见后面的,我们把它称为不透明的物体。像毛玻璃这样,通过毛玻璃,可以看得到后面的,却很模糊的物体,我们称为半透明物体。
[设计意图: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初步感受通过“隔着物体看小方块”的方法,认识物体的透明程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物体的透明程度
1.出示材料:木板、有机玻璃、羊皮纸。你有什么方法辨别出它们的透明程度。引导学生会用“隔着物体看小方块”的方法辨别。
2.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实验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利用授课助手,将一组学生的记录单,上传屏幕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辨一辨,学会初步用“隔着物体看小方块”的方法,判断物体的透明程度。]
(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透明程度
1.提问:(出示直观图片)这是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品图片,你能判断出它们的透明程度吗?
2.学生活动:拖动图片到判断选项框里。
3.解决学生判断中的困难点,例如空气等。
[设计意图:利用希沃白板5的课堂互动软件,判断学生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透明程度。一方面增加课堂辨别物体的多样性,进一步加深对三种透明度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观察比较,认识透明与透光的不同
(一)观察透明灯泡玻璃的透光现象
1.点亮1号灯泡,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2.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灯泡里面的灯丝在发光?
3.小结:灯丝发出的光会透过透明的玻璃,让我们看到。 这个现象,科学上,成为“透光”现象。
[设计意图:透光现象学生都能看到,但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透光。所以,先点亮透明灯泡,让学生了解“透光”现象]
(二)比较两种灯泡的透明程度
1.谈话:观察1号灯泡与2号灯泡玻璃有什么不同?
2.提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小结:1号灯泡可以看见里面的灯丝,所以它是透明的;2号灯泡可以模糊地看见里面的灯丝。
(三)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
1.点亮2号灯泡,观察发现,半透明灯泡的玻璃也能透光。
2.分别点亮透明灯泡与半透明灯泡(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灯泡发光的强弱、刺眼与柔和的差异。
3.小结: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透光效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描述两种灯泡的玻璃和灯光的不同,发现透明、半透明物体(或材料)的透光效果的变化。]
四、根据实际,选择不同透明程度的物体
(一)根据需求,选择灯泡
1.提问:我要安装一个床头灯,该选择哪种灯泡呢?
2.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并通过一组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具体场景的运用,让学生知道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体会到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与创意性。]
(二)小组合作,装饰房间
1.出示图片,提出要求,小组合作,为房间选择合适的窗帘、衣柜门、玩具收纳柜。
2.示例:选择衣柜门。先判断三种衣柜门的透明程度,再讨论在什么情况下选着这种透明程度的衣柜门。
3.小组讨论,将小组的选择,贴在对应的位置说说。
4.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家庭装修材料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进步一参与房间装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五、拓展总结
1.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体验到了如何区分物体的透明程度,并能根据需求,选择
相应透明程度的物体。真了不起。其实透明与不透明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课后,用你们这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生活的例子。
【板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 - 4 -